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

時間:2024-08-01 16:31:30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1

  培訓內容包括中國畫、素描、手工制作、教材教學方法等。教師包括山東美術學院趙建國教授、濰坊學院中國畫專業教授、民間塑料藝術家。他們不僅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和扎實的基本藝術技能,而且可以結合他們通常的教學經驗,從教師的需要出發,教師缺乏什么,教什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把握了新課程的主旋律,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應用貫穿三種模式。也就是說,有教學和實踐,即教師根據教學設計安排的教學任務,以及培訓過程中學生的原始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一體的。

  經過6天的集中培訓和學習,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的'層次上得到了改進和發展。教學細致,內容廣泛,尤其是面塑手工,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學生非常用心學習的。學生們親自動手,剪、捏、折,用學生們的話說:給我們補上了童年這一課。在學習了教材的教學方法后,老師們明白了如何上藝術課,上什么,用什么方法。總之,本次培訓在課程設置、教師教學形式、培訓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學生和教師的認可和認可。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強烈對話的時代。只有有了知識,我們才能抓住機遇,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跟上社會發展趨勢,更好地適應我們。在職培訓是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在職人員學習和提高收費的有效途徑。雖然時間不長,但教學內容不能包羅萬象,但卻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動體驗。是工作站重要的“充電”。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2

  新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回首教育事業荒蕪中的起步、曲折中的發展、改革中的前進,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副充滿希望的畫卷,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畫卷。我們面對的學生再也不是原來的“小綿羊”,平等、民主的觀念已經走進了中學生的腦子里;學校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渠道,學生占有的信息量之多甚至超過了老師。另一方面,人們普遍反映現在的學生心理脆弱,缺乏仁愛之心,缺乏奉獻精神,協作觀念淡薄——這就是今天的教師所面對的現實。那么,新時代,我們怎樣做教師呢?

  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素質是關鍵。教師素質中,師德是第一位的。站在新時代的門檻,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反思師德,我們發現傳統的師德面臨著挑戰,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教師光有愛是不夠的,今天的教師必須具備走進學生心靈的能力。我們的教育要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要走進孩子的生命,關注孩子的生命,從過去一味追求成功,轉到關注孩子的幸福上來。

  要端正對學習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對同事的態度、對領導的態度,我們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對孩子的態度,這是一個關系到民族興衰的大問題!不管是怎樣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們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權利。每個孩子的潛能都是巨大的,哪怕是看起來木訥的孩子,身上都蘊藏著極大的潛力。教師的使命,就是發現并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

  基于這種教育理念,我們應把“賞識”作為新時代師德的核心內容。賞識是人精神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沒有賞識,就沒有師愛。賞識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它擊中了現行教育的根本弊端——抱怨!教育從古至今都是在追求完美,它導致教師對學生的缺點不能寬容,再細小的毛病也要進行無情的指責。為了孩子的聰明,老說孩子笨;為了孩子仔細,老說孩子粗心……總是揪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而學生也無法悅納自己,缺乏自信。如此,讓負面情緒成惡性循環,讓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壞孩子”的心態中歸于失敗。

  生命是千姿百態的,每一個生命都是神奇的,決不能用單一的`尺度去衡量人的生命價值。“賞識”理念下的教育,強調的是無條件的愛,無差別的愛,是接納,是包容,是舒展,是和諧,是幸福,是快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與自己的生命和諧,與周圍人的生命和諧,與大自然萬物和諧。

  有人認為,“應試教育”是“狼來了”的教育,這種模式下,孩子是恐懼地跑,痛苦地跑,“應試教育”亦導致教師忽視學生的個性和內心世界,只見分不見人。而素質教育的推行使教師能夠沉下心來面對活生生的生命成長的需求,使學生成長的方式像蝴蝶一般,快樂地奔跑;像禾苗一樣,呈現出一種舒展的姿態,健康向上。一個充滿自信的、心靈自由的人,才能成長為一個充滿創造力的人才。

  與學生交朋友——建新型師生關系

  眾所周知,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社會、學生三方面共同的要求。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要以平等、民主為標志。民主,是時代的發展潮流,是中國社會的前進方向。尤其近年來,學校的民主氣息越來越濃,學生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平等意識、自尊要求很強,學生不再把老師當成絕對的權威,他們需要的,不是長輩式的、賜予式的愛,而是平等的師愛。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轉變觀念。

