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時間:2023-05-17 23:03:41 兆波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通用12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通用12篇)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1

  自去年接班一年多的時間,了解到班級學生的情況,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習慣很重要。

  一、課前預習習慣

  只要上新課前,要求學生先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這樣能初步對新知有所了解,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此外,還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適當的檢查。對預習好的及時表揚。

  二、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就是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所給的數據信息、運算符號、已知條件和問題,明確題目的要求。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有利于學生形成做事細心、踏實的'品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不少的學生之所以把題做錯,就是因為審題不認真、加字減字造成的。所以,要加強審題指導,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抓住重難點理解題目的良好習慣。

  三、充分利用草稿的習慣

  有一部分學生,作業本或試卷上常常弄得墨跡斑斑、一塌糊涂,涂破、擦破的現象時有發生。故此,要對學生加強作業衛生教育,讓學生學會利用草稿本,充分發揮草稿的作用,使學生養成利用草稿的良好習慣。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作業清潔、美觀,而且能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

  四、及時完成作業、認真書寫的習慣

  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學生除了主要的學習活動以外,還要進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動才能滿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動放在了首位,把學習拋到了九霄云外,導致了忘記做作業或趕作業的現象發生。及時完成作業,有利于改掉學生作業拖拖拉拉的不良習慣,為學生的其他活動擠出時間。因此,要嚴格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錯題當天校正。

  書寫是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不僅能體現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很多錯誤,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識造成的,也不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書寫不規范、不清潔或不工整造成的。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書寫要嚴格要求,盡量做到以書上的為范例、 為標準,對容易書寫錯的地方,要提出來作特別強調,一定要寫好,不能隨筆帶,否則,會使“0”和“6”相混,“了”和“3”相混等,“要教學生正確使用橡皮,不要一擦就馬上寫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講究書寫格式,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必有收獲。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2

  一、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

  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

  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

  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課上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基本保證。一方面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善于捕捉學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問,啟發思維,引起興趣。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和進行常規訓練,注意提出明確的專心聽講的具體要求,逐條落實。

  上課專心聽講,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教師講課并注意觀察教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二是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同學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此外,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是學生“聽懂”數學課的關鍵。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好與不好,很大程度取決于他是否具備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換而言之,一個背離了“主動學習原則”的學生是不會取得優異成績的,這就是問題的結癥所在。

  在很多學生的意識中,學習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家長的期望。所以,他們的學習依賴于家長的外在壓力和監督,自己徹底放棄了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開始,對他們進行自主習慣的培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就不會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就更談不上自主學習了。我們數學教師可以嘗試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㈠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抽象的數學同文學藝術一樣,源于生活,來自具體,在生活中產生了數學,而最終又用于生活。我們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自覺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例如,在教學《簡單的統計》時,進行了這樣的一番談話: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令人佩服,我班又有那些同學愛好體育運動呢?說說你愛好那些項目?怎樣知道班內愛好哪個項目的人數最多?引導學生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情境把學生帶到生活中,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

  ㈡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參與意識。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是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數學。例如,在“千克的認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正體驗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課前要求學生準備一袋1000克的鹽或其它物品,讓他們用手掂一掂,拎一拎,感覺一下1000克的重量,再讓學生把鹽放到臺秤上稱一稱,然后再請學拿出從家里帶來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大米等),猜一猜多少只蘋果重一千克,多少只香蕉重一千克等等,再放到臺秤上稱一稱。這樣學生在充分的操作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又如,在學習“可能性”時,在三個口袋里分別放了“紅球”、“綠球和黃球”、“紅球和黃球”,讓學生從不同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討論“摸出的球一定是紅球嗎?”從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這些操作實踐活動同學生的生活和所學知識緊密結合,需要學生人人參與,在操作實踐中進一步理解、體驗相關的數學知識,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又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㈢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孔子也曾有過如此教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例如,我們在教學《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這一課時,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讓學生摸分別裝有不同個數紅球的三個袋子,比一比在相同的時間內誰摸的最多。這樣的設計不僅引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引發了學生的爭議,爭什么呢?不公平呀,紅球個數不等呀,繼而引出下面的問題,要想公平應該怎么辦?而我們從這些矛盾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完全進入角色,這樣的課不但能讓學生在學習時保持輕松舒暢的心態,得到充分的自主自由,學習本身也成了一種休閑。然而在休閑時學生又能保持一種追求、探索的信念,,使學習、研究的興趣得以延伸。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3

