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現異地高考須破除“利益壁壘”
近日,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教育部已經開始制定方案,以回應異地高考這一民生問題。社科院副研究員曲相霏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戶籍政策上不大可能放開,反而可能會越來越緊,這跟教育部的想法并不一致。
其實,異地高考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復雜,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放禁隨遷子女在本地高考,并以戶籍作為限制,并不完全是出于戶籍福利的考慮,而是更多地考慮到本地戶籍考生考取大學的幾率。畢竟,現有教育體制下,高考終究還是一個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方式,各類高校將招生計劃配額給各省和直轄市,通過高考予以分配。隨遷子女的加入,本地考生能夠分配到的蛋糕只會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由于各地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不同,學生考試獲取分數的能力也不相同,在某些省份,異地高考無形之中還會讓本地考生失去競爭力。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很多地方相對于其它領域的公共資源,加快向外來人口放禁的同時,卻始終不愿意在戶籍上讓外來人口子女實現“高考移民”,本質上是基于地方對“高考資源”固守之下的“利益壁壘”。盡管“利益壁壘”的存在,客觀上與城市化的發展背道而馳,也與外來人口的民生訴求相去甚遠,但是異地高考后,大量隨遷子女的涌入,又的確給地方爭取全國高等教育資源蛋糕的利益,帶來整體損害。
事實上,異地高考從另一層面考驗的還是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如果不從分配上向一些人口流入基數大的省市傾斜,單純地苛求遵循教育公平,也是不合理與不公平的。要想真正實現異地高考,破除地方的“利益壁壘”,就必須重新審視高考作為分配高等教育資源基本手段的屬性,調整與改革分配方式,建立彈性的招生機制,確保地方在推進異地高考的過程中,不發生利益受損。
比如,改變高考對地方招生的配額方式,高考的招生與所在地參考人數在全國高考總人數中的比例相掛鉤。這樣的方式,還原了考生享有教育公平的普遍權利,并有效地解除戶籍對權益的束縛,為異地高考構建暢通的渠道,而各個地方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如何防止“高考移民”中利用教育質量“地區差”,帶來的不公平“高考競爭”,真正推進異地高考與隨遷子女分享公共教育資源的有機融合。
中國大學網 http://salifelink.com ■【實現異地高考須破除“利益壁壘”】相關文章:
實現異地高考須教育部統籌解讀05-07
專家觀點:“異地高考”在于高考利益的調整04-25
異地高考改革須“下和棋”04-28
異地高考是場利益的拉鋸戰05-06
反對異地高考是保利益而非爭權益05-07
實現異地高考 關鍵是開放異地高中教育05-07
異地高考醫保報銷有望盡快實現05-07
高考評論:解決異地高考必須觸動既得利益05-06
“異地高考”實施細則應界定各方利益邊界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