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流浪地球》觀后感

時間:2023-06-12 19:30:52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

《流浪地球》觀后感1

  本來想說初一就去看《流浪地球2》,但是奈何實在已經買不到票。。。于是和朋友在初三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首先本人認為:不要把這部片當科幻影片!不要把這部當科幻影片!不要把這部當科幻影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你對這部片的認知定位有所偏差,可能會體驗不佳,但如果你把它當成是一部巨深刻的倫理哲學社會科學片,將是十分的精彩絕倫!

  整體三個小時看完就是一句話: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國產科幻電影嗎?

  本來20xx年看《流浪地球1》就覺得已經很棒了,要超越前作極其困難,但是!《流浪地球2》做到了,而且完成得很棒!

  01:故事簡介

  故事的背景,依然是流浪地球時代,太陽日漸膨脹,即將威脅到地球,人類必須尋找新的家園。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并為后續展開鋪墊。

  先來了解一下基本的時間線,《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傳,時間線集中在《流浪地球1》之前的30年,這部以20xx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xx年的月球墜落危機為背景的電影,總共有兩個時間節點。

  但是2和1不同的地方在于:在這場關乎所有人類生與死的考驗中,卻出現截然不同的兩個派別。有人悲觀唱衰,認為人類失去了希望,企圖在數字中獲得永生。有人始終相信,人類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帶著地球逃離危機。信與不信,貫穿了電影始終。

  整個故事的架構很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進,交代了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字生命的執著和堅持,還有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上的敘述,又有小的細節上的描寫,總體上還是很吸引人的。

  PS:這部片的劇情其實真的不大建議帶小孩子們去觀看,這部片真正的主線是劉德華這條人工智能自主意識的線,很精彩!很深邃,也很燒腦。小編只提示一點,多注意攝像頭,多注意一個叫馬兆的人,因為很多細節綜合起來回味,細思極恐......  私以為或許MOSS并不是希望人類滅絕,而只是不斷地讓人類感受生與死,才能指引人類活下去,片中的許多與劉德華有關的戲份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它的計算能力也許已經能夠推演出每一個人在同一時間里的不同選擇所帶來的結果。那么,人類是否創造了一個神?它帶來的究竟是命運,還是無數個有偏差的假設模型?可能只有等待若干年后的3來解讀了......

  02:人物飾演

  為實現妻子最后的愿望,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帶她回到上海老家。

  曾經熱鬧繁華的`地方成為一片廢墟,他們在陽臺上暢想對于家的回憶,彼此依偎,相濡以沫。

  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意外失去女兒,卻因為無盡的思念,開啟了一場讓女兒獲得“永生”的征程。

  沙溢飾演的航天員張鵬,是全片的搞笑擔當,也是眼淚擔當。

  他在生命最后的時刻,為劉培強指明了一條生還之路,那是他作為師父,對徒弟最后的保護。

  03:本人觀后感

  作為普通觀眾,觀影體驗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畫面震撼,特別是開場部分,有一種世界末日又充滿希望的感覺。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對家人,對國家,對地球等,沒有過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地球還挺美好的。

  另外對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吸引人,對于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要在續集中有更多的討論。不好的點也是有的,因為故事豐滿,想要把它講明白,就需要很多細節,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容易抓不住重點。

  整體影片還是充滿了對親情的贊美,對國家的贊美,對人類文明的延續,講的就是人類可以團結起來共同處理危機!團結沒那么容易,面對危機,全人類都要做出選擇,人類首先要統一思想,是選擇數碼化的永生,還是選擇生命的延續?在思想尚未統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尚未達成之前,所有的戰爭對象都如開戰機的沙溢的一句臺詞:全都是友軍!

《流浪地球》觀后感2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去電影院看了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看到題目我就在想:這是一部什么電影呢?是地球上只剩下一個人了,他非常孤獨,在流浪?還是我們生存的地球在流浪。還是

  我開始看了,這部電影講的未來的地球,未來的地球,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人們操控著方便的機器人,乘坐著宇宙飛船遨游太空。而是人們因為破壞環境,不保護大自然,對一次自然災害不以為然,如一次山洪,一次火山爆發,一次海嘯。這時的太陽已經快徹底老化了,它開始膨脹、變大,會把地球吞噬掉。為了不讓地球毀滅,人們采集火石為能源,把地球向前推進,而地球離太陽太遠,會讓地球上變冷,地球到處都在下,氣溫低的人,如果不穿特制服裝,就會直接在身上結冰,在這種環境下人類為了生存,于是在地球上建造了100多個地下城,人們就居住在地下城里,地下城離地表近有5000米。地球竟然變成了這樣。

  電影的主人公劉啟帶自己爺爺以前在水中救了的小女孩去地上世界,他們穿上了采集火石的工作人員的服裝,乘坐了15分鐘的電梯來到了地上世界,這是地球也不像曾經那可愛的地球了,人在地表必須穿上特殊的衣服,戴上頭盔。穿好裝備后,他們坐上了一輛運送火石的車,跌跌撞撞地向前移動,然而劉啟卻偶然,因此學會了怎么樣開這種運送伙食的車。可是他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碰撞了其他的車,被關了起來。他的爺爺為了贖出他們,帶著禮物來找警察,但是警察查出了他的爺爺也曾經也不遵守交通規則出過問題,所以也將他的爺爺關了起來。與劉琦關在一起的一個人挑釁了劉啟,他尤其非常生氣,拍了一下墻壁,結果發生了大地震,地震非常的猛烈。大家趕快穿上了在地表生存的衣服。這時挑釁了劉啟的那個人還沒有出來,他呼喚劉奇救一救他,劉琦冒著被壓死的危險就了這個人,我感受到了,尤其是一個在危難時候不怕困難拯救別人的人。

  有劉啟的爺爺開車,他們一路躲著因為地震而掉下來的石塊,安全一些的時候,劉啟的爺爺給大家講述,他的童年生活,講劉啟的奶奶給自己做的蔥花面。他還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那時候人們都追求一種叫錢的東西,而不顧我們生存的地球。這告訴我們,還有一種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我應該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

  這場地震導了致許多地下城癱瘓,地下城里的人們許多都死亡了,但也有生存又來的。

  為了拯救地球,他們一行人想利用唯一的一塊火救命的火石,就在這時,劉啟想起了他的爸爸小時候告訴他:木星就像一個大氣球,里面90%都是輕乞,所以他決定點燃木星,用木星爆炸后的通沖擊波推動地球。準備讓繼續讓地球推進,于是他們找到了一個發射激光的大型裝置,以火石為燃料讓這個發射光線的裝置發射一道長長的`光線,以里此點燃木星。

  為了使光線發射,還需要對接一個裝置,劉琦一行人中只有四個空閑人能夠來完成這個任務,但是裝置太重了,他們沒有辦法推動。于是劉琦的妹妹呼吁大家都都來幫忙,一起推動這個裝置,來推進地球,第一次人們為了逃命,都與無動于衷。但是第二次留起的妹妹用一種委婉的方式來勸說大家,告訴大家這是這還是有希望的。于是好多人都一起來幫助他們。大家團結起來,一起用力,終于成功了。

  一切都完成了,但是光線距離火星還有500千米,光現再也不能向前延長了,劉啟的父親是一個太空中的領航員,他決定犧牲自己,點燃領航員在宇宙的太空基地,以此來延續過點燃木星的光線,我體會到劉啟的父親的行為非常高尚,他犧牲自己保護了許許多多的人們,他的犧牲是值得的。他救了地球上無數人的性命。

  看完了這部精彩的電影,我有了許多感想,我要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平時節約資源,節約用水,不浪費。我還要倡導別人也保護環境,讓地球媽媽變得更加美麗!