  首要的是要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養成以下十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主動性方面的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小預備鈴后首先學生要自覺準備好學習用具:課本、文具盒、練習本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或者上節課老師讓帶的試卷、報紙并且把這些試卷類裝在一個專用文件夾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由此也能養成自我們整理收拾的習慣。二是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每個學生都要學會自我們調整身體、心理和情緒,這樣有利于迅速進入上課狀態,多數數學老師要通過課前的情景導入,提起學生的興致,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本節數學思維狀態。三是上節課知識回顧,課前通過對上一節課所學內容的回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討論有關的數學問題,總結學習經驗等等,作一些知識方面的準備,搞好新舊知識的銜接,這對課堂是一個重要的鋪墊。

  2、培養學生善于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對于學生來說,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同時舉手也要注意不能兩只手隨便舉,要坐端正舉起右手,左手放在胸前,眼睛看著老師。

  3、培養學生能用完整的話發言的習慣

  發言是學生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匯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了。對于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發言時要對著同學們,說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老師應為每個學生充分提供發言的機會,數學課要求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話,要有邏輯性,能用自己的話對概念、性質等進行有效的表述。聲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問題更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聽明白,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給人的感覺也是很自信的。

  4、培養學生勤于動手的習慣

  勤于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說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說的能力低下的.人。

  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們身邊還真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動手,用許多家長的話說就是“懶”、“拖拉”。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序性和嚴密性,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容易不等于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并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二、學習方法方面的習慣

  1、養成品讀的習慣

  品讀在數學學習中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主要用于對定理、性質、法則的理解,對數學題意的理解,品讀時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數學信息,理解出題的意圖。經常對學生進行數學方面的品讀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

  2、培養學生勤于記錄的習慣

  善于學習的同學也善于進行課堂記錄,必要的課堂記錄有助于過后進行討論學習,便于重新揀起細細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記錄有利于日后的學習,是期中期末復習的重要專題材料。記錄絕不是全盤照搬,而是有選擇地作重點記錄,比如重要的經驗方法、不大理解的問題、做錯的或容易做錯的典型題目、某些新的發現或心得體會,記錄要簡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當天一定要作好整理歸類,記錄可以寫在課本上,可以寫在卡片上,也可以寫在專用的分類記錄本上。課堂記錄作為學生學習的信息,善于記錄和整理分析的學生一定能從他的記錄中收獲明天。

  3、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習慣

  小學生粗心馬虎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與學生的閱歷和生活習慣有關,與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密切的聯系,不但是小學生有粗心馬虎的現象,大人也有。要解決學生“粗心”的問題,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強針對性訓練之外,養成反思的習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聽到學生考完試后這樣說,“唉,很多題我們都會做的,由于粗心大意就做錯了!”其實粗心大意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自我們安慰的一個借口,成為學習進步的煙幕彈,它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于數學學科尤其如此。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4

  在三年的教育生活中我深切的體會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呢?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我談幾點粗略的看法。

  一、聽課習慣

  我們常常引導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這里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課堂上,精力要集中,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看老師演示、板書和表情、動作,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如表揚某個小朋友坐得端正,聽得認真等,讓他們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從而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二是注意聽同學們的發言,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積極參加課堂上的討論活動。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表達”的習慣。

  二、思維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所以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于動腦,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如: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對折、斜折等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新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像加滿了油的發動機一直不停的進行運轉;第二,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獨特的見解嗎?"這樣類似的問法去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課前學具準備習慣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課桌上只擺放學習用品,如書、本、筆、尺等,這樣做可以避免在課堂上出現鉛筆盒掉地發出叮當作響的聲音。進而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四、閱讀習慣

  教學以書為本,我們應該借助教科書這個工具,在數學課中,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首先,培養學生讀課本例題的習慣。按照書上的例題,從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題里說的是什么,接著看書中插圖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寫的,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想的,啟發學生說說為什么,老師再補充講講。

  二看題型,正確運用定律、性質,使計算簡便。

  三思過程,回顧整個解題過程是否合理正確。好的讀題習慣能夠保證正確、迅速的解題,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應逐步內化,使之成為穩定的學習品質,當然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教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高度重視,從小行為入手,從低年級開始訓練,良好學習數學的習慣一定能養成。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讓我們培養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給他們一份創造美麗人生的力量。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5

