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將為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因此本節課的筆算主要是讓學生1、掌握乘法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傳統的計算教學側重于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是孤立的,它與估算、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了。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但如何讓學生能比較好地接受,需要教師運用好的方法引導。
我一開始出示了一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原來已學過的舊知識,然后通過比較引出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新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和嘗試運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的策略,這樣既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又體現了較好地發揮教師的指導、引導作用。
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既復習了上節課上的估算方法,也為筆算(精算)學習打下基礎,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為什么“24“的4要與十位對齊,這是這節課的新知,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我安排學生自己介紹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說出“24”實際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個十,這樣的安排,對于學生明白算理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中,在計算教學中提倡算法多樣化。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能在計算教學中,加強數學思考,尊重學生的個性,體現因村施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經歷具體算式的`過程中,自主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具體的計算中,體驗到豎式計算的的優越性:簡潔、明白、通用,易檢查,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體會各種算法,但由于對舊知掌握的不扎實導致了后面算法上較單一。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在對比橫式與列豎式時,學生發現“實際上橫式與列豎式的算法是一樣的。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同。列豎式的方法比橫式方法還要簡便,實際上列豎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積;再算24乘10的積;再把24乘2的積和24乘10的積想加。”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對于難點我處理的比較粗,沒讓學生理解透徹。特別是對算法的教學,理解力好的學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學生不一定能聽懂。教學時,應需要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和箭頭寫明筆算的方法與順序。在學習活動中,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這一數學思維方法。
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為了提高計算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但由于時間的關系練習沒完全呈現出來。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發現自己身上存在太多的問題:缺少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制約了學生對新知的探索。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學習。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中體現自我的價值。
本節課理念新、設計巧、思路清、特色明。總觀這節課體現了“簡潔而充滿活力,樸實而富有情意”的設計理念。它為公開課返璞歸真,展示原生態的課,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1、明確教學目標,重視算理算法的理解與應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計算教學中,“要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實際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教師在教學中,不僅使學生會算,還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懂得為什么這樣算的道理。并在多種算法的比較中使算法得到了優化。
2、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即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本節課中,教師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教師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如“誰愿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計算方法?”“在這些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算法?”等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吸收,學會欣賞,學會評價。
3、教學內容聯系實際,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在引入階段通過現實數學情境的創設,采取憶舊引新的方法,從復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再引出兩位數乘兩位的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可以分解為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來計算,這里教師充分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復習舊知來為學習新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4、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重視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我國近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本節課自始至終都滲透著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自己能夠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讓學生體驗到了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但又鼓勵,學生根據各人的實際選用合適的策略。如看書,請教家長老師、同學間相互幫助、獨立思考解決等。
5、課堂評價語運用恰到好處,時時處處都在關注促進學生的發展,激勵學生學習更好地學習。如:“同學們的估算能力真強!”“仔細嚴謹,體現了我們學習數學的良好品質!”等都體現了教師看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十分滿意和欣喜。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2
最近,筆者參加縣實驗小學組織的數學優質課評比,聽了三位教師同上的課——《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人教版第六冊上數學教材),頗有一番感觸。評比采取的是教師抽簽后定時備課,然后借班上課的方式。三位教師通過創設購物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并讓學生列出30×10的算式,再讓學生在比較算法中優化算法,最后讓學生用“先算3×1=3,再算30×10=300”進行說理,完成教學任務。
在聽課中,有兩個班的兩位學生對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老師,為什么30×10=300?”執教老師想了一下解釋說,因為30×1=30,所以30×10=300(即1個30是30,10個30就是300),這位學生對老師的解釋似乎還不理解,滿臉疑惑地坐下了。我們也感到老師的這一解釋,好像是在解釋一種算法,而沒有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去解釋算理。
類似于這種算理教學,往往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在備課中應予認真考慮。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面對學生的疑問。
領會學生的疑問,鼓勵學生質疑
