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之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樹之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樹之歌教學反思1
我在二年級一班執教了識字單元第2課《樹之歌》,整體感覺比較好。課前我做了精心地準備,學生預習比較充分。課上,學生表現積極,氛圍輕松和諧,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促進以后教學的進步,經過課后反思,把自己在教學這節課做的較好與不足的方面總結如下:
一、深入研讀教材,教學準備充分
課前,我把教材進行了充分研讀。先了解這個單元目標和本課目標,讀熟教材內容,知道《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全文共四句話,分別從樣子、顏色、習性、價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樹木的特點。激發學生愛護樹木的美好情感。
針對學情,鼓勵學生主動預習。本課內容與生活中的樹木有關,易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年級的學生們可以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并結合兒歌中的'句子大致理解詞的意思。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已學會了一些常用的識字方法,用識字法來記憶字形。針對此種學情,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學生主動搜集了與樹有關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并在課前進行了自主閱讀,為上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依據教材目標要求和學齡特點,為更好的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選用了情景創設法、引導發現法、示范法等教法。采用自主閱讀法、合作探究法,讀寫結合法等學法。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朗讀背誦。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樹木特點。培養美好情感。
二、有效引導趣味識字,書寫指導做到規范
在這首兒歌中,有15個會認的生字,其中8個生字與樹木名稱有關,而且都是形聲字。因此識字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并掌握這種識字方法。通過結合圖文、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發現形聲字的規律,進行歸類識字。在正確流利有節奏的誦讀中,熟記讀音字形,提升了識字能力。
這課生字書寫指導,我采用了書寫教學五步模式進行。
一、讀。先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采用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記準字形。
二、說。交流識字方法。
三、寫。教師在田字格中作范寫指導,學生記住每個筆畫、部件之間的避讓與銜接,看清主筆占位。
四、練。學生下筆前,教師及時提醒執筆坐姿。書寫過程中,及時糾正錯誤。
五、評。集中評價,對照例字修改,再練再評價。經過課堂規范指導,多數孩子能把生字書寫正確端正美觀,也能保持書面整潔。
班級中還有少部分學生,因缺乏傾聽習慣、接受知識的能力慢,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不同,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這些學生在朗讀方面、識字方面、書寫方面都須要教師作重點輔導,教學過程中多關注他們,抓住閃光點及時鼓勵,想方設法激發學習興趣,督促他們一點一滴進步。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教學技能,盡最大努力做好班級這部分學困生的教育工作,從而整體提高班級的教學質量。
樹之歌教學反思2
在教學《識字2樹之歌》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以朗讀詩歌,識字教學為主,同時帶著孩子們認識不同樹木的形態。樹木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在羽西的時候就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找我,向我詢問這些書的生長特點。這樣也為第二課時的教學,了解各類樹木的特點作了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基本將課堂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找出各類樹木的特點,同時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學習,說一說,抓住文本的關鍵字詞。另外,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后,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關樹木,收集一些這類樹木的葉子,可以帶來課堂上交流分享。孩子們在完成此項學習任務時相當的積極,收集了不少落葉。有的孩子甚至將這些落葉做成了精美的書簽。他們將樹葉貼在竹板上,塑封起來,相當心靈手巧。
這場交流會上,讓我影響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銀杏葉,在展示的過程中,她發現這片銀杏葉以綠色為主,黃色為邊緣。她說:“我看到了季節的變化,由盛夏轉變為初秋。”她有著火眼金睛,善于發現,敢于表達。這么一片小小的樹葉,孩子看到的季節的更替,其他孩子聽了她的介紹,個個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將它讀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掌握韻律美。文本中“壯,掌,裝,方,疆,香”等字都是韻母ang。讓孩子體會讀一讀。另外,關注課后習題,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三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猜一猜,我再來總結,讓學生理解樹木的生長規律,了解“樹”與“人”的聯系。
樹之歌教學反思3
《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因此,我對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識字興趣的激發、識字習慣的養成,借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課堂上我按照課前預設去做,果然,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 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么了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我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樹之歌教學反思4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一、以讀代講,激發想象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后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詩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了解了大葉楊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大葉楊可愛的性格。
在教學第二節詩歌時,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后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唱給天上的白云,為它的舞蹈來伴奏”、“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植樹的小朋友,向他們表示感謝”……我適時地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更使他們喜形于色。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為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課堂,披文入情
