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看雪》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雪》教學反思1
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應該想方設法讓語文學習課堂活躍起來,生動起來,讓學生喜歡語文課,向往語文課,讓他們真切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從而感受語文的'樂趣。我在這里設計了一個讓學生模擬作者與亭中兩人對話的情節,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的興趣非常濃。通過上臺表演,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而且通過對表演語言的分析,增強了學生對作者內心孤寂,感嘆人生的淡淡憂愁的情懷的感悟。
《看雪》教學反思2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我很喜歡他的文章,聽朱老師的課,讓我近距離了解了張岱,從這堂課研究,可見朱老師的文學功底之深厚。
朱老師在設計教學時以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為依據,注重文言文的詞匯理解和積累,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注重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文章的兩條主線同時進入,即從人物和事件并進,層層深入,課堂進展的有頭有序,結構完整思路清晰。
對我來說,文言文教學依然是很難啃得大骨頭,教學方法還是不夠靈活,問題的突破不夠深入,朱老師的示范課,給我很大的啟發,初二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有一定的文言詞匯積累,這時可以考慮讓學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給白文斷句(在初始階段可以提示難點),也就是根據學生自己的積累和經驗給白文斷句,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再經過看書下注釋,同學互相探究討論、老師點撥理解文章意思。教師不斷進行問題引導,深入文本,當然問題的設置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只是個形式,要落實到學生能力的提升上。
賞讀環節朱老師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朱老師采用以讀為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行”、賞“癡景”、 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人物的語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節課的多媒體運用簡單有效,結合板書有效展示本課的教學重點。課前的有關雪的詩詞檢測營造了良好學習氛圍。整堂課有序有文,教與學渾然一體,高雅而不失高效。
《看雪》教學反思3
《看雪》這篇課文是一篇內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著臺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以讀為主,學生的話,老師的話都以不同形勢的讀來體會話的含義。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同時,我也深深地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課堂上的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已初見成效。例如,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四個人為一組,由組長分配任務,在領會老師的話的含義下,進行分工合作。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們都參與了學習,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團結友愛,發散思維,勇于創新的精力。學習生們在讀與說的過程中,展示了自我。《看雪》這篇課文就多次利用了合作學習的這種方式,在解決重點疑問的時侯,利用合作學習很容易地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另外,各種形式的讀成為了學生們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從前的閱讀教學重在對字、詞、句的理解,深入挖掘,對于一個字,一個詞,左想右說,使學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而現在,利用讀,讓學生的思路擴散了,學生們從各種形式的讀中,體會到了對句子的不同理解,想象豐富,思維也變得敏銳了。《看雪》這篇課文,我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帶著動作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樂趣,得到收獲,課堂氣氛很活躍.
《看雪》教學反思4
上完《湖心亭看雪》,我回味無窮:短文長教,簡文豐教真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啊!
這份美好,誕生于以下“突破”。
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讀”中自有山重水復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了韻味兒,讀出了精神,讀出了靈魂。“讀”是主旋律,“讀”也成了文言課堂最大的亮點。
以“用”突破。第一自然段的成語概括和想象不用說了。第二自然段的解讀方法的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如何在“讀”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又掀起學生的第二輪的學習興趣呢?因地制宜應用文言的方法效果不錯。學生用得興高采烈,老師導得輕松自如。“讀”中“用”,“用”中“讀”,既“讀”又“用”,相得益彰。文言之學習,成了一種有趣的'嘗試。這樣的課堂,怎么可能不風起云涌呢?
感到不滿足的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有好些處還開始于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的“導”,如果能徹底地實現課堂思維從學生始,那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啊!
《看雪》教學反思5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初中的語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適當的進行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本節課內容的選擇上較新穎,組織嚴密,條理清晰,節奏明快,體現了教師的基本功比較扎實。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在課堂中合作、探究性學習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得到發揮。課的結構清晰,準備部分、各部分的銜接科學、過渡自然。整節課中學生興趣濃烈,積極主動性較高。重點、難點把握較到位,課堂環節設計巧妙,目標達成率較高。
但仔細分析缺點還是很多的。如:課堂上細節講解還不夠,對學生的帶動性不夠充分,整個課堂的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興奮度還不夠高,上課有點放不開。教師示范較少,學生展示空間不夠充分。各環節用時把握不夠精準,導致后面的重難點講解不夠精細。針對以上問題,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究,積累經驗,改進措施,提高效率,努力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看雪》教學反思6
本節課上的是《看雪》的第一課時,以認字讀準文為主要目標.
