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中口算乘法第一課時,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學生已有經驗,以及本課在本單元教學中的基礎作用,我將教學目標預設為:嘗試口算方法探究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體驗多種口算方法及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為重、難點。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輔以教師點撥、精講的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不足之處:
1.借助實際問題學習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應的生活實例和問題情景,如郵遞員送信、送報紙的情景、小朋友買郵票的情景等,創設生動的情景,讓學生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接著探究口算方法,進而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我發現把探討口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學習材料飽含生氣,對學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討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為什么要口算,切實體會口算的意義和作用。把數學學習置于現實情境問題之中,是今天數學教學所提倡的,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認清這一點,并努力做好。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新課標》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節教學,我預設了學生自主、合作、討論的學習情境,旨在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以完善學生對口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堂教學中,學生均能主動參與學習,只是不太善于根據固有經驗遷移運用,對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夠準確。在這方面,我雖及時為學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顯。可見,在這方面,我仍需加強學習、鍛煉,以便給學生做好點撥、指導。
3.提倡、鼓勵口算方法多樣化。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倡導學生運用、體驗多種口算方法,但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多數學生方法單一,而且經我點撥后,未見很好的效果。課后,我深入思考,認為本班學生已學習過本節內容,應是教師曾強調:兩個因數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兩個因數的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所致。這也給我啟示,教學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多角度思維,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通過比較、交流,培養學生“能為實際問題選擇適當方法”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感,而非簡單地教會為止。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
一直以來,“計算”就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任務,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去計算,計算課是“枯燥乏味”、“機械重復”的代名詞。而計算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占的比重又相當大,這就要促使我們改革計算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計...
一直以來,“計算”就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任務,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去計算,計算課是“枯燥乏味”、“機械重復”的代名詞。而計算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占的比重又相當大,這就要促使我們改革計算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數學,探索數學模型應當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計算教學的功能發生了轉變,計算不僅僅是計算法則的掌握,計算技能的訓練,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
一、創設真實生活情境,以用引算。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稊祵W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就是要通過現實生活的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與運算的意義,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而引到計算方法上,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將所學的計算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聯系在一起,從而明確了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以用促算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既然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那么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設計練習,讓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使學生處于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生的問題分別列出不同的算式,這些算式都需要用計算來解決,進而引出了口算方法的教學。在口算方法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展示不同的算理并出示算法。學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決問題了。這樣不僅讓學生經歷了口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口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在這種有目的.的學習中主動建構知識,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也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算用結合,以用促算,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加強計算應用能力,以算激用
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笨梢姡瑢W知識是為了用知識。其實在生活中處處有計算問題,如生活中的乘車、乘船、買東西等等都要用到計算,讓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廣泛地有意識地接觸到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現實生活,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計算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而要把它和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從而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應用的意識,增強實踐應用的能力。
由此可見,有效地進行“算用”結合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技能共同發展,使學生學得輕松,練習得扎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體驗到學習計算的重要性,促進課堂教學師生和諧發展并收到扎實的效果。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3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這樣一些特點:
1、重視情境的創設。無論是導入課題還是感知面積或者是體驗面積單位都力求從情境中來到情境中去。在導入時我用學生熟悉的鋪地磚引入新課,感知面積時又以數學課本、練習本和課桌的面為例,體驗面積單位時又讓學生自己去列舉生活中的實例。
2、重視學生學習過程。感知面積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通過“觀察、重疊、數格子”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擺學具說面積大小,體驗到沒有統一的面積單位不便于交流,從而自然地導出面積單位。在面積單位教學過程中通過類推、冥想、比較、測量,使學生建立了各個面積單位的表象,形成正確的'感性認識,獲得了教學的最大效益。
3、在人人參與的操作活動中體會面積概念,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4
