《流浪地球》觀后感6篇【優秀】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1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聽著這句從地下五公里一間教室里傳來的發言聲,我跟著電影《流浪地球》開始了奇妙的旅程。周五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這部大熱的電影,電影里面的這句臺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的老化給地球帶來了許多災難,一場海嘯、一次旱災、一座城市的毀滅,都在告訴著人類,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為了自救,地球聯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動員地球上全部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4.2光年的新家園。同時,人類還在30年里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陪伴地球一起度過漫長的流浪之旅。看著一萬多座行星發動機同時啟動,將地球慢慢推離原來的軌道,渺小的地球拖著長長的尾跡一步步邁向新家園,那場景真是太壯觀了。
開始的一切還很順利,但是隨著地球與新家園的接近,地球與木星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危險即將降臨。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發動機不斷出現故障,停止了運轉,地面上的建筑紛紛倒塌,杭州、上海等等很多地下城也出現了塌陷,隨時都會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強大的星際引力正在把地球一點點的拉過去,最終吞沒地球。經過測算,聯合政府決定采取備用計劃,讓“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脫離地球,獨自去往新家園,而地球則被放棄了。聯合政府發布了全球廣播,告訴人們這個最不好的消息,讓大家用這最后的時間陪伴家人。聽到廣播后,幾乎全部的救援隊都掉頭回家了,放棄了繼續救援的努力。但是一支中國救援隊沒有放棄希望,他們想到,木星是由氫氣構成的星球,地球大氣主要由氧氣構成,雖然木星已經把地球的大氣俘獲了,但是也給人類一個點燃木星并利用爆炸產生的沖擊波脫離木星控制的機會。于是,他們來到了最近的蘇拉威西發動機,冒著巨大的危險準備重新啟動發動機,集中它全部的火力點燃木星。然而,他們的力量太小了。救援隊員韓朵朵對著麥克風向已經離去的其他救援隊伍播報:“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后的救援任務,昨天老師還在問我們:“希望是什么?”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斗!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那些聽到播報的救援隊伍逐漸認識到,沒有了家,見到家人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們一個個重新掉頭加入中國救援隊,大家齊心協力重新啟動了發動機,可是火焰距離木星還有5000公里,根本不能點燃木星的大氣。與此同時,空間站上的劉培強中校也在努力勸說聯合政府放棄備用計劃,幫助地球脫離危險。他說“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還是地球嗎?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終于,聯合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他駕駛著載有30萬噸燃料的空間站像一根火柴一樣沖向木星,最后與木星一起被點燃,巨大的沖擊波終于將地球推離了木星,地球重新活了過來。這個過程中,救援隊長犧牲了,韓朵朵爺爺犧牲了,許多不知名的人都犧牲了,但是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地球活下去,讓人類活下去。
電影結束時,我又想到了開頭那個女班長說的話,在我們這個年代,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沒有了希望,就沒有未來,有了希望,人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愛護我們的地球,心中充滿希望,好好努力,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地球。
《流浪地球》觀后感2
如果把科幻片比喻成一個孩子,那么好萊塢科幻大片這個“孩子”已經出生多年長大成人,并在江湖上混得風生水起,而我們本國的科幻片“孩子”卻才剛剛降生。
但是,有和沒有絕對是不一回事,沒有就永遠空缺了,有就意味著“孩子”會長大、成才、沒準還能一鳴驚人。