  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的習慣進行培養:寫好字習慣和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一、學生書寫規范

  語文課講究寫好字,數學寫好字同樣重要,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更多的是體現在數學算式和數學邏輯的書寫上。在課堂上我仔細雕琢,很細心的`去抓細節,在黑板上親自把一下東西書寫的很規范。像每輛小車乘4人,六兩這樣的小車能一次把他們送去嗎?一共有25名游客去博物館。書寫應該是4乘6等于24(人),24小于25,所以不行,三句話一句都不能少。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從一下來對學生要求:

  1、從小演草做起,每次就寫幾個題,但是格式和字體一定要工整,雖然每周做一次,但是他們也會慢慢養成習慣。

  2、重做課本上的題(作業)做課后的題,雖然就是幾個算式,但是讓他們寫出根據來,學生能很好的去書寫和掌握。

  二、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1、通過家長會這個平臺的作用,形成家長簽字的好習慣,作業自然而然的會好很多,完成的數量和質量都會有提高。

  2、作業少布置,對題目有選擇性,在課堂上能夠完成一些,提高課堂效率。

  3、通過小組長,學生之間相互管理,他們之間可能更熟悉,一些東西比我們老師可能會更好。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6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當是多層面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學習習慣培養,二是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三是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傳統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一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布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后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如講統計表時,就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好同組同學的身高、體重等數據。

  2.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里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說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從小就養成:(1)規范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范。(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習慣。(4)驗算的`習慣。

  二、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技術和解決常規問題為重點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比獲得了多少知識更重要。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于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2.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

  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系?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制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三、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共同預習、課中合作實驗、合作操作、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老師布置的學習內容要有價值、有意義,不要流于形式。對于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要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積極參與,逐漸養成習慣。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7

  所謂“樂學習慣”是指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特征的總和,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

  一、讓學生樂于參與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

  創設恰當的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既能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激發學生求知欲,又能促進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探究。在情境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自覺思考,主動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設計為:請學生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蘋果個數。有6個蘋果,如果平均分給李x和王平,他們各分到幾個蘋果?學生能很快取出3根小棒。教師接著說現在只1個蘋果,還是平均分給李x和王平,請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蘋果個數。許多同學被難住了,有的同學把一根小棒用手指握住一半露出一半,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蘋果。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

  2.探索知識形成過程,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

  新課程提倡注重過程,要讓學生自己主宰學習的認知過程,親自去實踐探索知識的奧秘。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操作,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思索,以“動”促“思”,對所學的內容才能真正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并享受學習的快樂。例如:在教學“平方厘米的認識”時,讓學生參與新知識的發展和形成過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量一量,發現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秘密;找一找,找到了生活中許多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擺一擺,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圖形。經歷親身體驗和感知,很好地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了認識知識的內化過程。這樣,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促進了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

  3.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呵護學生好奇心。

  小學生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對什么都感到新奇,對什么都要問個“為什么?”而好奇心正是創造的起源,是獨創思維火花的閃現。教師就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教師那微笑的面龐,親切的話語,信任的目光,讓每個學生感到安全、舒暢,學生便會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有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念頭涌現。我們給予啟發誘導,鼓勵呵護,便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尊重、理解、包容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與策略,鍛煉膽量,樹立自信。

  1.課堂上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說錯,建立自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想法與自己不一樣或方式繁瑣就一律抹。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自主”性,就要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策略。在教學中,即使遇到學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也不要隨便指責,只要學生以積極心態調動已有知識經驗,遷移通化了新知識,解決了新問題,我們就應給予表揚、鼓勵,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學習了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后,有的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減法、除法沒有,老師在肯定學生問得好后再啟發學生:“你能自己算算試試嗎?”學生敢想、敢疑、敢說,受到啟發,通過努力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但認識上就會產生飛躍,也鍛煉了膽量,樹立自信心。

  2.善待每一個學生,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多接觸,談心了解他們學習、生活情況;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

  三、讓學生在公平、和諧、競爭的環境中主動學習

  1.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激發他們學習的激情和潛能,主動思維、大膽實踐、克服困難,不斷進取,去獲得成功。如在計算訓練、統計操作中經常設計“奪紅旗”、“找朋友”、“送回家”、“開火車”、“接力賽”等游戲活動,學生對這些活動特別感興趣,并且在競爭中把個人與集體融合起來,形成了團結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質。在應用題、幾何知識、綜合實踐等學習活動中安排一些爭當“小神探”、“攻堅能手”、“智多星”、“紅旗組”等競賽活動,培養了學生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更鼓勵了那些肯動腦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奮斗精神。

