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一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一數》教學反思1
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數一數之中所用到的數字相對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學會數這幾個數字了。看圖數物體時,只要他們觀察的夠仔細,相信他們都能數出自己所選物體的個數,所以我感覺著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課時,可以盡可能的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數物體,比如數人時可以先數女同學有幾個,再數背書包的女同學有幾個,再數扎辮子的女同學有幾個等等,盡量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但是作為學生進入小學的`第一節數學課,要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順利的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這節課的關鍵。
《數一數》教學反思2
本節課借助小棒和小方塊等模型展開數數活動,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100的意義。通過數小棒和小方塊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學生在上節課借助數花生活動初步認識了100以內數的順序,在此基礎上理解100的意義,并認識數位“百”,感悟100以內數字之間的聯系,發展數感。
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著手:
活動一
數一數,自己的桌面上的小棒有多少根?先讓學生估一估,并講一講理由,“誰估計的比較準”,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引出數數,在此過程中教師邊巡視邊與學生交流,感受數數的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學生的數數經驗。
活動二
有什么好辦法,讓別人一眼能看清有多少根小棒?學生通過思考、探討、得出10根10根的`堆放最好。
活動三
認識數100和數位“百”
思考:你的小棒有多少根?在怎樣能得到100根小棒呢?
認識計數單位“百”:10個十是多少?再通過數數,感受十進制的意義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中突破了以下幾點:
1、把數數和估計相結合
2、在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數的方法
3、再讓學生擺數的過程中,發現十進制的特點,建構新的數學知識
4、在數的過程中,突破認知難點
將數數和思考相結合,經驗操作與數學理解相融合,有效的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數一數》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1、主題中的各種數量分別有多少,由學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說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發現有1面國旗。(這里又發現一個問題,孩子數倒是沒問題,但是量詞不會用,都亂用的,比如一個國旗、5個房子等都會說,雖然一一糾正了,但是還是擔心,因為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平時在家半土半洋的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話也就這么半土半洋,而且經常有方言的`諧音。)
2、在數生活中的物品數量時,可以適時點撥。事實上,6班的孩子還是很會選擇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較好。比如我請孩子們數一數自己小組有幾個女孩,有幾個男孩。當學生匯報完畢后,馬上有孩子(嚴郡涵)補充:“老師,我還知道我們班有15個女生和15個男生。”調皮蛋汪杭波馬上補充道:“我們教室有張凳子。”“我還知道我們教室有張椅子。”又有孩子說道。雖然這和數一數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他們用到了數學知識——一一對應。課堂上完成相應的任務是我們的職責,但是我們決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教,應該為了拓展孩子的思維而教。
3、在可能的情況下,將課堂作業講解完。
實踐下來,目標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時間倉促,畫圖時沒有具體強調,好多小朋友畫的圈一個大,一個小,也沒有一一對應,甚至連自己多畫或少畫都不知道。再加上一些孩子跟不上速度(2——3個),也出現了本子交了,可是里面的作業都沒有完成的現象。6班的作業批改出來后,30人中居然有11人出現了差錯,還是有點意外。雖然都是小錯誤,但是他們還是錯了,其中也有我的原因——留給學生做的時間不夠充分。這畢竟是孩子們的第一次作業,好多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做。由于目前多媒體還沒有安裝好,雖然黑板上板演了,但是個別孩子始終是不明白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這節課存在的差異,是課前沒有充分地估計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合作學習效果仍然不十分明顯,這是其一。在課堂上出現的關于計算錯誤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培養學生的數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數一數》教學反思4
《數一數》是一年級的第一節數學課,因為還要關注孩子的習慣問題,所以這節課我用了兩課時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完成了書本知識的教學。第二課時完成相應的補充習題的作業。(雖然題目不多,可是要求一年級的小朋友明白做題的格式,理解題目的要求,還是要花很多時間的)
我設計的教案時悅動導案,學生的座位也是分小組坐的。雖然對小朋友的.學習能力還不清楚,我還是按照導案設計的思路組織了教學活動,一共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活動一是看圖數數。為了讓學生有明確的數數目標,我先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圖上有些什么?(集體看大屏幕)再要求組里的小朋友分別數一數他們各有多少個(看著自己的書)。在這個活動里,比較成功的是我要求小朋友說完整話,小朋友都能做到,表述很具體;每個小朋友都能熟練地完成數數過程,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但比較欠缺的是我沒有貼出單個的物體在黑板上,所以小朋友在數物體的過程顯得比較亂。還有對于一會兒看黑板一會兒看自己的書時坐姿的變換不能及時到位,不過這個過程做到靈活應對得慢慢來,不急。現在只是讓他們有個感受。