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由于沒聽明白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這樣容易傷害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以后不愿意再提問題。這一節課在最后的練習中,有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為什么50×40=20xx,計算結果得數后面是三個零。”老師因為聽明白這一問題是針對30×10=300的反駁,就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順序:先算5×4=20,再算50×40=20xx(20后面的兩個數用紅粉筆標出)。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為什么結果是三個零,而不是兩個零。總之,教師要多給學生思考問題時間,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只要問題是圍繞上課的主題,老師都應先予表揚、鼓勵。要知道,學生的求知欲望是在老師的表揚激勵下不斷產生的。
對待疑難問題,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
“為什么30×10=300?”這是一個算理教學問題,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是已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如10×9,30×9。因此教師在復習導入時,應從解決這些問題入手,通過變式讓學生得到算式:10×10和30×10,從而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再引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當學生對于30×10=300就有一定的認知準備,他們會想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這一新知識,就會說:因為30×9=270,而30×10可以表示成9個30再加上1個30,即270加上30一共是300,所以30×10=300。這一教學策略,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通過“以舊迎新,促遷移”的方法來解決算理這一疑難問題。可惜我們很多教師把這一傳統的教學策略忘掉了,以致不能正確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師回答不了問題,要借助學生的思維來解決
上述問題教師若一時回答不了,可讓全班學生思考一下:怎樣來解釋這一問題。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時,有很多學生想到“30×10”也可以用“30×5+30×5=300”得到結果,這也是一種解釋算理的算法。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往往出乎意料,并能有效解決問題。教師應樹立一種觀念,教學是平等的,學生是富有個性與創造力的個體。教師要相信學生,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自己獲取新知識。這樣,新課程倡導的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才能在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教學相長,是永恒的教學原理,學會向學生學習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
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在課后求助專家
對待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采用應付了事,不善反思的`態度,絕不是一位好教師。當前的課改,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許多有效的建議,教師的實踐反思和專業引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許多優秀教師的成長,也說明了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疑難、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采取一種逃避、馬虎應對的態度。如在上這一節課中,有兩位教師在課后還認為自己的算法解釋是對的。固執己見,往往會誤人子弟。敢于正視教學疑難問題,并進行深入的研究,是許多優秀教師的可貴品質。
教學要創設拓展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
在這節課教學進入最后階段時,有位教師讓學生口算一道題“340×50=?”很多學生口算不出來。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先算34×5,再在得數后面補上兩個零,學生學得非常主動而且有興趣。最后老師強調,今后一定要學會較復雜的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而且這一方法仍是我們今后深入學習經常要運用到的一種重要運算技能。適當滲透今后即將學習的新內容,有利于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是新課程教學的一種很好教學策略。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出拓展性教學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3
對于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于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我在新授教學后學生的練習中出現這樣幾種情況:第一種是把第二個因數的兩個數字的乘積合并成一個數字的乘積,如“54×13”計算時變成54×3=162,再算54×10=5,最后54×13=5162。第二種是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乘54得數的末尾與個位對齊。第三種是忘記在乘的過程中加上進位。針對這幾種情況的學生,我是先集體講評,再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家來找出問題所在的地方,再指導訂正。經過這樣的輔導練習,到最后還剩兩三個學困生不會用豎式計算,對于學困生我先讓他們練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再在這個基礎上把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的第二個因數分解成兩個一位數,也就是說讓學生做了兩個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再把這兩個豎式乘得的積相加,在相加時注意把第二個豎式的積的末尾上的數與第一個豎式的積的十位對齊,再相加。這樣經過幾個豎式的練習,效果真的還可以,學困生全都會計算。在這種方法熟練的基礎上最后讓學困生慢慢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方法。
對于初學的學生而言,一下子就全部學會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在大人看來很簡單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對于學生真的有難度,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反饋,才能完全掌握。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4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把第二個因數擴展到兩位數。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本節教材分“不進位”“進位”兩個層次編排。本節教學不進位的乘法,主要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學生雖然在乘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精心創設情景,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計算教學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計算的用處卻是極其廣泛的。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計算的用處,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問題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同時,讓學生利用在情境圖中獲得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另外,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時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編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情境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就是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節課中,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借助舊知,獨立去探索,去嘗試計算。通過展示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并在互相欣賞、評價的過程中,學著去質疑,去提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到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
