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1
《可能性》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尤其在千變萬化的世間事中,這是數學一個分支概率論要研究的問題。本課就是讓學生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
《可能性》這一節課,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說出一些與所學知識有聯系的現實情境,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與確定性。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這節課一開始,設計了一個紅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讓你摸一摸,它們的可能性相等這一場景引出課題展開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使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動參加 摸撲克牌活動,學生感受可能性發生的機率。因為當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不僅使學生對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領悟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反思: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發現不夠,得出的結論沒有很好的讓學生說出來,而是教師說的多。
改善:
應該開門見山直接從情景圖導入,為后面的教學活動爭取時間;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是通過猜想—驗證—判斷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不確定的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常遇到的現象,也是學生特別感受興趣的事情,而這種現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問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我在課的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抽獎游戲,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獎活動,在摸球中發現摸出的紅球比摸出的白球次數多,對抽獎箱產生了“問題”,從而積累到關于預測可能性的經驗。同時,學生在摸球、猜測中對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可能性的大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多次的摸球環節。第一個摸球實驗是讓學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況,3個白球,2個黃球。學生操作后發現兩種球個數不同時,哪種球多哪種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我就更加大膽,整個實驗過程都是通過學生自定標準,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學生在操作后進一步發現,兩種球個數相同時,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實驗中運用數據分析,比較鑒別、匯總統計,設想判斷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體會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預測的。其次,我設計了一個圓盤,顏色區域不同,獲獎的情況也不同。讓學生說出可能發生的事情,并說出原因,這樣設計對消費者公平嗎,為下年級學習可能性有個簡單的鋪墊。每個環節學生的參于度很高,課堂氣氛活躍。
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對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并激勵學生在課后繼續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愉悅。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經歷了對生活中某些現象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應用意識。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時,對生活中某些現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了推理,培養了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基本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3
一、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概念太抽象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整個教學過程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始終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采用猜猜硬幣葳在我的哪只手上這一游戲導入,不僅能讓學生興趣盎然,使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初步接觸可能性,簡單而有效地突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問題,直接感受到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喚起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為下面的深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關注學習過程,體現小組學習的實效性。
必要的小組合作是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習的實效性,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驗,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摸球的`活動情境,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摸球,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實踐體會的機會,并讓他們進行交流活動。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促進互相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在大量的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事物可能性的體驗。同時在活動中應用知識,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體會概率知識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如摸球游戲這一環節時間花得太多,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估計不足,課堂上處理預設之外的事件的能力不夠等。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4
“可能性”是實驗教材中出現的一個全新的教學內容,屬于“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概率”范疇,由于概率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教學中,我努力用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松、愉快。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主要在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基于這點,我創設了讓學生摸各種不同顏色的粉筆的活動,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如在理解“不可能”這個概念時,我先讓學生摸粉筆,凡是想摸的盡量讓他們摸,在許多學生試摸之后,都不能摸出其他顏色的粉筆,學生由此產生疑問:為什么那么多的同學摸過后,居然沒一個能能摸出其他顏色的粉筆?由于疑問而引發思考,并作出猜測和推理,原來箱子里根本就沒有其他顏色的粉筆。在此基礎上,再打開箱子讓學生觀察,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游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本節課教學由于沒有充分準備,還有幾方面有待改進:
1.應該將數學學習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教學時,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始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我舉出的例子如:美國發生大地震;每天都有人出生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太遠。應該放手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真正做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2.情感教育與評價激勵做得不夠。
在談到美國可能發生大地震時,沒有對地震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聯想到我國四川汶川大地震時,一帶而過,沒有對學生適時的進行情感教育。
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中,應該適時的給學生課堂即時評價,如:“同學們真了不起”“你的推想能力太厲害了”“你的發言太精彩了”等,這樣會對學生的情感投入起著積極的激勵作用。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5
本節課,為了使學生開始就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我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果,教學實踐證明了我的想法,一上課,學生興趣就迅速地被激發起來,導入新課,新課中,我也設計了一些摸球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地感 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再次小組活動,根據要求自己設計方案,小組內摸一摸,驗證結晨,再一次體驗升華。教學至此,學生體驗到了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的'不確定現象,這是讓學生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就顯得順理成章,輕松自如了。學生初步體驗了事情的可能性,再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來做一判斷,再找找身邊還有哪些例子在小組里說一說,讓學生互相啟發集思廣益,互相交流,拓寬思維 ,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的作用。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最后還把數學回歸于生活,設計了一個幫超市老板設計一個抽獎箱活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結束本節課,延伸到了下能課可能性的大小。總之,本節課,就是讓學生要玩中學,學中玩,覺得輕松,愉悅。
一節課的種種設計,無非是為了努力創建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所以通過本節的反思,讓我認識到每一課都要盡心精心設計,設計環節要始終圍繞學生的接受效果著想,那么才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
不足:第一次小組活動時,老師沒有把步驟和學生說明確,學生開始覺得不知所措, 后來 老師走下去,幫助學生,及時補救過來了。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6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屬于概率知識范疇的內容。主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本冊教材第105頁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這些現象。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用學生感興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戲活動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現象。
本節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