活動二是用圓點圖計數。先出示前三幅圖(上面有圖,下面有圓點),讓小朋友觀察討論它們的個數有什么關系?小朋友很快能發現:有幾個物體,小面就畫幾個圓點。所以活動二的教學也是順利完成了。
就是在批改時發現一些小朋友的圓點(實心小圓圈)就直接變成了一個點。但是在巡視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位小朋友的圓點個數不對。我指著其中一幅圖(六只小鳥),讓他數數,數得很正確。便追問:那下面該畫多少個圓點呢?他回答:要畫六個。都對的啊,我納悶。在他畫圓點時,問題來了,他畫了幾個就停下了,問他現在幾個了?他從頭數了一遍,告訴我4個。“有沒有滿6個啊?”我追問。他搖了搖頭。“那還得畫幾個呢?”他又從頭數了一遍。面對這情況,我有些無語。冷靜過后,我想:可能這種方法不適合他。這題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一一對應的思想,那么并不一定非要全部數完了再畫圓點,數一個畫一個也是可以的。于是,我嘗試讓他數一個物體,就畫一個圓點,數一個畫一個,物體數完了,圓點就不畫了。這種方法還真是見效了,后面的幾幅圖他畫的都正確了,就是速度慢了些,我還是很欣慰。
看來,面對不同的孩子,我們在一種方法行不通時,幫助孩子另辟蹊徑,我相信:“總有一款適合
《數一數》教學反思5
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有一大半是學習有關乘法的知識,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數一數與乘法》,使學生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連加的方法來計算,通過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相同加數連加的問題,感受這種方法的局限性,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產生學習乘法的愿望,學會將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是一節為學生后面學習乘法口訣的過渡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數一數與乘法”,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于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游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著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開學第一課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景:
師:星期天,同學們喜歡跟爸爸媽媽到公園玩嗎?電腦出示游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里見到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重點引到小棒圖中,畫外音:我擺了4把小傘;我擺了6個三角形;我擺的是花邊;我擺了3個五角星;我擺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樹。
師: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嗎?你會擺什么?告訴你的同桌。
擺圖游戲: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么,就擺什么。看你在規定的時間內能擺出多少個這樣的圖案。
學生擺圖形。
匯報交流。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你擺一個圖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擺了這么多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個別匯報: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擺了4個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擺了2個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擺了2條魚,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8+8=16根。
生4:我擺了8個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邊板書邊故做疑難的樣子,“唉呀,你擺了這么多三形,老師要寫好長時間才能寫完。那如果你擺了10個,20個,50個呢,寫起來會更麻煩。有沒有比加法更簡單些的表示方法呢?”引導學生說出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課堂反思: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預設的。況且開放的課堂上什么都有可能發生,學生的創造性言行、質疑等等這些都有可能發生。教師事先備好的教學過程被打亂,教學進度或加快或減慢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更多由課的具體行進狀態、以及教師當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結構。
教學的放與收一定要處理到位。學生擺小棒并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后,要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后面學習兩個乘數的意義時理解得比較清楚,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在放開之后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于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使學生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要使數學課堂活起來,一定要在備課時聯系教學內容實際,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手又動腦的數學教學活動。另外還要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數一數》教學反思6
