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新課標實施后,數學教材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為彰顯。最明顯的表現在于每冊教材多了“數學廣角”這一單元,通過“數學廣角”來進一步滲透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這一單元主要內容就是植樹問題。本節課主要探討關于在一條線段上植樹的問題,例1主要研究兩端都要栽的植樹問題,也是這一系列內容的起始課。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本節課不但是建構知識的基礎,而且起著啟后的作用。
。ǘ┙虒W目標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ㄈ┱f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兩端都種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能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建立物體總個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運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二、說學生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學習的熱情也會比較高漲,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關于線段的相關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分析思考能力與計算能力。因此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了分類學習,并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組織學生開展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法、學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學生模擬“種樹”————探究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實踐的活動過程,通過有序的操作、思考、實踐等活動,使學生的所想、所悟與直觀形象結合,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滲透數學學習方法,深刻體會到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內涵。
四、說媒體使用
為更好地發揮多媒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本節課運用多媒體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在突破難點時運用在黑板上泡沫條、小樹苗模擬栽樹的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兩端栽樹間隔數與棵樹之間的關系;
2、運用課件播放,逐步演示小路是20米、25米、30米時的栽樹情況,便于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間隔數、什么是棵數。
3、在課堂檢測時運用多媒體呈現,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在矯正達標時,運用實物展臺直觀呈現學生檢測練習,節省書寫時間,便于其他學生看清楚。
五、說教學過程
。ㄐ抡n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蓖瑫r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苯Y合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中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動腦、動手、合作探究,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會植樹問題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1、小游戲:找手指上的數學。我們的雙手不但會做事情,還隱藏許多數學問題。
2、引出“間隔長”的概念。
隨機請一行同學站起來,不斷增減學生,讓學生邊觀察邊說,幾個同學幾個隔,老師發問,哪個間隔長,引出“間隔長”的概念。
(初步感知什么是間隔數,間隔長度。為下面的發現規律打下基礎。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像同學們排隊這樣的問題,數學家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植樹問題。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ㄟ@一環節,用意在于先突破教學中的知識點,理解間隔,間隔數,初步感知間隔數與物體個數的關系,并且起到規范學生語言的作用,使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為新課的學習作鋪墊)
(二)學習新課:我精心設計了這樣4個小環節。
1、化繁為簡,解決問題。
例題1:通過創設在100米小路一邊植樹,每個5米栽一棵的現實情境,提出“一共要栽多少棵樹?”的問題,先讓學生猜一猜,再讓學生去畫圖驗證時感知100米太長了,可以將100米轉化成20米等小的數據研究。
。1)自主學習。
學生通過線段圖畫一畫、小棒擺一擺等學生自己喜歡的、比較形象的方式,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初步感知到在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會存在一定的關系。并且,這樣設計,我并不強調(兩端都栽),本意在于,先給學生創設寬松的思維環境,讓學生打開思路,找到在一段路栽樹時的不同方法,讓思維如花般綻放。
。2)小組匯報:(抽取數學模型,猜測兩端都栽時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邊模擬栽樹,邊板書,邊匯報。
點明:今天主要研究一下像這樣的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從上面多種方案中,抽取兩端都栽的數學模型加以研究。)
。ㄔO計意圖:生本教學改變了教師是課堂的主人這一傳統現象,變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小組匯報就是把課堂還給孩子,孩子們通過分工,小組共同把他們的發現匯報給全班,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分工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臺下的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和匯報的小組進行交流、補充、糾錯,糾正和完善了知識點。)
2、課件播放:
在前面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又通過課件演示20米小路,每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的栽樹過程,通過進一步的拓展:如果小路是25米呢?30米呢,逐步演示。
。ㄟ@個過程是重點,必須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間隔數、什么是棵數,因此,利用課件直觀形象地加以演示,)學生的思維頓時茅塞頓開:。≡瓉砜脭蹬c間隔數還存在這樣的關系,但是學生,只是直觀看到的,還處于比較朦朧的認知狀態,不理解。再者,只通過一個例子說明之間的關系,不具有說服力,因此,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驗證活動來證明規律的存在。
3、驗證規律,再次感悟解決植樹問題的策略。
是不是在一段路種樹,兩端都要種時,間隔數與棵樹之間都是這樣的關系呢?接著我恰當的組織學生進行又一次的操作活動:請同學選擇任意路長、和間隔,去自主驗證。(通過全班學生的驗證、使驗證結果更具有說服力)而且,讓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和求知欲得到再次激發,迫切的需要知道自己猜測的正確與否,自主地尋求驗證的方法,從而也向學生滲透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和策略。