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守株待兔”動畫故事引入,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致。整堂課由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討論、實驗、合作、交流、創造等,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
2、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這節課在感知 “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時,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次是“摸球”,使學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放球”,“動手實驗”,老師先讓學生試著創造現象,再讓學生實驗操作進行驗證。第三次“猜球”,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通過這樣的三次活動,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因而產生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認識。在知識聯系生活,運用生活的過程中,又設計了“猜謎語”、“選詞填空”、“填余數”等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理解和認識數學。只有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的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的空間,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
3、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學習數學
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課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摸球、放球、猜球”等操作實踐活動,通過猜想驗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勢,體驗“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在每一種現象中訓練學生反復描述事情發生的結果,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及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本節課需改進的方面:
這種開放性的游戲活動,學生熱情高漲,導致摸球、猜球活動時間過長。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這兩個環節不夠充分。其次,在活動中,學生動手體驗面不夠廣,如果每個小組都有操作的學具,使得人人動手體驗,各個參與活動,更能達到好的效果。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7
這節課我是通過猜想—驗證—判斷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不確定的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常遇到的現象,也是學生特別感受興趣的事情,而這種現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問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我在課的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抽獎游戲,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獎活動,在摸球中發現摸出的紅球比摸出的綠球次數多,對抽獎箱產生了“問題”,從而積累到關于預測可能性的經驗。同時,學生在摸球、猜測中對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可能性的大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多次的摸球環節。第一個摸球實驗是讓學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況,學生操作后發現兩種球個數不同時,哪種球多哪種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我就更加大膽,整個實驗過程都是通過學生自定標準,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學生在操作后進一步發現,兩種球個數相同時,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實驗中運用數據分析,比較鑒別、匯總統計,設想判斷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體會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預測的.。
生活中的推理》是北師大版第五冊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之一。學生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對生活中的事件和現象的確定及其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確定的事情,用“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不確定的事情。下到英牙鄉所執教的三年級班,學生比較積極、主動地在游戲中探索,對推理活動興致較高,部分學生對簡單的推理已具有一些自己的經驗。我利用教材創設的淘氣、笑笑、小明參加興趣小組的情境,組織學生經歷對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通過貼近生活的實例、簡明的表格記錄法以及生動的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邏輯推理的趣味,初步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能比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并將推理運用到實踐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對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并激勵學生在課后繼續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愉悅。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經歷了對生活中某些現象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應用意識。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時,對生活中某些現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了推理,培養了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基本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8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屬于[統計與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識之一,本節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隨機事件的可能發生的結果,并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并進行運用。其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數量越多發生的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發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因為對于這點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高于數學經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反而出現的次數多時,學生可能將生活經驗與之相聯系,產生認識的迷惘,一旦處理不好會使整節課陷入混亂狀態。因此處理起來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導學生了解試驗少的時候,試驗結果不一定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試驗結果將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學情分析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構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設想,打算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去“猜想——驗證——感悟”,最終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認識。
從生活中來,就是尊重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猜球”的情境,勾起學生已有的對于“可能性大小”的認知,初步判斷出“數量多的發生的可能性大,數量少的發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經驗要通過驗證才能上升到理論認識,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認知的關鍵之處。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組織小組摸球,比較、分析數據,體驗概括出當摸球次數少時,是有可能發生小概率事件的,但當摸球次數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顯,從而使學生站在了數學的高度。最后,通過“摸獎”游戲,讓學生體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最終完成對“概率”的初步體驗。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數學的基本使命——去指導,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創設了“闖關游戲”,讓數學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回歸生活,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主動的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通過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初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區別。
3. 通過猜測驗證感悟,培養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
4. 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感悟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況,并能作出判斷,進行描述與運用。
教學難點:當小概率時間發生時,如何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知道“當試驗少的時候結果可能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當試驗次數不斷增加時,結果會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課堂引入講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題。“猜球”引入可以既增加神秘感,引起興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探討可能性大小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這一環節的隨機性很強,到底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無法料定。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準備好比較合理的試驗材料,布置好活動的具體要求。其次,就是預設好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備無患。不斷地引導學生將猜想和試驗結果相結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猜想的正確性。]
2、體驗單次摸球的不確定性
[這樣設計,可以加大全班學生參與面,激發興趣,培養發散思維。除了可以體驗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還可以體驗到可能性大小中,質不變量變的情況。]
三、運用可能性大小
[這樣設計,除了調節氣氛,還可以預留懸念,為后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礎。]
四、總結:
1、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們終于闖過了三關。能說說你現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獲嗎?