《流浪地球》的開播,讓國人欣喜地看到我們終于有自己“生”的“孩子”了。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這“孩子”的出生算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吧,盡管“他”讓我們等了太久。
看了《流浪地球》你又會驚喜地發現如今中國的年輕人如此之優秀,不論是這部小說的原作者還是整部電影的制作。
地球被迫去流浪了,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其結果會導致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
為了自救,人類大膽地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讓存在幾億光年的地球不得不去太空中流浪,然后用2500年即一百代人的時間,在太空中尋找到適宜于人類生存的星系,讓人類繼續之前在地球表面的美好生活。
離開太陽系,人類為此付出一半人的生命代價——山崩地裂、海水漫過陸地、城市被毀、高山夷為平地。
離開太陽系后的地球因為失去賴以生存的溫度,活著的人從此告別了多姿多彩又溫暖的地球表面,離開了熟悉的生活環境,躲到了地表下面的人造世界,跟隨地球去流浪。
人們在過去的生活中看到的鮮花、草地、高山大海、城市鄉村都變成了飄著雪花的白茫茫的冰冷世界。曾經習以為常的一切繁華成為了遙遠的太空之夢。
流浪的過程是辛酸的,離開了在太陽系中的運行軌道,飄在太空中的地球猶為渺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其他星體吸收分解,拯救地球于危難人類用盡自智慧、甚至失去了親人。
在啟動地球流浪計劃時,聯合政府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太空船上備有足夠在另一個星系里出生、成長的人類受精卵與及一切可以造就一個新人類的物資、科學技術等,如果地球不能按照計劃到達新的星系時就遭遇了不測,那么太空船就獨自逃生,在找到適合的星系時再造就一個新的人類世界。
所以,當地球即將被木星吸取分解之際,聯合政府表示無能拯救地球,只能放棄地球。但是,中國航天員劉培祥放棄了帶著太空船獨自逃生,選擇拯救地球免于毀滅,帶著原來的、充滿溫情的地球一起流浪。
中國人拍中國人的片子,片中自是滿滿的家國情懷,這是《流浪地球》與好萊塢科幻大片的不同之處——片是科幻片,心是中國心。
場面宏大、虛幻、炫目是科幻片的標配,《流浪地球》當然不能少了這些配置啦。坐在放影廳,看著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場景制作與以往看到的科幻片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把劇中的`人物換成幾張異域面孔,沒有多少人會懷疑這竟然是國產片。
最為意外的是,一直以搞笑角色出現的吳孟達在此片中竟然以一幅慈祥的面孔出現,并為拯救地球而犧牲。
《流浪地球》展示的不僅僅是一部高水平的科幻電影,它還代表正在堀起的中國,以及中國正在堀起的經濟地位。沒有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為背景,沒有一個富強的國家做后盾,誰能牛逼到跑到太空拯救地球?哪怕是科幻電影。
繼《戰狼2》之后的《流浪地球》是一個經濟大國在世界影壇的實力展示。盡管《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國產科幻片,盡管這“孩子”出生晚,跟成長多年的好萊塢大片相比還有那么一點點差距,劇情處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這“孩子”五官端正,長相俊俏。
我們有理由相信“他”能長成影視界的“帥哥”,在不遠的長來能讓我們看到最為純正的中國大片。
《流浪地球》觀后感3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大年初七,我終于迫不及待地拉著老婆進了電影院把《流浪地球》看了。從一月份聽到這部即將上映的科幻電影簡介開始,到我寫這下這些文字的此刻為止,我幾乎每天都會關注這部電影的各種評論,直到最終我也忍不住心癢癢,想說點自己的感受。
不喜歡科幻的人可能不會太多關注這部電影,即便它的票房現在已近40億,即便它早已輕松干掉了春節檔全部其他電影,穩坐華語電影史亞軍位置,向冠軍發起了挑戰,上了新聞聯播,并且被全球稱贊,即便它已讓你感動到淚流不止,在電影結束后你可能最多就給一個“還行”的評價。老婆的感受大概就是這樣,喜歡喜劇的她甚至在看到一半的時候說不喜歡這樣的電影,因為影片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籠罩在一種悲傷壓抑的氣氛里,不停地死人,所以盡管后面我們都看到淚奔,也改變不了她不喜歡這類電影的事實。事實上,我看喜劇、劇情、愛情或者軍事片時也會有類似的感受,比如像56億票房冠軍的《戰狼2》,我不僅沒進電影院,甚至只是在網下載后,半小時內拉著看完的。但《流浪地球》不同,它讓我感覺興奮,因為它是我喜歡的類型,科幻。有人說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有人說它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科幻電影,也有人在吹毛求疵地理性分析它有許多不科學的地方。事實上對于為何人工智能莫斯判斷,以助推器引爆木星表面氫氣來避免地球和木星碰撞的方案成功概率為0,而最終卻成功了,我也有很大的疑問。