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青蛙》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青蛙》教學反思1
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旨在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感受青蛙的本領,它們會跳、會呱呱地唱歌、會捉害蟲、會游泳等。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小青蛙》這首歌曲活潑、輕快,歌詞朗朗上口。我以青蛙捉害蟲的圖片做為導入,讓幼兒學青蛙跳,在他們跳的時候,我播放了歌曲伴奏,并有節奏地念歌詞。這樣,幼兒就在跳的過程中接觸到歌詞,也感受到了歌曲活潑、輕快的.旋律,為接下來學唱歌曲、進行游戲做好鋪墊。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
1.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
2.教師和幼兒之間有很好的互動。
3.整個活動以情境貫穿,幼兒融入角色。
當然活動也有不足之處:
1.在學唱歌曲時,圖譜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幼兒記憶不深。
2.游戲《小青蛙捉害蟲》,幼兒扮演的小青蛙只顧著捉害蟲,卻忘記了應該跳著去捉。
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我也會注意教具及幼兒學唱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圖譜等教具,爭取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青蛙》教學反思2
《小青蛙》:因為這節課時是聆聽課,而且教學的對象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所以設計了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從而吸引學生。由于第一課時教唱了《小青蛙找家》,對這節的聆聽課來說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聽第一遍音樂時,學生很快可以聽到青蛙的叫聲,而對于其他的聲音比較含糊,畢竟以前的音樂課上很少是聽歌,多數是唱歌。
所以我的教學建議三個課時是這樣定出來的,在唱的基礎上再聽,會聽了,再唱和聽結合起來。所以聽的也用一個課時引導學生會聽,并且能簡單描述下聽到的音樂。
其次,要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聽一節課音樂,而且還是聽同一首曲子,學生難免會有聽覺疲勞,更會走神開小差。所以在聽的環節中加進律動的環節,有條件可做多媒體,讓學生從視聽動三方面去感知曲子。同時在律動環節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例如在描述那環節中,學生想到的,說到的東西很多。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就是一年級剛體驗聆聽課,可能是老師講的、提示的比較多。
《小青蛙》教學反思3
本次活動,準備工作做的較為充分,音樂選材比較適合本次活動,孩子們都能隨音樂跟著老師一起做各種動作。而在活動中,老師的導入語言缺一不可,少了導入語言,就好比少了頭,所以各個環節的語言連接是很重要的,老師的現場機智很重要,其實不用緊張只要把設想好的思路正常發揮出來,就一定能順利進行下去。
在活動中,老師不要講太多,有時肢體上的語言更能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體育活動中,老師的示范了一次之后,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孩子記住游戲規則,可比多次口頭強調規則來的更有效,更能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發現存在的問題要適時進行契機教育,這樣,老師不會感到累,又能輕松引導孩子們進行各種活動。在以后的活動中,老師要做到把整堂活動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游戲活動,老師靈活運用肢體語言,啟發孩子自己示范,老師仔細觀察,抓住契機進行教育,放開手來讓孩子們快樂的自主學習,更能提高孩子們的各種能力的發揮以及更好地達成預期目標。
《小青蛙》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節一年級的音樂綜合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充滿童趣的活動來進行教學,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參與,在玩中學習了歌曲,享受歡快的旋律帶給自己的快樂。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沒有借助過多的多媒體手段,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處處營造這首歌的音樂旋律背景氣氛,讓學生自然地感受歌曲,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歌曲,并體會到小青蛙迷路時與找到家時的不同心情,有表情地演唱好歌曲。
(一)成功之處:
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一節課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學生無暇分神,樂此不疲。課堂掌握住了學生興趣轉移的規律,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短暫、興趣轉移快的特點,加大信息量,多內容、多方法。實踐表明抓住了學生心理,適應了學生心理,形成對事物的專注力。這節課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邊動邊唱,以動作助記憶,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表現力。
(二)不足之處:
學生在參與活動時稍稍有些亂,在創編動作時,顯得擁擠、混亂。但我沒有刻意的要求他們整齊劃一,我想這些亂糟糟的、各自不一的動作存在著求異性,萌發著初淺的創造意識,必要時放手讓學生“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自信心。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繼續培養。
(三)感受:
在音樂教學中,常規上我們不習慣把事情交給學生做,怕“亂”。在這節課上我做了一些嘗試,讓學生自己編歌詞,編動作,使學生好奇心的到了滿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給了學生。教師不擔心學生出錯,盡管學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師的信任中產生的。一年級學生思維活,他們敢表演、愛提問、喜歡奇思妙想,他們更喜歡新穎、活潑、開放的音樂活動形式,大部分學生能自信、自由地通過音樂表現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只有區別于中高年級的教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才是科學的、可行的、有效的。我們應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發揮創新精神和能動作用,勇于開拓、改革,以適應音樂新課改提出的要求。