  2.設置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沿著健康軌道開展競爭。

  在學習上不僅賽知識、技能,還要賽習慣、意志、學法、思維和語言的表達。那就不能把考試的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如一個學難生經歷了艱苦努力,取得進步,那他就應該與考第一名的同學一樣得到肯定和贊揚。在學習中都按要求完成好作業的同學,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去比誰的解法更優、思路更簡,從而讓學生朝著更高的標準不斷努力,永不滿足。

  3.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生好奇,有求知欲望,但不刻苦、沒耐心、少毅力、自我控制力差。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在動手、動腦、動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懂得如何學習數學,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讓學生在知識運用中養成樂學好習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學習了“利息”前,就可以安排學生去調查。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8

  什么是習慣?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的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可見,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備,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現就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闡明如下觀點: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

  每節新課之前,我都會布置學生預習明天要上的數學內容,重要的地方自己標一標、畫一畫,有疑問的地方做出特定的標記,通常我會利用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去預習,然后讓學生試著解決相關問題。課前的預習能夠讓學生自覺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學習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再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從而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預習習慣的培養,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還能節省一些課堂學習時間,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比如,在學習《認識百分數》一課前,我布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什么是百分數?2、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3、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數的信息,試著了解所收集的百分數的含義。由于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那節課學生表現得非常精彩,課堂參與率極高,效果當然也非常好。

  復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緩慢。因此必須及時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加以強化鞏固,降低遺忘率,同時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能系統整理相關的知識,使這些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學習習慣

  認真聽講是學好數學的第一步,認真傾聽別人的說話,既是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尊重別人的一種文明表現,培養傾聽習慣,是提高學生接受信息、汲取知識的效率的重要保證。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9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聽課,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師要講好課,另一方面學生要會聽,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聽、會想、會說、會記。”

  一、會聽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時既要聽老師講解,又要仔細聽同學們的發言。要使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做到:

  ①上課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促使他們仔細聽課;

  ②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他們仔細聽課;

  ③運用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保持學生良好的注意。教學中既要運用教具、實物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又要運用數學故事、數學游戲等手段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要善于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專心聽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聽的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

  1.重視聽講。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老師講解的重要作用。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性、靈活性,都比課后老師或家長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的同步。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講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然后進行新課、分析講解、推理,啟發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后還要概括小結一下。教學中要讓學生聽得出來,明白老師每一步講解的目的,并積極配合,達到老師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變規律”的教學,復習后教師出示例題:填表。被除數2412024024004800除數42040400800商填表后,提示學生:這個例題的目的在于填表后,要認真觀察,得出新的認識。接著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概括。

  ①第2、3、4、5組同第1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

  ②第4、3、2、1組同第5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

  ③從上面例子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結時向學生說明:商不變的規律是通過對舊知識的觀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認識。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習題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從中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對每節課的舊知復習,不要滿足于會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觀察、思考。通過指點,使學生學會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學習方法。

  4.當堂弄懂。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對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導出來的,以及如何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5.理清思路。學生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弄清楚。知識發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樣從上節課內容發展來的,這樣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記憶。

  二、會想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知疑、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數學教學中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尤為重要。

  要使學生養成質疑問難習慣必須做到兩點:

  1.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師除了對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外,還應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激發全體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故意設疑激趣,如講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出示例題后,教師發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會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能否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呢?怎樣轉化?在完成轉化后,暫不作具體的計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如果小數點移動后,被除數位數不夠怎么辦?這樣一步一步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順著邏輯思維的路子,得出了計算法則,顯然,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還有的教師抓裝反例”或判斷題來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平行線的定義后,出示:

  ①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線叫做平行線;

  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③在不同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讓學生抓裝直線”、“不相交”、“同一平面”等關鍵詞進行質疑,以便透徹理解概念和性質。

  2.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實例引導學生了解小學數學中質疑問難的主要方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主要可圍繞兩個方面進行:

  ①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樣說明的,怎樣表達的,為啥要這樣表達?