對于剛入學的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家大多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并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開學第一節課同學們對新的校園環境比較好奇,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掛圖“校園圖”導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給出數數的任務,待小朋友們一一說出校園圖里的人和物后,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此時小朋友會說:“有1面紅旗”、“有5只鳥”、“有6個垃圾桶”等等,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地發問:“小朋友真聰明,數得很好,圖上那么多東西,哪些數了?哪些沒數呢?你們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既不多數也不少數?”學生會說:“數了的用手蓋住”, “數一個做一個記號”、“編號”,還有的學生說:“從上面數,再數下面的”這些想法都很好,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問“紅旗有幾面啊?”“大樹有幾棵?”……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事物個數。 數完圖中的數,我讓學生數數自己身上或同學身上的數,再數教室里的數,比如“電扇幾臺?”、“電燈幾盞?”等。
課后我給學生布置口頭作業,回家數數家里的東西,幾口人?吃飯的時候數數幾個菜碗?幾個飯碗?幾把椅子?等等。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數一數》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生活中的大數》的第一課時。由于二年級學生對萬內數了解較少,體驗不夠,教學難度較大,特別是對數的大小的體會,需要老師的引導并能充分發掘身邊的資源。因此,課前我先布置孩子在生活中尋找大數的例子,這樣不但使孩子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大數、理解學習大數的意義外,還大大豐富了孩子對萬以內數的初步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孩子講一講課前所收集到的'信息,接著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了四幅圖,加深對大數的了解。如講到東方明珠的電視塔高四百六十八米時,我就讓孩子用手勢舉出一米大約有多長,然后,提問四百米里面有幾個一米(這點大部分孩子都懂),400個一米,那我就趁熱打鐵問到:那這個電視塔有多高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最后,我說這個塔的高度大約是我們全校400多名師生拉起手來的長度。哇!孩子齊聲一叫。是呀!你們感覺到這塔有多高了吧!孩子點點頭,這樣很形象地讓孩子感受到大數有多大!從而更進一步地了解其他的大數……
最后,借助幾何模型及課件的演示讓孩子在好奇、質疑、討論、整理的學習情境中,感受計數單位“千”、“萬”之間的關系。這樣不但使孩子對“千”、“萬”的計數單位有直觀的感受,而且還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在說一說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這一環節中,課件的直觀演示更能加深孩子對大數的認識,進一步掌握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一節課下來,孩子們都能在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探索新知。
《數一數》教學反思8
《數一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通過一幅美麗的校園圖,有紅旗、鮮花、樹木、樓房、白鴿、老師、學生等不同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反思本節課,有以下三點需要重點關注:
1、怎么樣的數才是合格的數?在數白鴿和樹木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數,巡視發現有的孩子是眼睛觀察后直接判斷,有的孩子這邊數數,那邊數數,也有的孩子會一個一個數過去。請選擇一個一個數過去的孩子上來到投影這里數,下面的孩子感受有序數的過程,感知“有序數和雜亂數完全是不一樣的。”
2、怎樣才能做到有序?有序的標準是什么,就需要通過孩子的`數讓大家觀察發現,原來數的時候要按照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的順序,才是真的做到有序。而從左到右和從上到下是一種約定俗成,在之后的學習中比如從前往后也往往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
3、如何不重復不遺漏?知道數的順序,往往還是會數錯,怎么辦?做記號!比如在數圖中有幾個男孩時,有的男孩在踢球,有的在玩單杠,并不像樹木或白鴿那樣成一條直線,而是散落在操場的每一邊,這給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孩子們從左往右的時候還需要從上往下,縱觀全局,往往也會遺漏和重復。因此,在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做記號的重要性。比如數一個勾一個,或者數一個畫一個圈或其他符號,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帶著全班一起完成。完成后再感受做記號的重要性,讓學生自己感悟通過做記號可以達到不重復不遺漏的效果。
在上課過程中,要做到慢,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數是需要有順序的,需要做記號的。從課堂觀察和作業反饋來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數的方法,但個別孩子還是會雜亂無章地數,需要在后續學習中繼續跟進。
《數一數》教學反思9