4、引導學生用數學的形式,列數學算式。
學生把剛才的規律,轉化成數量關系,從而列出:20÷5+1=5(棵)這樣的算式。
。ㄟ@個環節我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建立了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感悟到解此類問題的策略。)
。ㄕ澱n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經歷由復雜問題到簡單問題再到發現規律,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ㄈ⿷眠w移,鞏固提高。
一方面為了鞏固之前發現的`規律,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植樹問題不僅用來解決植樹的問題,還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本課練習安排了以下兩個層次:
1、直接應用模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教材練習二十四,第1題。
(2)找生活中的有關“植樹問題”。
如:安裝路燈、排隊問題、樓梯問題、封閉中的花壇種花問題等等。
2、推廣到與植樹問題相近的一些問題中。
這是我們且末縣的車爾臣大橋,(課件出示圖片)在河中間有6個石礅,每個石礅間的距離是3米,從第一個石礅到第6個石礅之間的距離有多長?
。ㄔO計題圖:通過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都含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它們都可以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同時充分體現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并且又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帶著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積極性,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體現讓數學知識回歸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
(四)應用遷移,鞏固提高全課總結。
1、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真不錯,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不少問題,你們看,老師把大家的發現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讀吧。ㄕn件出示)小樹苗,栽一栽,兩端都栽問題來,間隔數多1是棵數,棵數少1是間隔數,怎樣求出間隔數?全長除以間隔長。
2、師:植樹問題中的學問還有很多,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中的植樹問題,這些都需要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五)布置作業:教材第109頁第3題。
六、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我和學生共同完成的,直觀形象,一目了然,突出了重難點,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的知識。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本冊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為此,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完成下列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認識不封閉路線上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之中。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方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密切聯系,并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并發現不封閉路線上間隔現象中的簡單規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之中。
教具準備:
課件 小樹 紙板
二、說教法、學法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設疑激趣,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
設疑激趣法、實際操作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
觀察辨析法、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學本課我采用了"問題探究"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1、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利用3月12日植樹節進行引入,這樣既直觀又可以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分組探究,發現規律。
學生真正的生活經驗應該是他們身邊熟悉的事物,是能夠激發他們感情因素的事物,這樣才會讓學生真正感興趣,才能夠產生共鳴,才易激發探究的欲望,讓活動化的數學學習有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并沒有利用教材上的例題,而是創設了一個同學們身邊的現實問題情境。"我校計劃在一條40米長的小路一旁栽樹,每隔5米栽一棵。"然后提出"一共可栽多少棵?"的問題,("可"字體現出植樹方法有多種)引導學生按照要求設計出不同的植樹方案。
學生的`知識起點與知識結構邏輯起點存在差異,要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合作是一個良方,生生之間的差異是學習的資源,這種資源應在小組交流的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合理的利用。所以在設計植樹方案時我讓學生分組討論,分工與合作,通過說一說,畫一畫,貼一貼、數一數來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么借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拐杖。有了這根拐杖,同學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當學生合作完成設計方案后,老師選擇三種不同的方案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三種方案,發現它們的異同點,并說一說。(這一環節利用實物感知,讓學生更容易觀察出其中的規律。)
通過觀察,學生會發現這樣幾個相同點:小路的長度,每兩棵之間的距離,小路被分成的段數。還有一個不同點:棵數不同,這時候老師就問:為什么不?當學生說到方案不同時,老師再追問一句:哪里不同?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發現:
方案一:兩端都栽
方案二:只有一端栽
方案三:兩端都不栽
接著就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方案一:40÷5=8 方案二: 40÷5=8 方案三:40÷5=8
8+1=9 8-1=7
下一步就是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的異同,他們會發現,每種方案都有一個相同的算式:40÷5=8
究竟40÷5=8表示什么意思呢?先讓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師給予糾正并介紹兩個新詞"間隔"與"間隔數",同時可以借助五指加強學生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通過觀察分析得出,這三種方案的間隔數都是8,而方案一種了9棵樹,方案二種了8棵樹,方案三種了7棵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通過觀察,他們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兩端都栽:棵數=間隔數+1