  傳統的師生關系的特點是“管理者”與“服從者”的關系,其突出的缺陷是“不平等”——教師在學生面前往往以權威自居,以管理者出現,這種關系下的師愛是居高臨下式的關心和愛護,缺乏自覺的平等意識和尊重意識。有些體罰、訓斥學生的行為正是這種“師愛”的結果。

  現在的學生聰明、活躍、獨立意識強,知識面廣,興趣愛好廣泛,面對這些靈氣逼人,頭腦活躍,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很快的學生,教師是越來越難當了。如果我們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補充新知,更新觀念,勢必落伍,甚至被學生所淘汰。教師必須把尊重、理解作為師德的必然要求。“婆婆媽媽式”的師愛不行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朋友式的,互相尊重、互相認同的,這種尊重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它要求教師對學生抱著欣賞的態度。欣賞的力量是神奇的,它會激發學生無窮的潛力。

  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新時代的師愛必須以“尊重”為其內核。尊重,最能喚醒學生的自信心。有尊重的愛,才是平等的愛,在這種師愛的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將來才可能成為心理健康的、懂得尊重別人的、有仁愛之心、有寬容精神的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建立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對教師而言要求是更高了,但是再難也必須去做,而且要發自內心地、自覺地做。因為,這關系到我們將培養出怎樣素質的人。

  教師第一位的職責——教學生做人

  學生雖然聰明,掌握的東西也不少,好象什么都會一點,但是卻缺乏奉獻精神和協作精神,缺乏刻苦鉆研的勁頭,一些學生做人缺乏基本的道德觀念。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反思。

  長期以來,教育只注重分數,忽視了德育;或是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所以,教師應從幼兒園起,要切實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先進社會文明的神圣使命,把教學生做人作為第一位的職責,以德育人,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自覺培養既有創新能力,又有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質,有理想、積極向上的現代教育工作者。師德興,則教育興。我們已經認識到反思精神和以德育人的使命感,所以,我們堅信新時代的教育必將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

  讓學生在平等、友愛、和諧的陽光下幸福成長,讓新時代中國不僅更加文明,而且更加文明,是教育工作者美好的理想,也是光榮的使命。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3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學習最多的理念;教育為學生服務,已成為每個學校的口號;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已基本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可同時,“不會做教師了!”也成為許多教師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學生厭學、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現象、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考試指揮棒的格格不入……人們對教育的諸多問責,對教師角色越來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確實使我們困惑:“新時期,該怎樣當老師?”每每看到家長、學生對教師壓制學生個性甚至傷害學生等教育失范行為批評以致控訴、親身體會到教師的委屈和在家長要應試與學生要素質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時,“該如何當好一名教師”的問題日夜縈繞于懷。

  按照新課改和時代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和對當前基礎教育的觀察思考,筆者認為新時期的中小學教師應從下列幾方面去做。

  首先,摒棄功利心,找準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學,要在社會上和家長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學質量好壞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就當前的情況看,最直接的標準便是各類統考的分數。由此引發社會對“好老師”的評價標準,便是看所教學生知識掌握的好壞,家長還看教師平時作業布置多少、對學習抓得是否緊……這便是各民辦學校及高收費學校“緊抓教學質量”(實際上單指知識學習)的原因。因為只有學生考試成績好了,家長才會選擇這所學校,學校才會保住生源。而且,家、校還有這樣“高瞻遠矚”的理由:如果小學放松了學習,學生如何面對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學校,學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機會;就是將來步入社會,還是要參加各種考試考核才能贏得競爭呀!目前,教學評估的功利主義色彩也十分濃厚:各類檢查評比、競賽課公開課、教育科研課題、各種大小活動……在濃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驚人;許多老師也一邊學習著新課改理論,一邊仍以應試為目標,大作業量、占課拖堂、對學生拔高要求、方法簡單粗暴……用極濃厚的功利心實施著“虐待性”教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才能顯效的工程,怎能簡化為用分數或其他簡單方式來考評教育短期內的突出效果。

