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1
開學后,學校組織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又一次學習,感覺受益匪淺,現略談幾點體會:
一、新的課程教材不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而是采取綜合的教而是采取綜合的教,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
僅僅依據某一種教學方法編寫的教材是不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的。現在幾乎從每一套通過審查的教材中都可發現視聽法、交際法、認知法、全身反應法、提示法等提倡的方法的應用,可謂兼收并蓄,并集各家所長。例如,從課堂教學的技術層面來說,新的課程標準所建議的課堂活動類型有:①調查和采訪活動,包括專題采訪,民意調查,做出決定或選擇并解釋原因等;②探究活動,即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用數字說明具體的事情,比如模擬購物、模擬儲蓄等活動,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③合作學習活動,即學生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開展小組活動。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應承擔具體的任務,并要對自己的任務負責,通過合作最終完成共同的目標。小組活動中,應,應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條件,有效發揮每個的學生的特長。
二、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
新的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
和探究等方式,發展思維能力和生活技能。要為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并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三、系列配套增強了教材的選擇性、拓展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配套讀物、錄像帶、多媒體光盤等。這些材料加強了教材的彈性,為教師靈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條件。此外,教師也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合理熟練利用多媒體材料進行授課,提高教育效果,培養學習興趣等等。但對于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是建立在認真研究課程要求,透徹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使之與教材相輔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
總之,新課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新學期教學活動中,我們一定按照新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實踐,運用新課標理念,使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使我們的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2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在經過這次培訓之后,我深有感觸,一切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性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大膽的嘗試、改革和創新,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們采用了“走出去,聽進來”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謂“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多去聽學校“老”教師的課,走出校門多去聽的優質課。從中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 “聽進來”就是即要聽取別人的教學經驗,也要多讓別人聽自己的課,聽取別人的.評論,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英語教學采取了導學――獨學――互學――評學四部教學。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五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5)采用多樣性的評價機制。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夸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中的主導性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盯、觀、跟,并且講解不能超過15分鐘。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3
今天聽了來自南京師大附中陶維林教師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改的理念感觸頗深。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數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應把握好以下教學中的幾個“不變量”。
1、培養興趣,永遠是教學的“不變量”。
在情景中展開教學內容。講背景改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通過豐富的實例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用數學,我能用數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教學中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探求數學發展的歷史軌跡,提高文化修養,養成求實、說理、批判、質疑等理性思維的習慣鍥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
2、啟發式教學,擯棄“滿堂灌”。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就是八各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從問題中發現問題的本質,讓他們探求、交流與合作得出一些結論,我想這樣的教學方法比教師直接講出來要強的多。同時這樣做,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強調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教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數學的活動是思維的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其中一個指標就是看學生有沒有主動的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不能上課熱熱鬧鬧,下課全不知道。重操作,輕思維不可取。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例如,對算法內容,應著重強調使學生體會算法思想,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不應將算法簡單處理成程序語言的學習和程序設計,同時應通過具體實例的上機實現幫助學生理解算法思想及作用。其實強調活動的根本就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思維過程。作為教師必須講過程,堅持“推遲判斷”,不要輕易“捅破窗戶紙”,有時沒有結論可能比教師給現成的好。特別是概念的教學,要講必要性、合理性、講發展、發生、講來龍去脈,不要把概念拋給學生。“一個定義,三項注意”,返璞歸真,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教學活動中,強調活動,也不能強加于人,而是要引導學生參與到你的教學活動中。提倡教學民主,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教學民主就是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心理過程,讓人把話講完,要注意傾聽!不要撲滅學生思維的“火花”。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挑戰自我,讓自己活動在能力的邊緣。
4、學生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不要越俎代庖。
什么是教師該做的?什么是該讓學生自己做的?該學生做的教師替代了,該教師做的學生去做了,這樣豈不“顛倒是非”。為培養學生的能力,好的教師是“想”給學生“聽”,差的.教師是教給學生看。想一想,學生離開教師怎么辦?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永遠是外因,學生才是內因。教師那里的知識再好,如果不能成為學生的,對學生來說,都是無用的!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線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為什么?”,更要教學生“怎樣學?”。不光注意知識的教學更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能讓學生體驗的,盡量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的提高。
5、恰當運用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可以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手段、方法等都應該努力拿來用,不可忽視信息技術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一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工具都應該積極采用。應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原則是有利于對數學本質的認識。例如,算法初步作為必修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它與有關內容的整合。又如,統計中數據的處理、方程的近似求解等都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內容的整合,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科學計算器、計算機及軟件、互聯網,以及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課改培訓,使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方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專家認為,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成為本次課改的亮點。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4
作為一名剛走出校園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我很榮幸的參加了今天的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講座。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聆聽了專家教授的精彩講授,對我的啟發很大,使我開闊了眼界。對精品課程的建設,申報有了進一步深刻、全面地理解和認識;通過培訓使我解決了曾經困惑了許久的精品課程建設方面的問題,同時使我了解了目前省內的大多數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學到了許多我目前還沒有接觸到的知識,也聽到了更多寶貴精品課程申報及建設的經驗。 早上的講座側重于根據實際案例來講解整個精品課程的申報以及建設的過程,而下午的講座側重于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的`努力、經驗以及做完之后的長遠意義。專家的側重點不同,但我卻明白了一個內容,那就是目前我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很匱乏,需要以后長期努力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以此為目標,并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能力。
通過今天一整天的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只是一個教師一個人的事,它是一個團隊努力合作的結果,而且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要付出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才能有好的收獲,不僅僅是精品課程的收獲,可能是教師這個崗位的收獲,如可以收獲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更豐富的實踐經驗,更能有力的掌握課堂!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才能有更好地教學成果。我會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合格的XX教師!