只有一端栽:棵數=間隔數
兩端都不栽:棵數=間隔數-1
3、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為了鞏固剛剛發現的規律,也為后面的練習作鋪墊,我又設計了一道例題"為了讓孩子們的`樂園更漂亮,幼兒園打算在20米長的小路旁擺一些花盆,一共需要購買多少盆花?"這道題只告訴了路的總長度,留給同學們的思維空間更廣,同學們的設計方案也可以更多一些。每兩盆間的距離可以是1米、2米、4米、5米、10米、20米;可以只在一旁擺,也可以兩旁都擺;可以兩端都擺,也可以只在一端擺,還可以兩端都不擺。這道題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應給予肯定和表揚。
4、回歸生活,實際運用。
根據上一例題老師可以提示學生,植樹問題并不僅僅是植樹,就像擺花盆也屬于植樹問題,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讓學生舉例說一說。老師可以提示,讓他們知道掛燈籠、爬樓梯、安裝路燈、鋸木頭、敲鐘、排隊等都屬于植樹問題。然后運用今天所學的規律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我用選擇和填空的形式向同學們呈現了幾道練習題,其中包括:栽樹、安裝路燈、爬樓梯、鋸木頭。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總結。
先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然后老師小結: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是數學,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更多的規律和奧秘,就能解決更多的難題。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1、剖析教材。
本單元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后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平均分成了若干段(間隔),由于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系就不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的隱藏著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們就把這類題統稱為植樹問題。
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即使是關于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情形,例如兩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國一端栽,或是兩端都不栽。本單元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總結出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
例1是探討關于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并且兩端都要栽的情況,例2討論的是兩端都不栽樹的情形。根據編者的意圖,要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從簡單的情況入手解決復雜的問題,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啟發學生通過現象發現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以及這種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等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并總結出“棵樹=間隔數+1”的關系。
難點:
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并運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3、課時安排:
本課為第一課時。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中簡單規律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認識其中的簡單規律,并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方式探索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和現象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合理安排開支的習慣。
三、說學情
學生在學這個內容之前,已經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由于這種規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學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關的原型,因而也比較容易體會到探索規律的樂趣和成功感。
四、說教法
五、說教學程序
說教學流程:本節課我分四個流程進行教學推進,
一、情境導入
“用以改變和凈化我們生存環境的‘植樹活動’里面藏著許多數學問題,誰發現了?”
設計意圖: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原本就來源于生活實踐。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1。
、胖该x題,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造成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尋求可行性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數學猜想。
2、動手繪制線段圖,通過線段圖來理解題意,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向學生滲透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
、茖W生匯報,初步建模。大多數學生在這一環節意識到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但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讓學生明白任何科學的結論都要建立在普遍性的基礎上。
3、學生自己解決路長和樹的間距,比較間隔數和棵數的關系,進而總結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式。給全體學生創設水到渠成的境界
4、重新審視例題1的不同解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探索出的規律解決他們認知的矛盾,這個矛盾在此自然而然的化解開來,所有的學生都會豁然開朗。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4
一、說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第一課時。
二、說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說學習重點:
讓學生發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學習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五、學習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導入:
我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做操,上體育課都少不了要排隊,你會不會派隊呢?
現在老師請三位同學到前面按照老師的要排隊,誰愿意來?
