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讀課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閱讀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1
所謂“一日一書”,就是“一天看一本書”。如果學生能夠一天看一本書,一學年就可以讀完300本書,家長和老師只管鼓勵他看,看完就好,不必問他懂不懂,更不可以叫他寫心得報告!
“兒童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洽當時機,兒童的閱讀習慣可以由同學影響開始。促使我在班上推動“一日一書運動”,希望帶動班級閱讀的風氣。
推動“一日一書”閱讀活動,學生只要把書從頭到尾看完就好,懂多少沒關系。以每天看一本為標準,低年級以每本一百頁為標準,中年級以上以兩百頁為標準,超過的話可算兩本。每人準備一本記錄簿,凡是看完一本書,就記下“書名、作者、出版社、總頁數”,按照編號一一紀錄下來,每月統計一 次,幾十本的表列,兒童就會很有成就感。
因此在班上推動“一日一書”運動時,老師只要不斷提醒,一直地鼓勵就好。讓學生自己誠實地讀,誠實地記錄就好。老師只要協助同學記錄閱讀書籍的冊數。并不斷給學生鼓勵和表揚。如此透過大量閱讀來增進閱讀信心,開啟孩子的眼界,讓孩子從閱讀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
我在班上實施“一日一書”活動時,會把學生閱讀的記錄在班級中:上學期推行“一日一書運動”,許多同學已經了解閱讀的重要并樂在閱讀,不過還是有部份同學還沒有養成隨手翻開書本閱讀的習慣,在書本中找到樂趣,相信老師,每一次的'閱讀都將為你打開另一扇知識、趣味和想像的窗戶,老師還是把上學期每位同學的閱讀統計公布,目地的在策勵同學打開書本,因為“書本就像降落傘,打開才有效”。希望同學繼續保持喜歡閱讀的好習慣。
“一日一書”運動可以拓寬孩童常識的空間,為孩子打開一扇知識、趣味和想像的窗戶。相信孩子看三五百本書,他們自然會說話,會作文,會討論,會報告。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2
《森林里的聚會》故事內容是小動物青蛙、小蜻蜓、螳螂等聚在一起愉快的談話。通過它們的對話,我們知道了青蛙、小蜻蜓和螳螂是人類的好朋友及它們是怎么捕捉害蟲的,從而向學生提倡保護益蟲的重要性。
學生很愛聽故事,我通過故事教育學生保護益蟲這一重要性。我在開課時就直接帶領學生進入動物王國,出示故事內容,讓學生自由朗讀。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然后,通過輕松的提問方式,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但是這一環節收獲的效果不是很大,也許是因為我的引導方式不到位,所以造成不良的'效果。這一點要重點加強才行。每一位學生都喜愛表演,所以我設計了表演的環節,學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益蟲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人類要保護益蟲,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學生明白了保護益蟲的重要性。到最后,問題不斷升華,學生不斷開動腦筋,通過我的引導,學生對益蟲的問題了解滲透。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我的語言不夠豐富,駛于課堂的能力還不行,今后還要多多加強訓練才行。
課內知識,學生要學,課外知識,學生也要學,這樣,學生才能在今后的社會中站穩腳步,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3
閱讀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閱讀一篇文章不是單純為解決某個語言或是回答幾個問題而進行的,通過閱讀課,教會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語言的運用與交際能力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以學生為主,提高學生興趣
閱讀課上任然要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因此教師的指令要明確。要提高學生在閱讀課上的興趣,例如可以英語英文歌曲,對歌曲的'改變,在歌曲中呈現本節閱讀課的主體,或是重難點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更有利于學生掌握。
二、 閱讀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例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理清思路,從而能從整體上把握整篇文章,而不是停留與單個字詞或是句子。
二、有效的閱讀提問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普遍存在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直接給答案多,分析過程少。因此我們要設計問題誘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因此,提問設計要有階梯,層層梯度。對于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我們盡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提問設計應有“度”。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4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課的主要目的。閱讀一篇文章不是單純為解決某個語言或是回答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最終目的是為利用所獲取的信息知識進行交流,這種交流不是被動地掌握語言形式或語言結構,而是有交際愿望和交際目的的。