導入部分.導入的環節直接簡單,以謎語的方式導入揭題,學生興趣較濃,很快就能進入正文學習.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這個環節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著讀第二段和第九段,在教學過程中指名讀的學生基本能夠讀準,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讀詞的后面,可以先通過檢查預習課文的要求來先學習生字詞,鞏固好生字以后再來讀重點段落,可能會更好.還有在學生評議的時候,老師應更注意指導學生的一分為二的`觀點, 從兩個方面來加以引導.一定要做到及時的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找到不明白的地方,由于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雖然有幾個同學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問題來,但是大部分學生提的問題五花八門.所以在這個環節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使得后面的閱讀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我覺得應該給學生明確一點的問題,還是要以讀好課文為主,給學生的質疑不要太多,適當就好,就是想各種形多讓學生去讀,想讀,喜歡讀.
《看雪》教學反思7
多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讀,沒有學生的說,更沒有學生的思學生終于沒有學會讀書,只是死記硬背一些東西,算為所得宋朝教育家張載說:“學則須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他們講的都是讀書要提出問題葉圣陶先生說:“善于讀書的.人,一邊讀下去,一邊自會提出一些問題或題目來”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善于讀書的人”,但是可惜,他們沒有提出問題的機會,甚至沒有思考的時間,只能豎起耳朵聽甚是可悲!
《看雪》教學反思8
《看雪》一課,講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課文蘊含著海峽兩岸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愿望。在這一課中,我執教了第一課時,我將初讀環節作為本節課執教的起始點,重點滲透了識字,將識字、寫字作為本節課的重點。作為常態課,我自己認為本課上的還比較扎實,學生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將主動權放給學生,我一直在領著學生走。另外,由于時間分配不均,有部分學生的生字沒有寫完。課后我經常在想,為什么每次上課都和預想的不一樣,很多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在備課時都沒預想到,看來自己在課前還是準備不充分。
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仔細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課堂的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看雪》教學反思9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受益匪淺。我覺得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教學設計要契合學生特點,課堂生成要為學生新的知識技能獲得服務。
一、轉變教學觀念,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說到根本上,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不應該把學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強行灌輸,而應把學生看成是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著的認識的主體。一個教師無論學識如何廣博,都必須始終站在學生這個主體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員這個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學生要是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培養不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節失敗的課。首先備課時需做到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我在實際操作中重視鉆研所教文本的重難點,卻忽略了所教學生學習的重難點;重視教法的設計,卻忽略了對學生學法的考慮。其次,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轉換角色,由教學過程的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明確目標后自己去讀書,自己去提出問題,自己去做題,自己總結知識規律等。豐富教學形式,以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二、落實精講精練,增強訓練實效性。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講得過多、過細,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這樣的課堂教學就顯得低效了。針對這種實際,我們從教學實際出發,扎實落實講的內容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對于“三講”中的“講重點”我們的落實措施是(1)講清知識的.含義、結構、層次。(2)講清知識運用的方法步驟。(3)強調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要求。如本課中關于兩岸關系,學生如果感興趣會通過各種途徑去學習去了解,就不必在課堂上進行拓展和延伸,而且這也不屬于語文課的范疇,講了反而浪費了學習語文的寶貴時間。總之,落實精講精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反饋和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三、精簡教學過程,減少低效無效環節。一堂課分幾個大的步驟,每個步驟有分那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哪些環節屬低效無效環節,一定做到心中有數,靈活增刪,精心設計。必須突出知識重點和中心環節,解決重點的措施,必須省時、有力、有效;必須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啟發性的思考題或討論題;必須精心設計課堂訓練題,做到:具有典型代表性,難易適中;必須保證學生的訓練時間,做到重點問題堂堂清。
四、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知識規律性。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教師指導下得以充分發揮的。因此,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我們除了對教法的研究外,還更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研究。(1)教師必須具體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如發揮范讀的作用讓學生感悟朗讀的技巧,分析句、段的構成讓學生更快把握句段的意思等(2)具體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如每一次讀的要求及目標分別是什么,如何做到一次比一次讀得深入,層層遞進,教師都要心中有數(3)通過典型訓練題的典型示范作用,具體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看雪》教學反思10