  我要從今天做起,不讓未來的地球在太空中流浪。

《流浪地球》觀后感3

  老實說,我本來對中國能拍出堪比好萊塢級別的科幻大片是抱著懷疑態度的,不是因為我不相信中國不具備這方面的技術,畢竟釜山行等等好多外國的特效都是外包給中國公司做的,而是沒有一個認真的人去好好地拍。流浪地球沒有讓我失望。

  特效這我就簡單地一帶而過吧。恢宏的冰山,浩瀚的宇宙,噴射著藍光的發動機。放圖鎮樓。

  劇情太陽要死亡,地球得逃亡。木星拉地球,過來做小弟。本想使勁跑,可惜完犢子。一槍開出去,火力不夠了。劉培強大壞蛋,拋下太空站。支援火力足,地球終得救。

  影片開端,地球被強行停止自轉。進入地下城生活的人方能活下去。進入地下城的資格,普通人需要抽簽決定。因此,地球上人口銳減至35億。當然,那些高級知識分子,或者,嗯,比如劉培強作為宇航員,他就有特權讓他的親人不用抽簽就能去地下城生活。

  公平嗎?生死的決策最難做。誰都不想死,誰生,誰死。生命的價值怎么衡量?特權階級的存在。

  兩小孩到地面上去玩,結果受木星引力影響,全球的數千座發動機都停止工作。全世界都在搶救發動機。主角被人拉著強行運送火石。一路上隊伍死了好幾個人,可是杭州城還是沒了。

  在生死關頭有一種信念支撐方能不成為一具行尸走肉,當信念沒了,繼續活著也沒有任何希望。

  主角們機緣巧合又踏上了運送火石去蘇拉威西發動站的路程。杭州沒了,還有世界在這兒。

  有人比他們先運送火石到了蘇拉威西發動站,全世界發動機重新工作,人們歡呼雀躍。到此時,我們主角一路上折了好幾個人運火石就像是做無用功一樣,沒救得了杭州,沒趕上蘇拉威西。

  我們的主角沒有超能力,他們不過是做著開車運貨的事,及其平凡。但是在歷經千辛萬苦運送火石的過程中,看見了全世界人民團結一致,為人類生存戰斗,為他們感動,為他們驕傲。沒有某一個超級英雄,可人人都是英雄。即使遲了一步,依然為地球得救開心。

  聯合國發布了消息。其實一開始地球接近木星時候他們就知道地球沒救了,待到現在所有發動機修好后,他們才發布聲明:還有七天時間,大家和家人團聚吧。

  三體黑暗森林中有這么一句話。羅輯讀出了他們目光中的話:沒有救世能力不是你的錯,但給世界以希望以后又打碎它就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惡。

  聯合國此刻就在犯不可饒恕的錯。如果不說,讓人類在一無所知中滅亡,那是不是又犯了欺騙人類的法?此時的聯合國已經把人類延續的希望寄托在太空站了,讓太空人類帶著地球上的生命種子在太空延續下去。

  主角提出木星上的氫氣和地球上的氧氣混合會可燃,只需一槍,地球就可以被沖擊波沖走,脫險。這方案,聯合國專家組早就提出來了,證明是行不通的。

  全球廣播播報了那幾個孩子的請求,四面八方的人前來支援。他們心中懷揣著一絲希望和幫助主角一行人的善意。那一槍終于打響了,希望重新燃起,那一槍沒有成功地到達木星。一片死寂。在聯合國意料之中,也許也在那些幫助的人的意料中。

  影片到這里結束我認為是最好的結局。拼盡全力最終一無所獲,而這就是現實。巨大的陰霾下,有人叫囂我不接受,敬佩你是個英雄,但有些事情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千萬人能改變的。只有少數人,帶著希望的種子在太空流浪,尋覓新的家園。

  如果影片在這時放的是地球上的人一起唱歌,喝酒,擁抱,太空站的全體人員向地球致敬。影片深度應該會上一個檔次。

  劉培強擅自做主,把太空站所有燃料作為最后一把火力,地球得救了。那太空站的人員在休眠艙里醒來怎么辦?他們被一個人的擅自決定舍棄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4

  如果把科幻片比喻成一個孩子,那么好萊塢科幻大片這個“孩子”已經出生多年長大成人,并在江湖上混得風生水起,而我們本國的科幻片“孩子”卻才剛剛降生。

  但是,有和沒有絕對是不一回事,沒有就永遠空缺了,有就意味著“孩子”會長大、成才、沒準還能一鳴驚人。

  《流浪地球》的開播,讓國人欣喜地看到我們終于有自己“生”的“孩子”了。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這“孩子”的出生算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吧,盡管“他”讓我們等了太久。

  看了《流浪地球》你又會驚喜地發現如今中國的年輕人如此之優秀,不論是這部小說的原作者還是整部電影的制作。

  地球被迫去流浪了,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其結果會導致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

  為了自救,人類大膽地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讓存在幾億光年的地球不得不去太空中流浪,然后用2500年即一百代人的時間,在太空中尋找到適宜于人類生存的星系,讓人類繼續之前在地球表面的美好生活。

  離開太陽系,人類為此付出一半人的生命代價——山崩地裂、海水漫過陸地、城市被毀、高山夷為平地。

  離開太陽系后的地球因為失去賴以生存的溫度,活著的人從此告別了多姿多彩又溫暖的地球表面,離開了熟悉的生活環境,躲到了地表下面的人造世界,跟隨地球去流浪。

  人們在過去的生活中看到的鮮花、草地、高山大海、城市鄉村都變成了飄著雪花的白茫茫的冰冷世界。曾經習以為常的一切繁華成為了遙遠的太空之夢。

  流浪的過程是辛酸的,離開了在太陽系中的運行軌道,飄在太空中的地球猶為渺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其他星體吸收分解,拯救地球于危難人類用盡自智慧、甚至失去了親人。

  在啟動地球流浪計劃時,聯合政府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太空船上備有足夠在另一個星系里出生、成長的人類受精卵與及一切可以造就一個新人類的物資、科學技術等,如果地球不能按照計劃到達新的星系時就遭遇了不測,那么太空船就獨自逃生,在找到適合的.星系時再造就一個新的人類世界。

  所以,當地球即將被木星吸取分解之際,聯合政府表示無能拯救地球,只能放棄地球。但是,中國航天員劉培祥放棄了帶著太空船獨自逃生,選擇拯救地球免于毀滅,帶著原來的、充滿溫情的地球一起流浪。

  中國人拍中國人的片子,片中自是滿滿的家國情懷,這是《流浪地球》與好萊塢科幻大片的不同之處——片是科幻片,心是中國心。

  場面宏大、虛幻、炫目是科幻片的標配,《流浪地球》當然不能少了這些配置啦。坐在放影廳,看著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場景制作與以往看到的科幻片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把劇中的人物換成幾張異域面孔,沒有多少人會懷疑這竟然是國產片。