通過以上反思和總結,我明確了今后應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常規工作,平時課堂的點點滴滴都要強化,規范。
二、以學生為本去設計教案教學。
三、多關注同學,多鼓勵表揚進而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青蛙》教學反思5
這一課的目標是通過跳躍游戲來培養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協調和自我控制能力,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和克服困難等優良品質,以及同學間互相合作的體育精神。跳躍在小學體育教材里是很多的,因為它是兒童自然活動、游戲當中不可缺少的。
小學二年級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于模仿,有較強的表現欲望,但是他們的興趣遷移較快,注意力極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應創設以趣味性和靈活多樣的運動形式來調動、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并沒有提出很多技術性的細節或規定,而是充分挖掘其健身性、趣味性、文化性,有效地開發了課程資源,而是以富有童趣的情景引入。因此孩子們能比較自然地進行跳躍,而且又能互相鼓勵,共同提高。設計中以跳躍運動的簡單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練習貫穿課的始終,層次分明;堅持以育人為本,運用游戲法、示范法、練習法、競賽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健康、快樂、主動的發展。此外,我把握了體育課的本質特征,通過身體實踐練習達到傳承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的目的。
游戲“換物接力”的目標是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游戲的設計也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互相配合,且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競爭能力,讓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語言不夠兒童化,表情太過僵硬、不自然等。
《小青蛙》教學反思6
首先本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說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根據歌曲內容,我以去音樂樂園為目的,隨歌曲伴奏師生有節奏的律動來創設音樂情境,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濃郁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學習休止符“0”這一環節中,我引用課本讀一讀,拍一拍中的節奏,以學習小青蛙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為主線,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休止符,為了讓學生較快掌握歌曲中“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節奏,我采用師生合作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引導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情緒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來模仿,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這個重點。并為迅速學會歌曲做了鋪墊。
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我采用老師范唱旋律部分,學生唱念白來加深對歌曲旋律的記憶,在師生合作中會不自覺地學會歌曲,并引導學生體會小青蛙迷失時與找到家時的不同情緒,指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在這節課的最后,我還設計了音樂戲劇表演和創編歌詞表演,使學生有參與、表現、創造的機會。通過扮演媽媽、小動物等不同的.角色,使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通過創編活動,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拓展了思維,豐富了想象,不僅給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本堂課自我感覺還不錯,我認為主要是內容吸引孩子,孩子的興趣就被激起,有了興趣后孩子們會跟著你走,迫不及待想學習后面的。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愿意學了。你要想辦法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
在音樂的課堂中,每個孩子們都是快樂的小天使,只有老師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才能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殿堂里更加快樂的成長,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小青蛙》教學反思7
看了《快樂的小青蛙》后,讓我也有種躍躍一試的感覺,學生那快樂,無憂的感覺常出現在我的腦海里,確實讓我感到課改的必要性。《快樂的小青蛙》打破教材的規定,聯系學生生活常識,尊重學生的選擇,滿足學生的需求,體現快樂學練。不刻意追求學練的形式,創設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充分享受體育學習的快樂。
一、師生互動合作,不拘一格,盡情表達。
過去的`教學是單一的信息交流,現在主張信息的立體交流,老師學生,平等互動的關系,促成了民主氛圍,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諧、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真正接受到體育教育的全過程。本堂課淋漓盡致的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玩。
二、教師調控,創設情境,滲透學法。
教師的指導、調控是讓學生掌握技術、技能的前提,如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環節的展開,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評價的激勵,這都應是教師主導的。本堂課采用了情境教學,老師把教學內容融入到童話故事中,帶領學生進入角色,扮演著小青蛙個各種生活習性,在玩與樂中掌握各種動作技術。教師同時也在在探究與體驗、玩與樂中引領學生玩與學習。潤物細無聲啊!