為了加深對詩歌意境地體會,在課前我組織學生了解自己喜歡的樹。課上通過課件讓學生傾聽楊樹唱歌,觀察大葉楊的樣子。了解他們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讓學生品讀,從而很自然的引出詩歌的中心: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大葉楊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在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在快樂的生活著!讓孩子們帶著對他們的贊美再次深情誦讀詩歌。
《楊樹之歌》這首詩歌意境美,韻律強,適于朗誦,而且要求背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后,在熟讀的基礎上,課后馬上就能將詩歌背誦下來,在背誦過程中還能將詩的韻味讀出;絕大部分的學生在第二天早讀時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可有少部分的學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結結巴巴的半天才背完。這么大的差異,該怎么辦呢?對那些掌握得快的學生,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可對那些沒能背出的學生就該指責嗎?指責他們就能背出了嗎?——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們盡力了,可給他們的時間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訴他們:你朗讀這首詩歌時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讀幾遍,你一定能將它背下來的,老師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時候會背了,自己來找老師背誦,好嗎?在接下去的幾天里,那少部分學生陸續來找我背誦,有些學生的表現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要求,讓他們跳跳、伸伸手就能觸摸到各自的勝利果實。在識字教學中也一樣,要求識的字,有些學生寫一遍就會了,就沒有必要讓他們抄寫好多遍;有些學生寫二遍、三遍還不會,就應要求他們多寫幾遍,直到掌握了為止。
每位學生都有一件適合自己的“衣裳”,教師應當好“裁縫”,為他們“”,客觀地量體裁衣對待每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位學生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樹之歌教學反思5
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出新課,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拍手歌》一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邊吟邊唱邊玩,讓他們在玩兒中學,在學中玩兒,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又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收獲頗豐。
樹之歌教學反思6
今天的課比較有趣。(我備課的時候這么覺得…)整節課上下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教學思路就在課件里。備課的時候我修改了導入的方法,改成猜謎導入,以熟悉的詩歌《詠柳》復習導入,引出所詠的對象為柳樹。再揭示課題: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首兒歌也是介紹各種樹木的,請大家一起讀課題:《樹之歌》。接下來直奔主題。
環節一:識字教學
先自讀課文,邊讀邊思:
①兒歌里有幾句句子?
②兒歌中提及了幾種樹木?用橫線畫出。
再歸類這些帶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識字。隨后歸類剩下的生字再認,最后小游戲撿樹葉,復習鞏固。
環節二:走進課文
出示圖片,隨圖片指認樹木種類并朗讀句子。當說到“梧桐樹葉像手掌”時,相機介紹比喻的修辭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鍛煉說話。“松柏四季披綠裝”句,相機介紹擬人。最后齊讀課文,加強記憶。
環節三:細讀課文
1、兒歌從哪幾方面來寫樹的,加點關鍵詞,得出是從樣子(比喻時有提及)、顏色、習性、價值或作用(這個難)這四個方面來寫的。
2、與樹有關名言:逐句出示并請學生自己解釋,交流后糾正答案。補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自己是隨機補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后課后“讀一讀,記一記”,想特點,編兒歌。(這里不好,基本我自己說出來。)
反思:
①缺少上課的情感帶動,有時候有點面癱。
②沒有研究單元目標,到目前這節課為止,都沒有。
小學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2
《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并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優點:
教學時,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不足之處:
《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我對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效果欠佳。
改進措施:
識字習慣的養成,借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課堂上我應按照課前預設去做,這樣的話,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么了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應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樹之歌教學反思7
本課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課文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兒歌篇幅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他們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11種樹木及他們的.特點,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課件出示各種樹木,讓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展示各種大樹的圖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關于樹木的知識,各種樹木的特點。
整體來說,課程環節完整,課堂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較高,踴躍參與。在書寫時,學生容易將“壯”里的“士”寫成“土”,將“楓”中的“風”的“橫斜鉤”寫成“橫折彎鉤”,這些易錯的字,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適當地讓學生加深記憶,讓其牢牢記住。
樹之歌教學反思8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了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后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說說這些樹木的特點,并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于是我趁機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寫了一個小節的詩,并布置了當天日記為仿寫《樹之歌》。
樹之歌教學反思9
《樹之歌》是一篇常識性的識字課文,這篇兒歌,讓學生認識了11種樹木,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并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道理。
教學時,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本節課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但個別學困生還是學習興趣不濃,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常握不夠扎實,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關注他們的學情,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讓他們樹立自信心,爭取每天都能有一點點進步!