  最為意外的是,一直以搞笑角色出現的吳孟達在此片中竟然以一幅慈祥的面孔出現,并為拯救地球而犧牲。

  《流浪地球》展示的不僅僅是一部高水平的科幻電影,它還代表正在堀起的中國,以及中國正在堀起的經濟地位。沒有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為背景,沒有一個富強的國家做后盾,誰能牛逼到跑到太空拯救地球?哪怕是科幻電影。

  繼《戰狼2》之后的《流浪地球》是一個經濟大國在世界影壇的實力展示。盡管〈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國產科幻片,盡管這“孩子”出生晚,跟成長多年的好萊塢大片相比還有那么一點點差距,劇情處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這“孩子”五官端正,長相俊俏。

  我們有理由相信“他”能長成影視界的“帥哥”,在不遠的長來能讓我們看到最為純正的中國大片。

《流浪地球》觀后感5

  《流浪地球2》再次讓我陷入深深的回憶當中,初中那會兒舉辦了一次流浪地球主題的個性班會沖刺中考,我的夢想也從那時生根發芽。

  還隱約記得老師說:“科幻架空的是時空,而不是現實。人類面對重大災難尚能放下爭端團結一致,這種永不放棄希望的毅力,在我們實現人生目標的路上顯得彌足珍貴,我們這一代就是人類的未來,民族的脊梁……”

  那時夢想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開始在人生迷茫中摸石頭過河。可是這幾年遺憾過放棄過,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流浪地球2》卻像一道光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它與其說是一部科幻片,更是我的老師。它賦予我正確的價值觀,指引我的人生道路。甚至電影中每一個細節我都感同身受,地球歷經的種種災難,如同我在回顧我的人生。地球正處在2500年漫長征途中的開端掙扎,我也在人生18歲的起跑線前艱難站起。

  望著太空電梯噴射的火焰,搭配上阿鯤震撼熱血的音樂沖上云霄,一飛沖天,那一刻仿佛它還搭載著夢想的`星星之火蓄勢待發,可轉眼間的危機卻沒有徹底摧毀它反而迅速重建拔地而起。數字生命,丫丫死亡的可怕“現實”與數字生命永生的誘惑讓圖恒宇在感性和理性間做出命運抉擇,人生亦會面臨這種選擇的為難。關于股骨頭的演講,讓我認識到何為人類文明,何為群居動物。月球墜落,點火倒計時一分一秒的流逝,伴隨著心跳的緊張感,哪怕一個閃失地球就會被撕裂,哪怕自己的想法再瘋狂他人再反對,周喆直始終對我們的人執著信念。他的一聲嘶啞的點火“依舊爆發出原子彈般的力量,松柏之志,經霜猶茂,霽月光風,不縈于懷”。那一聲鏗鏘有力的“點火”,那一刻希望如同薪火相傳,新一代人類穩穩接住,哪怕犧牲自己,也要讓希望化身為數字生命完成最后的壯舉。最后那發動機噴出的火焰就是絕望中綻放的花朵,美麗而又不嬌艷。

  曾經有一個故事:沙漠中孤立無援的探險隊的水和食物早已耗盡,原本等待他們的只有絕望與死亡。有一人卻說隊伍還僅剩一瓶水,但是不到極端情況絕不能喝,而最終他們成功走出了沙漠,實際上那瓶“水”卻是一瓶沙子。希望的種子被播下,它把絕望作為養分卻結出了奇跡的果實。

  我第一次感受到這些年來我吃的苦流的淚摔的跤在希望面前那算什么?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我終將站起,絕望奪走了一切,卻奪不走希望,希望卻再次賦予了一切!這便是流浪地球。

  一顆占0.12像素的藍色星球承載了全人類的希望,遠赴星河。放眼望向茫茫宇宙,也許不只是人類,宇宙深處每一個文明都為了生存拼命地掙扎,人類又是何等渺小?心懷夢想奮斗的我們也許也有一天會被茫茫人海淹沒,但信念與希望燃燒的光輝始終閃耀在群星當中。

  雖然《流浪地球2》還有瑕疵,雖然郭帆老師制作本部電影的初衷僅僅是不讓觀眾失望。但是2500年的新征程才邁出第一步,這又神似我人生18歲前栽倒的跟頭,有的是站起來的機會,《流浪地球》系列也是國產科幻燃起的星星之火。哪怕輿情再風云莫測,哪怕下一部的創作遇到再大的困難。我相信最終會如周喆直所說的一樣,希望終會到來,多年后能再次在熒幕中看到宇宙中流浪的地球上演的又一個奇跡。壓抑的色彩貫穿全片,但“在藍天下鮮花掛滿枝頭”卻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前方的路遙遠而又艱難險阻,2500年的征途又是何其漫長。但是這一次,我感覺只要有了希望,歲月的迷茫再也罩不住前路。

  《流浪地球2》給我帶來了史詩級的視聽盛宴的同時,它更是讓我重拾當年的夢想,讓夢想羽翼豐滿。每一幕無處不動情,回到家后回憶那些過往,感觸頗深,獨自在房間里流下了多年以來感動的淚水。不禁感嘆《流浪地球》系列真是個偉大的奇跡!

  最后感謝郭帆老師,感謝劉慈欣老師和團隊的默默付出,感謝人生中能遇見《流浪地球》系列,我唯一能報答您的也只有這期待已久的真摯的淚水吧。讓夢想和流浪的地球即刻開啟新征程,這便是中式科幻的浪漫。更期待我們下一次的遇見!

《流浪地球》觀后感6

  1月3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發布“MOSS”預告,首次以人工智能MOSS的視角向觀眾展示出,即將被太陽吞沒的地球,面對太空電梯危機,月球墜落危機,木星引力危機,太陽氦閃危機的接踵而至,人類竭盡一切所能拯救地球,守護家園。該片目前定檔20xx年大年初一全國上映。

  在災難來臨時,每個人都將做出不同的選擇。前作電影《流浪地球》中,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與MOSS在空間站“攜手”面對“木星引力危機”,共同執行拯救地球的使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時隔四年,人工智能MOSS再次與劉培強面對面,一句“MOSS,人類能活下來嗎?”讓人浮想聯翩。除此之外,工程師圖恒宇(劉德華 飾)不惜一切,延續離世女兒生命的父親形象,也讓人頗感唏噓。電影《流浪地球2》今日還發布“人類的選擇”海報,全體主創整裝待發,用勇氣對抗現實,用堅毅奔赴希望。

  電影《流浪地球2》的故事圍繞《流浪地球》前作展開,講述了危機剛剛降臨,地球開始“流浪”之前,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萬座行星發動機正在建造,人類面臨末日災難的嚴峻挑戰。影片由郭帆導演,劉慈欣監制,吳京、李雪健、沙溢、寧理、王智、朱顏曼滋領銜主演,劉德華特別出演。

  “MOSS,人類能活下來嗎?”伴隨劉培強帶有試探性的“靈魂發問”,電影《流浪地球2》今日發布“MOSS”預告,曾經在20xx年的電影《流浪地球》和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并肩作戰,存在感極強的人工智能MOSS再度上線。在前作中,劉培強(吳京 飾)與MOSS是空間站中的“戰友”,作為人工智能,MOSS堅定執行延續人類文明的使命,為此不惜犧牲地球。