三年級數學下冊《歸一問題》教學反思其實學生在二年級的解決問題學習中已經接觸過了,只不過沒有明確這類問題的特征,解決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不成問題。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能明確歸一問題的特征,會通過畫圖策略來分析、理清歸一的數量關系,能表述自己的解題思路,建立歸一問題的模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地去實踐這幾個目標。
1.閱讀分析數形結合。 讓學生默讀題目,說出所獲取的信息與問題后,要學生用畫圖來表示信息與問題。由于學生平時畫圖策略用得不多,往往這樣的畫圖要求對他們來說,只是為了完成老師要求的畫圖而畫圖,所以學生往往先列式解答,再去畫圖,這樣會失去畫圖的作用。為此我在巡視的過程中提醒學生先要列式還是先要畫圖。同時在反饋中讓學生明確畫圖后,信息與信息之間、信息與問題之間的關系理解起來更好清晰明確。
2.提供句式表達清楚。 為了讓學生能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的解題思路,提高他們的.表達力。我在學習要求中提供了表達思路的句式讓學生參考,同時又不拘束后這個句式,只要學生表達完成,說清楚,都給予鼓勵,盡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體現。
3.提煉特征建立模型。 在對歸一問題的兩種類型題目進行解答后,讓學生進行對比,通過學生的觀察表述提煉出歸一問題的特征,再出示一組題,讓學生判斷說理是否歸一問題,從而強化歸一問題的特征,意在讓學生建立起歸一問題的模型。由于課堂時間沒有把控好,使得練習不能很好地進行反饋。
4.經歷完整過程提高解決能力。 我覺得三年級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們明白,解決問題必須經歷閱讀與分析、回顧與反思的過程,只有老師課堂中不斷地提醒強化,才能讓學生慢慢地形成這樣的意識。在這節課中我就讓學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雖然沒有提煉到黑板上板書,但學生已有了這樣的意識。
5.教學不足之處: 教學下來自己感覺有許多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是練習的量太少,主要有些環節處理得不夠干脆利落,使得練習的時間不夠了。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5
1、我自我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在練習鞏固環節,我出示了照幾張像,讓孩子們表演,攝影師拍照,,孩子真正體會到了排列在生活中的應用2、設計問題層次性明顯,先進行了復習鞏固3個數字的,再學習4個數字的,降低了知識的難度,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有序思考,不僅十位需要有序思考,個位也需要有序思考,然后出現用算式表示能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沉沉深入的學習,使學生很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感覺孩子們學的舒心,老師也感覺舒心。3、覺得二年級已經學了簡單的排列,三年級的簡單的排列只不過增加了一點難度,孩子們應該會,沒有了解學情便設計了只寫不擺,下來之后,還是不知道合適不。 困惑:
第一,如何讓學生真正的感悟到固定十位法的好。
第二,在學生排列完0、1、3,和0、1、3、5后,是否應該設計同類的題再次鞏固與練習。
第三,我們怎樣才能讓數學課變得更加合孩子們的口味?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6
這個星期四,我上了一節新進教師數學匯報課《認識幾分之幾》。授課結束后,通過各位領導和同科組老師的點評,我深有感觸。認識幾分之幾和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幾分之一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律,我運用遷移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形成幾分之幾的表象,加深對幾分之幾的'理解。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也采用讓學生動手涂一涂,動腦想一想的教學方法,直觀地得出結論,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加深了對幾分之幾的認識,也為下面學習同分母分數的簡單計算做準備。
首先在備課上我對教材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研讀,雖然對重點和難點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和把握,但我對教材的內化還不夠。在備課的時候我忽略了一個知識點——幾分之幾和幾分之一的內在聯系與區別,這一點的失敗讓我感覺到,對教材的解讀不僅要深入,更要全面,在授課之前我們應該吃透教材,響應新課標的理念,不僅要備教材,而且還要備學生,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要圍繞著學生去開展整堂課,要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去想象、去發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來進行施教。所以今后我會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孩子多說多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發揮自身的能力,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思考、去學習。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7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要求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學生對于長度、面積、體積三種單位極易混淆,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相當薄弱。糾其原因,學生沒有形成準確鮮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定義,公式。讓學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其實這遠遠不夠,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面積
學生學習了1平方厘米的形狀和大小,并能度量較小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后,我有意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課桌的表面的面積,學生在實踐中發現了1平方厘米這個單位太小,這時我安排了學生看書自學平方分米,學過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應的表面積之后,我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墻面的`面積,學生又發現1平方分米不適合量墻面,我再次讓學生看書學習平方米。
二、創造單位,猜想獲新
在學習平方米時,我明顯感受到學生看書的積極性不像學習平方分米時積極主動,回憶教學過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學看書的方法,學生的熱情自然不會很高,那么這一環節可不可以進行改進呢? 經過和同事的探討,他們認為猜想的效果好。 因為學生具備的舊知識通過努力是可以達到新知的彼岸的,學生已學過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這兩個單位,老師再次用看書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平方米,學生當然覺得索然無味,采用猜想創造就不一樣了。教師可以說:“平方分米不適合量墻面,那個適合量墻面的面積單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 這樣,有意撩撥一定會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學生也會在推斷中獲得數學猜想的成功與快樂。
三、思想滲透
思想教育應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相對于語文來說,數學可能離思想遠一些,但我認為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如這節課中,我的話雖不多,遵守紀律和刻苦學習的精神和集體主義思想卻悄悄地潛入到了學生幼小的心里。這比空洞的說教,牽強的附會的效果要好得多。 思想滲透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以數學教學過程為載體,結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年齡的特征。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8
1.營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新課程標準已經指出,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知覺——思維、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學只重視前者,忽視了后者,因此使多數學生感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是被迫的。新課程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并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師生關系落實在課堂上,首先應該給學生以自尊,讓學生在擁有尊嚴的環境下愉快地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間始終保持著一種朋友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松的。例如:“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24小時記時法,行嗎?”“你們覺得這位小朋友是一位稱職的播音員嗎?”………老師寬松的語言和語氣,輕松的教學環境對學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養和良好行為的習慣的養成就這樣滲透到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