課后,總體感覺學生對億以內數的認識掌握較好。教學中我注意知識遷移,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都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課前我讓學生搜集生活中比萬大的數,并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通過數小方塊,認識“百萬”、“千萬”、“億”。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對于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這時,“數”不再枯燥機械,而是很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這學期我們四年級大多數教室沒有電腦和實物投影,給教學帶來很多不便。電腦和實物投影我們已經用了兩年,突然沒有了,不但教師不適應,連學生也不適應。第一節數學課學習億以內數的認識,需要數圖上的小正方體,我讓學生打開書翻到第二頁,數一數第一幅圖,也就是上邊左邊的那幅圖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而有的孩子找不到那幅圖,我又把要求說得更具體些:第二頁有三幅圖,數上邊左邊那幅圖,可還是有幾個孩子找不到,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根本沒聽要求,有的是左右不分,有的孩子數的是第三頁左邊的圖,如果有電腦,我做課件時會把這些圖一張一張的出示,直接讓孩子看屏幕就行了。多媒體教學既省時又高效,但一些孩子應有的基本能力卻喪失了,非常值得我去深思。我想第一要培養孩子傾聽和理解能力。第二要培養孩子看圖的能力。第三做課件時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如果在教學中能有足夠的學具(小木塊、計數器等),學生可以進行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等大量操作探索活動,會使學生更好的從實踐中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更好的的理解大數的意義。組織學生進行說數、撥數比賽,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更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的興趣。
《數一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我通過介紹可愛的小熊貓給全班學生認識,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圖,隨后讓全班學生來觀察這些小熊貓排列的順序規律,很自然地,學生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些小熊貓都排列得很整齊。我就跟著追問:“你為什么就說它們排列得很整齊呢?”大家都想發表意見,我就挑了一個坐得最端正的學生,讓他說:“因為它們每排的數量一樣多,每列的數量也一樣多。”在此基礎上,我就引導學生注意總結,對于這樣有規律排列的事物,就應該是橫著看,一排一排地數,看看它每排有幾個,有幾排;或者是豎著看,一列一列地數,看看它每列有幾個,有幾列。學生領悟到我的.意思后,我就主抓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訓練,我希望通過學生自己的言語能充分地展現他們的思維過程,促使他們在腦海里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結果,通過這三個教學形式(數一數,看一看,說一說)訓練,收到的效果應該是可喜的。
(一)學生通過“數一數”的活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逐步提升學生總結規律的能力。
(二)學生通過“看一看”的活動,學生學會了觀察事物應從多個角度來觀察的,這樣可以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
(三)學生通過“說一說” 活動,充分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無論是橫著看還是豎著看都是求幾個幾相加的和的數學問題,這個和是相等的。
的確,對于這種有規律排列的事物的計算,學生掌握得不錯,但接下來的習題4,我就處理得不夠好,以致學生出現可以避免的錯誤。主要表現在:(一)學生不明確每盤的數量都是一樣多。(二)學生不能馬上從有規律排列的事物轉換到此類習題(每盤有3個蘋果,有5盤,共有多少個蘋果?)上來。學生不理解這兩類習題的相關性。針對這兩點,經過反思后,我想可以這樣處理,先讓學生觀察這5盤蘋果的數量特征,從而突出這類也是求幾個幾相加的和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這兩者的相關性。這樣就不至于使學生產生思想疑問,思維脫節等問題。 為您服務
《數一數》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
1、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卡片、多媒體的運用以優化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性和性
2、在課堂教學中的數一數算一算中去體驗、感悟乘法的'意義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的喜悅本節課由的加法算式(加數不同的加法算式)過度到有相同加數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說出幾個相同加數連加和多少。
在課堂上讓學生列出算式如: 6 6 6 6 6=305 5 5 5=20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45之后讓學生會感覺到的算式太麻煩了算式寫得這么長很不學生要求能用簡單一點的算法來計算讓學生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由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計算可以用乘法計算
《數一數》教學反思12
數一數看似一節很簡單的課,數,誰不會呢?當然,幾乎所有孩子都會數,也都能數對了,不過在教學的時候,我更看重數的方法。
在數大樹的時候,孩子們說出了不同的數法:一個一個、兩個兩個、四個四個。最好的當然是四個四個數,不過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來說,還是一個一個數比較好,因為這樣的數法才能讓他們確定自己對不對,也才是適合他們的數法。數小鳥跟大樹是類似的,可以一個一個,也可以兩個兩個。
在數小飛機的時候就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很巧的是,我在兩個班請的第一個小朋友說的都是錯的。有的孩子錯是因為沒有看到被遮住的那個,還有的是沒有看完整。這其實也是該年齡的孩子常會犯的,觀察事物比較粗糙。不過,經過其他孩子的解釋后大家都找到了原來沒有看到的`。
其實這節課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數蝴蝶和小花。我原本請孩子上臺數只是為了讓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不過卻讓我有了意外的收獲。孩子上臺后就開始拿著教鞭指著一個一個數,等他數完我發現他數的非常有順序。我當時是有些興奮的,于是我問:“他數的好不好?”答:“好。”我接著追問:“好在哪里呢?”沒想到,也有孩子注意到了,我請了一個回答:“他數的很有順序。”追問:“按什么順序?”答:“他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接著,我還順勢帶出了其他順序以及做記號的方法。
數是簡單的,但是卻也有這么多花樣,孩子你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嗎?我選擇相信你們!