3、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數學能力。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比較難掌握,小學生在計算時,往往會產生一些失誤,比如,只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積的位置寫錯;或出現相加錯誤。如果不及時糾正,學生就會產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因此,在練習環節,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當評委的活動,通過辨別對錯,提醒學生不要出現類似的錯誤。
另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以外,更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運算的技巧,使學生能夠用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迅速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在練習環節中設計了一個“找鞋”活動,引導學生根據積的末位和首位的數判斷積的大小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檢驗能力。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計算一篇課文共有多少個字的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用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實現了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的目的,因為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有可能遇到進位的問題,這就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改變以往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真正實現以學定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建夠新知識的網絡,從而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5
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以及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和掌握筆算的算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是下一課時進位乘的基礎,因此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備課時把握住了知識的前后聯系,從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和兩位數乘一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開始,復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為新課的學習作好準備,讓學生把舊知遷移到新知中。教學中把情境圖、口算算式和豎式計算三者結合起來,讓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先讓學生分析情境圖,根據情境圖運用已有的知識口算,并且讓學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突出算法的多樣化。在多種算法中教師作歸納,提出根據圖片可以把12套分為2套和10套,和同學們共同列算式計算。在此基礎上提出可以用豎式計算,同學也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在交流用分析錯誤的書寫方法,掌握正確的書寫。將豎式計算和口算作比較,將口算和豎式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新課結束后安排了多種題型的練習,基礎的計算題幫助學生鞏固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掌握,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同時明白驗算的重要性,自覺養成驗算的習慣。同時改錯題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筆算時容易犯的錯誤,知道筆算的時的注意點,爭取能做到不犯這些錯誤。最后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既要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景,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要關注數學知識本身的邏輯聯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鍛煉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小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嘗試計算24×12,在學生出現口算方法與豎式計算兩種方法后,我先讓學生交流口算方法與算理,為進一步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奠定基礎。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在交流豎式計算方法時,我出示了個問題:
①48是怎樣算出來的?
②24是怎樣算出來的?為什么不與48的數為對齊?
③這里的24表示多少?
④24既然表示240,為什么個位的.0不寫?
⑤240個位的0省略不寫是時,4的位置能變動嗎?為什么?
⑥288又是怎樣得到的?
通過討論交流這5個問題,學生真正的理解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為了加深理解,我又對口算方法與豎式計算進行了溝通,找到他們的聯系:方法一樣,只是書寫形式不同罷了!
在當堂課的測試中,有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位問題出現錯誤。還有大多是學生計算時錯誤,個別學生乘的順序不對,需要進一步強化!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感受“借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
3、通過應用,初步體驗兩位數乘兩位數在生活、數學應用中的廣泛性,拉近算式與生活的聯系,并體驗探究、應用過程中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個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得數的末尾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預設: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聽說小朋友這幾天在學乘法,先來考考你們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師:12×3多少?是幾位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你知道這個算式的
乘法意義嗎?(乘法意義)
師:那12×30呢?是幾位數乘幾位數?(整十數乘兩位數)它的乘法意義?
2、師:老師對今天這節課小朋友的學習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們有嗎?好,現在上課。
3、師:李老師來自鎮小,在算我們學校總人數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臨城小學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個班有幾人?
(1)讀題
(2)怎樣列式?31×12
(3)這是幾位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它的乘法意義你知道嗎?那么誰能說說,31×12它的結果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計的
(4)我知道了鎮小大概的人數,那到底準確的有多少人呢?大家還沒告訴老師呀,要計算這道題,我們以前學過嗎?遇到新問題了怎么辦?能不能把它變成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自己試著把這題變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試。
2、師:你不僅要會算,還要把道理說清楚,有了一種方法,還有沒有第二種方法,第三種方法?(在此期間請學生到黑板板書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師:怎樣才能使老師聽明白?先同桌之間互相當小老師試試,看能不能使對方聽懂。開始交流。
3、全班匯報,匯總解答策略。
師:我發現剛才在討論的時候大家學習習慣特別好,學習效果一定很好。誰想出了一種方法?有兩種的嗎?還有沒有更多的?(把學生的方法寫到黑板上來,并請學生來介紹)這是誰寫的,請你來說說?
可能會出現:
第一種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師:為什么這么列,這是什么意思?(31×12沒學過,但我們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31×12表示12個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個31與2個31相加)你們明白了?
或出現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師:這兩題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個因數拆成兩數之和,再與另一個因數相乘)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種方法)
師:為什么要拆呀?
