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程序員職業故事我要做哪一只蘋果蟲[2]
]小蔡聽到這里深深嘆了口氣,說:"目前的我們基本都這樣!"
銳哥看了一眼小蔡,樂呵呵地接著說:"第二只蘋果蟲也爬到了蘋果樹下,
程序員職業故事我要做哪一只蘋果蟲[2]
。它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確定它的'蟲'生目標就是找到一個大蘋果。問題是它并不知道大蘋果會長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蘋果應該長在大枝葉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時候,就選擇較粗的樹枝繼續爬。于是它就按這個標準一直往上爬,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大蘋果,這只蘋果蟲剛想高興地撲上去大吃一頓,但是放眼一看,它發現這顆大蘋果是全樹上最小的一個,上面還有許多更大的蘋果。更令它泄氣的是,它上一次選擇的另外一個樹枝有一個大得多的蘋果。"大熊聽到大樂說:"這只蟲子怎么這么像我呀?"
小蔡聽到這兒,看著大熊傻頭傻腦的樣,手捂著肚子笑個不停,說:"大熊,原來你是只蟲啊!"
大熊不好意思起來,說:"小菜豬,你笑個頭啊,繼續聽銳哥講,別打岔!"
銳哥在房間里來回走了幾步,笑呵呵地說:"第二只蘋果蟲雖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它不知道該怎么去得到蘋果,在習慣中的正確標準指導下,它做出了一些看似正確卻使它漸漸遠離蘋果的選擇。而曾幾何時,正確的選擇離它又是那么近。"
銳哥看了一眼小蔡,接著說:"第三只蘋果蟲也到了一棵蘋果樹下。這只蘋果蟲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蘋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遠鏡。還沒有開始爬就先利用望遠鏡搜尋了一番,找到了一個很大的蘋果。同時,它發現當從下往上找路時,會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種不同的爬法;但若從上往下找路時,卻只有一種爬法。它很細心地從蘋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處的位置,記下這條確定的路徑。于是,它開始往上爬了,當遇到分支時,它一點也不慌張,因為它知道該往哪條路走,而不必跟著一大堆蟲去擠破頭。比如說,如果它的目標是一個名叫'程序員'的蘋果,那應該爬'修煉技術'這條路;如果目標是'老板',那應該爬'創業'這個分支。"
銳哥頓了一下問:"你們倆,猜猜最后結果怎樣了?"
小蔡:"那還用問嘛,這只蘋果蟲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因為它已經有自己的計劃。"
銳哥:"其實,你猜錯了!真實的情況是,因為蘋果蟲的爬行相當緩慢,當它抵達時,蘋果不是被別的蟲捷足先登,就是蘋果已熟透而爛掉了,
資料共享平臺
《程序員職業故事我要做哪一只蘋果蟲[2]》(http://salifelink.com)。"大熊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說:"咦~這點我怎么都沒有想到呢?"
銳哥:"第三只蘋果蟲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規劃,也總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它的目標過于遠大,而自己的行動過于緩慢,成功對它來說,已經是明日黃花。機會、成功不等人。同樣,我們的人生也極其有限,必須把握,那么單憑我們個人的力量,也許一生勤奮,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蘋果。如果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計劃,并且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借助許許多多如望遠鏡之類的幫助(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可以理解為找個貴人幫自己),也許第三只蘋果蟲的命運會好很多。"
小蔡:"說得沒錯!確實是這個理兒。"
銳哥慢悠悠地接著講:"第四只蘋果蟲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蟲,做事有自己的規劃。它知道自己要什么蘋果,也知道蘋果將怎么長大。因此,當它帶著望遠鏡觀察蘋果時,它的目標并不是一顆大蘋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蘋果花。它計算著自己的行程,估計當它到達的時候,這朵花正好長成一個成熟的大蘋果,它就能得到自己滿意的蘋果了。結果它如愿以償,得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蘋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小蔡聽到這兒,感慨起來:"說得真對,第一只蘋果蟲是只毫無目標、一生盲目、沒有自己人生規劃的糊涂蟲,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遺憾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像第一只蘋果蟲那樣活著。"
銳哥:"是的,第四只蘋果蟲不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得到自己的蘋果,以及得到蘋果需要什么條件,然后制定清晰實際的計劃,在望遠鏡的指引下,它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總結與提升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蘋果蟲,而蘋果是我們的人生目標--職業成功,爬樹的過程就是我們職業生涯的道路。畢業后,我們都得爬上人生這棵蘋果樹去尋找未來,完全沒有規劃的職業生涯注定是要失敗的。
現代社會,規劃決定命運,有什么樣的規劃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我們的時間非常有限,越早規劃你的人生,你就能越早成功。要想得到自己喜歡的蘋果,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做第四只蘋果蟲。
【程序員職業故事我要做哪一只蘋果蟲[2]】相關文章:
睡前故事之美蘋果和丑蘋果的故事09-19
志愿填報需要做職業規劃嗎?10-04
我與校訓的故事征文2篇【優秀】07-24
職業測評:吃蘋果可測試你的職場心理07-30
職場勵志故事【2則】10-11
職場勵志故事2則【經典】10-10
一定要做最棒的我10-24
職業規劃要做好必須明白三件事09-28
職場法則:兩個程序員的故事10-09
我要做好孩子讀書筆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