三、評價是最好的激勵。
一次充滿愛心和理解的評價,能使學生感到溫暖,一次全面而科學的評價能給學生增加追求知識的信心,一次有針對性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使學生在評中收,收中改,改中探,探中創,創中得,充分體會成功的愉悅。課中老師那抑揚頓挫的贊美語,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學生,鼓舞著學生。
《小青蛙》教學反思8
優點:
1、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教學重點難點突出。
2、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的具體實施:在導入環節,我采用了一個《小青蛙找媽媽》的視頻故事,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在節奏學習的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在律動中學習節奏,最后的表演故事環節,我制作了卡紙頭飾,把學生帶入到故事情境中。
不足或改進之處(如有):
1、在導入講故事的環節,我的'語氣很平淡,不夠繪聲繪色。
2、在學習節奏部分的時候,我設計了了一個“小青蛙捉蟲”的游戲,但只有少數的學生參與,沒有面向全體學生。
3、最后一個情景表演環節,因為沒有告訴學生們的具體的表演要求,到了表演的時候比較的亂,學生表演完了之后,我也沒有做具體的點評。
跟進(如有):
1、節奏部分的學習我把“捉蟲游戲”改成分組拍手對話,效果就比較好了。
2、在故事表演環節我先帶學生預演了一遍,然后學生再表演就比較到位了。
《小青蛙》教學反思9
《快樂的小青蛙》是s版語文一年級下第7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講述了一只又聰明又勇敢的小青蛙用自己的歌聲,使自己脫離危險的故事。
其實,我覺得原本這篇課文對我來說應該是一篇普通的課文,這堂課應該也會被我上成一堂普通的課,可是,這堂課卻成了我的一個新的開始。
機緣巧合,去討教一位學校中的語文教學有思想的老師,他向我推薦了這篇課文,點明了課后“分角色朗讀課文”的要求,指明了本課的中心訓練點。
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個新的嘗試向我招手。由于之前,對分角色朗讀有自己的誤解,小瞧了它,覺得不過就是學生每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讀一讀朗讀課文即可,現在才知,這樣做不是分角色朗讀,而是學生的分工朗讀,角色一詞并未體現。唉,真是誤人子弟啊!
于是痛下決心,想要好好研究研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翻看名家的教學實錄,關于角色朗讀沒有明確的教學方法,也沒有特別專門的教學。有些嘆氣,那就自己琢磨吧。
琢磨了一宿,未果。
硬著頭皮上課。
很多時候預設的美麗沒有想象那么精彩,意外的生成才妙不可言。
在分角色朗讀之前,首先由我為學生范讀。為了更好地表現人物的特點,當我讀到大象時,聲音是憨憨的,渾厚的。當我讀到小青蛙時,聲調是高的',聲音是輕快的。孩子們都樂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我一個也能分角色,最重要的是讀出人物的特點。
于是,我先找了兩位同學,不斷地指導這兩名同學,引導他們讀出人物的不同,讀出人物的特色。
然后全班分角色朗讀,良旁白也指導要讀得有板有眼。
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分角色朗讀技巧確實有提高,多么美麗的一堂課啊!