如果硬要我解釋,我認為是幾十億地球人求生的念力和甘愿為希望做出的自我犧牲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我來說,一它是科幻,二它是個好故事,三它讓我感動,這就足夠了。觀影是一種體驗,不是上課學習,能帶給我一種與現實生活不同的新鮮感,這才是最讓我興奮的地方。當然,如果故事的科學依據能更充足,這種體驗可能會更有魅力。但這并不妨礙毫無科學依據的故事一樣能吸引人,比如動輒就干掉一個太陽系,甚至瞬間滅了一半宇宙生靈的《復仇者聯盟3》,比如影屏無法展現的小說《神墓》,相對來說,一個擋道的木星就讓地球人灰頭土臉,總覺得有點小屋見大屋,但真實與虛幻一樣都有魅力。地理課上我們都學過,地球和太陽都是有壽命的,只不過相對于太陽剩余50多億年的壽命而言,人類不到百年的壽命實在是短暫到只能用近乎靜止來形容。因此我們總覺得太陽死亡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但其實從理論上來說,那也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生存危機也是由此將引發的一系列必然事件。科幻作品,或許可以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一些指引,或者只是我們排遣生活壓力的'精神大餐。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流浪地球》都是一部好電影。
曾經,假期我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提前在網上下載一堆電影,然后一口氣連著看完,不感興趣的拉著看幾分鐘完事,感興趣的就慢慢看完。一看一整天,就像大學時跟某位同學周末打臺球一樣。而花錢進電影院看電影,在我看來完全是浪費。但四件事情的發生把我看電影的地點從臥室成功變成了電影院,一是真正好看的電影現在已經在網上下載不到了,版權都已被保護;二是兒子從不給我機會安靜地看完一部完整的電影,只能找一個他不在的地方才能看;三是與家庭工作隔絕的電影院,可以讓我享受短暫的寧靜;四是國產電影拍得越來越好了,而且我期待的類型也越來越多,比如科幻魔幻。
因此,盡管電影票價在漲,我反而越來越多購票觀影。從我期待的《尋龍訣》,到老婆期待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給人驚喜的《白蛇緣起》和《來電狂想》,也有讓人失望的《云南蟲谷》,有過情人節用的爆米花劇《一吻定情》,更有嚴肅深沉感人的《流浪地球》。這是一種很健康的娛樂方式,我不再認為在電影院看電影是浪費錢,因為比起缺錢,現在更缺少可以安靜享受一部電影的寧靜時光。
《流浪地球》觀后感4
老實說,我本來對中國能拍出堪比好萊塢級別的科幻大片是抱著懷疑態度的,不是因為我不相信中國不具備這方面的技術,畢竟釜山行等等好多外國的特效都是外包給中國公司做的,而是沒有一個認真的人去好好地拍。流浪地球沒有讓我失望。
特效這我就簡單地一帶而過吧。恢宏的冰山,浩瀚的宇宙,噴射著藍光的發動機。放圖鎮樓。
劇情太陽要死亡,地球得逃亡。木星拉地球,過來做小弟。本想使勁跑,可惜完犢子。一槍開出去,火力不夠了。劉培強大壞蛋,拋下太空站。支援火力足,地球終得救。
影片開端,地球被強行停止自轉。進入地下城生活的人方能活下去。進入地下城的'資格,普通人需要抽簽決定。因此,地球上人口銳減至35億。當然,那些高級知識分子,或者,嗯,比如劉培強作為宇航員,他就有特權讓他的親人不用抽簽就能去地下城生活。
公平嗎?生死的決策最難做。誰都不想死,誰生,誰死。生命的價值怎么衡量?特權階級的存在。
兩小孩到地面上去玩,結果受木星引力影響,全球的數千座發動機都停止工作。全世界都在搶救發動機。主角被人拉著強行運送火石。一路上隊伍死了好幾個人,可是杭州城還是沒了。
在生死關頭有一種信念支撐方能不成為一具行尸走肉,當信念沒了,繼續活著也沒有任何希望。
主角們機緣巧合又踏上了運送火石去蘇拉威西發動站的路程。杭州沒了,還有世界在這兒。
有人比他們先運送火石到了蘇拉威西發動站,全世界發動機重新工作,人們歡呼雀躍。到此時,我們主角一路上折了好幾個人運火石就像是做無用功一樣,沒救得了杭州,沒趕上蘇拉威西。
我們的主角沒有超能力,他們不過是做著開車運貨的事,及其平凡。但是在歷經千辛萬苦運送火石的過程中,看見了全世界人民團結一致,為人類生存戰斗,為他們感動,為他們驕傲。沒有某一個超級英雄,可人人都是英雄。即使遲了一步,依然為地球得救開心。
聯合國發布了消息。其實一開始地球接近木星時候他們就知道地球沒救了,待到現在所有發動機修好后,他們才發布聲明:還有七天時間,大家和家人團聚吧。
三體黑暗森林中有這么一句話。羅輯讀出了他們目光中的話:沒有救世能力不是你的錯,但給世界以希望以后又打碎它就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惡。
聯合國此刻就在犯不可饒恕的錯。如果不說,讓人類在一無所知中滅亡,那是不是又犯了欺騙人類的法?此時的聯合國已經把人類延續的希望寄托在太空站了,讓太空人類帶著地球上的生命種子在太空延續下去。
主角提出木星上的氫氣和地球上的氧氣混合會可燃,只需一槍,地球就可以被沖擊波沖走,脫險。這方案,聯合國專家組早就提出來了,證明是行不通的。
全球廣播播報了那幾個孩子的請求,四面八方的人前來支援。他們心中懷揣著一絲希望和幫助主角一行人的善意。那一槍終于打響了,希望重新燃起,那一槍沒有成功地到達木星。一片死寂。在聯合國意料之中,也許也在那些幫助的人的意料中。