  面對當前社會上許許多多這樣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深入地思考:我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我們到底首先該教給學生什么?——愛因斯坦曾說:“青年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著名學者費孝通在談到“德育的遺憾”時回憶:“潘光旦先生曾經明確提出:教育必須以每個人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為了促進個性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進到一個至善的世界,成為完人。”余秋雨在談到人的素質時認為,文化知識只是人文素質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稱為一個完整的人,他還要有對事物整體判斷的能力、感性知覺能力和證偽能力,以及一顆善良的心。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培養人才的核心目標。——葉圣陶曾經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那么,培養兒童最核心的習慣是什么?筆者認為,應當是對學習的興趣和鉆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碼準則。作為教師,需要有崇尚科學的態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中,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認識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內化為自已工作的指導思想,才可能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風趕潮,保持正常的心態,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其次,走出誤區,找準教師的“真位置”。

  當今,我們雖然高談著人文關懷、師生關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幾千年師道尊嚴的影響,每位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理論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學生時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過去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思維時不時對新理念進行著干擾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覺地穿新鞋走老路,為自己錯誤的定位,常表現為:

  一、神圣化。

  教師潛意識里仍固守著在學生及家長面前絕對權威的地位,容不得學生、家長說“不”字。否則,輕則惱怒,重則“給小鞋穿”,這種現象當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們應當認識到,鼓勵學生及家長表述自己的意見,善待“頂嘴”、“狡辯”、“頂撞”,可以促進師生交往,這不僅是尊重問題,而且是促進師生交往良性循環的大問題。一個偉人說:“爭論是兩個心思的捷徑。”允許平等地位上的爭論,不僅教育,工作、人際交往都應走這條捷徑。

  二、家長式。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傳統思想,在許多教師心中異化為:我是你的老師,就和你的父母一樣,我一切都是為你好,你必須聽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發點學生以為然否、方式方法學生是否樂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實上是否真能達到為學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師命是從。這種自以為是的家長式專制作風,既使學生成長痛苦,嚴重損壞師生感情,也常常會好心辦壞事,甚至造成嚴重后果。當老師在為自己鳴冤叫屈時,哪曾想到,這種專制作風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對兒童個性的摧殘、天性的扼殺

  三、工匠式。

  教師是一門職業,但教育應是一門事業,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學、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師僅把它當作一份工作,上級怎么說,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風趕潮,疲于應付各項檢查評比,工作年年做,卻少有鉆研和反思,更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

  那么,新時期,教師的“真位置”又該是怎樣的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少年科大的學生家長說:“春天正是花兒開放的時候,秋天才是收獲的季節,培養孩子也要順其自然;每種樹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長條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師應該這樣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讓教育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能充分重視學生的差異,因人而異地施教,重在育人,關注學生的持續發展;用心觀察和體會教育過程中的樂趣,淡化結果,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學生同歡樂共發展;能用足夠的耐心欣賞每個學生的優點和個性,耐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各種意見,并巧妙地引導;能把學生當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即使他們有錯誤,也能建立在喚醒學生自覺性的基礎上慎用懲罰,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能放手鍛煉學生,把學生推到臺前,把自己隱藏在幕后,甘為學生的成長想方設法搭建最好的舞臺、花大力氣改進教法,不僅能授人以魚更能授人以漁……總之,請相信阿莫納什維利的話:只有把自己當作兒童,才能幫助兒童成為成人;只有把兒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現;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來;最后,全心全意地關懷兒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人道的教師。

  同時,教師應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關于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論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論語》)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新的師生關系使教師人格的影響力顯得更為重要。那么,新時期教師怎樣做才能具備人格魅力呢

  做一個“真人”。雖然工作、生活的壓力使許多教師的生活軌跡幾乎成了學校—家庭的兩點一線,但路上匆匆而過,你是否已無心顧及周圍的人和事?在學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無暇真正關心學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務、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無力關心身邊鄰居……在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視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師要求學生講自己“給”比“拿”愉快的故事時,學生要他講,他搜腸刮肚后大吃一驚,因為他居然找不到這樣的故事!——教師要培養活生生的人,一個社會中的人,那么,教師首先就應是一名血肉豐滿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變成了工作的機器人!否則,這樣的“機器人”教出的學生就算知識越來越豐富,技能越來越強,創造力卻會慢慢枯竭,成為“智能機器人”