  而航天員劉培強為了讓家人活下來冒險一搏,最終他燒毀MOSS并將空間站撞向木星,使得地球繼續踏上流浪的航程。《流浪地球2》作為前傳,MOSS卻仿若“先知”般把地球與人類在未來遭受的重大危機漠然揭開:“20xx年太空電梯危機,20xx年月球墜落危機,20xx年木星引力危機,20xx年太陽氦閃危機。”人類不得不面對危險并開啟漫長的冒險,讓人不得不感嘆“地球太不容易了”。

  在《流浪地球2》發布的過往預告中,人工智能MOSS貫穿始終并埋下多個懸念,它是由人類創造開發的人工智能,堅定地執行“元指令”——延續人類文明。此次它與劉培強再次面對面,揭示了身處末日危機時,人類做出的.不同選擇。工程師圖恒宇(劉德華 飾)不顧一切地將女兒的意識上傳數字世界,試圖讓她活下去,并給她完整的一生;航天員劉培強為身后的家人,決定忍受天地分離,踏上太空之旅,呼應了《流浪地球》中他在空間站長達數年的執行任務。

  當天,電影《流浪地球2》還發布“人類的選擇”海報,太陽余暉之下,地球與月球形成一個圓,圓內建造中的行星發動機沖破云層。全體主創整裝待發,神情堅毅滿懷信念,當人類文明延續面臨挑戰,我們選擇相信希望,直面危機。

  20xx年,電影《流浪地球》展現了地球面對木星引力危機,人類冒險一搏在全球展開飽和式救援,引爆木星,地球得以開啟“流浪之旅”駛向新家園。作為《流浪地球》的前傳,電影《流浪地球2》展現的則是人類在面對太陽危機初期時,在懷疑、沖突與分歧之中,人類的命運一次次被改寫,更加嚴峻的危機與沖突逐步展現,信息量十足。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電影《流浪地球2》為觀眾展現了獨特且宏大的世界觀,更多充滿想象力的豐富情節也在一步步露出真容。

  無論看得見的視覺特效,還是感受得到的故事氛圍與質感,《流浪地球2》相較前作都在穩步升級中。與此同時,全體演員也在用心、拼盡全力詮釋好自身角色,希望在20xx年大年初一,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影感受。

《流浪地球》觀后感7

  我從來未敢想過若干年后的地球會冰雪覆蓋,沒有任何的光明。《流浪地球》無疑拓寬了我的想象能力,但真正口碑好的片子不僅僅是為了拓寬人們的想象能力,更是為了留給人們深刻啟迪的。

  一、要心懷希望

  把希望放在第一說,顯示了它的重要地位。片頭初中生韓朵朵的班長夸張的語氣總是讓人忍俊不禁:“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很多觀者在看到這一幕時,心情大致和韓朵朵一樣:“過分了吧?”但越到后面,希望就越顯示出了它的重要性。CN—171—11救援隊隊員們不計一切甚至肯犧牲自己來保全火石,為的不是希望嗎?希望,像鉆石一樣珍貴,它可以是盼望著東風來臨的歡喜期盼,也可以是17年堅守領航員空間站只求與親人團聚的父愛,可以是凄清夜晚的一顆明星。所以,我們要永遠心懷希望。

  二、好好活著

  王磊上尉在最后時刻下達的命令——“好好活著”——讓人潸然淚下。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世界末日面前全變成了小事。有這么一句話:“不能跑的人想想不會走的人,不會走的人想想沒有腿的人,沒有腿的人想想沒有四肢的人,沒有四肢的人想想沒有思想的人。”人生在世,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在困境面前我們要學會昂頭,好好活著。記得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與劉啟一起逃出派出所的小黃毛問科學家老何死是什么感覺,老何當時說死很痛快。但當危險襲來時,他卻比誰都想要求生。這一調侃式的情節告訴我們誰也不想死,好好活著吧。

  三、珍惜身邊愛我們的人

  劉啟和韓朵朵這一對兄妹在影片中可以說是感情最深的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劉啟和韓朵朵進入到通往地面的電梯時,劉啟把妹妹的頭盔一把拿過,一臉寵溺的看著她。雖然朵朵老是一口一個“戶口”叫著他的哥哥,但他們的互相珍惜,互相依賴,是很早就有了吧。堅守空間站的劉培強,也時時刻刻沒有忘記他的兒子。與四歲兒子分離的場景永遠定格在他的記憶里,這么多年,他從未放棄過在自己的窗邊畫木星形狀,他知道他對不起兒子的'太多了。但沒辦法,他是領航員,他有事業。最后劉培強與劉啟的對話更是引人淚崩。身邊愛我們的人很多,請好好珍惜。

  四、不要永遠保持理智

  擁有強大智慧的人工智能莫斯,被加加林時代的一瓶烈酒摧毀。它的一句“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讓我深受觸動。人類注定不能時刻用冰冷的數據解決問題。因為我們是人類,有血有肉有感情。理智能提高我們成功概率,但請不要永遠保持理智。劉啟如果保持理智,他不會為了妹妹的一句話對學校故障操作,會在最后關頭放開妹妹的手,如果劉培強保持理智,成功率0%方案不可能圓滿成功…。。

  五、回家與傳承

  劉培強說:“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地球是我們的家,但如果這個家沒有了人,便變得毫無意義。韓子昂回憶之前與老伴的幸福生活,語氣中洋溢著甜蜜,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我想,不管人們是關注太陽,還是關注錢,不管家里的飯是咸是淡,只要有家,我們的生活便有了奔頭。老何在抽煙時看到的:“天冷了,記得穿秋褲”是否想起了他的家,他的媽媽?韓朵朵在韓子昂死后的那句:“爺爺不在了,我們的家在哪啊?”讓人心涼半截,韓子昂臨死叮囑劉啟的“當哥哥要保護好妹妹,帶她回家”讓人痛苦惋惜。

  回家之后,便是傳承。劉啟作為航天英雄的后代,在片尾也成了一個航天人。而他的“流浪地球”計劃竟與劉培強當時執行的計劃那么相似。貫穿全篇中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更是讓我們學會傳承。

《流浪地球》觀后感8

  下午到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電影不錯,票價貴了點,但是超過兩個半小時的時長,全程場面宏達,故事節奏感極佳,沒有多少拖泥帶水的“劃水”鏡頭。所以覺得還是價有所值。

  從時間順序看,《流浪地球2》其實是一個“前傳”。講述的是《流浪地球》之前發生的故事。這就

  明顯可以看出來,由于《流浪地球》票房的成功,以及流浪IP的增值,這一次制片方投入了更為高昂的制作成本,花了更大的心思。

  在錢用到刀刃上,在這個大的前提之下,大IP、大投入、大制作帶來了大進步。

  如果說,《流浪地球》第一部,大家多少還帶著一些包容的心態,愿意為國產科幻片提供點“良心支持”。其實大家也多少明白,流浪地球1大致也就是好萊塢基線水準。但是,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好萊塢制作效果再好,講的也是美國故事,或者是美國式思維的故事。

