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文閱讀短文思路解析: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
現代文閱讀短文思路解析: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
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當我從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陰沉的天空下,走進高原的陽光里,一眼看見那片熟悉的藍天,呼吸到那縷清冷的、卻是無比新鮮的空氣時,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著與它重逢。我忍不住張開整個身心對它說:你好,西藏!
②神奇的高原帶著一種永恒的蒼涼站在我的面爵,這蒼涼中蘊含著人類難以征服的力量,蘊含著我無法了解和進入的神秘。廣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天空和大地永遠在目光的最盡頭相逢,呈現出一種真正的博大和蒼涼。
③但對于常人來說,這種博大和蒼涼常常會令內心產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則的途中,我們停車在路邊。左右兩側是漫漫的沙礫地,目力所及處幾乎沒有一絲生命的痕跡,我獨自遠離了汽車和同伴,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突然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個念頭。在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夠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從生下來就被擱置在這兒并能夠活下去的人,他們是這片土地上美的風景。
④他們獨自行走在路上,從偏遠的土墻泥屋走向高高山頂的喇嘛寺廟,他們也許衣衫襤褸,也許饑腸轆轆,但他們目標明確,步履沉穩,他們的目光越過人類的頭頂直視天邊,他們用前半生辛勤勞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說“走朝圣的路”而不說“去朝圣”,是因為他們往往死在路上。
⑤所以每當我看見他們獨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時,心里就會涌起一’種敬意和感動,就會問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這個時候就會感到自己的俗處,只能從人的生存本能夫考慮,沒有一種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鎮靜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沒有一種能與這自然對應的堅定信仰。
⑥每每行走在渺無人煙、曠達無垠的高原,每每看見曠野中偶爾閃現的綠樹和灌木,每每看見牛糞鑲嵌在圍墻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見獵獵飄揚在路上、河上、山頂上的五色經幡,甚至每每看見從山上橫沖下來漫過公路的泥沙,我常會覺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從種種欲望中掙脫出來,從種種俗利的淹沒中掙脫出來,就會感覺到-種徹底置身于自然的舒暢。在這種時候,人的心靈往往會抹去歲月的泥沙,以純凈的聲音和自然對話。
⑦記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靜靜地望著起伏無盡的草原和草原盡頭的雪山。山頂艮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卻很綠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視著,忽然覺得心里有些異樣。雪山和草原在那-刻呆現出一種奇異的光亮,仿佛在回應我的心境。我覺得心里一陣陣發熱,幾乎落下淚來。我知自己在那一刻.與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與自然有了真誠的對話。這是一種對故鄉的情感,它令我倍覺親切。
⑧赫爾曼.黑塞曾經說過:這世間有一種使我們-再驚奇而且使我們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遙遠、最陌生的地方發現一個故鄉,并對那些似乎極隱秘和最難接近的東西產生熱愛。
⑨在這個地球上,能使人產生故鄉感覺的,不止那方滲透著血脈的泥土,還有一片能與你心靈月通的天空。也許在西藏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個客觀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靈魂的自然。在這里,與自然的對話,就是與靈魂的對話。
⑩是的,西藏,它是我靈魂的故鄉。
⑾從西藏歸來,忽然之間就淡漠了許多欲望。臨走之前的種種念頭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處的風吹走了,只留下一種單純的感覺。
⑿重新走在紛紛攘攘的都市,重新見到一一張張熟面孔,重新聽到一一些熟識的和生澀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軌道的這段時間,這里是多么的熱鬧而又無聊。我又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上,又夾在了走時看的那本書中間。