出示要求:
(1)面向老師排成一路縱隊
(2)每兩位同學之間相隔一米
告訴學生:第一個同學到最后一個同學的距離叫隊伍的.長,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叫間隔。
提問:這路縱隊長幾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我們把剛才的三位同學看成三棵樹苗的話,那么三棵樹苗之間有幾個間隔?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排隊人數比間隔多一,間隔比人數少一
2、過度語:
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3、再次感悟:
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左手,互相說說手指與間隔之間的關系。比如: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如果我們把五個手指當成五棵小樹苗的話,五棵樹苗之間應有幾個間隔呢?四個間隔在幾棵樹苗之間呢?你能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
提問找生回答:如果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幾個間隔?9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那你們再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那20棵樹呢?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
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5、小結:
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指導學生讀題: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7、剛才我們要求路的兩端都要栽時,得出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知道了怎樣求路的長度。如果知道了棵數與間隔數,你呢感求出路的長度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如果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下,棵樹與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還以這道題為例來研究一下:
(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分小組交流,也可以借助線段圖分析
(3)反饋
(4)展示結果:兩端不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方法解決,如鋸木頭,上樓梯,插彩旗,擺花等等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一根木頭長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鋸一段要8分鐘,共要花多長時間?
2、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桿,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3、每隔6米種一棵樹,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遠?
4、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臺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臺級?
5、公路一旁每隔50米有一根電線桿(包括兩端)共10根,求路長?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不只在植樹當中才有,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鋸木頭,上樓梯, 插彩旗,擺花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和兩端都不栽時的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五)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不但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隊人數與間隔數的關系抽象出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之間的關系,既有趣味性又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材在編寫時,都是給出路的長度,求間隔或棵數,但在練習時,很多題都是給出間隔和棵數,求路的長度。如: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桿,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
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練習題3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臺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臺級?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還不能融匯貫通,所以做起來有些難度。他們不明白從一樓到二樓算一層,很多學生認為樓梯的拐角處也該算一層,后來我在另一個班上課之前就先讓學生分成小組,去觀察,體驗,感受,然后討論,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認知過程,就不會出現前面的問題了。
還有一道時鐘的問題,五時時鐘敲響5下,需要8秒,12時時敲響12下,需要幾秒?要想做好這類題,就得讓學生明白,需要的時間應該是第一次鐘響與第二次鐘響間隔的時間。避免上節課出現問題的同時我還針對上節課出現的問題對學生提出質疑,讓生生互評或師生互評,重點表揚大部分學得好的同學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有兩端都栽、兩端不栽、以及環形,方陣問題等,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教學簡單的植樹問題,這節課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交流討論、動手畫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究新知,發現植樹問題中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
能力目標: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初步感知數形結合、一一對應、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能夠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與“植樹”有關的問題。
情感目標: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交流討論、動手畫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究出植樹問題中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抽象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難點:
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靈活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法,找手上的數學知識,發現了手指的奧秘,在生活中有間隔的`事物中也有這樣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放手讓學生交流討論,再動手操作,實際驗證。引導學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學,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嘗試探索,發現規律。
五、說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通過談話接近與學生的距離,樹立自信心,找手上數學知識小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在這個環節里我創設問題情景,先師生討論植樹前需要考慮些什么,通過什么來準備樹苗的數量,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問題,再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怎么分間隔,最后放手讓學生設計,通過畫一畫,說一說,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體現了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3、匯報交流,驗證關系,得到規律。
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放手讓學生先獨立探究再匯報交流,得到三種植樹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數學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再回到之前的間隔事物,驗證關系,得到規律。
4、圖文并茂,回歸生活,實際應用
這里三個生活實例,旨在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深挖教材、大膽嘗試
鉆透教材,源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深挖教材背后的意圖,教材當中先出示兩端都栽,然后引入到兩端都不栽,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給一條12米的小路栽樹,然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設計自己的植樹方案,從而出現了多種植樹方案,通過學生植樹方案的匯報及觀察其數據,使學生明白在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距之間的關系,找到了其中的三種規律,然而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同時,這樣做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動腦、動手、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會植樹問題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七、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教法,這節課我沒有太多的學具、教具,也沒有做花樣太多的課件,旨在從身邊出發,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還有不成熟的地方,衷心希望各位行家多提寶貴意見,我一定虛心接受!