但在實際學習中,很多學生不喜歡閱讀課,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我總結和歸納出學生不喜歡英語閱讀課的幾個因素:
1.詞匯量有限,影響閱讀的效果。對詞匯理解和掌握是影響閱讀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詞匯量是成正比的,詞匯儲備不足,又會導致學生閱讀障礙重重,喪失閱讀興趣。
2.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與技巧。有的學生不懂得閱讀技巧,他們在閱讀時往往從前讀到后,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體的文章,而不是根據不同的文體采取不同方式獲得主要信息,這樣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虧不討好;也有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試圖記住所有的內容,習慣于逐字逐句地看,試圖記住每個句子的意思,時間與精力過于集中于一些非考點的細節,而不善于通過整體閱讀去把握文章觀念和理念。
3.課外知識面狹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單薄。有些同學閱讀文章時,對文章提及的事實或現象缺乏感性認識,導致理解過程晦澀,有時甚至會產生理解錯誤。因此,擁有較廣的課外知識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會有助于學生盡快地進入閱讀理解的狀態,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體含義和思路。
4.閱讀動力與興趣不足。閱讀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過程,而我們的學生由于上述種種因素的影響,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使閱讀成為消極的應付和被動閱讀。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把排除影響學生閱讀效率的障礙因素作為當務之急,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效率,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指導學生使用正確恰當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閱讀理解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結合當前英語課“任務型教學”的模式,初中英語閱讀課我們一般采取下面的的模式:
1、背景知識介紹:
這既是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也是對重點生詞進行學習,掃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在這一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融圖畫、聲音、文字于一體,以聲、光、色的`直覺效應強化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使學生的閱讀從抽象向形象轉化,使閱讀的過程成為游戲和欣賞的過程,從而提高了他們對本課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整體感知:尋讀(Scanning)
就課文內容整體設計幾個簡單的問題或做正誤判斷,讓學生用最快速度瀏覽課文并做題。在這一過程中,設計的問題應簡單明了,切合文章的主體,讓學生對文章有大體的了解和感知。
3、覽讀(Skimming)
就課文內容設計多個意義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en,where,who,what,why等基本事實以及文章的總體過程脈絡,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從而養成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的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有所篩選,把握難度、深度,突出主題。
4、細讀(Intensive---reading):
在認真分析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段落進行調整使用,讓學生達到對課文細化理解的目的。
5探究學習:
讓學生對整篇課文中的重點詞匯、語言結構等進行挖掘,并整理歸納,相互交流。對于重難點教師應及時的指導和講解,使其達到理解與運用的目的。
6、復述課文:
這是初中英語閱讀的基本要求,即可以根據關鍵詞﹑句的提升,用自己的話把文章的主要情節和內容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簡筆畫或掛圖把課文進行簡單的復述。進一步可以讓學生鞏固已獲取的語言信息知識,這對學生的記憶訓練﹑思維訓練都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只扮演一個導演的角色。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5
聽完楊曉鈺教授的閱讀課案例分析與設計,我對自己過去幾年閱讀課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想法甚多。甚至對自己過去幾年的課堂閱讀課教學持懷疑態度。我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了嗎?