  ②解例題、習題的方法。解題依據是什么,題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如果把這道例題再改變一下條件或問題,解題方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二是教會學生逐步學會質疑問難的一般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主要是課本中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方法,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釋疑解難,并逐步養成習慣。

  三、會說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因此,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說的訓練一般有如下三種: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10

  當今教育,正在進行新一輪課改。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德,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筆者結合常年教學實踐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仍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學習習慣是指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固定態度和行為。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良好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將受用終生,而良好習慣要從小培養,“從娃娃抓起”。不良習慣一旦形成再糾正,那將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結合數學教學,培養良好的習慣,包括那些內容呢?“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磚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認真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的習慣”。以及學生樂于課前準備、活于課堂探究、勇于課后延伸;及時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等習慣。新課標還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綜合學習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那么怎樣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六點做起:

  第一、貫徹新理念、實施新教法,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改善學生學習狀態。

  倡導發現學習,探究性學習及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根據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采用適當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學習、不斷反思的學習習慣。

  第二、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培養這種學習習慣,使學生明確要這樣做的意義。

  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算好,怎樣做才能做得好;讓學生明白要這樣做的意義。例如,要求學生做應用題時,必須要先認真審題。這樣做不但能從整體上把握好運算順序,尋找簡便計算方法,而且還能避免因看錯抄錯數據、運算符號而產生錯誤。學生明白了,就會認真審題,逐漸形成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再如學生寫字時老師要經常告訴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即頭要端正,不要歪斜甚至伏在手臂上,眼睛離筆尖一尺左右;腰要正直稍有前傾,不要俯向桌面;雙臂要撐開些,保持一定距離,如果兩臂縮攏,會書寫不靈便;雙足放平,腳踏實地,不要一前一后,或交疊一起。對于寫字姿勢不好的學生隨時糾正,同時講一些危害性。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良好的寫字姿勢習慣。

  第三、緊密結合教學過程,嚴格要求,認真檢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長期的細致的過程,必須結合教學過程進行。

  從小抓起,長抓不放。例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教師要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老師不僅要注意學生做得是否正確,還要檢查學生是否按老師提出的要求來做,是否獨立完成作業,按要求做的,及時表揚。做得好的,示范給其他同學看。讓做得好的學生體驗成就感,從而激勵其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同時牽引寫的不好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對有抄襲作業等有壞毛病的學生,應以鼓勵性語言教育為主。如:“你如果獨立完成,思路肯定是最獨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寫,肯定會把字寫的最漂亮!”,隨時反饋學生信息,對于學生點滴的進步以及時表揚,耐心幫助他們,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第四、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良好習慣。

  課堂上或是作業中,對于同一道題,不同學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卻“殊途同歸”,自然包含著學生各自不同的獨創因素,即創新意識,對于學生敢于另辟蹊徑的做法、想法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錯誤的見解。教師都應從不同側面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讓情感在這里交融,知識在這里增值。切忌抹殺學生的獨到思維。另外課后練習適當增加拓展創新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勇于探索鉆研一題多解,以題簡意深的題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得新穎、獨到、變通的回答。從而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五、教師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如教師工整合理的板書,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也會像老師那樣字跡工整地認真書寫。

  即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

  第六、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努力地耐心培養。

  同時要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了解學生在家學習情況,和家長一起研究、探討、合作,尋找最佳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11

  學生學習習慣不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會學習。要學會學習,首先得學會預習。其次,學會聽課。再次,學會高質量地完成作業。第四,學會復習。第五,學會閱讀。而教師要一環緊扣一環,一步不讓,嚴格要求,逐步使學生養成習慣。具體如下:

  一、課前準備習慣

  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基本條件。學校實行兩分鐘預備鈴制度要求學生聽到鈴聲后,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加快步子走進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學習用品輕 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講話眼睛注視前方靜待老師進堂上課。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檢查,任課老師要嚴格要求,加強訓練持之以恒,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投入學習。

  二、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的習慣

  課堂教學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最基本途徑,是通過傳授與接受實現的。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才能真正實現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成績。課堂學習時要求學生做到:專心聽講,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聽課時積極思考要一邊聽一邊想并適當做些筆記;不懂多間,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回答問題先舉手,得到允許后站起來發言,發言時聲音響亮;別人發言時要認真仔細地聽,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三、預習、復習習慣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起始環節,課前預習是一種種學的學習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學生在每次上新課前自覺地進行預習。對要學的知識作一個初步的了解;把學習的難點、重點和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在上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帶著問題聽課。課后及時復習,記憶清楚,內容易懂,應當要求學生當天的課當天復習;先全面復習再重點復習;遇到難題時反復復習,溫故而知新,復習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知識能被掌握得更扎實。