  做一名智慧者。葉瀾教授說:“如果一個教師缺少智慧,就缺少尊嚴。”智慧來自于什么?——來自于博覽群書,教師要廣泛涉獵,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來自于對工作的滿腔熱愛,勤思考,善鉆研,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不斷積累。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橫生、談吐不凡,這樣的課堂,才能深深吸引學生,教師深受學生愛戴,并不斷成長。

  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種常做常新的事業,教育無止境,教師生涯也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前行的充滿新奇的旅途。反思將讓師生的生命變得五彩繽紛,反思將讓我們的教育變成一支抑揚頓挫的交響曲。一個善于反思的人,永遠擁有前進的動能;一個善于反思的民族,永遠擁有不竭的力量;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斷超越再超越,一個善于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學地施教,深受學生敬仰。

  說到底,做新時期的教師,就要積極地更新知識、觀念和能力,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去創造性地工作。讓我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使教育適合學生的發展,讓我們努力為學生的發展創設必要的條件,使學生和教師共同快樂地成長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學習最多的理念;教育為學生服務,已成為每個學校的口號;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4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教師職業達到專業化水平的基本素質要求。通過學習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我深有感觸,我個人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建設一支為人民服務的,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為師德建設注入新的內容,增加新的內涵。當前,在愛是師德之魂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把責任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內心和環境完全承當的能力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任務”,一名人民教師,他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也就辦不好教育。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

  教育部周濟部長最近闡述了當代教師面臨的三項主要責任,即崗位責任、社會責任、國家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每天所做的極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終牢記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國家負責。當你每天忠實的履行著自己神圣職責的時候,也就是在為自己負責,你將成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人民教師。

  一、敬業----明責之源泉

  敬業,是對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體現,是在工作中流露的優秀品德和人格。敬業的人,會專心致志于本職工作,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盡自己的義務,努力將工作做好。對教師而言,就是盡自己應盡的教育義務,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對得起職業,對得起學生的教育良心。

  面對著現實社會紛紛襲來的豐厚的待遇、優越的條件、誘人的工作,我們又該怎樣看待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呢,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她盡管沒有令人羨慕的物質財富,但她擁有充實的精神財富,“精神財富無處不在,時時刻刻都在發揮影響,因為我們本身就處在精神財富之中,精神財富對培養人的心靈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一精神財富就是我們的敬業態度、職業良心。教師的勞動,很難用嚴格的時空、具體的標準來度量。忠于職守、盡職盡責的工作,主要靠教師的職業良心和自律精神。教師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把無愧于事業、無愧于學生、無愧于自己作為工作的座右銘,經常用職業良心這個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強烈的責任意識,從而產生強大的工作動力。

  二、勤業----盡責之展現

  勤業,就是勤奮地從事自己的工作,這是盡職盡責的態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體展現,也是人的生命價值在平凡的點滴的具體事務中實現的惟一途徑。只有勤奮的人才能更敏銳地發現機會和創造機會,“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去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學校無小事,教育無小事。每一張教案,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都需要去認真對待;學生上學、放學,課間活動,午間休息,都需要去密切關注;思想、心理、學習、身體、個性發展,都需要去全面關心;活潑好動的、沉默寡言的、優秀的、頑皮的、聰明的、落后的,都需要去細心呵護;成功的喜悅、失敗的傷感、平凡的細節、難忘的片斷,都需要及時總結。這一切,只有在勤奮者的耕耘之中才會領悟其中的精華所在。盤振玉是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她在大瑤深山任教22年,一所學校一個人,其艱苦條件可想而知。她將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獻給山區的孩子,她深情地說:“我雖然經歷了那么多艱難困苦,但看到一批批山里孩子走出大山,我不但感到幸福和快樂,更體會到山村教師在建設新農村中的責任。”當代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辛勤耕耘,不斷探索和總結,一生寫了40多本專著、600多篇論文,為人類的教育事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陶行知先生的這些論述都啟示我們,培育學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師的重要職責。育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賦予我們重大的責任,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李鎮西----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寫下《愛心與教育》一書,這是他17年勤奮努力之結果。他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后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都凝聚著他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折射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

  三、精業----履責之依托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圣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并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里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反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5