2、師小結出示:知識會帶給我們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們人類才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有可能的變成很有可能。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把獲取知識的可能性變為最大。加油吧!
[這樣設計,既可以總領全課,又可以將收獲延伸到知識之外。]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9
《可能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內容,通過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反思等學習活動,調動興趣主動學習。
一、教學導入以游戲化、生活化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分組討論對“摸哪袋棋子公平”作出合理判斷。
二、注重將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以熟悉的游戲活動“下跳棋前,摸棋子決定誰先走”的生活問題展開教學,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直觀地感受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豐富對可能性大小的體驗,學會用概率的思想去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物。
三、讓學生充分經歷由形象到抽象的數學化過程。本節課一方面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另一方面,通過“摸哪袋棋子公平”的`問題,引導學生用概率去猜測,通過思考驗證,總結得出可能性的大小與概率的關系,學生經歷由形象到抽象的數學化過程。
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學會求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和規則的公平性。并且整節課學生始終處于興奮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游戲的愉悅中鞏固了知識,增強了自信,掌握了所學知識。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10
通過比賽導入課題,學生很快發現比賽存在不公平,激起學生質疑,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又復習了舊知。這樣的設計與學生的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激發起探究的欲望,貼近學生的實際。
片斷一的.教學過程從猜測、實驗、整理數據再到分析歸納這樣的過程,讓學生體驗了一般統計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操作與活動中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記錄方法的學習不是由教師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聯系生活獲得的信息,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地探討出畫“正”字的方法,不僅學會這個方法,而且明白了知識產生的過程。同時,教師巧妙地結合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較為直觀地掌握了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快捷地獲得了技能,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教者通過多媒體演示明確活動要求,簡潔明快。磨刀不誤砍柴功,為學生的活動實效性提供了保障。
智力闖關的練習重在讓學生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的結果來判斷事物存在的幾種情況。在解決這幾個問題時,學生必須經歷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維過程,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也了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延伸練習的素材都來源于生活。真實、生動、有趣的錄相畫面不僅再次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了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樂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的情感。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11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圖、統計表及初步認識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統計和計算可能性以及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的基礎。由于本節課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要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學習,借助操作實驗等實踐性活動逐步體會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節課我首先用作為成人交際的名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對給自己做名片、玩摸名片的游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制作好了自己的`名片后,我就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摸名片的游戲,使學生在摸名片的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學生掌握了可能性有大小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體會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還有相等的情況。探索部分同學們掌握了以后,我就讓同學們說說生活中可能性大小及相等的事例,使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可能性,同時通過課件出示幾個可能性的練習題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本節課所學。
這段教學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組織學生參與感興趣的實踐性活動。這樣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益的。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通過擲方塊猜數的小游戲。我自己覺得這個游戲改得比較好,以前我聽的課都是玩摸球游戲,我覺得三年級的學生還玩這種游戲沒有太大的價值,所以我就想換一個游戲,這個游戲有一定的難度,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是本節課的升華。
當然本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不盡人意之處。一是時間安排上教師還應把握好。這節課我在講摸名片游戲規則時說得不到位,有些同學不明白怎樣統計,導致這個游戲占用時間過長,而后邊的游戲時間就少了,學生缺少考慮的時間,應讓學生先猜想一下到底誰會贏,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操作,從而驗證自己的猜想。另外,在摸名片游戲后,在講可能性有大小及可能性相等的情況時,教師就讓學生多交流,多說含有可能性的話語,讓學生會表達,然后教師再總結,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表達。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12
一直以來我努力研究教學現象,期望走進真實的課堂。我所執教的這節課的內容屬于概率的范疇,概率有隨機的特性,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不像邏輯推理的結果那么肯定。在小學階段增加這樣的內容,是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感覺到除了我們天天學習的確定性,數學里還要研究一些不確定的知識內容。這個不確定的內容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統計與概率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從不確定的角度來觀察世界的數學內容。不確定思維與確定思維的差別要盡早去體會。正是由于這節課教學內容的特性導致每次上這節課時都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這樣教師就更要順著學生思路,抓住課堂新資源的生成引導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考,這也就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
