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讀后感 推薦度:
- 《國學》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國學經典》讀后感
《國學經典》讀后感
多讀書,讀好書是市委的倡導,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行為習慣,
《國學經典》讀后感
。因為讀書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書是最好的老師。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級。我認為可以將這五種需求簡而言之為物質和精神層面需求,人在物質需求得以基本滿足后,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滿足,精神越富足滿足感越強,而這一滿足離不開讀書。
我很幸運,有一幫文友,他們善于小說、散文、詩歌、書法、繪畫、攝影、收藏等,他們純粹執著,好學善思,充滿了人文關懷,我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被感染和浸潤。我們定期聚在一起,談觀念講感受,各抒己見,海闊天空。國學作為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國有學術,它既是中華文明的最好形態,也是中國學術的源頭發軔,更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精神家園,自然會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談論話題。
我是一個物欲感不強的人,所以更趨向精神層面的愉悅。讀書讓我很享受,讀書讓我與時代同步,讀書讓我與老公共修,因為他也是一個喜歡讀書和思考的人。
讀書是沒有止境的,正如我們的政務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讀書卻是有境界的。首先,要身心合一。要靜心而讀,在喧囂中守住心靈深處的寧靜和純真,專心致志,心無旁騖。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書,一個人,一盞燈,手不釋卷,但卻愜意滿足。其次,要書人合一。讀書不僅要坐得下來,還要讀得進去,要能沉醉其中,樂而忘憂。比如讀韓愈《進學解》中的千古名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上不會掉餡餅,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第三,要天人合一。讀書到一定程度就會高屋建瓴,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會無限寬闊,顯示出一種博大的胸懷和氣度。比如:通過讀書,我悟到做人要大氣、正氣和勇氣,做女人還要有修養、懂營養、會保養,人要活得有格局、有大愛。第四,要知行合一,就是認識和實踐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識與道德實踐的一致性和統一性。知而不行,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深化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才能有真價值。第五,要時人合一。讀書到最后,就會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終生學習,把讀書作為人生的內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靈魂中去,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蘇軾詩云:“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勉勵自己要堅持不懈地多讀書、讀好書,無愧于成長在蘇東坡的故里——郁然千載詩書城,無愧于自己的內心和靈魂。
《國學經典》讀后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小學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圣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范,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并使之發揚光大!
從國學經典中感悟師德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
資料共享平臺
《《國學經典》讀后感》(http://salifelink.com)。中國人因為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外國人因為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于是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機構。孔子的經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意義究竟在哪里?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論語》中關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并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勤于好學,終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強調學生應該勤于讀書求知,探究學問。在《論語·先進》中記載孔子反對子路使子羔去做費邑之宰,因為子羔尚未成學,年紀尚輕。孔子認為,研習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備條件,決不能忽略不顧。否則,一味埋頭蠻干,難免會有差謬,也就是說,學習前代經典有益于涵養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孔子指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即詩能感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禮能規范約束人的行為,使人能夠單立于世,而音樂能夠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圓滿。總之,孔子認為學文可以涵養完美的人格,所謂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應當歸功于學文時潛移默化的力量。
這些觀點和思想,我們今天要認真總結和借鑒。一是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以知識,更要注意培養他們的品質,即堅持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職責。二是教師自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讓讀書成為習慣,終身不懈。三是新課改的新目標,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要求,教師除了自己終身學習外,還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人生過程中,勤于好學,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利于將來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人。
【《國學經典》讀后感】相關文章:
國學小名士征文03-13
中國國學常識大全05-25
國學經典讀后感范文400字(精選16篇)09-28
論語讀后感03-13
《窮人》讀后感03-13
《童年》讀后感范本03-13
《素書》讀后感05-25
《東史郎日記》讀后感11-20
《信仰的力量》讀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