  四、作業與檢查訂正習慣

  作業練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減輕過重的學習擔負并不是不要布置作業。作業有助于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因此應要求學生做到:創設一個安靜良好的作業環境: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今日功課今日畢,作業不拖拉不抄襲;作業書寫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范,卷面潔凈;作業前看清楚題目要求,復習有關內容,作業后仔細檢查,自覺驗正;作業本發下后發現答錯題自覺及時地訂正。

  五、課外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建議做好如下工作: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培養閱讀興趣,一要課內外結合,經常向學生推薦好書。二要校內外結合,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三要增設閱讀指導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正確閱讀的習慣。四要開展多種讀書活動,引導學生節約零用錢訂閱多種書報,要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并且適當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

  我們的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如教學、思想教育工作、課外活動、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等,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產生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12

  好習慣可以改變人生。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這說明習慣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當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所學習的一些具體知識可能忘記了,但他已經形成的良好習慣會令他受益終生。什么是習慣?

  習慣是經過反復教育和訓練所形成的、相對穩定又在逐漸發展變化的行為方式。習慣一旦形成,就具備了三個特性:一是穩定性,二是養成型,三是長效型。小學生需要養成的良好習慣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是學會做人的道德習慣,學會學習的學習習慣,學會生活的吃飯、睡覺、衛生、鍛煉、勞動習慣。人的年齡越小,習慣養成越重要。

  1.學會做人

  孔子教育弟子,講的最多的是“君子之道”,即怎樣做人,是為人處事的態度,是善惡是非的觀念,是個人修養的境界。孔子夸獎學生,一定是在道德修養和為人處事方面有可稱道之處。他稱贊顏回,“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是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個人修養,是“君子憂道不憂貧”的思想境界。

  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良好做人習慣的關鍵。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強,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容易養成好習慣。寄宿制小學,學生在一年級開始,從周一到周五,從每天的晨起到晚睡都在老師的監督和指導下度過,他們對老師充滿著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師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經》中第一句講到: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面涂畫,你把他涂黑,他就變黑,你把他涂紅,他就變紅。因此,培養好習慣越早越好,效果越明顯。

  2.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的習慣很重要的。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要求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老師卻不能及時認真批改作業。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教學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需要從細節和一點一滴抓起。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聽課、書寫的習慣,回答問題的聲音、思考問題的方法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習慣。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需要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上加以引導。孔子對于學習的論述,講的最多的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及學習態度。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而時習之”等等。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需要家校及時聯系溝通。老師可以經常進行家訪,及時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學習行為,對學習行為做出正確判斷,及時提醒家長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老師與家長不斷溝通,相互配合,才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會生活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重要。吃飯、睡覺、灑掃、衛生、鍛煉、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我們很有必要教會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民以食為天”,學會吃飯與節儉的美德有關,與文明禮儀有關,與身體健康有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不僅是我們應該知道的道理,珍惜糧食更應是我們讓學生學會的習慣,餐廳內學生用餐,老師不光是維持正常的就餐秩序,還要糾正學生不良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剩飯剩菜;其次,如何吃得更加有涵養,如吃飯不大聲說話,不把飯菜扔到飯桌上,菜湯濺出碗盤外,不把筷子伸到別人面前,吃完飯桌長監督碗筷是否清洗干凈,放置是否合理,餐桌及其周圍地面是否清潔等,這些都是應該養成的行為習慣;再次,現代人的疾病基本上與吃有關,如何了解食物的營養,葷素搭配,如何控制飲食的適量,不暴飲暴食,如何注意飲食衛生等,也是我們應該知道的常識。

  總之,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每個老師用愛心、耐心、誠心、恒心,精心呵護,細心培養。通過老師扎實、細致的教育工作,使每天的每件小事做精彩,每個細節做完美,使他(她)們幼小的心靈每天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01-07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01-14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良好數學作業習慣的培養01-14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培養小學生好的學習習慣01-07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培養學生規范的書寫習慣01-07

淺談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04-29

論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習習慣的培養05-01

好習慣,高效率-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04-30

論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