  作為教師應任勞任怨、嚴于律己,時刻牢記人民公仆身份,實踐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精神。通過這次學習,我越來越感覺到一名教師的職業責任感。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反思并及時更正自己的不足。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培育自己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健康的進取精神,著力培養愛崗敬業、甘為人梯的風范。努力做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快速發展盡忠心;關心體貼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時刻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獻愛心;工作中找到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具匠心。我始終堅信親其師、信其道,蹲下身子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謙虛、平和、大度,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接納身邊每一個人,不斷地向身邊的同事學習;不追名逐利、不計個人得失志存高遠不斷的進修,時刻讓自己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為祖國培養時代新人獻真心;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師德修養,不斷強化愛與責任的核心。

  1、做一名充滿信任與愛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強烈的敬業意識和忠誠自己本職工作的事業心,敬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和成就本職工作的使命感,是從事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這使我想起了網上“最美深山女教師”一文,文中描繪了22歲女教師和她僅有的兩名學生在深山里的學習和生活,她不畏艱辛,教室塌了,就把自己的家當作教室。用自己的愛體現了崇高的事業責任心。是啊,一名敬業的老師首先要愛自己的事業,愛自己的學生,用愛撒播希望,用愛澆灌智慧,才能真正的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2、做一名勤奮學習的教師。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在知識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教師不應是一桶水,應是一股不斷涌出心水的清泉,永遠新鮮,有活力,才能在知識迅速變更的年代不落后,教給學生豐富有用的知識。所以教師不應局限于所教教材,還應該讀各種各樣的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修養,才會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深深地吸引學生。抱著一種務真求實、樂觀上進、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3、做一名擁有創新的教師。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和課程改革下,教師們更要大膽探究,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必須從整體上培養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只有別具爐錘,打造有自己的特色“素質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教育創新的排頭兵,培養出適合國情全方面發展的人才。

  4、做一名清貧高尚的教師。一名受學生和人們愛戴的稱職教師,要打心底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不求名利,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加強師風師德修養,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去贏得社會的教師。

  在學生的眼里,好老師是朋友、是親人;在學生眼里,好老師有學識、有品位;在學生眼里,好老師有愛心,有熱情;在學生眼里,好老師勤奮、公正;在學生的眼里,好老師更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

  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尊重學生的實質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贊美,善于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為“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獻身教育,甘為人梯。在教育的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業業為學生授課,不計地位、不計名譽、不計報酬,為培養教育人才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教師的工作是繁瑣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時。許多非教學的“隱形工作”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教師很累,這幾乎是我們共同的感受。教師的工作又是精細的,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來不得半點馬虎,它需要教師事無巨細和無私奉獻的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走進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用細心發現每一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關心拉近與學生心靈上的距離;用肯定和鼓勵溫暖學生脆弱的心靈;用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6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做到愛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達到“不教而教”,愛成了維系師生間教育的紐帶。教育家呂型偉說過:“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愛構筑教育的生命線。如何體現師愛,讓每一名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獲得充足的發展,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前提——明確師愛的內涵,營造師愛的氛圍。

  師愛是平凡而偉大的,是教師發自內心由衷的熱情,是一種自我犧牲、依戀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是緣于愛的”,作為愛,她具有高度的責任性(從培養民族接班人的高度出發)、高尚的無私性(如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他人)。師愛又是對學生成長全方位、全過程殷切的關愛和呵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呵護兒童。”愛生的心,是喚起交流的激應器,是撫慰心靈的秒方。曾經見過這樣一段話:“教師是船長,于浪谷潮尖,急流險灘導航掌舵,將年輕的水手送往希望的大海、成才的彼岸。”教師是船長,更是園丁,精心的培育著祖國的希望。“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或許這就是對師愛的闡釋。

  如何在教育實際中營造師愛的氛圍呢?

  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本位論,蹲下身子去看待學生,明確教育是喚醒,而不是對學生的給予;其次,要注重營造好“大家”,做好“家長”民主管理。通過組織各種類型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認識自我;再次,教師要細心、耐心的幫助每一位學生,從細小處入手,發現學生的優點、缺點,給予表揚或幫助改正,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最后,注重教育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師只有無私的去愛學生,對學生慈愛,才能激起學生感情上對教師的敬愛。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師信道,贏得教育。