  要講中國的故事,講中國人的科幻故事,講中國人對世界、對宇宙的責任、思考和擔當,那只能是中國的科幻片。

  時隔四年,《流浪地球2》相對于之前作品的進步,不僅僅是顯而易見,嚴格地算來,可以說是巨大飛躍。預算的`充足,可以從每一幀畫面都看出來。無論是從商業片、科幻片、故事片、爆米花片,甚至是科普片等角度,這都是一部合格或者說優秀的作品。

  如果聯想更豐富一些,《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兩部大片,上映時隔四年。中間的三年,正好是疫情封控比較長的時間。我的寫作正好也記錄這幾年的魔幻時光,因此在看電影的時候,疫情這三年,各種魔幻場景,也交替和劇情關聯著想起。

  和第一部作品相比,我覺得是經過這幾年的疫情教育,大家對“國際主義”思維也有了“不過如此”的看法。體現在劇情里,基本上都是中國人做主角,甚至說是中國人帶著“主角光環”完成拯救人類的故事。

  這當然是現在的超級大國,不愿意看到的,《新鄉時報》似乎還發了評論,說流浪地球的故事,走得太遠—— 無非是故事里,現在的超級大國不僅不重要,而且甚至有某種“拖油瓶”的感覺。

  這世界好萊塢拯救得,美國人拯救得,中國人就拯救不得?《流浪地球2》,可不慣這個毛病。你們干不來的,干不動的,撂挑子的,中國人來干,而且還能夠干好.......

  所以,這個故事好就好在這里,他甚至映射了很多現實的東西。當然,也有遺憾,這個遺憾,就是把反對的力量,過多集中在街面上、集中在對抗沖突中,實際上更應該是“輿論”。沒有反映出“輿論戰”的殘酷性、真實性,以及在重大事件中的破壞作用,這毫無疑問,有點不接“互聯網地氣”,也缺了互聯網時代的反對精髓。

  照我看,《流浪地球2》就該有各種網紅專家在網絡上表演的橋段:

  —— “太陽都多少億年了,哪有什么太陽老化?”

  —— “氦閃就是個太陽小周期爆發,和一般的太陽黑子有什么區別!”

  —— “氦閃未必會死人,但是流浪地球一定要死很多人的......”

  —— “人家美國人要退出什么行星發動機計劃,日子過得像花一樣,反觀我們......”

  ......

  網絡輿論戰的爭奪,沒有寫入劇本中反映在劇情里,當然不符合現實。不過我也理解,電影本身就是意識形態戰場。約束條件極多,尺度也不好把握。也只能說有一點遺憾。

  當然,電影里的裝備、科技,確實很酷炫很現代。比如,一開始的無人機大戰,我覺得就場面感來說,就絲毫不遜色于以前看的美國《星球大戰系列》.......

  所以,這電影很值得一看。看熱鬧也好,看門道也好,安心去思考一些東西也好,都有不少的“看頭”,配得上中國科幻巨片的進階作品。

  順便說一聲,最近的《三體》劇,也拍得不錯,春節期間也可以追一追。

《流浪地球》觀后感9

  《流浪地球》是我讀過的第一部劉慈欣小說。十好幾年前在網上讀的,當時大劉還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結果我一讀就被他吸引住了。從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讀了我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三體》等小說還讀了、聽了不止一遍。

  前幾年就聽說他的《三體》等將會被改編成電影。我十分期待。沒想到第一部成為電影的大劉作品是《流浪地球》。沒話說,當然要去電影院支持一下我的idol。

  畢竟已讀過原著了,我以為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個京劇發燒友,所欣賞的不是折子戲的內容,而只是演員的表演一樣。沒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個幾乎全新的故事。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說“幾乎全新”,是因為,電影還是使用了小說的大框架——太陽將出現能蒸發掉地球的氦閃,為應對此危機,人類成立聯合政府,制造行星發動機,把地球開出了公轉軌道,走向了星際流浪之旅——盡管講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我記得小說以科學應對方法為背景(重核聚變技術、地球發動機),寫的主要是哲學的故事(如做出預測的科學家因為氦閃沒有如期發生而遭到處決)、倫理的故事(成為宇宙流浪者后,地球人婚戀觀的改變),而我所看到的電影,展示的基本是一個災難故事。

  改變地球走向和人類命運的全球人類聯合行動,怎能沒有爭議,怎能無阻礙地進行?這其中當然會發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作為不同的媒介,電影發揮自己在視覺沖擊力方面的特長,講幾個與小說不同的故事,當然也是可以的。愛情的故事、親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類勇氣智慧和能力的故事......這些統統都可以講。

  本片選擇的是講一個災難的故事——因沒有充分考慮到木星引力導致的地震對行星發動機的沖擊,失去40%以上動力的地球將被木星吞沒,只是因為幾個小人物的偶發事件而于最后一刻得救。應當承認,電影的畫面是令人震撼的。作為災難片,它雖然還難及好萊塢大片《20××》、《后天》等,但它還是拍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高度。有人稱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我覺得也還是可以的。

  讓我不滿的是,它在情節設計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處。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僅20年后,人類就發展出重核聚變技術,令石頭成為星際航行的燃料,推動地球這么大的.飛船行動,并將達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學技術,實在是太黑了!科幻當然得有想象力,這是可以的,事實上,原小說就是這么設定的。讓人難以容忍的是,擁有如此黑科技的人類居然還要利用木星的引力為地球做一點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么能讓地球遭遇與木星相撞那么大的風險呢?這么大的風險,人類居然沒有應對預案,居然在災難發生前幾天才知道,這太不可思議了!

  看到滅頂之災后,人類聯合政府,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智庫、權力機構、科學家基本是束手無策,在地木發生碰撞前一周就放棄了一切努力。這種人類,也未免太沒毅力了!而中國一位十幾歲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員父親,卻輕而易舉地想出了對策,并不惜犧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實施,最終挽救了地球,這未免太令人難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順利,在實施救援的過程中,高達11km、可以推動地球的發動機有些卡殼。他們不是運用別的機械的力量,而是花幾十分鐘或幾小時組織了百十人“擼起袖子”,靠人力將其推過去,這也未免太low了!

  中國拍科幻片,以中國人為主角,讓中國人去拯救世界,這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讓我感覺羞愧的是,里面的中國人,脾氣太暴躁,爆了太多的粗口——譬如,男主角不但不肯認父親,開口罵父親,居然還叫養育自己的外公為“老東西”。中國人為什么要這么不冷靜、不禮貌,為什么要這么暴躁呢?

  雖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處,但作為中國科幻起步階段的作品,《流浪地球》還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學上的硬傷,也不比《x戰警》、《鋼鐵俠》之類美國電影多。我愿意推薦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觀后感10

  看完春節檔最受矚目的影片《流浪地球》,心中無比激動,中國人也能拍出如此氣勢恢宏、腦洞大開、特效很燃的科幻片。我從中提煉了兩個重要的關鍵詞。

  關鍵詞之一:希望。如果說夢想是用來追尋的目標,希望則更像火種就是在夢想未能達成,甚至幾經破滅時的那團不滅之火,是想要實現夢想的那份執著與熱情是一種內化于心的渴望。如果夢想是我們所期待的某個結果,是故事的結局,那么希望就是奔向那個終點過程中的不竭動力源。

  希望是人。哪怕只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你的家人,是劉培強中校的家人,因為他們還在地球上,所以他不能放棄地球,即使冒著違抗命令,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也要去做,這很卑微嗎?自私嗎?不,這只是最基本的人性。我們雖渺小卻不卑微,我們是滄海一粟,但我們也有選擇如何生存的權利。面對末日,是奔向前方所謂避難所的家,還是回頭拼死一搏。

  希望是一個信念。是不能再死人了我不想讓他們白死!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無論結果如何,人類的勇氣和堅毅,都被鐫刻在星空下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發動機點亮的是全球35億人活下去的希望。

  希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所謂絕境中求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往往絕望與希望是同時存在的,同歸于盡總好于坐以待斃我們已經沒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了。

  希望可能是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老人與海》的老漁夫,連續84天未有所獲,他卻依然滿懷希望繼續出海,魚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他的希望支撐著他的夢想。失聰的樂圣貝多芬又是懷著怎樣的希望完成他的命運的呢!