首先,把閱讀課教學變成完全的閱讀課。英語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主要重地,缺乏這四種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就不是成功的課堂。“閱讀最終是為寫作服務的”(Reading is for writing),這句話讓我感觸很多。我的閱讀課多數時候只有學生閱讀,沒有學生寫的訓練,有時甚至沒有說的.訓練。今后在設計閱讀課時,必須從greeting, lead-in, new words introduction,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到post-reading的各個環節中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課堂導入為詞匯教學做準備,詞匯教學為閱讀做準備,閱讀教學為寫作做準備。環環相扣才能讓閱讀課達到最終目標—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其次,閱讀課中詞匯教學形式單一。詞匯教學通常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和做筆記的模式。結果就是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抄得辛苦,課后花很多時間去記憶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詞匯學習延伸太多,給學生帶來巨大災難。特別是對于剛進入高中的初始階段的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讓他們產生畏懼心理,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些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也是付出慘痛代價的,因為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
第三,閱讀課教學往往更注重學生對課文structure的理解和構建。這種教學設計的結果就是學生在快速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上有相對優勢,卻在細節理解和判斷推理上常犯錯誤。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基礎上,應增加學生對細節的理解和訓練。力求讓學生既能完整地理解課文,也能就細節知識進行挖掘和推理。只有達到總體和細節的完全統一,才能達到閱讀的真正效果。
最后,把閱讀課教學跟學生具體實際相結合是課堂教學的最有用最實效的模式,離開了學生實際的一切教學設計和教學踐行都是徒勞的。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6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這一閱讀課文的教學,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
1、利用網絡直觀的動物世界激發學生探索興趣;
2、在老師引導下進行文本學習,讓學生利用相關信息在網絡互動中合作學習,讀懂一組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了解了生物共棲的原因及有趣的現象。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如:引導學生在讀----想-----找------標-------演等形式了解金黃鼠與百舌鳥共棲部分的內容);利用網絡互動的優勢,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和同學探討,學生的參與度明顯提高,起到了互幫互補的效果。特別是將自己當作其中的一種動物,介紹自己和好朋友的共棲,同學們爭相表演,既提高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充分地體會、表達了共棲之“趣”。
3、在讀懂以上“范例”,的基礎上,我又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讓他們在網絡中有目標地自主閱讀相關內容,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興致極高,他們又了解到了許多生物共棲現象及其他生物趣聞,并爭相將自己網絡閱讀所得告訴大家,體驗到了探索的成功與趣味。這樣就很好地利用文本、拓展文本,將文本與網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進行了語言訓練,又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探索興趣,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7
20xx年10月24日上午第三節課,我上了“單元整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父母的愛”的組內研究課。這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六組,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主題。教材中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篇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一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 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讓人感動,引人思考。
本次教研課,我主要選取《地震中的父與子》作為主要講解的課文內容,抓住父親語言、外貌、動作體會課文表達的深深的父愛之情,同時指導朗讀,通過朗讀更深刻地認識偉大的父親形象。再以精讀文的方法帶略讀課文,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
首先,我以回顧導讀入手,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再出示四篇課文的插圖,通過做游戲:考考你的反應力,說說每一幅圖是那篇課文的插圖。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為活躍課堂氛圍打下了基礎。接著,請一個學生回憶了四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進入本堂新授課的學習。
整個教學中,我認為做得好的有:
1、教學設計的整個結構清晰,以精讀課文帶略讀課文,抓住主要人物語言、外貌、動作體會課文表達的父母之愛,以此為主線,任務明確,思路清楚。