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單元教材通過簡單的植樹事例,以及栽種小樹苗的經歷,使得學生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植樹中隱含的規律,以及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借助“線段圖”的重要性。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探究植樹問題(兩端都栽),發現“棵數=間隔數+1”的規律,并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發現解決植樹問題的規律,體驗化復雜為簡單的學習方法。
難點:靈活運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我采用的教法是發現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嘗試教學法;學法則采用動手操作、觀察發現、歸納總結。
五、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小棒或牙簽等工具。
六、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這樣的題目:10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全長約為80分米,如果每兩名同學之間再站一名同學,需要多少名同學?先讓學生思考并列式計算,然后課件演示結果。接著讓學生觀察比較:兩種排隊方式人數相同,為什么總長度不同?自然引出本節課要探究的`新問題:植樹問題。這樣的導入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又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2.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我首先出示問題:一條長200米的直跑道一邊,每隔5米栽一棵樹,一共需要多少棵樹?然后讓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生畫完圖后,指名學生匯報并說明自己的想法。然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或牙簽擺一擺,并數一數一共擺了多少根。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小組討論:每5米栽一棵樹包括兩端嗎?最后總結規律:兩端都栽,棵數=間隔數+1。這個環節充分利用了“實踐操作”這一重要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親自動手中形成表象,通過比一比、議一議、悟一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在一條長200米的直跑道一邊植樹(兩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準備多少棵樹苗?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
(2)如果一棟居民樓的一側共栽了9棵小樹苗(兩端都有),每兩棵小樹苗相距3米,這棟居民樓的一側長多少米?指名列式計算并說明想法。
(3)給直徑為15米的大樹測量周長,每隔3米做一個記號,需要準備多少個記號?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想法。最后讓學生總結出解決植樹問題的關鍵是弄清兩端是否都栽樹。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為下一節課學習“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的情況打下基礎。
4. 拓展延伸
為了進一步鞏固新知,我還設計了以下練習題:
(1)給周長是31.4米的圓形花壇周圍插上彩旗(一個間隔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2)時鐘的時針長10厘米,從上午6時到下午6時,時針走了一圈。沿著這條線(時針所走過的軌跡)的兩側每隔1厘米放一盆花,應準備多少盆花?指名學生匯報并說明想法。最后教師總結:其實植樹問題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問題。這個環節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使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且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1. 說課內容:
《植樹問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里的內容。
2. 教材簡析:
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被分成若干個段,由于路段的不同,植樹的棵數也就不同。本課重點是要引導學生發現植樹棵數和段數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教材以三種不同的情況為例,讓學生從這些例子中抽象出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兩端不栽、環形情況的一般規律。最后,教材還安排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植樹問題的模型思想。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發現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并能運用這個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同時感受數學之美,學好數學之樂。
4.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活動,發現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棵數與段數之間的關系,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5.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水彩筆、直尺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1. 教法:情境導入法、探究發現法、實踐操作法、小組討論法。
2. 學法:觀察思考、猜想驗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校園環境,然后請學生觀察一棵樹有幾個主要部分組成?(樹干和樹枝)如果我們從樹干到樹枝按順序數一數,你會有什么發現?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棵數”與“段數”之間的關系。然后老師拋出問題:沿著一條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需要種幾棵?由此引出課題《植樹問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首先出示課本插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小路的長度和種樹的數量有什么關系?(小路的長度是100米,每隔5米種一棵,種了20棵)然后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這條小路看作一條線段,那么這條線段被分成了多少段?如果兩端都種上樹,一共需要種幾棵樹?接著請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式解決問題,并請同桌互相交流畫圖的`方法和結果。最后老師通過多媒體演示線段圖,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規律:如果兩端都種上樹,那么樹的棵數比分的段數多1。這一環節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探究活動,發現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規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多媒體演示線段圖和總結規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棵數與段數之間的關系。
3. 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是鞏固和拓展本課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首先出示課本中的例題和練習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規律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然后出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如“在一條長800米的環形跑道上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需要多少面彩旗?”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植樹問題的模型思想。同時通過這些具有啟發性的題目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練習環節中采用自主練習和小組合作練習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并拓展思維。