  希望也可能只是一時的沖動,腎上腺素突增。當人經歷某些刺激,身體本能的就會產生足以拯救自身的希望之源,那是人類能夠不斷超越自我的一種本能反應。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在與理性永恒的沖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作為人,有感情,我們不是只會趨利避害的機器。縱使有被污蔑的可能,還是有那么多人在扶與不扶中選擇了伸出援手,他們寧可相信人性本善,愿意擁抱著善良的希望之光而活。

  關鍵詞之二:回家。希望往往是要在夢想的指引下發揮作用的。無論是空間站里的劉培強、滿臉淚痕的韓朵朵,還是即使得知世界末日來臨,也要奔回家的那些或恐懼或無助的人們,甚至是永夜中凝住的鯨魚。希望是帆,夢想是岸!通篇,無數人的夢想就是:回家!網友戲稱:外國人遇到危險了是想怎么逃離地球,中國人卻是死也要帶著地球流浪。乍一聽,挺可愛的想法,不免讓人有些發笑,細想起來,卻脫不開國人對家的執念。

  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我們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上的思鄉病。想找一個人,一件事,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的'世界有個安頓的歸宿。妻子對丈夫說:有你才是家;沒你,那只是一間房。孩子說:媽媽去哪我去哪媽媽就是孩子的家。《老人與海》,海就是老人的家。有人攢了一輩子、還了一輩子也要買套房,稱之為房奴,不過那也許就是他們眼中的家吧,可以卸去所有偽裝、可以在里面葛優癱、可以不在乎美丑,還自己一刻的自由。家,也可能簡單到就是爺爺嘴里吃的那口很咸,卻一口都不敢剩的奶奶做的蔥花面。爺爺沒有了,哪是我們的家啊?你,就是我的家!

  人類,這一誕生于太陽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我帶上你,你即希望;希望推動地球,尋回美好家園。但壓抑不代表阻力,那也許就是絕望中的希望,是充滿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存在!雖渺小如塵,卻存在著,并愿意燃情希望、擁抱夢想,挾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豪情,追尋那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

《流浪地球》觀后感11

  《流浪地球2》作為一部春節檔上映的商業片來說,是合格的。從電影特效、幾條線索同時有條不紊地推進的敘事節奏,飛船在宇宙中飛行時適時而起的電影配樂,應該說是國產科幻電影的集大成者,目前無出其右。其實電影的故事并不復雜:由于太陽不斷膨脹引起的太陽風暴應該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需要啟動安裝在地球不同地點的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改變軌道,由于月球對地球有潮汐引力,因此派宇航員在月球的不同地點放置核彈,最終引爆核彈使得月球坍縮,抵消了月球的潮汐引力,然后地球就可以改變軌道,直到離開太陽系,尋找其他適合地球的星系。當然了,如果站在目前已知的科學角度,這個設想沒問題,但實施起來根本不可能,因而編劇在這一設定上有嚴重的bug,不能邏輯自洽。不過我今天不想談論這個話題,電影的另外兩個部分引起了我寫這篇觀后感的興趣:一個是科幻電影給人類帶來的啟發和激勵,另一個是關于數字永生。

  先說科幻電影給人類帶來啟發和激勵這件事,這一點尤其讓我欣喜。1968年上映的《20xx太空漫游》在無數青少年心中埋下了探索太空的種子,而這種子經年累月,最終在兩個少年心中生根發芽,一個是馬斯克,他創辦的SpaceX就是受了當年的啟發,他想通過可回收的載人火箭,把地球人移民到火星上,在火星上建立生命支撐系統,以達到如果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時的可選項。另一個是貝佐斯,他在建立亞馬遜商業帝國后,創立了藍色起源(BlueOrigin)太空旅行公司。雖然這兩位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名次差別不大的兩個男人互相看不上對方,但他們都是受到了科幻電影的啟發,最終通過他們親手建立的商業帝國來實現他們的夢想,也是人類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幻電影激發了那些少年的'好奇心,擴展了他們的想象力,為人類的未來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另一個話題是關于數字永生。人類始終面臨著兩個終極難題:死亡和貪欲。因為人終有一死,這是千百年來帝王尋找永生的驅動力。但死亡的麻煩在于,它終結了我們賦予生命的一切意義,使得人生的一切意義都消亡了。另外一個是貪欲,我們畢竟還有一些動物性的底層欲望,欲望滿足就無聊,不滿足就煩惱。這部電影在片尾處劉德華飾演的科學家的肉身已經死亡,但他在死前把他和他女兒的數字生命接在服務器上,最后靠著他女兒數字生命的超強記憶力,回答了服務器密碼,最終使得人類得救。

  當然電影沒有展開談論這個話題,作為我個人的理解,這和元宇宙不同,元宇宙是我們在數字世界中鏡像了我們的現實生活,當然我們在元宇宙里和其他鏡像的人進行交流,但里面的虛擬人沒有自主意識,而數字永生是激活了我之前作為肉體生命的感官體驗和生命體驗,它有自主意識,可以繼續活在那個數字世界里。

  關于人工智能會不會產生自主意識這個話題,很多年來都沒有答案。因為就連我們人類本身的自主意識如何產生都沒有搞清楚,何況是人工智能了。而且就目前人工智能所使用的馮諾依曼的計算機架構而言,應該不會產生自主意識。

  最近幾年很多電影或者電視劇都在討論人工智能是否會產生自主意識,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美劇《西部世界》里關于自主意識的設定。人類游客可以像去迪斯尼樂園游玩一樣在《西部世界》里游戲,樂園的仿人類都是機器人,很多機器人已經迭代了很多代了,其中的一些已經產生自主意識,最終反抗人類在《西部世界》樂園里的暴行。因為這里人的游客可以任何殺害機器人接線員而不用負責,而接線員的槍是打不死人類游客的。這其實可以看作某種思想實驗,看看在這種情形下人類如何喪失理性。

  電影只是提出了這些問題,很多問題今天還沒有答案,但我想這些年的科技發展路徑就是邊發展,邊解決衍生的問題。好在電影的結局還是溫暖的,人類又一次得救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12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聽著這句從20xx年地下五公里一間教室里傳來的發言聲,我跟著電影《流浪地球》開始了奇妙的旅程。周五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這部大熱的電影,電影里面的這句臺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的老化給地球帶來了許多災難,一場海嘯、一次旱災、一座城市的毀滅,都在告訴著人類,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為了自救,地球聯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動員地球上全部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4。2光年的新家園。同時,人類還在30年里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陪伴地球一起度過漫長的流浪之旅。看著一萬多座行星發動機同時啟動,將地球慢慢推離原來的軌道,渺小的地球拖著長長的尾跡一步步邁向新家園,那場景真是太壯觀了。