樹之歌教學反思10
《樹之歌》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是識字教學,本課的生字比較多,而且大多數都是帶有木字旁的字,在識字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認識形聲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并且找出帶有木字旁的這些字都與什么有關系?這樣分類學習生字就容易多了。
借助圖片讓學生了解各種樹的樣子及特點。并且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認識的樹有哪些?這些樹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我認為這堂課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樹之歌教學反思11
《樹之歌》這篇兒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一、以讀代講,激發想象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后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兒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兒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了解了文中11中樹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這些形態各異的樹。 在教學兒歌時,我引導學生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讓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同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為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課堂,披文入情
為了加深學生對兒歌意境地體會,在課前我組織學生了解自己喜歡的樹。課上通過課件讓學生結合圖文,觀察文中各種樹的'樣子,了解他們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讓學生品讀,讓孩子們帶著對他們的贊美再次深情誦讀兒歌,使各種樹木的特點再次復現在學生腦海中,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樹之歌教學反思12
《樹之歌》是一首關于樹木的兒歌,兒歌中介紹了各種樹木及其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低段主要以識字、寫字為主,所以教學時為了使整個識字過程以及讀書環節有趣,本節課采用抓關鍵詞語整體認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背兒歌中學句學詞學字,在學句學詞中認字。
在研討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分析兒歌及兒歌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因為本單元都是識字,這是本冊唯一的一個集中識字單元,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低段的學習重點。而本單元出現的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學生之前也初步接觸過形聲字。商討之后,我們決定怎樣在學生初步了解的情況下,逐漸了解其特點,學習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進行識字,會舉一反三,運用歸類識字,比較識字,字源識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感受識字的樂趣。
而目標的制定,則是參考學習盧老師的基于標準的教學設計中,目標制定要含有學習后的知識名詞、學習后的技能動詞、運用知識能做什么事。于是,經過幾次討論,我們把基礎目標、支撐目標和核心目標制定為:
1.通過讀文、看圖,劃出11種樹的名稱,說出特點。(基礎目標)
2.多種方法,讀準“梧、桐”等15個新字,會寫“楊、桐、楓、松、柏”5個生字。歸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支撐目標)
3.借助填空、圖片等,背誦兒歌。(核心目標)
但是在上完課的時候,經過校長的講解,意識到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有所偏差,只關注到制定目標中的名詞、能力動詞和技能動詞要匹配。忽略了三個目標的`一致性以及相互關聯性。導致三個目標沒有很好的貫連在一起,所以本節課目標也未全部達成。
之前狹隘的認為語文教學對于低段來說除了常規習慣,就是語文書本上的知識,但是隨著評課、培訓學習及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不單單是教學生一些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出方法,運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關注語文素養,有大局意識。從長遠考慮,低段良好的常規習慣很重要,思維能力和掌握學習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講授識字時,學生區分不清楚“桂和掛”時,我的應變能力不夠,導致錯過了很好的課堂生成,對課堂的把控性和知識的生成預測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應該及時對比并講解兩個部件一樣,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聲字又是本節課的重點。識字教學不扎實,直接影響孩子的識字。“疆”字設計通過字源演變講解時,又過快,沒有很好的過渡。學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組詞時出現了“江南、江西”這樣的同音字。應通過字典中的釋義,讓學生能夠明白這個字的意思,這樣在組詞時,孩子就能通過字義理解并組詞。“專題識字”是低年級識字課的一個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多種形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知道識字方面重難點,做到講解透徹。
在誦讀兒歌、韻文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討論,及多種形式的背誦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怎樣把識字課上的有趣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大家共同探討的一節課,給我們一些啟發,課堂有趣,不僅僅是語言上生動有趣,更要把自己當做孩子一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引導?這樣的課堂形式及環節我能學到知識嗎?因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上課風格,或生動活潑、或有趣好玩、或沉穩內斂而又不失活潑。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夠嚴肅又不失活潑,現下能力各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學無止境,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跟著同組優秀的同事學習。
樹之歌教學反思13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較貼近兒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學習題材。
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讓孩子們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后與插圖進行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再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并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最后指導學生寫小詩,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人人成為小詩人。再重點指導朗讀,達到熟讀成誦。所以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在教學中,我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和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識字效果,這有待于我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樹之歌教學反思14
《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并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了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后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說說這些樹木的特點,并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
二、不足之處:
《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我對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效果欠佳。
三、改進措施:
識字習慣的養成,借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課堂上我應按照課前預設去做,這樣的話,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么了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應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樹之歌教學反思15
《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并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優點之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時,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
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重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不足之處:
時間設計不合理,讀課文占用了書寫的時間,導致書寫時間過少。
改進措施:
在備課時,在多關注一下備學生,減少一位學生的原因而完不成教學任務。
【樹之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豐收之歌教學反思10-02
《夜鶯之歌》教學反思09-19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與反思12-17
關于長江之歌教學反思09-20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范文09-13
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范文09-19
春之歌 --《快樂節奏》教學反思10-10
[教學反思]《行道樹》教學反思10-03
《給予樹》教學反思11-18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