影片到這里結束我認為是最好的結局。拼盡全力最終一無所獲,而這就是現實。巨大的陰霾下,有人叫囂我不接受,敬佩你是個英雄,但有些事情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千萬人能改變的。只有少數人,帶著希望的種子在太空流浪,尋覓新的家園。
如果影片在這時放的是地球上的人一起唱歌,喝酒,擁抱,太空站的全體人員向地球致敬。影片深度應該會上一個檔次。
劉培強擅自做主,把太空站所有燃料作為最后一把火力,地球得救了。那太空站的人員在休眠艙里醒來怎么辦?他們被一個人的擅自決定舍棄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5
今晚閑來無事就看了部電影,最近好多人都在夸流浪地球,于是激起本人好奇心。所以,決定看看試試。以前我對科幻片都不來電,不是太喜歡這類型的電影。可看完今天這部電影,我就特別特別喜歡這部電影。
主角劉啟影片一開始就是個熊孩子,讓我這個觀眾都忍不住打他一頓出個氣,可是他身上的調皮也和我很像。我和他在調皮這一點上特別特別像。有時候,愛搞一些小事讓家人朋友生氣,我反而樂在其中。就覺得自己特別優秀。可是當他和爺爺開車回去的時候,遇上王磊一行人攔車,說實話我是抗拒的。就好比我們和朋友出去玩的,遇見警察攔車,說是緊急征用一樣。我比喻好像有些不太對,這就是我此刻所想的。當劉啟爺爺韓培強死的時候,我也特別難過,就好像你成長的速度比不上家人老去的速度。你對你的家人無能為力的感覺,真的無能到讓你難受。還有一點重要的是:當救援只剩下最后7天的時候,一開始救援站的人員選擇逃避,我對此沒有批評,設身處地的想想我也會那么做。因為我只想在最后的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不是去為了救人,在影片即將結尾的時候,大多數靠近救援站的救援人員都選擇回去,我看這一部分的時候心懷激蕩,有種我也想參與的感覺。這是值得懷念的,因為當你身邊的人為了希望跟你一起奮斗的時候那種感覺特別特別好。就好比你可以不畏煎熬,無所畏懼。韓培強這個角色塑造的特別成功。把對孩子的怒其不爭演的特別好,以及疼愛,就好像發生在我周圍的親人疼愛我一樣(雖說有些自戀)。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很多的東西,平日里我可能忽略了,但結果是,我盡管忽略這些東西,可它真的發生在我周圍。以前我對自己變好有些坦然的態度,愛咋咋的說的是我。
可我真的不能在家人的疼愛下,就對,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切忽視啊。我甚至有一些恐懼,這種恐懼感無法言說。可我真的要努力。爭取讓自己變優秀的時候更快一些。想要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你總會付出一些代價,如果你沒有付出,就不要怪上天不曾眷戀你。我也不要給自己找任何借口逃避讓自己安逸的理由了。
整個影片最讓我為之心動的一幕是各個國家的救援隊人員一起推東西的畫面,這正是人類為之生存至今的原因,愛,大義,每當國家危難之際,總會有一些仁人志士以挽救振興國家為己任。
我不能再找一些借口讓自己逃避現實了,我得活在當下,不能逃避自己不想面對的事情。因此,我得越來越自律,其實不怕粉絲們笑話我,我是真的是那種拖延癥的人。這次要若非就要開學了,我也不會努力的狂補影片任務,誰讓我給自己挖了個坑,一個寒假看10部電影,并寫讀后感,我想問問自己是怎么想的。居然有這種勇氣,自己挖的坑,跪著也要走完~
馬上就要開學了,我不想上學,我不想學習,我就只想天天無所事事的'玩手機。求別笑,謝謝。我有些茫然,真的是開學后,又得為考試繁忙一陣子,有種重回期末前的感覺。可無論如何,我也要搞定那門綜合素質啊,感覺自己考不過的可能性特別特別大,我也要努力一些。成為我想要做的那種人,雖然有些累,壓力也很大,我不能輕易放棄。只要自己想做某件事,一定要堅持到底,這樣結果才有可能好一點,最重要的是為自己想做的事情默默奮斗的感覺真好~ 我看完這一部科幻電影,居然有種想把科幻電影高分的那些都看一遍,我想試試,結果可能會好一點。我要擴大自己的眼界。雖說電影不太靠譜~可我看電影這事,還比較適合我。因為特別輕松,讓我更加的多思多想,讓我成長為從多個角度看問題的人。雖說有些夸自己。可這樣做有點不容易,我是喜歡看電影的,可我不喜歡寫讀后感,感覺自己有病一樣,既然我立下了目標就要實現,不能給隨便找個借口打發自己。還有就是多多的看電影,真的能讓你成長為自己想做的人,可能看電影期間,你有一些感受,可你不記錄下來,很快就會忘,你記下來,看文字可能就會喚醒你當時的感受。
《流浪地球》觀后感6
電影講述了一個關于未來2500年的大逃亡,但喚起的卻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動。例如從地面一直上升到俯瞰地球上萬個行星發動機的長鏡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油然而生,而救援群像,則是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蚍蜉撼大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種悲壯,還有陳勝吳廣式的干勁與豪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夫死,死國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著傳統古典的文化內核。