2.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生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面向“未來”、重在發展。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轉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夠幫助與關心他們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后獲取成功。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應努力轉變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從欣賞每一個孩子,鼓勵每個孩子做起。學生做好事,有進步要鼓勵,學生做錯了,退步了,更應鼓勵,鼓勵其找出問題根源,重新邁進。我想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3.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改編教材備課,上課。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這也是課程改革的意圖之一。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這一點:
課一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切入普通記時法,使得學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記時法,并為后面更好地區分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作了鋪墊,接著安排了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電視節目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現實場景中,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探索認知階段,我首先出示敲響新年鐘聲,時針指著12,說明了舊的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來臨。并切合鐘面的演示,時針轉了2圈,引導學生感知一天中有24個小時,能更直觀地認識24時記時法。另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24時記時法的實際用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9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存在問題:學生估算意識淡薄。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機會,所以普遍覺得估算沒什么作用,所以他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要用估算。為此,只有明確要求估算時,他們才進行估算,沒要求時一律精算,他們覺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簡言之,就是因為缺乏在具體情境中的估算體驗,所以造成估算意識的淡薄,當然估算意識的培養非一時而蹙的,需要有長期的體驗,才能逐漸培養起學生的估算意識。
1。從生活實際導入,創設了問題情景,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2。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創設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創設情景,感受估算的簡便,引導學生親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題目:激流勇進票價6元,我們全班(56人)玩,大約付多少錢?選擇并說明理由:
學生在嘗試中發現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個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漸漸得出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課堂中上不足之處:對那些內向不喜歡發言的`同學關注不夠,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的深度就遠遠不及活潑開朗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
小學數學《旋轉與平移》按排了關于物體的兩種簡單的運動方式的知識內容。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認識有關的物體旋轉與平移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過程主要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1.用課件,直觀導入
游樂場是學生最熟悉、最喜歡的場景,在導入新課時,我就利用課件出示游樂場的場景,在這一場景中有旋轉的風車、有向前行的火車等旋轉與平移的實例,使學生發現兩種運動方式的不同,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2.做動作,加深體會
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旋轉"與"平移"。學生們在興致勃勃地互相探討、研究的過程中,體驗到兩種運動方式的特征。
3.想象中,擴展延伸
學生們之間不斷地交流,不斷體驗,使他們靈活地掌握了知識點。在這節課最后,我鼓勵學生們回想、并大量例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的實例,這樣不僅使本節課的知識融合到生活中,同時培養學生的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通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學不僅僅是"告訴",更需要"經歷"。教師應該是一個引導者。要不斷引導學生的興趣、熱情和理想。僅僅教授一些知識和技能是遠遠不行的,課堂上要有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們把數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同是用生活中的經驗幫助理解數知識,二者相得益彰。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1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學習內容中“面積”與“周長”一直以來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學生在學習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時候,往往容易把它與周長的計算混淆了。對此,特意安排了“面積與周長的比較”一節練習課,旨在對已學知識加以區分和歸納,同時又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與周長掃清障礙,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學生了解面積與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張冠李戴的現象,求面積的問題理解為求周長,求周長的問題理解為求面積。本課中,以求黑板四周的長度(周長)和賀卡的大小(面積)作為契基引入,關注引導學生從概念、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上進行方法的比較,讓學生更牢固掌握面積與周長的區別,意在深化概念本質,從而達成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安排一節練習課,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區分和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概念,能熟練地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計算方法,以及正確使用它們的計量單位。并能靈活地運用面積與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首先,我以激趣導入,營造一個“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情緒和親切感,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本課中,以“六一”兒童節的話題引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自主探索。始終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本節課以始終“比較”為主線的思維方法,通過直觀性引導學生采用比較的方法和積極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對知識進行縱向、橫向的比較、分析,能使學生更切實地掌握各個知識要點的聯系和區別整理成表,使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接著,聯系實際,體現生活數學,營選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本節課以“六一”兒童節為話題引入,接著求“六一”兒童節黑板報的面積與周長,練習又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學;▔、操場等等,都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既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又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練習設計難易適中,在遞進的層次中進行,營造一個“扎實”的數學課堂為了讓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循序漸進地安排學生進行適量練習,而且創設的練習難易適中,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學過的綜合知識,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這樣安排使學生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應用的練習過程中掌握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基本的數學思考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2