匯報人:XXX
XX年X月X日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5
目前,我國正處在新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新課程向教師提出了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師生的角色應科學定位,其意義是深遠的。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于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于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
新課程實施多年來,教師和學生收益匪淺。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數學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教學民主化,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和歸納加強了,同時立足基礎,抓好雙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創新意識,促進了數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今天在汕頭東廈中學聽了來自華師大的`一位教授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改的理念感觸頗深。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數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在汕頭培訓以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立足基礎,抓好雙基
雙基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就當今高考而言,雙基仍然是主要內容,在實驗區試卷中也不例外。所以要加強雙基教學,尤其要加強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方面的教學。但在實施雙基時,絕不能機械記憶和簡單重復,搞題海戰術。要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利用雙基解決具體問題,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本身,還要揭示它的本質,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掌握蘊涵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數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征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愿違的。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永遠是外因,學生才是內因。教師那里的知識再好,如果不能成為學生的,對學生來說,都是無用的!特別是當前的高考試題,靈活多變,所以更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最終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把學生在例題和習題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長期以往,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慢慢學會了思考,變得靈活機智。
三、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在教學中聯系生活背景講解數學;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系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四、克服思維定勢,推進開放探究
學生在做題時,往往會出現套路,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很大程度上的歸納和模仿練習造成的。特別是綜合復習階段,老師習慣把一些問題分類整理、歸納已介紹解題的一般方法,實際上這樣學生是歡迎的,因為方法便于接受。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這樣做容易產生思維定勢,再加上經常性的模擬練習,對一些問題的解法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一旦題型變了,就束手無策。在教學中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要選遍一些因思維定勢而出錯的題目,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還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使學生都能給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解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于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六、恰當運用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可以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手段、方法等都應該努力拿來用,不可忽視信息技術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一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工具都應該積極采用。應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原則是有利于對數學本質的認識。例如,算法初步作為必修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它與有關內容的整合。又如,統計中數據的處理、方程的近似求解等都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內容的整合,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科學計算器、計算機及軟件、互聯網,以及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課改培訓,使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新課程還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勇于創新。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6
本人在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于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匯報如下。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于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重視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系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映射、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志,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于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7
為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多元智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健全學生完美的人格,培養創新型人才,以適應未來社會日益發展需求,我國實行了第八次新課程改革。此次課程改革以其全新的理論備受世人關注,它不但理念新,內容豐富,涉及領域廣,包含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論、方法論、專業學科知識等許多科學知識,而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注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終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得到50多位院士及專家的論證,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是一次有深層意義的教育變革,為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描繪了美妙藍圖。