2、學生勾出第十七課的第十二自然段時,由外貌描寫入手,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體會父親的辛苦、勞累。通過創設情境:如果你是阿曼達,當你看見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時,你的心情怎樣?當你是旁人,看見這樣一個父親,你的心里會有什么想法?讓孩子入情入境,從而指導朗讀,效果特別好。在學習羅列幾個時間詞的那句話時,同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當他挖了八小時,可能會發生什么?當他挖了十二小時,可能會發生什么……讓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了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和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體會句子表達的情感。
3、抓了兒子的語言,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兒子會說:無論發生什么,你總會跟我在一起。學生體會到了是兒子對父親的信任,這樣的信任源于父親對兒子的愛,讓學生容易理解通過兒子的語言描寫側面烘托了父親對兒子的愛,始終圍繞本課的主線索展開。
4、《慈母情深》這篇略讀課文,主要是在總結上篇課文的學習方法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抓了兩個排比句(母親的動作描寫)進行交流。理解句子容易,主要讓學生學會這兩個句子的表達方法,運用于以后的作文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就這一點,學生有所獲。
5、能認真制作課件和鉆研教材。
不足的地方有:
1、老師的個別問題還應更準確一些,比如:勾畫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的句子,我應該提勾畫主要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的句子,這樣交流時才不會東拉西扯,耽擱了時間,以至于后面就有點兒自亂陣腳,重點句(八小時、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講得不夠透徹、深入。
2、指導朗讀時,抽的第一個學生帶著體會已經讀得很好了,還在抽其他學生讀,反而效果不好,以至于有偃張息鼓的感覺,其實應該表揚她讓其他孩子跟著讀。這樣,既省時又達到了效果。
3、我對于課堂的掌控力不夠強,尤其是對于學生精彩的發言沒有給予及時的鼓勵,在其他孩子心理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評價語貧乏、缺少指向性,太多重復學生的話,以后還要加強學習呀。
4、小組合作學習后的交流環節有點兒亂,沒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長處,生生之間沒有互動起來。老師說得多,老想牽著孩子走,說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的表達能力的發展。
作為單元整合的教學,這只是一種嘗試。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發揚自己認真、踏實、虛心的優點,多向優秀的老師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8
故事《聰明的小裁縫》主要讓幼兒能夠觀察圖片,注意圖片中的細節,并用一句話來表達圖片大意。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說出故事情節,并培養幼兒自信勇敢、遇事愛動腦的良好品質。
成功之處:
1、課前準備充分,根據教材和幼兒分析對故事內容的呈現方式和教學環節進行了修改。
教材環節的設計修改:根據教材內容,把本次活動定位成幼兒看圖說故事,并培養幼兒自信勇敢、遇事愛動腦的良好品質。在看圖方面我們在環節設計上通過“師幼共讀--幼幼共讀--幼兒自主閱讀”這樣的從易到難的層次來體現。
故事內容的呈現方式:根據教學環節的設計對教具進行了更改,從原來的故事PPT改成自制的故事圖畫書和幼兒閱讀的小書。
2、能細致的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表達圖片的'信息。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要讓幼兒能仔細觀察,猜測、講述故事的情節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他在干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你還看到了什么?”等問題,引導幼兒比較細致去觀察圖片,猜測故事情節,并去表達圖片的大意。
不足之處及整改:
1、語言回應上鼓勵的不多,沒有及時給予提升的評價
在第三環節中,幼兒在講述了自己看到的信息后,我的引導還需加強,要能在回應中圍繞“比什么?怎么比?結果怎么樣?”這些問題來引導孩子講述時的思路和方向。
在第四環節中,請了3位幼兒上前看圖講述2幅圖片的內容,幼兒表達時語言較完整,而且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想法,我在每一位幼兒講述完后,沒有及時給予評價和提升,只在3位幼兒全部講述完后簡單的評價了一下。其實可以在每一位幼兒講述完后就及時對他的講述進行評價效果會更好,如:第一位幼兒講述完后,我可以說:“哦,他說的非常完整哦,如果還能配上形象的動作,效果會更好哦!”通過這樣先揚后抑再引的回應方式,能給后面上來講述的幼兒一些提示,讓他們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好的發揮。
2、對教材內容的價值判斷“如何體現小裁縫的聰明、勇敢的品質”上滲透的不深入。
本節課的目標中要能通過讓幼兒感知小裁縫的聰明、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從而培養幼兒自信勇敢、遇事愛動腦的良好品質。但是我在教學中對這一方面滲透的不深入,沒有很好的去體現、讓幼兒感知這方面的內容。下次可以通過情緒來渲染故事中的緊張氣氛,并在看圖時通過追問:“要是你遇到了巨人會怎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等,讓幼兒能設身處地的去感知故事的情節,體會小裁縫的聰明、勇敢的品質。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9
學校要開設閱讀課,而我很榮幸的被選擇成為學校首位在報告廳講閱讀課的老師,榮幸的同時,內心更多的是忐忑,是害怕。
所以在備課上,我下了很多功夫,一是閱讀大量關于《駱駝祥子》的資料,一是尋找很多的優質課,翻閱名家講解。閱讀課,之前沒怎么嘗試過,關于名著閱讀,一向都是草草了事,抓住考點讓學生一背就結束了,可以說學得不精,讀的不深。而這次的閱讀課,我要從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出發,重新審視閱讀課的教學。
所以,我定了兩個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用多種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的每一步設計都為目標服務,
第一環節:了解作者及作品影響。是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駱駝祥子》影響力之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二步:批注閱讀法了解祥子,是為了讓學生閱讀的時候,更關注細節,并鼓勵了他們的質疑精神。
第三步:人稱互換閱讀法理解祥子,是因為第一人稱是一種直接表達的方式,所敘述的`都像是讀者親身的經歷或者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它的優點是能使讀者產生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