4. 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這一環節是回顧本課所學知識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環節。首先請學生談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然后老師進行總結并強調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最后請學生回家后向家長介紹植樹問題的規律和環保意義。在小結環節中采用學生自主總結和老師引導總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通過向家長介紹植樹問題的規律和環保意義,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和社會價值。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8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來為大家講解小學數學《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是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它是關于面積、周長、直線、線段等基本概念的綜合運用。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植樹的問題,比如要在一塊土地上植樹,需要先計算出這塊土地的面積和周長,再確定每棵樹需要的土地面積,最后根據植樹的間距來計算出需要植多少棵樹。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它們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學習植樹問題,我們可以鍛煉自己的計算能力、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下面,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為大家介紹植樹問題的解題方法。
一、確定土地的面積和周長
植樹問題的第一步是確定土地的面積和周長。在計算面積和周長時,我們需要用到長度、面積、周長等基本概念。在解題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來測量土地的長度和寬度,或者通過圖形推導出土地的面積和周長。
二、確定每棵樹需要的土地面積
在確定好土地的`面積和周長之后,我們需要根據每棵樹需要的土地面積來計算出需要植多少棵樹。在計算每棵樹需要的土地面積時,我們需要考慮樹的高度、根部占用的面積等因素。
三、確定植樹的間距
在確定好需要植多少棵樹之后,我們需要根據樹之間的間距來計算出每棵樹需要的實際土地面積。在確定樹之間的間距時,我們需要考慮到樹的生長情況、根系分布情況等因素。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解決植樹問題的方法:
1、確定土地的面積和周長。
2、根據每棵樹需要的土地面積來計算需要植多少棵樹。
3、根據樹之間的間距來計算每棵樹需要的實際土地面積。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手算等方式來解決植樹問題。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土地的形狀、樹的品種等,以確保我們得到正確的答案。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學習植樹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認真思考、勇于嘗試,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是小學數學中的《植樹問題》。
一、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間隔排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在一條線段上植樹問題的規律,還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在一條線段上植樹問題的規律,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和推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解決植樹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在一條線段上植樹問題的規律。
難點: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法與學法
1. 教法:情境創設法、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
2. 學法: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總結反思。
五、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通過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校園風景,然后提問:為了美化校園環境,學校計劃在校園內種植樹木,你們知道種樹有什么好處嗎?引出課題《植樹問題》。
2. 探究新知,建立模型(10分鐘)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線段上的.規律,總結出植樹問題的一般模型:在一條線段上等距離地植樹,如果兩端都要植樹,則樹的總數=線段的間隔數+1。接著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如:在一條長20米的直線上等距離地種下5棵小樹,每兩棵小樹之間相隔多少米?
3. 鞏固練習,應用拓展(15分鐘)
通過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讓學生逐步掌握在一條線段上植樹問題的規律,并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一個圓形花壇的周長是20米,沿邊緣等距離地種下10棵小樹,每兩棵小樹之間相隔多少米?
4. 課堂小結,提煉方法(5分鐘)
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總結出解決植樹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先找出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系,然后運用規律解決問題。同時強調在實際生活中要注重環保,愛護樹木。
六、教學評價與反饋(5分鐘)
通過設計評價量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完成一份簡單的測試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及時進行反饋和指導。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是小學數學中的《植樹問題》。
一、說教材
《植樹問題》是小學數學中一個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課題。它主要探討在一定距離內種植樹木的方案,涉及到間隔、間距等概念,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思維,進一步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量關系。本節課旨在讓學生掌握間隔排列的基本規律,通過實際操作和推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間隔排列的基本規律,理解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他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掌握間隔排列的基本規律。
難點:理解不同情況下植樹問題的解決方案,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與學法
1. 教法:采用情境創設、實例演示、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規律。
2. 學法: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等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發揮主體作用。
五、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通過故事導入,講述一個小朋友在路的兩旁種樹的故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究新知:通過實例演示,讓學生觀察并思考植樹問題中的規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間隔排列的基本規律。
3. 鞏固練習:設計具有挑戰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植樹問題的理解。
4. 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
5. 布置作業:布置與植樹問題相關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數學應用能力。
六、說評價與反饋
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反饋: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同時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潔明了,突出重點和難點。通過清晰的板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植樹問題的相關知識。
以上就是我對小學數學《植樹問題》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的聆聽!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01-08
小學數學說課稿(通用10篇)06-20
小學數學說課稿《角的度量》(精選10篇)12-13
小學數學說課稿《面積和面積單位》04-26
小學數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說課稿04-26
小班數學說課稿范文《分類》04-26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04-26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認識角》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