⒀西藏給予我的啟示,似乎無法帶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無法把它作為自己的一一份才產帶在身邊,只能經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擱下它。
⒁它如同故鄉一一樣無法攜帶呵。但它的氣息已隨我而來,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嗅著它的氣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對我的中傷,待到它的氣息漸漸弱小時,我會再次踏上與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17.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篇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出自己對西藏的思念和熱愛之情。
B,“最美的風景”,既指這里的人們是土地上風景的組成部分,也贊美了他們頑強的生命力。
C.文中“神秘”“神性”“喇嘛寺廟”“經幡”等詞語,都暗示了宗教對作者靈魂的凈化作用。
D.作者引用黑塞的話,強調心靈的故鄉隱藏在陌生而遙遠的地方,它使人們感到驚奇而幸福。
E.“都市對我的中傷”,指紛紛攘攘的都市生活會讓人產生許多欲望和怨艾,污染人的心靈。
答案:C D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綜合與鑒賞評價能力。C項,“都暗示了宗教對作者靈魂的凈化作用”這一說法不當。作者主要是對西藏的純凈寧靜和博大蒼涼的環境產生了獨到的感悟。
D項,引用黑塞的話,旨在說明作者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對這里產生了故鄉的情感,那一刻作者與自然融為一體了
18.作者為什么會對那些朝圣的人們充滿敬意和感動?(4分)
答案(1)他們有頑強的生命力;第3段
(2)有堅定的信仰;第5段
(3)有執著的追求;第4段
(4)沒有俗利和雜念。第5段(答出任意三點給滿分。照抄原句,分數減半)
解析:1、題型歸類1、本題屬于歸納概括題,對于這類題一般可以在文章直接摘抄并進行整合,文章的第五段是題干的出處,結合文章的3-5段可以較輕松找到答案。
2、確定區間,文章第三段“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夠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從生下來就被擱置在這兒并能夠活下去的人,他們是這片土地上美的風景。”與題干中是對朝圣者的敬意與感動意思吻合,所以答案區間就可以確定。
3、答案整合:
結合文章的第二三段可知,“這兒”指的是蒼涼惡劣的環境,“能夠活下去的人”自然便是生命力頑強的人。
結合第四段“但他們目標明確,步履沉穩,他們的目光越過人類的頭頂直視天邊,他們用前半生辛勤勞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內容進行提煉整合即可知感動的原因是 朝圣者具有執著的追求。
第五段“這個時候就會感到自己的俗處,只能從人的生存本能夫考慮,沒有一種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鎮靜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沒有一種能與這自然對應的堅定信仰”寫自己與朝圣者的對比,得出自己的俗處和沒有能與大自然對應的堅定信仰,即為答案。
本題難度不大,一般高一高二的學生都可以做,高三的學生做有些簡單。
19.第⑥段畫線部分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渲染環境的博大蒼涼;表現環境的惡劣;襯托出生命力的頑強;為下文議論抒情作鋪墊。(4分,每點1分)
解析:題型歸類,本題屬于環境描寫作用題。根據環境描寫作用的點來作答即可。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客觀環境,渲染氣氛,烘托情感,襯托人物,引出下文,為下文做鋪墊,突出主題。
分析第六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明確與下文抒情議論做鋪墊的作用。
高一高二學生都可以用來練習作用類試題答法。
20.根據全文內容,談談作者為什么把西藏比作“靈魂的故鄉”。(6分)
答案:西藏是一個能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地方;西藏讓人淡漠生存以外的欲望,使人的心靈變得單純寧靜;西藏成為人抵御城市中傷的精神力量。(6分,每點2分)
解析:1、題型歸類,考察文章整體思路層次的把握。
2、題干出現在第十段,問的是西藏對作者心靈深處的影響。結合文章9-14段,第9段主要寫西藏具有神性的自然與靈魂的自然,在這里,人可以與自然對話,也就是與靈魂對話。說明作者與這里是心靈相通的。
十一段寫從西藏歸來后欲望淡漠,雜念消逝。說明作者的內心變得寧靜純潔,不被外在的俗事糾纏。第十四段但是后面的內容是作者要重點突出的內容,可以抵御現實生活中城市對我的中傷。答案內容需要結合文章加以整合。
本題高二高三學生都可以做。(智康1對1 甄玲老師)
【現代文閱讀短文思路解析: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相關文章:
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04-27
熟悉而又陌生作文07-25
對于中考現代文閱讀解題思路的幾點探索論文05-02
熟悉而又陌生作文(必備)09-11
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作文04-30
在那遙遠的地方作文02-12
在那不遙遠的地方04-26
在那遙遠的地方作文04-30
考研英語閱讀四大題型命題思路解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