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讀訓練:還剩下多少節日文化
今年正月十五這天,除了早晨吃元宵,晚上聽炮仗外,我幾乎沒見到這個節日還有什么內容。
我們的傳統是否只重吃呢?實際上,吃是傳統節日的衍生產品,是節日文化的皮相。有人特別看重炮仗,似乎沒有鞭炮聲就缺少年味兒,可炮仗更是節日中最膚淺的一面,“爆竹聲中一歲除”,只不過是氣氛的烘托。假如傳統節日只剩大吃大喝加聽響,那實在稱不上文化。
可惜,從我小的時候,傳統節日就已經剩下吃了。我們幾乎要叫端午為粽子節,叫中秋為月餅節了。雖說元宵節的元宵也包含元和宵的意思,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也只是吃的那個元宵而已了。
傳統節日文化本義的喪失,使得節日內容日益單薄、膚淺、表皮化。從今年開始,幾大傳統節日又開始放假,這是因為傳統節日蘊含的倫理道德和精神寄托值得放假,人們在假期里可以沐浴節日原有的文化意義。但是,當原有的文化意義缺失之后,假期除去吃吃喝喝,還能有多少其他的內容?
農歷正月十五是當今春節的壓軸,過去稱元宵、元夜,也叫上元,因為主要內容是張燈、觀燈,所以又名燈節。燈節從東漢開始,南北朝后蔚成風氣。元宵張燈也由最初的一晚越增越多。蔡京的兒子蔡絳寫了一部《鐵圍山叢談》,其中道出都城由張燈三晚增至五晚的原委。到了明代,朱元璋大概還覺得不過癮,于是又增為十晚。燈節的內容還有扎制彩山和舞燈,而猜燈謎更是燈節的主要活動,燈謎的創作與破解表現出學養與才智。
如今,多數地方的正月十五早已不能稱為燈節,即便保有幾家燈會,也只是一種點綴,不再是大多數人必需的節日內容。燈謎也成了極少數人的雅事,據說全北京創作燈謎的人僅存十來位,供少當然是因為求稀,也不知有沒有一個統計,喜歡燈謎的人還剩萬分之幾或是更少。
說清明不能不說寒食。寒食節今天不但蕩然無存,并且很多人根本就沒聽說過。寒食節起于春秋時介子推的故事。這位晉文公的從亡之臣,不愿與晉文公同享富貴,隱居山中。晉文公放火燒山逼他出來,他堅守初衷,抱樹而死。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止起火。寒食節主要吃冷食,以后古代男女的成人禮也在寒食節舉行。清明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于仲春與季春之交,是春耕春種的日子!叭f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币驗楹晨拷迕,禁火也延續至清明,所以,寒食成了清明的一部分,清明也因此與祭祀相聯。白居易有詩詠之:“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鼻迕鞑粌H掃墓,還有踏青、拔河、踢球、蕩秋千、放風箏,還要插柳戴柳!扒迕鞑徊辶,死后變黃狗;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如今,植樹成了下達的任務,踏青成了校園的活動,拔河成了單位的體育行為,與節日文化失去了傳統的聯系。掃墓雖說已經重新形成風尚,但是相當多的人早就不知先世甚至父母親的尸骨棄于何處。在歷次政治斗爭的考驗中最畏懼的就是家庭出身不好,與歷史與家庭隔絕成為一個時代的風氣,劃清界限是人生合格的標志,祭祖、掃墓則意味著反攻倒算,再加上破除四舊的風雷激蕩,使無主墳地成為那個年月的一大風景,鏟平墓地也成為那個年代農田建設、水利工程、修路蓋廠的一項基本內容。事實上,即使是今天的掃墓,其上代追溯也很短暫,多是近些年的事情,已經失去了家族歷史的積淀。
我們知道端午節的內容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其實,因為端午以后天氣轉熱,為防疫病,我們的祖先在這一天還要佩帶香囊,在門楣懸掛艾蒿、菖蒲,也有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相關的習俗。現在,防疫病的內容早已不見蹤影,龍舟競渡也只是少數地區的賽事。
我們知道中秋吃月餅,可是月餅來自祭月與賞月。從前,月圓之日,全家人在皓月下團圓,一起祭月、賞月,客居異鄉的游子也仰望明月寄托思念之情。然而今天,祭月早成往事,能夠靜下心來賞月的又有幾人?祭月是闔家的事情,祭月的月餅在祭供后也由全家分食,F在,誰家還分食一個月餅?誰不是一人獨吞?