說實在的,在沒上之前我還頗為得意,為準備這堂課我專門有學習了調節教學的相關內容,首先這個設計體現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導語、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節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制;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系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疑環節,由于學生質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可是上完課后發現者皆可還有很大的漏洞,特別是各位老師的平可使我的認識更深刻,收獲也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三語,語速不能過快,導語的`目的是創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我再說導語時就有些快,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過渡語,是引領學生很好地從這一環節過渡到下一環節,這個沒有出現大的偏差;做大的失誤就是結語,竟然忘記了,為什么會忘呢?緊張,因為結語是背出來的,已緊張很容易忘。結語,它是對文章內容、情感、寫作特色很好地總結,通過老師對文章的把握把他總結出來,而不應該是背出來,背,很容易忘。也給人一生硬的感覺。
2.教學設計要科學,有條理。我的教學設計大致是感知內容、理解感情、練習背誦、寫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運用。顯然,練習背誦放在第三個環節很不合適,要么把它放在第一個環節,要么放在最后一個環節,根據我這堂課可以把它放在最后,因為背誦是常規教學,可以根據課堂時間靈活把握。
3.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于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后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么是白描。講完定義后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小練筆緩解由于時間緊,只讓學生寫了,而沒有展示,這是一個遺憾,這是一種反饋沒能夠實現。
4.讀書要有目的,目標要明確。這是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讀書有些盲目,其實,老師讓學生做的每一項活動都要有目的性,這樣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本節課,關于文言實詞和寫作手法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是學生們能夠質疑,能夠思考,并能夠在思考中有所收獲,實在是一件可與而不可求的幸事!或許這就是我們追求的課堂生成吧?文言文教學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堅持不懈,總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獲的。
《看雪》教學反思11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小品文,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張岱的文集中探知些許。
這篇文章描寫的冬天在西湖看雪的美景是文章的中心內容。在組織教學中,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復誦讀,并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并運用白描手法。針對目標,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環節:
1.導語;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導入;
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里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
3、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里包括學生質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
4、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里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5、總結語。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于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
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引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
2、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比較到位,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探究不到位,學生不能很好理解。
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
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于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講完定義后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3、賞讀環節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于行”、賞“癡于景”、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
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5、這節課如果能夠充分借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葉圣陶先生說:“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更需要讓學生自如地去運用它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指導學生學習。
《看雪》教學反思12