心理學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因此,我選取貼近學生實際的題財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從照鏡子中找發現,如:左右手下好相反,得出結論:鏡子中的`物體與實物形狀相同,方向相反的數學理論。接著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歸納本質,讓學生在玩中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對鏡面對稱知識的鞏固與掌握,并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
課堂上,每位學生都能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發表個人的看法,在合作之前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整個過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學習,探究中,這樣學生能輕松,自然地掌握,并能自覺地轉化為一種技能,做到學以致用。
以后在教學中,要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展示才能提供必要的舞臺。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3
要“貨比三家”,當然首先要能比較這些小數(價格)的大小。在這一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尋“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一開始,學生舉手十分積極:
佩佩:先比元,都是8元,那就再比角,一個是5角,一個是2角,當然是5角大,所以8.50元>8.20元。
佳佳:把8.50元改寫成8元5角,8.20元改寫成8元2角,一眼就看出來,8元5角>8元2角,所以8.50元>8.20元。
到這里竟然再也沒有其他學生舉手,課堂上一片寂靜,我有點惱火?蓪W生看我越惱火,他們就越想不出方法來。
這時,程衛星舉手了。此人成績不好,語文表達能力尤差,但上課舉手一向都很積極,只是都是一些沒頭沒腦,不著調的話,鮮有精彩之處。
可讓課堂這么冷著也不是辦法,姑且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吧。
程衛星:8.50—8.20=0.3,所以8.50元>8.20元。
咦,不錯,小數減法還沒學就會了,我正想表揚他,下面其他同學開始嘀咕了:“這我也會……”
“會為什么不舉手?”我十分惱怒,正想開口,項露蘭又舉手了,又一個不著調的',想想還是也讓她說吧。
項露蘭:8.50和8.20,8一樣大,就用50—20=30,所以8.50元>8.20元。
誰知,又有人嘀咕了:“這我也會……”
我更加惱怒了……
課后,我靜下心想:第一,可能我太急躁了,每次都是這樣,一旦課堂上出現我認為是不該出現的冷場,我就急躁得很?墒俏以郊痹,學生就越緊張,就是有了好想法也不敢說,只有程衛星、項露蘭這兩個似乎不知道看老師臉色的人才敢站出來。
第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才過了一個年,都長大了。程衛星、項露蘭今天課上的表現真是令我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過了一新年,他們又有了新的進步,慚愧的是我內心竟然用老眼光看他們。幸虧課上我讓他們發言了,還表揚了他們,以他們的性格,這一表揚起碼有三天的學習熱情,盡管很多時候還是不著調?磥硪院笪业米彀吞鹨稽c,話動聽一點,臉色好看一點,這樣學生就會更“活”一點。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4
只含有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是學生在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教學本身是枯燥無味的,而我們學習計算,是要把計算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數學為現實服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學中我設置了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教學情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教學觀念。本節課的特點主要有: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本節課所創設的“幫老師解決買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這一情景貫穿全課,為學生營造出愉悅的、輕松的、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特別是幫老師解決問題,學生非常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數學課堂充滿了真實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究的過程,重視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自主探究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自主探究,通過 “試著算一算”、“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說清楚自己的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只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的設計,激發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在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中建構數學知識。
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本節課知識的`呈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次性強。首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讓學生輕而易舉的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再通過“王老師發現買這種書太少了,所以又選擇了每套18本的書”這一過渡把12改為18,讓學生嘗試解決新問題:兩位數乘一位數,遇到進位怎么辦?接著在解決 “王老師一共要付多少錢”的問題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層層遞進,加深難度,并讓學生通過解決214×3和241×3兩個題,自然地理解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位,十位滿十要向百位進位的原則。學生在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中邊探究邊練習,探究與練習交替進行,循序漸進,主動地解決了自己碰到的數學問題,分散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本節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作為計算教學,及時、有效、多樣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而本節課的設計中雖然注意了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但練習題量設計較少,不利于學生的及時鞏固。另外,我的教學語言還有些不簡煉,這也是我在以后教學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5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在教學本課時,為實現教學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1.拓展應用新知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現實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本節課我大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如猜動物等等,既延伸了數學知識,也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悟出了“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這樣的道理。
2.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我通過孩子們喜愛的“猜動物”這個活動導入,實踐表明,學生對創設的情境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小組合作學習新教學理念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觀察恐龍這一例題,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只玩具狗,然后讓學生分3個層次進行觀察:①本位觀察;②換位觀察;③全面觀察。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18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18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05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4
初一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5-25
三年級下冊數學反思10-01
數學教學反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