師:看來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
第二種方法:31×4×3 31×2×6
那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個因數拆成兩個因數的積)老師發現我們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們知道嗎你們剛才用的方法是我們四年級才要學的。
[1][2][3]下一頁
第三種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這種方法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若學生沒出現豎式的形式
師:我們以前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可以用豎式做,那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嗎?自己試著做做看。用這種方法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2、 62是怎么來的?(2個31)也就是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
3、310是怎么來的?(10個31)那3728呢?(板書:與第一種方法用線聯系
起來)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學生還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為什么這么做?看來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著這三個板書,你想不想說什么?是不是覺得有點繁?能不能再創造出一個算式,把三個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個算式也能明白?再試試。我已經發現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請他板演后,問: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嗎?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說一說(提醒:分幾步做?)
5、看著板書現在你想說什么?(第一種方法與筆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樣的,一個橫式表達,一個豎式表達。豎式的形式以前我們也見過,我想今天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這種形式應該重點掌握。
6、現在我們能知道鎮小有多少學生嗎?(板書完整橫式)觀察豎式,填一填2個班有( )人 10個班有( )人 12個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嘗試用豎式練習23×13。(學生再次嘗試計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模仿上面一題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誰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給大家看(實物投影)并邊介紹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這個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意
思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問大家的。(實物投影)
8、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在學習什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碰到這個新問題我們是怎樣來學習的?(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今天我們用到了哪些舊知識?現在你能說說應該怎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嗎?
師:是呀,我們學習數學往往都是把新問題轉化為舊知識來進行的,今天的新知識,對于后面要學的'知識來說又變成了舊知識,因此我們必須今天的知識學好,學扎實。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個位“0”不寫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觀察這三個豎式,跟以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有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會出現“兩層樓”的情況?(因為乘了兩次,第一次是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第二次是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
(2)除了要乘兩次外,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第二次乘得的積的末尾都是“0”)為什么末尾都有“0”?那這個“0”不寫可以嗎?如果橫式中不寫可以嗎?為什么豎式中可以而橫式中卻不可以?(豎式中有數位)“0”省略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們通常把個位的 “0”省略不寫。
(3)其實個位不寫“0”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觀察板書)只要算第二個因數十位的時候,跟十位對齊就行了,這樣兩位數乘整十數就變成了兩位數乘一位數。但有一點算得的積必須與哪位對齊?(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方法,推廣應用
1、現在我們用這種形式筆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嗎?
(2)(實物投影)學生筆算并匯報
(3)現在同桌互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應該怎么算?
2、師:在我們生活中用沒有用到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子?(一學生舉例可請其他學生筆算完成)
3、師:老師也來舉個例子并筆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
出示:
⑴61個小朋友去看電影,買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認為還少了每張票的價錢)
師:電影院售票窗口有這樣一個告示 :成人票每張50元 兒童票每張24元
⑵學生筆算
怎樣列式?為什么要與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體對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張票要( )元 60張票要( )元 61張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師:要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必須進行大量練習。現在我報題,你們筆算。
(教師隨時報得數)我已經好了,你們呢?
師: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師把這些得數全背出來了?其實這里就有數學秘密在,有興趣的話下課可以去找找
機動:出示圖片《腦筋急轉彎》每本16元 《小博士觀察手冊》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準備700元錢,想每人買一本相同的書,應該買哪種書?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學習的?
師:今天我很高興,感覺真好!這種感覺是大家給我的,所以我要特別謝謝你們,以后有機會咱們再在一起上課,好嗎?