20xx年秋,天津市也將全面展開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7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五天新課程理論培訓,培訓的觀點真可謂清新雋永,富有哲理,充滿思辯性,使我受益匪淺。我喜歡南京師大博士生導師周志華教授學科專業知識的引領,喜歡課標組成員、東北師大鄭長龍教授風趣幽默的語言,喜歡天津師大靳瑩教授中外教育對比和充滿哲理、思辯的教育理論,喜歡市教研員劉紅梅、趙俊東老師求真務實、富有激情的實干精神。培訓使我更加認識到課程改革的艱巨性和教師責任之重大。
一、新課程改革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揚棄。
新的課程改革不是對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傳統教育方法的揚棄。現代心理學認為有七種智能在人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即語言、教學邏輯、空間、音樂、身體運動、人際關系和自我認識能力。我國傳統教育重視學生認知水平發展,忽略學生的個性差異,忽略學生的過程評價,以考定終身。這種教育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受蘇聯教學理論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教學中心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社會的發展發揮過巨大作用,培養了大批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其中也不乏有許多精英人才,但同時也存在局限性。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信息時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全民素質的整體提高,精英教育也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的需求。新課程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傳統教育相比,更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注重有效知識的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終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而這些不是靠一味的活動、一味的表揚鼓勵、一團和氣就能實現的,而是靠不斷發揚傳統教學中的優良經驗,全面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和情感價值觀的形成來實現的。
二、新課程改革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此次課程改革首先是一場教育思想的變革,課程改革同時也需要一批有正確教育思想、改革意識和專業化知識的教師來執行。所以在課程改革中,既要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又要避免一味的課堂形式上的創新,要時刻把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發展方向,牢記教育過程的不可逆性,肩負歷史責任感。為此,我認為教師應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學習意識:加強理論學習,關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動向、經驗與誤區;
2、學生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3、專業意識:既要抓緊時間提高本學科專業知識,又要豐富其他學科專業知識,如心理學、課程論、探究教學方法論等知識,特別是樹立終身學習習慣;
4、過程意識: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知識的有效形成過程,而不是結論,還知識原有生命力,關注過程中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和評價;
5、研究意識:熟練掌握探究教學模式,引領學生進行有效探究;
6、困難意識:課程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初期教師都普遍歡迎,躊躇滿志,一旦實施,將會面臨巨大困難與困惑,教師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7、開放意識:教學中要不斷引入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注重學科知識間的橫向聯系,以開放教學培養開放學生;
8、社會意識:此次課程改革采用模塊教學,弱化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社會意義,所以教學中,要樹立社會意識,挖掘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來教學。
樹立以上幾種意識,將有助于教師專業發展,有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新課程改革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教學過于關注的知識體系,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教學過分依賴系統講授和題海訓練,學生的學習過分依賴死記硬背和強化訓練,從而形成了“聽著學科學,坐著看科學,紙上算科學,脫離社會想科學”的局面,這都是我們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教學有其長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傳統教學有利于短時期內知識體系的傳授,但不定都是知識的建構,不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許多知識的探究過程以及實驗驗證經常被結論、定理和考綱不要求所代替,長此以往,學生哪有學習興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倡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引入模塊選修機制,讓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在注重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的養成,建立健全學生完美人格。個性化選課,學分制管理,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密切聯系生活的學科知識,這些都將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也必將更加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從而使學生熱愛科學、應用科學、探究科學、親近科學。
四、密切注意課程改革試驗中存在的誤區。
新課程馬上就要來了,有些人歡呼雀躍,展望憧憬美好的未來,有些人還在疑惑觀望,消極迷茫。的確,新課程改革是美好的,但不是萬能的,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專業化知識支持,新課程改革也將會“穿新鞋走老路”,走形式上的過場,在教學中,我們要避免走進課程改革的一些誤區,在理論培訓中,天津師大靳瑩教授的報告給我們許多啟示,例如:
1、合作學習不是小組討論
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的關系,但教師不應失去教學主導作用,不要把課堂變成“小組合作秀”。合作學習是尊重學生認知規律,有一定目標,達到某種 效果(如學習目標,科學方法、團隊意識、競爭意識等)的學習方式,討論不是漫無目的、漫無時間、漫無探究欲望的討論。
2、自主學習不等于自學
新課程體現自主學習理念,但絕不是學生想到哪,教師就講到哪,學生想學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教師沒有主見。自主學習是由學生決定為什么學、如何學、何時學、學什么、在哪里學、和誰一起學,不能等同于自學。
諸如這樣思辯性的觀點還有許多,如:課堂不等于課件展示會,探究活動不等“滿漢全席”宴,問題意識不等于提問,對話不等于問答,教學有效性不等于立竿見影等等,這些觀點都有利于我們提高認識,避免走進課改誤區,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為期五天的新課程理論培訓,猶如清泉一般甘甜,沁人心脾,讓我更加堅定信心,此次課程改革在我們全體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結出豐碩成果。
【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園課程建設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6篇)11-24
課程建設方案09-14
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心得體會11-09
小學課程建設方案11-13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2-21
小學心理課程建設方案04-23
機器智能課程建設初探12-10
理論力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