如今節日內容單調稀薄,除吃之外其他的內容或者蕩然無存,或者日益衰微,或者徒有虛表,根本原因在于兩種文化的沒落。一是祭祀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禮的基礎,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與祭祀相關。二是雅文化,這是節日文化之所以具有深度的根本。雅文化可以讓民俗的節日蘊含修養、創造、遐想和思索,譬如吟詠、品賞、乞巧、寫桃符(春聯)、猜燈謎直至曲水流觴。雅文化也讓節日包含了靜態的部分,如今,我們的節日幾乎都被動態所淹沒,并且動得日見夸張,什么都以躁動、盲動、響動為追求,缺少靜謐、安詳、賞心悅目的內容。傳統節日過去不止是熱鬧,對人也有靜心、修養、肅穆、沉淀的意義,這是我們民族文化成熟的標志。文化的本質應該是靜,動只是一種表皮、一種歡樂的反映,但陶冶、升華、積淀、祈禱、溫潤才是文化給予人的最大關懷。
當我們日益珍惜我們的傳統節日時,首先應該考慮如何挽留節日的內容。沒有文化內容的節日如同一塊軀殼,倒不如干脆說放假了事!
(選自2008年7月23日《文匯報》,有刪減)
。保铝嘘P于“雅文化”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5分)
。粒覈鴤鹘y節日文化之所以具有深度,是因為其中包含著“雅文化”。
B.我國民俗的節日中蘊含修養、創造、遐想和思索,譬如吟詠、品賞、乞巧、寫桃符(春聯)、猜燈謎直至曲水流觴等,是因為其中包含雅文化。
。茫缃裎覀兊墓澣談拥萌找娍鋸垼裁炊家栽陝、盲動、響動為追求,缺少靜謐、安詳、賞心悅目的內容,是因為其中缺少了雅文化。
D.雅文化的沒落是我國傳統節日內容單調稀薄的最根本原因。
2.下列不能作為我國“祭祀文化”沒落依據的一項是( 。ǎ捣郑
A.中秋節祭月早成往事,沒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賞月。
B.清明節掃墓雖說已經重新形成風尚,但已經失去了家族歷史的積淀。
。茫宋绻澟鍘隳曳酪卟〉牧曀滓苍缫巡灰娵櫽。
D.寒食節今天不但蕩然無存,并且很多人根本就沒聽說過。
。常铝懈黜椫袑τ谏衔牡恼f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ǎ捣郑
A.陶冶、升華、積淀、祈禱、溫潤是文化給予人的最大關懷,而吃是傳統節日的衍生產品,是節日文化的皮相。
。拢湃苏f“爆竹聲中一歲除”,現在沒有鞭炮聲就缺少年味兒,因此炮仗是節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茫畟鹘y節日之所以內容日益單薄、膚淺、表皮化,是因為喪失了其中的文化本義。
D.如今的植樹、踏青、拔河這些活動與節日文化失去了傳統的聯系。
【閱讀訓練:還剩下多少節日文化】相關文章:
《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10-08
閱讀訓練(二)04-26
快速閱讀訓練05-02
閱讀訓練(三)04-26
一年級《還剩下多少》教案設計10-09
韓信傳閱讀訓練03-03
怎樣進行閱讀訓練05-04
那些剩下的作文02-24
和凝傳閱讀訓練02-26
《陳涉世家》閱讀訓練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