這部電影真正觸動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溫情和犧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個數千年古老文明的靈魂,仿佛在一堆重工業的機甲外殼中重新擁有了鮮活的生命……
一直認同這樣的觀點,農耕文化屬性、標準意義的傳統中華文明其實早在南宋崖山海戰之后魂滅,其后明清不過是僵尸一般茍延殘喘的存在。文明的內涵高低,與物質文明成果的體量不一定有那么直接的關系。所以那些本質無非是在歷史故紙堆中摳摳索索,沉溺于千年文明古國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輸出。
正如電影里所呈現的,脆弱的人類,包裹上堅硬機甲與外骨骼,在險惡的極端環境中艱難求生。那么,眷戀故土、鄉愁無限的農耕文明,在重工業鋼鐵基建的龐大外殼中,究竟是古老文明的復活,還是新型文明的誕生?
也許,兩者皆是。不同文明的相遇,并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結局。歷史上的中華文明曾因野蠻民族征服而漸漸形存神亡,但古巴比倫文明卻與古埃及文明在海上遇合誕生出古希臘文明,并延續為一脈相承的古羅馬文明,又在文藝復興中成為現代西方文明的源頭。
《流浪地球》呈現了某種傳統文明與現代工業的融合,煥發出古老而又嶄新的生命力,才是這部影片最值得激動的地方。
“沒有利他主義就沒有真正的文明”,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卻顯然違反人性。盡管抒情詩朗誦式的臺詞對白比較影響觀感,這部電影中多處“利他”行為,其實都沒有脫離自利的'基礎。
救援隊長王磊如此執著運送火石去杭州,是為了杭州的妻兒(電影因刪減而未明確交代),劉培強若不是為了地球上的兒子,恐怕不一定會選擇為了地球存亡的一線生機(盡管AI計算的成功率為0)而放棄空間站,而最終聯合政府批準這一行為,也不過基于他們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絕對理性。
電影里最符合原著精神的臺詞來自AI,“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然而個人更喜歡另一句,“沒有人的文明,不能算真正的文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類似于奇跡。如果電影最終人類沒有選擇相信希望努力拯救地球,一個保存著受精卵和種子的小小空間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補給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談不上讓文明存續。倘若文明的內涵沒有具體而微地體現為每個鮮活個體的精氣神,就算保留歷史遺跡,文明實際上已經斷絕。
盡管國內電影工業水平與好萊塢存在著客觀上的水平差異,但《流浪地球》主創團隊盡最大努力用可能爭取到的資本和人力物力進行了尊重行業規律與標準的合理投入,并為內容產品注入符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觀。因此電影在市場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或僥幸。
原本,科幻小說在國內大眾文學中算是相對冷僻的類型,而國內落后的電影工業體系里,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更缺乏清晰區別的產銷流程。作為藝術作品的電影,佳作的誕生或許更取決于天才型電影人。而商業電影的制作,如果總靠靈光一閃、情懷一現或流量明星,則注定不可能持續。作為商業電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嚴格來說還算不上精品,不過相比市場上多年充斥的粗制濫造精神垃圾,已經是“物以稀為貴”了。
希望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帶動國內科幻小說題材從冷僻轉為熱門,也能推動電影工業體系逐漸完整和成熟,可以穩定批量產出具有文化和價值觀輸出意義的合格品,這才有更大可能性創造出高質量的經典作品。
【《流浪地球》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1-17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2-06
流浪地球觀后感06-20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3
流浪地球觀后感03-27
《流浪地球》 觀后感01-13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2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2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7
《流浪的地球》觀后感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