這只是分角色朗讀課堂的一堂不起眼的課,但是,聽著孩子們精彩朗讀,我已經看見了,分角色朗讀的整個領域在向我展開畫卷。
《小青蛙》教學反思10
這是一次平時開展的教研活動。
在學校的課題《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培養幼兒的語言素養》的引領下,我們每一個研究成員都確立了自己的小課題。我這人喜歡與別人與眾不同,同時也是偷懶。選擇散文,兒歌,故事有時沒有配套的課件,就需要自己制作。要設計一個好的動畫課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化我好長的休息時間,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脖子受不了,會連帶著頭疼,所以就選擇了《開展音像講述活動,提高中班幼兒的講述表達能力》作為自己的子課題。“像”有許多,可以是舞蹈錄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情景錄象,這給了我廣泛的空間,尤其舞蹈錄象,學校里有許多,如果只對跳舞的老師起那么一點作用豈不是浪費資源,所以我就選擇了一些適合孩子講述的內容進行活動。
在幾次嘗試中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特別是扣人心弦地背景音樂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本次情景舞蹈有很吸引孩子的故事情節,每個角色都很生動,在獨特的舞蹈服裝下個性鮮明:一只不懂事,但很聽話的'小青蛙;一群愛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的荷葉寶寶;一只很臟很壞的胖蒼蠅;還有一條喜歡指揮別人的毒蛇。情景舞蹈既有動態的舞蹈動作,又有簡單的對白,給孩子在學習中動靜交替,適合他們的學習特點。課堂中孩子們踴躍發言,都能很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尤其在活動中針對“是蒼蠅還是蜜蜂”時發生了爭執,我給了更多的時間進行了辯解,他們都說了自己的理由,最后在錄象的引領下說出最根本的理由,知道那是一只喜歡在垃圾堆飛來飛去騙人的蒼蠅。
但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思考。
首先,情景舞蹈為了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一個舞蹈就有7、8分鐘,如果就只放兩遍就會花去15分鐘,留給教師引導,孩子思考交流的時間也就只有20分鐘了,在這過程中就顯得問題重點不夠突出。在上面的教案中我也只是從頭到尾幫孩子梳理出一個故事的大概,讓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內容。這完成了第1個目標,但第2個目標因為沒有時間,最后一環節沒上就結束了,孩子就不能完整地運用簡單的語句講述故事的內容。當然我可以放在以后活動中,但作為一節有其他聽課老師在場課,還是有點遺憾!
其次,因為錄像受當時條件的影響,對白說話的語音不是很清楚,就影響孩子的聽覺的效果,浪費時間去糾正。
最后,在活動結束后有老師建議提高孩子語氣,表演的感染力,可以讓小朋友們學一學,演一演。這是好的,但作為第1次活動,顯然多了、難了些,可以放在以后繼續讓孩子進行表演,相信有了錄像的榜樣,孩子們會模仿地惟妙惟肖的。
《小青蛙》教學反思11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于兒童情趣的歌曲,由四個樂句構成,一段體, 2|4 拍,五聲宮調式。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作為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在東奔西跑地尋找自己的家,也為歌曲主題出現做了鋪墊。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歡快流暢,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
自從教了一年級,接觸了一年級之后,我才發現越是簡單的歌曲,越是低段的教學,越是不易!例如一年級的孩子們,剛剛踏入小學的門檻,真是所謂無知無畏,更有上課活蹦亂跳者讓人無奈。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加強他們的引導,則成了我每節課苦苦思索的內容。正如師父所說,上一年級的課,每堂課都是一個故事一個情境,只要創設了這樣的氛圍,孩子們學習的興致才會濃郁起來。
本堂《小青蛙找家》是一首很富含故事內容的歌曲,于是我決定采用講故事引入的方式。果不其然,對于故事,孩子們的.免疫力明顯降低了許多。也鑒于本人聲情并茂的描繪,小家伙們一個個聽得都全神貫注,看得都目不轉睛,著實讓我小小地得意了一把。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時,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小青蛙們到底找到家了嗎?”于是,帶著問題去聆聽這首歌曲,他們聆聽的效率明顯增加了不少。聆聽之后回答問題的環節,孩子們也都回答得很棒。由于這首歌曲中含有很多簡單的節奏,于是在歌詞教授之前,我嘗試讓他們先將歌曲中歡快的節奏打會。我有生動的語言激趣:“小朋友們,當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后,一定是非常快樂的,你能用小青蛙的方式來表達一下它內心的開心嗎?”很多孩子就學小青蛙的叫聲來表現,有的學小青蛙的跳躍姿勢來表現,于是我將歌曲中的節奏范拍了一下,再請小朋友進行模仿。或許是他們真的能感受到了小青蛙快樂的心情,又或許是簡單的節奏并難不倒他們,孩子們一個個拍打的都十分準確生動,同時也解決了“ XX X ”八分音符這個難點,表現了小青蛙急切回家的心情。
在這首歌曲的處理中,我也是頗費心思的。為了讓孩子們將歌曲演唱地更靈動真切一些,我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小青蛙找不到家了,它的心情是怎樣的?(急切、著急、害怕)”“小青蛙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它的心情又是如何?(高興、快樂)”有了這些問題的引導,孩子演唱的感情更加深刻了,仿佛自己就是那只迷路又找到家的小青蛙。