反思: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因此在探索檢驗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題:31×12 23×13 41×21 34×12 前兩題主要是為理解算理服務的,后兩題是為了鞏固部分積的對位問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使今后學生面對沒出現過的題目、類型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也是我本節課要傳達給學生的:原來新問題也不可怕,也只不過是舊知識的重新建構。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智慧的缺少,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今天部分積“0”問題的處理上就花費了大量時間,并且出現了很多重復教學的情況。我想了有了失敗,才會去找原因,才會去思索,才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段磨練自己,鍛煉自己。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8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能夠較熟練的口算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于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
教學中,我從學校購新書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計算設置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愿意去主動探索知識。例:24×12,讓學生以探究、活躍、高昂的精神狀態參與學習過程。
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較好。在探索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豎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豎式的.孩子是直接寫出得數而沒有計算過程的,說明這些孩子還沒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時,我請了幾位孩子上臺書寫自己的方法,先請口算的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再請筆算正確的孩子說他的計算過程,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表達,讓學生們理解筆算的計算過程。最后在比較臺上錯誤的筆算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于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計算時需要進行3層計算。學生還未能熟練掌握時,往往會出現運算第2層時把算乘幾十當成算乘幾,或者將因數弄混淆導致出錯。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在學生書寫豎式時,我要求孩子們將算理一并書寫在算式的旁邊,便于孩子記住自己該算哪一步,便于孩子們在思維混淆時能理清運算的順序,在檢查時便于發現錯誤。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對這一知識的教學千萬不能急,不能光看學生計算出的結果正確與否,而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簡單的計算,實際對初次學習的孩子來說是挺困難的事情。在教學中應多觀察多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幫助其從對癥下藥。同時,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是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的關鍵。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9
計算教學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內容,為了提高學生們計算的興趣。我根據教材的編寫目的,先引導學生估算。由于剛學過估算,放手讓學生們進行估算,然后匯報估算的結果分別是200、240。這樣我認為能幫助學生鞏固估算的方法。同時也為筆算作了鋪墊。
這時我就問學生24×12準確值是多少呢?你們試著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計算。學生們開始計算時,我就把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板書在黑板上:王召鑫:用豎式計算。畢左雪:24×10=240,, 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們三個寫完后,底下就有同學就說李文彬和畢左雪的一樣,我說:“同學們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結果了,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三位學生是怎么想的。”李文彬說:“我和畢左雪想的不一樣,我是20×12=240, 4×12=48,240+48=288。”他一說完大家就說寫的不清楚,不能讓人一眼看明白,討論后覺得就種方法只給5分。畢左雪雖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樣,卻寫得比較清楚,但是這種寫法比較麻煩,不喜歡用這種方法計算。這時,我在小結這種方法時表揚了這位學生愛動腦,這為以后的簡便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最后同學們給畢左雪打了8分。
最后由王召鑫介紹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這一下滿足大多數同學的味口,都覺得這樣計算簡單。于是我們就來研究用豎式計算24×12,我發現學生們都進入了學習狀態,最后教學效果也很好。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0
憑借以往的教學經驗,總覺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在上過第一課時后,要磨好幾課時,同學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師勸我不要上這個內容,我自身也有這個想法。業務學習那天聊起這個話題,有不同的聲音:難上的課,就應該研究研究。對呀,挑戰一回,看當堂課能不能學會。我不再猶豫了,決定研究課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一、關注同學的起點,突破難點。
利用已有知識來解決問題,實現知識鏈接和戰略方法的溝通,引導同學沿分步算式去尋求豎式中的對應數位、兩層積和兩積之和,從豎式的各層積動身質疑其橫式中的實際含義,相機借助板書把算理進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學在反復體味中感悟橫豎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其延伸至思維深處。利用生成型資源,啟發同學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紙片遮擋住某一數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紙片用處大!
二、將估算、口算、筆算、驗算有機結合起來。
用計算來解決一個問題,首先需要我們根據題目的特點做出判斷,再根據需要將估算、口算、筆算有機結合,為確認結果的正確性,最后的驗算是必需的。
三、組織分層練習,重視反饋。
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
(1)在口里填上合適的數
(2)試一試
(3)會驗算嗎?一組做一題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錯。
(5)競賽。同桌2人一組,
每人完成兩題,先做好的可以指導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學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對計算并不很熟練,如何讓同學主動去計算,以達到熟練計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競賽這一環節,讓同學通過競賽來提高計算的積極性。完成得較好,只有個他人錯。 所以順理成章地推出我的獎勵 ——今天你們表示得非常出色,課堂上基本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身手,出乎老師的'意料,所以老師將給大家一份驚喜:你們吃過“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嗎? 老師給代伙的同學燒了一樣菜,給不代伙的準備了點心,老師公平吧。
餐后輔導,讓同學做了四道豎式計算,34人中,3 人積的對位錯、4人計算錯、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來的家庭作業,有5人錯,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當時教的三(2)班比,錯的少多了,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培養同學細心計算的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將每次口算的結果寫在相應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計算過程還有進位問題。首先我要求同學書寫一要清晰,二要有條理,其次還要求同學理清計算的各個環節,在計算過程中有效地對各環節實施自我監控,特別要關注自身易出錯的環節。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1
4月18-20日,我很有幸參加了在z舉行的z市農村小學數學“關注常態,聚焦高校”課堂教學研討會,在幾天的緊張學習中,不但飽覽了眾多教學高手的真功夫,而且還聆聽到多位專家的精心點評,受益匪淺。更有幸的是能和劉敏老師同上一堂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師的風采,她的自信,穩重,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能靈活機智處理的能力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的感觸很大,讓我覺得這些專家前輩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通過平時的思考總結,主動探索,積累經驗,不斷的反思、思考、創新、實踐,才會有今天的成績,才會使自己變的如此強大。我很想問問我自己,我每天都是在干什么?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呢?是要我去做,還是我要去做呢?每天都思考了嗎?每天都反思了嗎?每天都進步了嗎?哪怕只有一點點。真的得好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呢?