《數一數》教學反思13
1、在5班由于事先沒要求學生不能打開書,很多學生都擅自打開書本,并翻到了后一頁,課堂紀律有點亂。主題圖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6班上課時,我吸取教訓,做好了課堂常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主題圖。
2、師:選擇你喜歡的物品和同桌小朋友數一數。你選擇的是什么?有多少?你能數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嗎?請生上來數一數。有不同的'數法嗎?
我問:你有不同的數法嗎?學生有些答非所問。有些人回答“我數的是花,有6朵。”數教室里的實物和用這些數字介紹家里的情況,學生回答很積極,從回答情況來看,基本掌握了數數。
3、這堂課內容非常簡單,學生在上學之前都接觸過,關鍵是要抓好課堂常規。由于在第一堂課我對學生要求不夠,學生沒有認真觀察實物投影的主題圖,自由的打開書本直接主題圖的后一頁得到答案,使得觀察主題圖來數數的過程有所忽略,第二堂課抓好了常規教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選一個你喜歡的數字畫一幅畫的拓展練習中,產生了幾幅有創意的圖畫,如將5想象成一個人在河邊釣魚。通過兩堂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聽問題的能力還很差,常常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因此以后在鼓勵學生積極舉手發言的同時,還要提醒他們聽清問題,仔細思考后再回答,提高回答的質量。
《數一數》教學反思14
一年級數學《數一數》教學反思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數一數之中所用到的數字相對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學會數這幾個數字了。看圖數物體時,只要他們觀察的夠仔細,相信他們都能數出自己所選物體的個數,所以我感覺著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課時,可以盡可能的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數物體,比如數人時可以先數女同學有幾個,再數背書包的女同學有幾個,再數扎辮子的'女同學有幾個等等,盡量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但是作為學生進入小學的第一節數學課,要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順利的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這節課的關鍵。
數一數一課是一年級學生入學學習數學的第一課。為了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一上課就運用了輕松的談話方式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時,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艷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在抽象出數,然后在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10以內各數的認讀,采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后引導學生數一數身邊事物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體現數學的廣泛性。最后的小結,既對本節課學習活動進行了總結,又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數一數》教學反思15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大多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并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開學第一節課同學們對新的校園環境比較好奇,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校園圖”(課件)導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給出數數的任務,待小朋友們一一說出校園圖里的人和物后,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此時小朋友會說:“有1面紅旗”、“有7只鳥”、“有4個垃圾桶”等等,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地發問:“同學們真聰明,數得很好,圖上那么多東西,哪些數了?哪些沒數呢?你們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既不多數也不少數?”學生會說:“數了的用手蓋住”,“數一個做一個記號”、“編號”,還有的學生說:“從上面數,再數下面的”這些想法都很好,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問“紅旗有幾面啊?”,“單杠有幾個?”……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事物個數。數完圖中的數,我讓學生數數自己身上或同學身上的數,再數教室里的數,比如“電扇幾臺?”、“電燈幾盞?”等。
課后我布置學生口頭作業,回家數數家里的東西,幾口人?吃飯的時候數數幾個菜碗?幾個飯碗?幾把椅子?等等。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數一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一數教學反思09-23
《數一數》教學反思09-05
原創《數一數》教學反思08-15
《 數一數》教學反思范文10-05
《數一數(一)》教學反思08-05
課文《數一數》教學反思范文10-05
《數一數》教學反思 李水霞09-22
《數一數》公開課教學反思10-04
《數一數有多少塊糖》教學反思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