第四步:角色表演閱讀法走進祥子,是因為表演法屬于愉快教學的一種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一定的態度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激發學習熱情和閱讀興趣。
第五步:視頻欣賞感悟祥子,是因為初中生大多對形象的東西感興趣,尤其是生動的視頻節目,名著一般都有拍攝的電影,可以為教學所用,恰當地播放一點視頻,無疑會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的每一步都為教學目標服務。我覺得這是這次公開課的可取之處。
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比如在表演環節,兩組學生的表演讓在座的同仁們自發響起了掌聲,學生表演的投入和自然也是讓我刮目相待,頓生敬佩之情。
還有在最后的對對聯環節,我出了上聯:老實憨厚,不言不語闖歲月。學生對出很多程度很高的對聯,比如勤奮能干不爭不搶度年華,克勤克儉,拼死拼活拉洋車等等。
課堂上,雖然有亮點之處,但是也有不足之處。
一是課堂語言再凝練些會更好,不要出現家常話,豐富自己的評價語。
二是在最后的環節視頻播放時,沒有讓學生把握好這個環節的意圖,放完之后,應該讓學生說說,祥子當時的心理活動。
三是時間把握不對,應該把第一環節圈點批注的時間安排長點,讓學生充分的閱讀。閱讀課,閱讀還是基本。
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我也進行了閱讀課的新的嘗試,并且登上了大的舞臺鍛煉了自己。
磨課研課的過程是破繭成蝶的過程,授課的過程更是自己成長的過程。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10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總目標第八條中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生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讓學生愛讀書,樂于讀書,形成快樂語文觀。”下面是我對閱讀教學的反思:
一、創設情境,披文入情
“,莫乎于情”感人心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每節課上,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用情感去融化語言。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但是在語言和動作上我需要進行提高。
二、創造“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盡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總結閱讀方法時,課前讓學生進行收集,有許許多多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課堂充滿思維的張力。既要有個人的靜思默想,又要有同學之間的思維的碰撞;既要發展形象思維(讀文章,想畫面),培養想象力,又要發展創新思維(在不誤讀的前提下,鼓勵個性化乃至創造性解讀),培養創造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思、議,不僅要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而且要組織好、引導好師生之間的對話。要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抓住交流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進行思維碰撞,展開真實的對話、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語習文的舞臺,成為老師培育和綻放創新思維之花的沃土。
以上是我對閱讀教學的反思,教學中只有發揚優點,彌補不足,才能提高自己。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11
昨天下午上了一節閱讀與學科整合的校內公開課,我選擇的是曾經得過安徒生大獎的著名插畫家安東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這本繪本書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也是被列為一年級必讀書目。在之前我是不了解安東尼布朗的,自從在黃山聽了竇桂梅老師的閱讀課《威利的奇遇》后,我對這位插畫家就產生了興趣。他的作品很多,而且風靡全世界。經典的作品總是需要我們多讀幾遍,要不斷回味。
本節課我?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師讀故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練習說話。第二部分是回味整本書,發現圖片中隱藏的秘密,并找到文字的句式特點。第三部分是運用打比方的方式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并畫下來,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展示。第四部分是感情升華,體會爸爸的愛。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這樣的`閱讀整合課,剛開始接觸的時候真是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準備?從哪里著手?整個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眼看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最后一周快要到了,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連課題都定不下來。天無絕人之路,黃山之行讓我撥開云霧看到了曙光。很多名師也有選擇閱讀課,我認為閱讀和語文就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誰為誰服務,硬要割裂開也是無意義的。從他們的課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啟發。
