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授陳躍紅:北大高考改革要讓狀元消失
11月8日,北京大學11名教授聯名致信北大校長,呼吁啟動高考招生改革,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有人認為,此信件內容被公開,其實是北京大學為出臺新的招生改革方案“投石問路”。
今天,公開信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陳躍紅教授接受包括本報在內的幾家媒體專訪,針對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出了回應。他說,教授們的改革理念得到了校長的支持,也給學校招生辦帶來了較大的觸動,他們也想設計出一套可行的改革方案來。“先聽聽民意,如果大家都支持,并能得到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門的支持,北大就可以選擇招生量不大的兩三個省份進行試點。”陳躍紅說。
陳躍紅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戰略研究小組召集人,但他聲稱此次接受媒體專訪,僅是個人行為,不代表北大校方。他同時表示,北大的特點是如果教育部同意改革,教授說話是算數的。
按照陳躍紅的設想:“一旦實行這個制度,狀元就消失了,最低錄取分數線也消失。它甚至會撬動目前的高考制度。”他也很清醒地認識到:在試點的基礎上,應該有一批學校來做這樣的事情。如果只有一個學校,這個制度撬動現實的力量太薄弱,就算加上“985”院校也不行。如果“211”院校都加入了,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轉變。
生源大戰很惡劣
“高校間生源大戰越來越激烈。招生競爭演變到這樣一種程度:高校已經不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招生,而是在求學生了。也沒有人去考慮學生是不是適合來這所學校讀書。”陳躍紅說。
在一些“985”高校,早已爆發了高分考生爭奪戰。每年冬天,許多高校會專門成立不同省份的招生組,成員從兩三人到十幾人不等,并派遣他們進入各地區和重點中學進行生源摸底工作。有的學校為最后階段爭奪高分考生甚至提前一年就做了準備。更有甚者,有一年,一所高校為了爭搶某省的一名“裸考狀元”,學院的院長、黨委書記、招辦成員等人都趕到該省去游說,單是飛機票就買了8張。
“高校為爭生源到了動錢、動專業、動出國的程度。為此,學校要動員很多力量去做工作。”陳躍紅說,有的學校為了不讓這個高分考生和別的學校見面,干脆把他們送到外地旅游。
有的家長干脆拿著孩子的成績去跟學校談判。曾經有家長向某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員表示:甲學校答應給我5萬元,專業任我選,你怎么辦?這所學校只好回答說:我給你6萬元,去個好學院吧。但是,這名家長又找到了另外一個高校,對方給出了更高價——10萬元。還有的學校向家長許諾:大學四年期間送你的孩子出國學習一年。
他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獎學金這種鼓勵措施,已經變成了買學生的方式,學生就像是商品,“這種導向是多么惡劣”。
據他了解,學校招生好壞的硬指標包括兩點,一是高分學生有多少,二是當年的錄取分數線最低是多少。“這是招辦主任的政績觀,它導致大學之間的爭奪生源戰發展到了現在的白熱化程度。”陳躍紅說。
“我們現在的麻煩是把分數線絕對化。高校錄取學生,不是招生,而是按照分數線去搶生源。不僅僅在一本院校,在二本院校,甚至三本院校都在搶生源。”陳躍紅說。
而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使中小學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按照高考指揮棒來轉。中學是萬校一面,大學是千校一面,都是遵循一個模式,怎么能培養出個性化的學生?
家長有本事在24小時內搞定5名教授嗎
社會上最熱點的話題是,擔心這個良好的初衷,如同高考加分一樣,在執行過程中會變味。參加面試的教授怎么能抵擋得住人情關系網?
在陳躍紅看來,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地區招生時間長了,腐敗風險就會出現。而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這樣的風險。所以很多參與的老師都認為,實行考后面試,從程序上減少風險。“是一個人決定重要,還是一群人決定重要?是招生人員決定重要,還是專家決定重要?腐敗是搞定一個人容易,還是一群人容易?”