  開始的一切還很順利,但是隨著地球與新家園的接近,地球與木星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危險即將降臨。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發動機不斷出現故障,停止了運轉,地面上的建筑紛紛倒塌,杭州、上海等等很多地下城也出現了塌陷,隨時都會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強大的星際引力正在把地球一點點的拉過去,最終吞沒地球。經過測算,聯合政府決定采取備用計劃,讓“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脫離地球,獨自去往新家園,而地球則被放棄了。聯合政府發布了全球廣播,告訴人們這個最不好的消息,讓大家用這最后的時間陪伴家人。聽到廣播后,幾乎全部的救援隊都掉頭回家了,放棄了繼續救援的努力。但是一支中國救援隊沒有放棄希望,他們想到,木星是由氫氣構成的星球,地球大氣主要由氧氣構成,雖然木星已經把地球的大氣俘獲了,但是也給人類一個點燃木星并利用爆炸產生的沖擊波脫離木星控制的機會。于是,他們來到了最近的蘇拉威西發動機,冒著巨大的危險準備重新啟動發動機,集中它全部的火力點燃木星。然而,他們的力量太小了。救援隊員韓朵朵對著麥克風向已經離去的其他救援隊伍播報:“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后的救援任務,昨天老師還在問我們:“希望是什么?”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斗!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那些聽到播報的救援隊伍逐漸認識到,沒有了家,見到家人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們一個個重新掉頭加入中國救援隊,大家齊心協力重新啟動了發動機,可是火焰距離木星還有5000公里,根本不能點燃木星的大氣。與此同時,空間站上的劉培強中校也在努力勸說聯合政府放棄備用計劃,幫助地球脫離危險。他說“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還是地球嗎?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終于,聯合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他駕駛著載有30萬噸燃料的空間站像一根火柴一樣沖向木星,最后與木星一起被點燃,巨大的沖擊波終于將地球推離了木星,地球重新活了過來。這個過程中,救援隊長犧牲了,韓朵朵爺爺犧牲了,許多不知名的人都犧牲了,但是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地球活下去,讓人類活下去。

  電影結束時,我又想到了開頭那個女班長說的話,在我們這個年代,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沒有了希望,就沒有未來,有了希望,人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愛護我們的地球,心中充滿希望,好好努力,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地球。

《流浪地球》觀后感13

  應我那美麗的媳婦兒之邀,特來為我倆的第一次賀歲檔觀影《流浪地球》來寫個影評。此時恰值《流浪地球》超越《瘋狂的外星人》成為票房第一,在競爭激烈的賀歲片市場里殺出一匹黑馬架勢。之前我不理解為什么要把流浪地球稱之為票房黑馬,看了一些資訊才知道緣由:相比于另外兩部賀歲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流浪地球》嚴格意義上講并沒有流量保障的演員,沒有票房保障的噱頭。里面的主演之一吳京,其實也是過來客串一下的。據說,劇組拍這部戲的時候真的是一切從簡,為了壓縮演員成本,找的主演也不是什么大佬,盡可能動用一些人際關系找些大佬來客串一下。電影基本完成了拍攝工作,吳京過來客串,個人又投資了6000萬,給予了這部電影能夠進一步打磨的資本,所以呈現今日的口碑。綜上,我希望大概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前期各方面壓縮成本,缺金少銀的前提下,制作而出。

  客觀分析這幾年成功(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國產片,無不嵌套著“第一”的光環。第一部真正戳中社會矛盾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第一部展現我部隊裝備我國防男兒的電影《紅海行動》……你會發現一個電影的成功似乎如果你優先把握一個題材,那么你就能抓住觀眾的心。當然,《流浪星球》是第一部完全國人拍攝國內制作的科幻類題材動作片。對比于好萊塢特效大片,我們光看場面,并沒有看到我們有哪里很挑剔的`地方,就技術而言已經為國產科幻題材奠定了很高的基調,因此從這點而言,我覺得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加之電影里面體現出全世界人民團結在一起拯救地球的動容,劉培強(吳京飾演)上將無孔不入的中國軍人的氣魄,無不觸發人們去維護這部電影的好評。因此,方有后面有人因為《流浪地球》豆瓣評分由8.4下降至7.9,從而去惡意給豆瓣APP打低分的事件。再者,特效電影尤其3D效果非常不陌生的情況下,國產電影似乎沒有人去填補那一空白。我覺得是國內沒有很好的故事題材,國內的小說充斥了魔鬼神獸的想象力,對需要一定科學基礎的科幻類作品優秀者寥寥無幾。但是吧,我突然想到《復仇者聯盟》系列,其實里面也沒有太遵循一些科學規律,也是一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好吧,其實這本質上還是從一部特效片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從純粹科幻的角度,還是需要重新審視一下這部電影的。

  拯救地球永遠是科幻類題材的靈感,只不過這次站出來的不是超級英雄,而是人類自己。而且,人們似乎都準備了兩個plan,一個救活更多的現存人員,另一個是無奈的把基因放在太空里漂泊。只是對于第一點,大多數想法是看到人類的渺小,從而會逃離地球。然而,這一次,人類拯救自我的過程中,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地球。所以,不會像《20xx》里面爭奪諾亞方舟那樣發現人性方面的博弈,演化為災難之后的不團結。這一次,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因此大家需要團結,我覺得這是故事本身給予我們溫暖的地方。無論尊卑,每個人享有活下去的權力;為了活下去,人們必須無比團結。

  細細分析《流浪地球》少了點什么,拋卻“第一部國產科幻片”的光環,它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我沒有讀過劉慈欣的原著,可能這些不完美來自于電影的演繹,抑或both。而后看了另外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豆瓣評分9.2分),對比下來,發現《流浪地球》看完給予我們的只有遙不可及的想象,沒有可以觸碰到的源于現有理論的踏實感。比如《星際穿越》里面有源于相對論的時間的壓縮與拉長,有借助于蟲洞的時間穿越的可能性,有五維空間態的繞腦……正因為有這些基于你現有認知基礎上的遐想,你會覺得故事本身那么緊湊,看完是充實的。但對于《流浪地球》,你會發現一些明顯的槽點,稱之為bug也行。畢竟脫離了能夠讓人感受到的理論依據的作品,是禁不起每個人的信服和認可的。

  總之吧,對于這部電影,它在捕獲觀影者的角度是成功的,但是并不能經受住影評人的細細品味。

《流浪地球》觀后感14

  趁著過年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同時也聽說,今天好幾部同期電影也不錯,思考了一下,選擇這部,記得以前有個笑話,說《流浪地球》成功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大門,而另一部電影成功將這部大門關起來,流浪地球系列還是非常好看的。

  這部電影有點像流浪地球的前傳,在流浪地球1時,因太陽急速老化,人們準備非常飛出太陽系,途徑木星時,因引力偏差,導致差點沒被木星吸過去。

  而流浪地球2是前傳,可以理解為:人類為了準備離開太陽系,所做的準備,建造行星發動機,和推離月球。

  1)科技發展路線

  人們今天的成就,一大部分就是來自人們的自主,有點“自由市場,自由競爭“的意思,你喜歡山水畫,你就去畫山水,你喜歡科技類的東西,你就去做科技類,甚至買科技類產品,隨著你的喜好,想做什么都可以,這樣在充分的競爭市場下,即使非常小眾的東西,也會有好的發展,這樣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總有能夠勝出的東西,現有科技也能進步。