再來說說我這節課,經過今天下午的研討,很多老師給我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對我幫助很大。這節課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的失誤,凡是帶“像”這個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這是不對的,應該引導孩子對比明確,如“她長得像她的媽媽一樣”這就不是比喻句,不可以把人比作人,可以比作其他的事物。另外在感情的升華上我引導的不好,最后的主題“愛”是由我的嘴講出來的,而不是學生有感而發,其實在磨課的時候我想要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但我的功力還不夠吧,沒渲染出來。所以在昨天的課上取而代之的是我的總結式點題,程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我覺得非常好,就是在課前導入的時候讓孩子先聊聊自己的爸爸,這樣感情基礎就有了,后面再引導就容易些了。繼續加油,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吧!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節課外閱讀理解課,目的在于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尋找琥珀屋),使學生展開討論:如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閱讀理解問題的設計能幫助學生充分地,而且較容易地理解課文。不足的地方是指導學生展開討論部分。只給出兩個問題,學生就此討論難度太大,以致討論不夠熱烈,學生參與面不夠廣,發言的人總是集中在成績好的同學。課堂氣氛不夠濃。學生的思維只停留在表層思維。無法展開。這些問題總困擾著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受到一點啟發。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1.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語言能力;學生對所討論的話題了解不深,討論前沒有激活學生腦海中的相關知識,導致了學生在討論時無話可說。
2.為省時間總是找成績好的同學發言,沒有培養好所有學生發言的`習慣和興趣。在討論時沒有明確的分工。
3.學生在討論前沒有機會先進行自主學習,沒有機會充分地進行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無法形成自己的見解,造成冷場局面。
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考慮學生,一定要從學生出發。然后要學生在課前有充分的準備,要重視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最后是要明確分工,每個學生有發言任務,教師必須經常性地參與學生的討論。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13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書的原名翻譯是“《心》”。我國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譯定名為《愛的教育》。作品以日記形式進行愛的教育,是一本寫給兒童怎樣做人的書。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采用五步流程教學法,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課前我讓學生通讀了整本書(大約10天時間),然后利用閱讀課教學生深入閱讀做采集,共分四大塊分別做指導,第一部分就是收集作品背景相關資料,第二部分就是采集書中人物角色及特點,第三部分就是感人的故事并寫下閱讀的感受,第四就是采集精彩片段并寫下閱讀的.感受。在平時做這些事情時就有意識的滲透閱讀方法。一本書那么厚,一節課就40分鐘的展示時間,說實在的感覺時間很短。因此我就把采集本當做前置作業來設計。在課前利用三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把采集到的知識進行小組內交流學習,體現出學生的學。接著師生交流閱讀方法及在寫感人故事的體會那里也做了點撥,現在雖然我們還沒學怎么寫讀書體會,但是在現在的閱讀課中我有意識的滲透了寫讀書體會的一些步驟喝方法,這2處體現教師的導。在小組展示中采用學生喜歡的知識競賽形式和小組交流匯報2種方式進行,這里體現了展,導,用,評相結合。
不足之處
1.我覺得學生的閱讀理解還達不到我預期的效果,寫出來的感受比較膚淺的,學困生寫感受體會感到很困難,在課前就需要老師,同學多多的幫助,我想這些學生寫得怎樣目前來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的學會怎樣去寫,以后隨著知識面的廣泛和閱讀能力的提高,總會寫得好的。
2.時間有限,不能照顧到給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特別是那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孩子,只能在平時的小組里交流學習時,盡量的關注他們。
3.由于準備的時間不是很充分,因此還有很多地方沒能深入的引導學生去讀,去感悟。
閱讀課教學反思 篇14
一、生字在閱讀課上不能作為教學的重點去學習,不用強調讀音,更不用強調筆順,而是作為閱讀的障礙去掃清,會認即可,在以后的閱讀中經歷復現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認識生字。而詞語的理解不需要學生一字不差地牢記冰冷地意義,只要能夠自然地恰到好處地在生活中靈活地使用即可。
二、閱讀課并不是一味地讀,讀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那不是成功的閱讀課,那樣恐怕培養出來的只是不折不扣的“書呆子”。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思考在轉化,只有思考才能將閱讀中的營養吸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討論,討論是一個思考后輸出,接收后輸入的過程,對于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處。以前覺得讓學生討論是一件很愚蠢的行為,因為學生大多會借此講話,很少討論,即便討論仍舊是毫無結果,各執己見,論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后來發現,很多時候,是老師的問題不值得討論,學生才不屑于討論。所以,關鍵還看教師這個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多長的時間。哦,還有一點,我認識到,教師一定要在討論后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的勞動得到認可,并積極鼓勵學生,及時肯定學生的成功。
四、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喜歡讓其他同學看到自己的成功,而閱讀分享就顯得尤為必要,尤其是是班內的分享,對于優秀孩子的及時獎勵,更能促進孩子的閱讀興趣,畢竟體驗成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課,也是教師最成功的教學。
【閱讀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閱讀課教學計劃03-27
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計劃03-20
語文閱讀課教學計劃02-07
閱讀課聽課心得10-01
閱讀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0篇)09-12
小學語文閱讀課說課稿03-18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1
小學閱讀課活動方案03-15
閱讀課外書的心得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