非常感謝于科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這么好的平臺,展現自己。也很感謝縣教研室給我這次鍛煉成長的機會。通過參加這次的研討會,我感覺到自己真的很渺小,感覺自己腦袋里空空的,自己真是懂的太少了,感覺到了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學習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面我就對我執教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進行深刻的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本節課有以下不足之處:
1.不能關注全體學生。
在課堂上我發現回答問題積極的就那么幾個同學,我試圖調動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但是我屢次的嘗試,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從這點上說明了我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差。
2.評價語言過于單一。
評價學生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增加其學習的興趣,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一個良好的評價語對一個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會對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是我這節課老用你很棒、不錯、很好,這一類的評價語,很單調,反復出現,讓學生覺得習以為常,也激發不起學生的樂趣及其學習動機。
3.個別地方設計意圖不是很明顯。
比如:口算題第2組題目,我的設計意圖是想把這組題目和豎式計算第二步聯系起來,先給學生做個鋪墊,然后便于學生理解用豎式計算的第二步是1個十乘24得24個十也就是240。但是通過教學效果來看,體現的不是很明顯,屬于無效環節。還有估算那個環節,設計意圖是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既復習了上節課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數值能驗算筆算的大約數值,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但是課堂上只讓學生估算出結果,沒有讓學生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沒有使學生明確估算對筆算的作用,設計意圖體現的不明顯。
4.教學機智欠缺。
學生突發情況不知道如何處理,出現了走教案的情況。比如在讓學生比較方法的時候,有的學生說喜歡方法一,有的學生說喜歡方法二。我當時也沒有在意這個學生的`想法,按照我原來的思路,為了突出這節課的筆算乘法,極力的倡導第二種做法。這個細節反映了我的教學機智,應變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的不足。
5.該讓學生明白的名稱沒讓學生明確。
比如兩個因數相乘,告訴學生第一個因數,第二個因數簡潔,明了。但是當時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老是說數字,讓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浪費了時間,沒達到很好的效果。
6.細節關注不夠。
在板書的方法一的時候我課前設想是往下寫一寫,和豎式的兩步計算正好持平,讓學生很明顯看出來,其實這兩種方法的算理是一樣的,只是呈現方式不同。但是課堂上考慮的不夠仔細,把方法一書寫的位置過于朝上,導致了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們清晰的呈現出這個問題。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深深的感受到數學課堂是樸實的、也是生動的。我想數學課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課的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于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觀察情景圖上的燈柱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計算設置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愿意去主動探索知識。
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努力做到編排練習深淺適宜,分量適當,搭配合理,使學生在自己臨近的思維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
在設計本堂課時都比較注重練習的強度和層次性,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作業設計方面重新設計了一份星級挑戰題,分三個層次。由于這堂課的重難點是計算順序,為突破這一難點,鞏固算理,第一個星級作業我設計了填空練習,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算法,特別是對學習較弱的學生。二星級作業是請學生寫出每個筆算乘法中兩個積分別表示什么,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算理,為以后的多位數乘法打下基礎。三星級作業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3
《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內容包括整十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筆算和解決問題等內容。孩子們已經學習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估算和筆算是本單元乘法學習的最直接的認知基礎。上了整理與復習課,感受挺多的,有得有失,現作以下反思:
一、情景激趣,貫穿課堂