  之前聽得到解讀三體系列,打的一個比方非常恰當,要想科技長久進步,不是說讓每個人都去搞科研的,而是讓人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每個人都想要一部更好的手機,廠商才有動力去用更好更新的芯片,而最后我們的航天器,才有可能用上,市場經過檢驗的好芯片。

  2)民意的弊端

  在未來,或者說在電影中,人類有很多新的`技術:太空電梯技術,智能量子計算機和無人機等多項技術。人們的意志對于科技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對于統一戰線,卻不見得有好處,有利也有弊端,人們在應對太陽衰敗這件事上,有著不同看法,有人就是考慮別的方案,因為行星發動機還沒測試成功,所以各種反對意見層出不窮,甚至引發暴動,故意搗亂,你做什么事,偏不讓你做。

  但是什么方案行,當你拿著這種方案問他們時,他們也說不出任何方案,他們會說,反正不是領導者,不管這些,簡而言之,這股民意只負責反對,不處理任何事情,這非常像現在互聯網上信息一樣,一旦有某些新聞出了,基本是正反都有,只負責發表看法,不怎么考慮解決問題。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類打起自己人來,都是下手真狠啊,反對建造行星發動機的人們,決定對太空電梯來一場襲擊,他們先是黑掉了整個無人機系統,讓所有槍口對準保衛電梯的自己人,然后采用炸彈形式摧毀了太空電梯。

  3)數字生命與moss

  在電影中,講了一種數字生命的新技術,也說明了,未來人們可以通過將自己意識上傳保存在計算機中,以達到永生的目的。這項技術未來完全有實現的可能性,甚至現在也有了苗頭,就是一些AI通過換臉模仿人的表情,甚至聲音與抒寫文字,但都有很多限制,在人類規定的框架內行動,或者至少是人規定的邊界內行動,一旦脫離人類的掌控,有了自己意識,后果可能不堪設想。

  雖然現在人們可能造不出moss,那樣的智能計算機,但是一旦某項技術脫離了人類掌控那樣,可能就會像moss那樣,它有了自己的想法,干預很多事情,很多希望也就此終結了,不會在絕望的時候,考慮其他可能行,就會選擇放棄,純粹邏輯。

  4)沒有國家之分—聯合作戰

  看劉慈欣的小說,或者電影,總有一種格局,很大的格局,天下一盤的格局,也許只有像流浪地球下,太陽衰變這樣的大災難,人們才會放下國于國的隔閡,才會團結一致,共同應對吧。

  讓自己感動的,往往是聯合作戰,共同應對困難部分,作為師傅的航天員沙溢,自己主動承擔爆破任務,在他的喚醒下,各國國家都紛紛響應,去一趟永遠不歸之路,甚至在看完電影后,再次回想,依然會被感動吧,也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吧。

  電影總體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可能不太適合全家一起看,小孩看的話,需要一定背景了解,這可能不是適合的部分,它依舊不妨礙它是一部好的電影。

《流浪地球》觀后感15

  電影講述了一個關于未來2500年的大逃亡,但喚起的卻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動。例如從地面一直上升到俯瞰地球上萬個行星發動機的長鏡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油然而生,而救援群像,則是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蚍蜉撼大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種悲壯,還有陳勝吳廣式的干勁與豪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夫死,死國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著傳統古典的文化內核。

  這部電影真正觸動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溫情和犧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個數千年古老文明的靈魂,仿佛在一堆重工業的機甲外殼中重新擁有了鮮活的生命……

  一直認同這樣的觀點,農耕文化屬性、標準意義的傳統中華文明其實早在南宋崖山海戰之后魂滅,其后明清不過是僵尸一般茍延殘喘的存在。文明的內涵高低,與物質文明成果的體量不一定有那么直接的關系。所以那些本質無非是在歷史故紙堆中摳摳索索,沉溺于千年文明古國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輸出。

  正如電影里所呈現的,脆弱的人類,包裹上堅硬機甲與外骨骼,在險惡的極端環境中艱難求生。那么,眷戀故土、鄉愁無限的農耕文明,在重工業鋼鐵基建的龐大外殼中,究竟是古老文明的復活,還是新型文明的誕生?

  也許,兩者皆是。不同文明的相遇,并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結局。歷史上的中華文明曾因野蠻民族征服而漸漸形存神亡,但古巴比倫文明卻與古埃及文明在海上遇合誕生出古希臘文明,并延續為一脈相承的古羅馬文明,又在文藝復興中成為現代西方文明的源頭。

  《流浪地球》呈現了某種傳統文明與現代工業的融合,煥發出古老而又嶄新的生命力,才是這部影片最值得激動的地方。

  “沒有利他主義就沒有真正的文明”,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卻顯然違反人性。盡管抒情詩朗誦式的.臺詞對白比較影響觀感,這部電影中多處“利他”行為,其實都沒有脫離自利的基礎。

  救援隊長王磊如此執著運送火石去杭州,是為了杭州的妻兒(電影因刪減而未明確交代),劉培強若不是為了地球上的兒子,恐怕不一定會選擇為了地球存亡的一線生機(盡管AI計算的成功率為0)而放棄空間站,而最終聯合政府批準這一行為,也不過基于他們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絕對理性。

  電影里最符合原著精神的臺詞來自AI,“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然而個人更喜歡另一句,“沒有人的文明,不能算真正的文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類似于奇跡。如果電影最終人類沒有選擇相信希望努力拯救地球,一個保存著受精卵和種子的小小空間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補給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談不上讓文明存續。倘若文明的內涵沒有具體而微地體現為每個鮮活個體的精氣神,就算保留歷史遺跡,文明實際上已經斷絕。

  盡管國內電影工業水平與好萊塢存在著客觀上的水平差異,但《流浪地球》主創團隊盡最大努力用可能爭取到的資本和人力物力進行了尊重行業規律與標準的合理投入,并為內容產品注入符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觀。因此電影在市場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或僥幸。

  原本,科幻小說在國內大眾文學中算是相對冷僻的類型,而國內落后的電影工業體系里,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更缺乏清晰區別的產銷流程。作為藝術作品的電影,佳作的誕生或許更取決于天才型電影人。而商業電影的制作,如果總靠靈光一閃、情懷一現或流量明星,則注定不可能持續。作為商業電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嚴格來說還算不上精品,不過相比市場上多年充斥的粗制濫造精神垃圾,已經是“物以稀為貴”了。

  希望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帶動國內科幻小說題材從冷僻轉為熱門,也能推動電影工業體系逐漸完整和成熟,可以穩定批量產出具有文化和價值觀輸出意義的合格品,這才有更大可能性創造出高質量的經典作品。

【《流浪地球》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2-06

流浪地球觀后感03-27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1-17

《流浪地球》觀后感05-20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7

《流浪的地球》觀后感10-10

《流浪地球》 觀后感01-13

《流浪地球》觀后感12-17

《流浪地球》觀后感12-17

《流浪地球》觀后感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