最后,利用了一點時間,也為孩子們講解了一些他們迷路的小知識。現實生活中的他們,如此稚嫩,更有不少小朋友也有過自己迷路的經歷,那種害怕與焦急是不言而喻的。利用這個小青蛙的話題,和小朋友聊一聊“我們迷路了怎么辦?”的話題也是十分必要的,將歌曲內容與精神聯系實際,也正是新課標所積極倡導的。相信通過這樣的一首歌,這樣的一次感受,我們的孩子可都不會成為那只找不到家而著急難過的“小笨蛙”了。
《小青蛙》教學反思12
《小青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語言優美、極富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課文中“清、情、請、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作為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同時體現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要我學”“和“我要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在《小青蛙》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讓學生達到后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整堂課以“趣”字貫穿始終。因此,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為了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注重的是學法的重點指導。我設計本課時本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活動作為教學重點,以情感為基礎,以識字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同時采用歸類識字、字謎識字、看圖識字、組詞識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識字,能主動識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并有意識地將識字教學引向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多留心,隨時在生活中識字認字。
2.不足之處: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文本挖掘的深度不夠,拓展不夠,如重點詞語“游來游去”可以讓學生模仿此形式說詞語。學生朗讀不充足。
3.改進措施:如果這堂課可以重上,我會在文中找答案,教他們要學會帶著問題有目的的閱讀課文,同時讀的時候找出每句話的重點字詞如“兩個、游來游去、跳來跳去”等來理解課文,把握課文重點,并通過課文配的插圖或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給他們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小青蛙》教學反思13
前幾天,聽了xx特殊學校老師的《小青蛙》一課,讓我感慨頗多。
這節課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們的課堂表現,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每一個環節我們也都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這些學生豐富知識的儲備和較強的接受能力。
從上課之初學生展示資料到課堂問題的回答再到最后的拓展延伸,這些聾啞學生的反應幾乎出乎我們所有老師的意料。因為他們基本都能比較準確的發音,能快速的聽請老師的問題并準確回答,對于一些在我們講課通常不敢涉及的問題他們都能接受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比如兩棲動物,生物鏈,生態平衡等等。
自從課改以來,我們一直倡導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對普通學校對正常孩子來說還有困難,所以一段時間以來我甚至錯誤地認為在特殊學校搞課堂改革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今天,我聽了小青蛙一課之后我再次感覺到自己對弱智教育的不了解、不深入。我在想我們的學生和正常孩子相比確實有著天壤之別,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和同是聾啞的孩子和同等弱智的孩子相比我們還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何在呢?我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讓我們的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學會學習呢?我認為最重要的莫過于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大膽放手,耐心引導。