因此,首先,我用名片介紹自己和同學們,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猜名片游戲是學生接觸“可能性”——名片的內容可能有什么?一定有什么,讓學生了解到名片上有些內容是不確定的。接下來的環節讓學生通過猜想:摸到的名片可能是什么屬相和摸到什么屬相的可能性大,然后通過摸名片的游戲進行驗證,學習中相互合作。當學生摸完名片以后,我沒有急于總結規律,而是給學生一定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由發揮。在學生獨立思索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并逐步歸納出數量多——可能性大;數量少——可能性小。這樣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饋信息,創新精神得到了肯定,激起了創造性學習的動力。學生實際操作的情況往往是不同的,有些人認為:屬相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是我的最佳答案,其實我的設想不是這樣的,我希望學生出現“意外”——屬相多摸到的次數卻少,可是孩子的統計結果恰恰是—— 數量多的屬相被摸到的次數多。所以當第一次統計的結果出現以后,我猶豫了,還向學生介紹另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萬一學生由于沒有經歷過這種結果而感到茫然呢?我當時在做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先放一放看看這種思想占據了上風,以致后面的等可能性有三個組出現摸到的次數一樣多,看似很順利,出現一樣多不正好解釋數量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一樣大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現象掩蓋了可能性的本質,令我感到很尷尬,幸好在第二個環節中有一個小組的實驗結果出現不一致。于是我捕捉了這樣一個新生成的資源,讓學生觀察后回答:為什么這個小組卻出現不一多的情況呢?沒人說出個所以然來,只好教師解釋,于是我就借題發揮,這種現象是我們的實驗中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兩個數會越來越接近,科學家經過多次實驗也證明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確的。
如果再次讓我上這節課,首先我要對分組情況作調整,屬相的比例懸殊小一點,出現“意外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大,我將從容面對學生試驗中出現的“意外”。因為概率具體到某一活動時,不排除偶然性與意外性,而這恰恰就是真實可能性的一個重要特征。教師只有對“可能性”這兩方面的特征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保證我們的教學為學生體驗“真實的可能性”而服務。我們可以把這種結果理解為可能性的“意外性”,因為“意外”才更能體現可能性的真實性。
其次,在問題解決過程給予評價。求出問題的答案不是問題解決的終結,還應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是問題解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評價,可以進一步揭示數學問題的本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方法和結果,而我們的年輕教師往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只要符合我心意(也就是恰到好處的回答)能夠給與及時的肯定,而學生另一些“擦邊兒”結論,教師不理不睬,大多數會清淡地說一句:請坐!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們發表意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結合這節課,我會讓學生通過猜想然后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驗證,然后回憶整個過程比較統計的結果,引發學生進行評價、思考。根據教育學家研究表明:有效地評價問題解決的成果,有助于學生的發展性成長,能促使學生真正地提高數學技能。
教師“教”的比重大于學生“學”的比重,被老師牽著走的課堂當然不太會有精彩的課堂生成,我們老師要放開手腳,多給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堂上,能真正順著學生思路捕捉有價值的生成資源,引發有價值的思考。這確實需要一定的基本功,其實我們的名家上課之所以上的精彩,歸根結底就是靈活駕馭課堂沿著這條路走!明確了發展目標我將暗暗下決心,把平常的課堂看作練習基本功的陣地,注意及時反思自己的每一節課,爭取每天都有一定的收獲!平時注意了解邊緣學科知識,盡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改的雨露陽光中和學生共同成長。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13
《可能性大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里的第二個學習內容。這一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體會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教材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情境,使學生在大量的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本節課教材主要設計了有趣的摸棋子游戲為素材,課中我改為摸球,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執教了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要看到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
首先,在學生充分理解了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從聽故事引入,讓學生猜測黃狗會不會答應狐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抓住了知識的切入點。
其次,在學生已經會用正字進行統計數據,并會制作簡單的`統計圖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親歷試驗的全過程,用所學過的知識,總結出新的實驗結果。
二、創設有效的,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設計了幸運52的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樂學,善學,并不斷地接受挑戰。學習情境還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于是我設計了一個商場購物轉獎的生活情景。并設疑:商家為什么這樣設計一等獎呢?你想設計一個這樣的轉盤嗎?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并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很高。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課改以來,我們經常看到小組合作,不過有時小組合作多流于形式,今天我們在研究課堂實效性的時候,又有一些人走向另一個極端,干脆廢除小組合作,看到小組合作就覺得就是在搞花架子,其實,必要的小組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在今天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驗,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大量的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并在小組合作中讓他們人人有事做,通過分組摸球試驗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在小組共同努力下,總結出試驗結果,這樣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從可能性的存在,可能性的大小,到判定可能性的運用,讓學生的生成落實在開放的真實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并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不回避小概率的發生
在可能性大小的知識中,學生容易產生偏差,例如:在摸球試驗中,個別小組摸的是白球數量多,黃球數量少,在教學中我不回避矛盾,讓學生明確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有可能的,只是和全班同學的摸球情況比較,摸到白球的次數還是少一些,黃球的次數還是多一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正確的概率概念。
五、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
練習中我插如了運用可能性的大小來把成語分類,使學生能根據數學知識理解成語。增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科之間是相通的。
【三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范文10-05
《可能性》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0-05
數學《統計與可能性》教學反思10-07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學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學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學反思09-26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09-23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