《湖心亭看雪》的教學目標中我把重點定在:通過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靜蒼茫的意境之美,學習白描手法的運用。就是希望培養學生的文學感悟力,去品析雪后西湖的空靈靜謐之美。并在預習導案中設計了三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堂上學生也能品析出雪后西湖的蒼茫、寂靜之美,但因課堂前半部分學生對字詞疏通方面質疑太多,使得課堂前松后緊,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賞析,來品讀,讓教學重點沒有凸顯出來。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掌控,突出課堂的教學重點,體現學生主體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看雪》教學反思13
用識字三的詩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而借用給臺灣小朋友寫信,邀請他們來銅陵作客,一方面是加深海峽兩岸的骨肉情感,另一方面是想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安排邀請來看雪,而不是作客,是想將課開始的時候欣賞的銅陵雪景,引導學生描述出來,同時渴望學生能夠運用書上的詞語和提供的雪景詞。從實際效果來看,同學們有序地介紹銅陵的雪景能力還比較差,但是一些同學已經能夠用學到的描寫雪景的詞語。設計還是達到了目的。在有序的表達上,如果在邀請信的設計中,將地點明確,可能會更好。我想,也許孩子們說得說會更豐富。背誦的環節其實比較簡單,大部分同學選擇的都是“童年玩雪的.趣事”,因為前面指導的時候比較細,所以會背的同學很多。
因為學校的電子白板沒有弄好,所以這節課是借的一年級的教室,重新回到一年級呆過的教室,學生的興趣還是很濃的。這節課中,很多發言的同學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這說明孩子如果調控的好,他們還是有學習的興趣的。這需要我再次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從閱讀期待的課題來說,這節課在閱讀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還不夠,語文的思維方面落實的還不扎實,如何形成教學的常態,形成語文的創造與思維,是下一步需要討論的問題。
《看雪》教學反思14
《看雪》是人教版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主要在學生理解臺灣地區很難看到雪,所以當老師介紹故鄉北京的雪時,孩子們十分好奇,產生了很多疑問,并產生想要去北京看雪的想法。而文章的最后一個“盼”字則寫出了北京孩子對于臺灣的歡迎,側面寫出了作者對于祖國統一的`期盼。
教師在教授此課時應先為孩子用地圖和講解的方式,為他們設置情境,讓他們更容易的接受“祖國統一”這個歷史問題。在此基礎上,了解本文是以對話為主的課文。這樣的課文適合學生們反復朗讀,并注重提示語的設置,學習根據提示語的注釋,來朗讀課文。訓練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理解重點字詞,反復積累。教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從臺灣走向北京的雪,到走向北京。并結合識字三中所學的三字經,最終理解“臺灣和我們是一家人”的情感。
但是本課在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的同時。還是有一些瑕疵的。比如在細節的重點詞語分析上,還可以在如何運用上下下功夫,出些相應練習。教師應更富有激情的去帶動學生,營造氣氛。這都是教師應繼續努力的地方。
《看雪》教學反思15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篇幅短小,情景交融,流露出一種家國之思、家國之悲的情懷的文言文。
教學設計中,我把這節課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是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疏理文意,這部分內容較為簡單,準備放手讓學生去做,老師只是點撥引導。而對后半部分文本的深入理解,離學生的生活較遙遠,對張岱的孤獨,癡迷,可能難以理體會,我決定采用點撥引導的方式,從“癡”字入手,品味“癡景”,“癡情”“癡心”,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中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課堂上,果不其然,對文中的重點字詞,文意的理解,沒有難倒我們的孩子們,對同學們來說是小菜一碟。課前預習,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學生能理解大部分內容;課上,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解決心中的疑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以充分展現。課上展示,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后,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其他同學和老師,由于篇幅太短,只能挑八個小組進行展示,學生們聲音宏亮,落落大方,站姿端正,體現了學生良好的發言習慣,其他沒選到的小組,下課還給我說沒挑到他們組,他們還挺遺憾呢,看到學生們遺憾的表情,心里還挺竊喜呢,嗯,應該他們在課下也充分準備了,這次沒展示成,有點心不甘呢。
對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應該是個難點,家國之思,家國之悲,我就親自出場。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癡”,找出張岱癡迷的地方。文中白描手法的運用,是這篇文章的重點,讓學生掌握白描這種寫作手法的特點,寥寥幾筆,勾勒事物的特點,并回憶到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九種景物,也是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深秋晚景圖,把天涯游子的羈旅之思刻畫得淋滴盡致。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學生們對這句話很疑惑,問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貫,我適時拋出兩則材料,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知道張岱寫下“金陵人,客此”,是懷著深深的亡國的沉痛和懷念等復雜的感情的。舟子認為他傻,其實張岱在改朝換代之際,隱姓埋名,遁跡山林,潛心論著,在貧困衰敗中依然固有對故國的癡心,這是一種執著、一種堅守、一種癡迷。由此聯想到生活中,我的兩個語文課代表,無論何時何地都在認真學習,這就是一種對學習的癡迷!
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了張岱寫景運用白描的原因,五十多歲的張岱透過國破家亡看舊事,他的眼睛里沒有顏色、聲音、溫度,只剩下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的冰天雪地。當然,這節課完成了我的學習目標,學生們充分參與、積極展示,只是這是一節公開課,各方面都準備的充分,多希望我們的常態課也能如此!我們的教學將不再在是痛苦,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期待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看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看雪教學反思04-03
關于《看雪》的教學反思范文10-04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2-01
雪教學反思04-21
《看雪》教學教案02-10
《看雪》教學設計09-30
《江雪》教學反思09-30
雪孩子教學反思04-14
魯迅雪教學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