其實,向所有的老師一樣,我們更愿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但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的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再加上一直以來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了我們以前老師講學生聽的上課方式。所以在我們不斷改革的課堂當中,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我們提出的問題學生不理解,學生的討論基本流于形式,我們的課堂教學師生俱疲、勞而無功。于是,我們感覺我們一時半會兒的不可能做出成績,因為缺漏太多,一時難以修復。另外我們還怕搞課改學生學不到東西我們難以給家長交代,不如還是按部就班,穩中求勝。就像在聽課時我們所討論的,如果我們給學生講生物鏈和生態平衡,要讓他們能輕松地接受這些知識,我們絕對需要惡補,補充很多更基礎的東西,甚至可能要追根溯源。很多時候在這諸多的困難面前,我們沒有了足夠的膽量也沒有足夠的耐心,毫無疑問的我們的`課改也沒有多少成績可言。
其次,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我們的學生因為殘疾的緣故,他們的生活圈子很小基本上只局限于家庭和學校,與社會接觸也少。再加上語言和智力的障礙他們也很難從外界獲得知識和信息。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渠道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引導他們多看電視新聞,多讀書看報,教育他們多與人交流,有機會多帶他們到社會上去體驗。真正體驗過的要比書上看的聽人說的印象深得多。我不知一次地說過我的一個夢:有一次我和同學聊天,同學說她去了香港。于是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我做夢前往。意識里是坐飛機的,但飛機具體是什么樣子沒看見,而夢中的香港呢,也不過是一些高樓大廈,當然還不合時宜地看見了一些破磚爛瓦。其實我所夢的哪里是香港,不過是我所熟悉的地方罷了。我開玩笑說,因為我沒有真正見過飛機沒到過香港所以我做夢都做不出來。相同的,學生們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對外界就全然不知。所以,要想讓學生們多一些知識,多一些閱歷,我們就應該讓他們走出去,讓他們和社會接軌。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真正融入主流社會。
《小青蛙》教學反思14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這一課,本人擬訂的目標是聆聽二胡齊奏曲《小青蛙》,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內容,并能理解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里參觀一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系,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并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小青蛙》教學反思15
《快樂的小青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歌兒,最后被大象救了上來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有樂觀的態度,勇敢地去面對,積極動腦筋,想辦法戰勝困難。今天,我講的是第一課時。
我是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的:
一、激趣導入:猜謎語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師范讀課文
要求:認真傾聽,想想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完成導學案上的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一共有( )個自然段,寫的是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 ),它不急不慌,還唱起了歌,最后被( )救了上來的故事。
三、隨文識字,指導寫字
1.同桌兩人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2.讀拼音讀字、輪讀、開火車讀、摘蘋果讀等多種方式練讀。
3.學生交流自己的記字方法。
4.師講解主要易錯生字、學生說記字方法。
5.完成《導學案》上的基礎達標練習題。
四、布置作業
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評課時,趙利娟老師和王偉麗老師也給予我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反思整節課,學生參與積極,課堂習慣、紀律都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課堂教學環節比較清晰,課堂小游戲的設計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還是存在一些不足:1.在學生練習寫字的`時候,可以先在書上的田字格中進行臨摹,然后再寫到《導學案》上。2.教學環節可以添加區分形近字環節,使得學生把生字記得更加牢固、清楚。3.加強對學生課文朗讀的指導,避免唱讀課文。每講一節課自己都有不同的收獲,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努力,使自己不斷進步。
【《小青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青蛙教學反思04-03
《快樂的小青蛙》教學反思02-23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04-08
小青蛙教案反思01-04
小青蛙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3篇)05-14
小青蛙聽故事教案及反思03-18
青蛙寫詩教學反思04-22
《青蛙寫詩》教學反思11-04
《青蛙看海》教學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