復習課不像新授課那樣能讓學生覺得有“新鮮感”。這節計算復習課的教學對象又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如果用純粹的先理后練的復習方法似乎不太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他們的認知規律,執教老師使用邊理邊練的復習方法,并設計了色彩鮮明的課件和有趣的情境進行教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系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
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實我覺得課堂上也是如此。執教老師在復習課開始之前,就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動畫片《小火車》中的動畫形象小藍和小綠、小紅,并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奪得大汽笛”的情境,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整節課的課堂氛圍也能很好地被調動。接著我把這教學情境貫穿起來,以“解鎖—翻越大山--亮燈”為主線展開分層練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個情境的連續性,學生對這節課的興趣更大了,整節課都在愉悅中度過。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這就是本節課收到較好效果的關鍵。
二、及時小結,提高效率
小結也是課堂重要的環節之一。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數學課堂小結是整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教學內容起到總結重點、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幫助學生梳理、鞏固知識,活躍思維、加深記憶。及時的課堂小結也體現教師的教學智慧,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
在本節課中,老師注重讓學生小結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在口算練習后,通過讓學生小組討論思考“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積的末尾也一定只有這幾個0?兩位數乘兩位的積是幾位數?”這兩個問題,有效提高了學生口算的準確性。在練習筆算后,老師又讓學生說說在筆算乘法中要注意哪些問題,這樣能讓學生在筆算中減少了各種錯誤。在解決問題的練習后,及時小結各種算法各有所長,并沒有優劣之分,讓學生懂得在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時,就要靈活選擇最合適的算法。而在課的最后,讓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獲與不足,提高了復習的效率。
三、指導方法,提高能力
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在復習課上也不例外。笛卡爾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在復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的全過程,激發學習興趣。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獨立歸納整理知識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這節課中,執教老師“手把手”地指引學生打開書回顧學習過的知識點,弄清本單元分了幾小節,每小節幾個例題,在每個例題中學習了什么,一邊看書一邊填寫知識結構圖。使本單元知識在學生腦中逐步形成網絡。并用直觀生動的課件和網絡介紹了用大括號表示的知識結構圖、樹形知識結構圖等多種整理知識的方式,學生覺得整理知識是一件新鮮有趣的事,并初步學習了整理復習知識的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
回顧整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感覺有很多細節處理不到位。例如由于時間的關系,某些題目只能點到為止,如果能深入進去,學生的思維更開拓。又如課堂中未能讓每一個孩子充分展示,還是“話太多”等。我想,數學復習課就像一片需要開墾的地,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復習課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充滿活力。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4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80~81頁的內容。
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二個因數得多少個“十”,并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的難點是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問題。
片段一
師:文具店新購進一批圓珠筆,一盒是24支.請每個同學都猜一猜,這樣的圓珠筆12盒大概有多少支?并說說你是怎樣猜的?
(學生猜測的積極性很高,但是五花八門,從八十左右到四百多不等.)
師:看來大家猜想的結果很不一致,那么用什么辦法可以判斷哪種結果最準確呢?
(有幾個學生在下面嘀咕,算算不就知道了.)
師:(老師馬上接過話頭)這幾位同學說的很好,算算就知道了.下面請每位同學把自己猜測的結果寫在紙上,然后獨立地、用盡可能多的方法算算12盒這樣的圓珠筆到底有多少支?看看自己猜的是否準確。
(老師布置任務后,很多學生依然帶著期待的眼光看著老師。當老師問,你們為什么不動手計算時,聽到的回答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沒有學呢?”)
師:對,我們以前是沒學,不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想出許多方法。
(在老師的鼓勵下,全班學生都開始了算法的思考,教師則分組進行指導。)
(學生經過15分鐘的獨立思考后,教師回到講臺。)
師:老師剛才發現,許多同學已經有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如果相互交流一下就可以學到不同的方法。在同學們相互交流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想想你準備講哪幾點?說哪幾句話?