  二、關鍵——體現師愛的公正性,做一名陽光的使者。

  現實生活中,小學生期待教師對自己作出評價超越了父母的評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個“保護期”階段,他們期待教師具有慈母嚴父與知識傳播者、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不論其個性的強弱,成績的好壞,道德品質的差異)然而在我們的身邊,許多教師依舊放不下師道尊嚴:在教學上,對于處于落后的學生,沒有去分析原因,因材施教,卻是板著面孔,橫眉怒目,不管學生的.接受于否一味空洞的說教;在班級管理上,對品行較差拖班級后腿的學生,更多的是機械呆板的紀律約束。一段時間下來,這些學生不是懼怕學習,就是行為變的更難以約束,與老師成了相對立的一派。造成這種原因的關鍵就是缺乏愛。愛如陽光,記得全國模范教師竇桂梅這樣說過:“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學生,做教師的也要眼含熱淚欣賞、擁抱、贊美他。”教師應同陽光的使者一樣,用坦蕩的胸懷去認同、信任、激勵每一位學生,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讓他們無一例外的均衡的享受陽光的溫暖。如春風一縷,揚起他們信心的風帆,去劈波斬浪馳向希望的彼岸。讓我們每一位教師牢記這句話“要教師陽光到別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羅曼羅蘭語)

  三、重點——把握師愛的教育性,注重引導催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師愛如同和煦的春風,無聲的拂過學生的心靈。她要求教育方法的改變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潤物無聲指的是在進行感化時無刻意教育的痕跡,樸素自然,了無聲息,但效果極佳。教育學生無不出自愛的目的,但惟有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獲得潤物無聲的效果。

  班上有個調皮的學生,恣意妄為,我行我素,學習成績不理想,不遵守校紀校規,多次與同學打架,很難管住他。在一次學校的隊列隊形韻律操比賽中,班級未能獲得名次,他很難受。通過這一點,我發現他具有了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抓住這個機會,我給他寫了一張卡片,委婉的提出了他身上的優缺點。接到卡片后,我發現他對待他人不再那么蠻橫,態度改變了許多。后來我又了解到,他由于父母事情忙,缺少管教,之前老師因為他的成績差,又不太在意他,久而久之養成了這個不良習慣。經過幾次私下交流,他慢慢的改變了:開始聽老師的話,行為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自信心也重新樹立起來。他重新獲得了同學的認可,融入了充滿愛的集體當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意圖應隱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圍中。”教師應化粗暴的批評斥責為關愛與信任,這樣才能于無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我想到:課堂上學生表現出色時,給予一個微笑;開小差時,給予一個微嗔……這些就如同滋潤心靈的春雨,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達到教育的效果。

  四、走出師愛的誤區,領悟探索師愛的深刻、崇高。

  師愛是崇高的,深刻的。他要求教師以人格、文化、智慧、情感去影響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感受,而不是裝摸做樣的平易近人,是建立在平等與真誠的基礎上的。

  由于教育對象的眾多,在教育過程中,多數的教師只注重抓兩頭、促中間。這種做法的結果是:好的學生獲得了教師多數的愛,大部分學生被遺忘,他們成了陰暗的一角,給他們帶來一種失落。為此,教師必須兼顧全體對象,全身心的投入,愛護、關心、幫助每一位學生。讓教師真正成為全體學生的貼心人,讓師愛成為教育的潤滑劑、催化劑和黏合劑。

  師愛是一名教師真心(對教育事業的摯愛),真情(對學生無比的關愛)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師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為教育的紐帶,架起了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維系著教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學生人格發展的方向,影響教師道德修養的差異。

  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愛。讓我們從的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效應”中得到啟示,自覺的在教育實踐中,毫無保留的施展自己的愛。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7

  為了切實促進我院的學生工作,落實省高校工委“千名輔導員訪千家”活動的有關精神,我院在2010年寒假期間開展“千名輔導員訪千家”活動。

  一個孩子,他有多個方面的表現,是我在學校里通過肉眼或口頭交流所覺察不到的。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它是看不出的,需要我們用心地體會。一個孩子,縱使他有千萬個不是,那也不是他所自愿的,他的生活、他所受的教育或許對他有著決定性的'因素。這一次家訪,我共家訪了兩名同學。雖說不多,卻收獲頗多,真正感覺到家訪的必要性。