陳躍紅表示,參加面試的教授選拔應該有專門的機制。按照北大自主招生的方案,往年的教授面試團隊中,大約80到100人左右,每年這批人都要輪換。而剛畢業的博士不可以參加面試。
教授組成的面試專家組則要實行程序上的管理。“簡單說就是三道防火墻:省籍回避、時間壓縮和獨立打分。”陳躍紅說。他解釋,第一是省籍回避,比如江蘇人不能到江蘇招生;第二是抽簽制度,學校提前三天通知教授培訓面試事宜,直到最后24小時,才通知教授抽簽決定所去的省份。第二天教授就上飛機,到了地點就考試。“就算知道哪個教授去考試,但是你有本事在24小時之內搞定5個教授嗎?我看這個機率為零;第三,北大自主招生面試實行6年,教授們各自打分,不能面談。6年來對教授面試打分的有效投訴為零。
北大目前的自主招生只是解決5%-10%的學生,無論是投入時間還是精力都非常大。“如果真正實行這個制度,自主招生可以取消,甚至北大錄取的全部學生都可以進入這個程序。”陳躍紅說。
北大面試避免招收五種類型學生
網上常常有人問,你的教授能判斷學生是否適合這個學校嗎?
“哪怕教授的題目有一定的偏見,但是篩選的成功率是高于高考的。這個錄取標準,不是選好學生,而是選合乎學校個性的學生。”
陳躍紅看來,北大多年的經驗證明,面試是成功的。他介紹,面試一般采用無組織面試的形式:一組學生進來,教授們基本不說話,給出兩組題目讓學生選擇。學生拿到題目后,只需要一分鐘的自我介紹,剩下的是主體發言和參與發言。而教授們的任務就是根據學生的反映作出判斷。每個面試命題要經過多輪論證。陳躍紅透露了命題的四個原則,一,這個題目一定與現實生活有關系;二,這個題目一定不是只運用一種知識;三,不是只有一個答案;四,這個題目具有可批判性。
北大也會培訓教授避免招收五種學生:歌功頌德型、大專辯論賽型、故意作秀型、一味批判性和顛三倒四型。而組成面試的專家組一般考慮三個領域的組合: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意見認為,應該通過專門選拔人才的專家來完成面試。陳躍紅認為,在中國這是不可能存在的,“那是一種科學化的實驗,把學生當成一種模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即學生是活生生的人。”
陳躍紅說:“不要小看北大教授的面試水平。”他認為,教授們完全有能力在一個小時之內對考生的綜合素質做出比較到位的判斷。
種地插秧修水庫,爬樹掏鳥都是素質
對教授們的提議,社會輿論最關心的一點是擔心它會對農村考生不公平,抬高農村學生進入北大的門檻。
陳躍紅倒不擔心這個問題。“優秀的高中生呈現集中化的趨勢。”他說,經過10來年的發展,除了最發達的省份,大多數高中集中在縣城,并包攬了有希望報考985院校的學生。北大招生基本能覆蓋到這批優秀學生,能保證公平。這也是今年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擴大到200來所中學的原因。
按照教授們的設想,陳躍紅希望北大招生加大面試力度,比如使最終錄取人數與參加面試的人數比達到1:2。很多人認為面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素質教育,而這不能與唱歌跳舞劃上等號。
“我們的題目設計要改變這個局面,用周其鳳校長的話說,種地插秧修水庫,爬樹掏鳥都是素質。”陳躍紅介紹說,從去年的自主招生開始,北大已經有這個意向,在設計題目時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也有調查表明現在考入大學的農村考生并不熟識這種素質,甚至他們在進入大學前比城里孩子還受寵,不會種地,不會插秧,不干家務活。“但是他們要求改變命運的迫切性會大于城市學生。在努力程度上,也要高于城市孩子。他們的很多素質,比如,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比城市孩子強很多。面試的談話會更重視這個方面的素質。”陳躍紅說。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面試成本。現有的自主招生有利于城市孩子,有的城市孩子同時跑幾個省參加考試,成本很高。改革以后,將放在本省進行面試,成本會有所降低。在陳躍紅看來,現在的招生大戰導致成本上升,搶一個生源要花上幾萬元。與其這樣,不如資助農村學生參加面試。
他也承認,優質學生的競爭非常激烈。這里面的問題是要質量還是公平。以他個人對北大的理解,首先要重視質量。“現在質量表現出來的是能說會道,知識的豐富性和前沿性。另外一方面,重視質量,還要關注學生的潛質,不是說話多的就是好學生。”
(
【教授陳躍紅:北大高考改革要讓狀元消失】相關文章:
清華北大教授微博上搶四川高考狀元04-26
北大教授:高考作文套路化文藝腔成病灶04-26
北大拒披露高考狀元信息 錄182名推薦生04-26
山東停止公布高考狀元 北大清華急尋高分生04-26
關注高考狀元:山西今年高考還“沒”狀元04-26
公開課教案 授課人:高躍紅04-25
北大清華承諾今年不再公布狀元數據04-26
謝王舍人剪送狀元紅賞析04-01
高考狀元物理復習筆記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