(準備20分鐘后,開始小組內交流,然后請代表報告本組的研究成果,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
通過交流,全班一共發現了近十種解法:
1)24+24+……+24=288(12個24相加)
2)12+12+……+12=288(24個12相加)
3)24×2×6=288
4)12×3×8=288
5)24×3×4=288
6)24×10+24×2=288
7)豎式計算
8)24×20-24×8=288
片段二
師:同學們已經探索出十幾種算法,下面我們比較一下這些方法的優缺點。
師生交流后,得出以下幾種結論:
1、用加法計算,容易理解,但計算麻煩,容易出錯。
2、把其中一個兩位數轉化成兩個一位數的積,具有局限性,不通用。(如:24×13等)
3、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兩個積的和(如:24×10+24×2=288),具有一般性,但書寫不簡單。
二、歸納法則。
在比較各種算法特點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法,歸納法出筆算法則。
三、鞏固練習。(略)
[案例反思]
如何搭建“腳手架”?
所謂“腳手架”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必備的相關認知經驗,是學生汲取新知識的基礎。由于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建構。因此教學中一直很注重“腳手架”的搭建。
在傳統的教學中,“腳手架”往往是以“復習鋪墊”的形式存在,搭建“腳手架“的任務也主要由教師承擔。例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是先讓學生做一些類似24×6、24×10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的題目進行復習鋪墊,然后再引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式。教師設計的這種“復習鋪墊”可能會強化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教學過程比較順利。但同時也人為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學習的挑戰性。久而久之,學生便于工作只會習慣性地沿著教師指定的思路走,失去了主動探究的欲望,限制了創新思維的發展。
我在教學中,則把搭建“腳手架”的機會還給了學生。在開門見山的提出問題以后,先讓學生猜結果、說理由,然后鼓勵學生用計算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首先,搭建“腳手架”要引導學生自主提取信息。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需要能處理信息的人。“讓學生在自身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提取對對解決當前問題有用的信息,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教師不應當是有用信息的提供者,而應當是學生主動提取有用信息的促進者。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我沒有進行復習鋪墊,而是直接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沒有學”的問題時,又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對,我們以前是沒學,不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想出許多方法。”面對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和教師真誠的鼓勵,學生必定會使出渾身解數,尋求問題的答案,必定會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用信息,從而提高了學生根據目標需要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在為學生的發展奠基.
其次,搭建“腳手架”要蘊含數學思想方法。
“如果知識背后沒有方法,知識只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如果方法背后沒有思想,方法只不過是一種笨拙的工具”。(錢陽輝)自新課程提出“三維目標”以來,數學教學扭轉了對“知識目標”的單一追求,增加了數學教學中思想方法的含量。
如果說傳統教學過于注重了“知識技能腳手架”的搭建,我則更加傾向于引導學生搭建“方法策略的腳手架”。學生從“五花八門”的猜想,到“靈活多樣”的驗證方法,從對驗證方法的優化,到歸納出筆算法則。學生收獲最多的不是知識,而是研究問題的方法,是在學習過程中“再創造”的體驗。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從而使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重點是教學乘的順序及各部分積的書寫位置,重點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積的實際含義。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幾何直觀。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我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中,首先讓學生嘗試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并要求學生用點子圖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讓學生經歷用圖示表征解釋算法的過程;然后在去全班交流展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學生的匯報使學生明確如何劃分點子圖、算式表征了哪種計算方法,溝通圖形表征、算式表征與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最后,在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時,讓學生再次利用點子圖,表示出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結果,進而更好地理解其含義,掌握好算法。
借助點子圖,在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理解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學會借助幾何直觀去解決問題,去表達和交流,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處理好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關系。
在學生探索14×12=?時,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4×10=14014×2=28140+28=168(2)14×2×6=168(3)14×4×3=168(4)12×7×2=168(5)12×10=12012×4=48120+48=168
(6)14×9=12614×3=42126+42=168……在學生交流多種多種算法時,讓學生在感受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應充分讓學生通過對不同計算方法和點子圖的比較、歸納和分類,體驗方法的異同,掌握解題策略。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這多種方法,都體現了相同的解題思路“先分后合”。師追問:先分后合的解題思路有什么優點呢?學生體會后說“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開以后,數變小了,就會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來解答了。”這樣在比較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優化意識。
三、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容易產生一些錯誤。例如:只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漏乘某一位;積的位置對錯位;出現相加的錯誤等等。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產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所以在學生計算中一定嚴格要求,書寫工整,計算細心,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反思范文10-06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09-25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精選12篇)06-14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范文10-07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教學反思(通用20篇)04-13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教學感悟范文02-28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估算方法和筆算方法教學反思11-05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教學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