  在家訪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要求老師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治理。兩位家長都說:“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只聽老師的話,老師管得嚴一點沒事的。”他們把教育的責任與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師的身上。可憐天下父母心,讓家長放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必須以十分的熱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但是,學生的成長是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結果,家長在這方面也應該多為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更好的輔助學生的成長。

  另外,家訪時教師要講究說話的藝術性。教師在家訪中要態度誠懇,分寸得當,要掌握好尺度,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耐心傾聽家長的意見,即使有的意見不一定正確,也應當在其中找到自己應考慮的方面,切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家長或學生,更不能因為一時不高興,說一些有損學生和家長自尊心的話。所以教師家訪時首先要了解家長的性格,初次接觸時說話要委婉,抱著尊重對方的態度,只有尊重家長,家長才會尊重你教師,配合教師共同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我這次家訪中這樣一位學生,她學習習慣較差。我在家訪時,在與家長交談時避免“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類,以免傷害家長和學生的自尊。

  再就是通過家訪還使得我對班級的信息得到了一些了解,因為有的事情學生不一定會和老師說,但可能會去和家長說,這樣我就能知道在班級中還存在什么問題,或者班級管理上還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最后一點感受就是家訪應注意反饋。這不僅指在家訪過程當中要察顏觀色,注意家長和學生的反應,斟酌談話內容和措辭。在家訪后更要留心觀察學生變化,檢驗家訪的效果。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8

  12月11日至13日,在縣招待所全體班主任和部分教師的領導下,聽取了全國各地教育專家和優秀班主任的演講報告。雖然環境條件不同,但他們用同樣的愛澆灌含苞待放的花朵。教育本身就是靜靜等待花開的過程。通俗易懂的語言簡單介紹了班主任的寶貴經驗和名師的成長道路。通過這次培訓,我清楚地認識到一個好老師在新時代應該具備的技能和素質。以下是我參加這次培訓后的一點感受:

  一、注重智慧教育,孔凡哲教授的“房卡”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教師用10秒教學生開門的技能,而美國教師用1分鐘教學生開門的技能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方法是學生需要的黃金技能,也是生活發展所需要的。教學生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他們建造一棟建筑,讓他們建造10棟建筑,這是當前教師的任務。

  二、用心去愛學生。

  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是可以交談的朋友,而不是居高臨下,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教育過程是民主的、互動的、和諧的,而不是專制的。教師應該像慈母一樣接近和體貼學生。沒有人是完美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堅持用愛感動自己的心,用言語指導自己的行為。無論是在教學還是日常管理過程中,都要認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學生,教師不要越界。用愛感人,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老師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關心學生,與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教師不僅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讓學生誠實聽話,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愛護學生。

  三、以德為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教師應以傳授學生知識為己任,但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做真人。”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武裝學生的頭腦,用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親師信道”,認可你,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之,兩天半的培訓為我的工作理念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借鑒許多豐富有效的經驗。所以要把這次培訓學到的經驗和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和進步。俗話說,“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會上下求索。教育之路很長。在這條路上,我將用我的愛、責任、耐心、細心和童心迎接教育中的每一個挑戰,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教育稱職。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9

  這一次,我有幸參加了省中小學音樂骨干教師的培訓。雖然只有幾天,但我感到充實和快樂。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遇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這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這次培訓使我對概念、理論知識水平、教學方法和技能有了新的理解和提高,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定性的進步。

  其次,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音樂教學。俗話說:“我三省我身。”是指道德層面,教師能成為教學專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在反思中不斷成長起來的。過去,我對教學中的深層次思考缺乏理解和反思。通過培訓,我看到了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專業的教學、同行的認真學習和不懈的.學習動力,以及我自己的缺點。在今后的教學和學習中,我會反思自己每節課的教學,成為一名反思老師。我想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多學習,敢于創新,為藝術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通過這次培訓,我對音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音樂歌唱教學中,我將結合現實,利用這幾天學到的寶貴知識,盡量按照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同時,我們要不斷創新,把我們學校的音樂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新時期教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淺談新時期教師的職業素養04-29

新時期師德修養的心得體會05-01

學習《新時期師德修養》心得體會04-25

新時期怎樣當好一名教師08-28

新時期教師職業品質特征的研究05-01

論新時期教師職業素質的培養04-29

論新時期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結構的要求04-28

淺析新時期復合型體育教師的角色04-29

新時期教師職業規劃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