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色鹿》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色鹿》教學反思1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較為直觀的教學方法,通過形象、生動、有趣的影片,向孩子們展示了獵人不慎落水后九色鹿奮勇相救的場面,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小眼緊緊地盯著畫面,面部表情隨著劇情變化而不覺地變化著。有了這一鋪墊,在學習課文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獵人的心境,朗讀時很容易抓到關鍵字詞“嚇得大叫”“救命啊”讀出獵人焦急、害怕、不知所措的心情;從“跪下來”一詞讀出獵人對九色鹿的真心感激之情。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學習重點,也是我平時教學中感覺最煩瑣、最索然無味的部分。但在教學這篇課文的生字時,我利用“告、必”的字型特點,我采用看動畫猜字謎的方式,幫助學生牢牢地記住字型。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學習“告”字,并認識“這頭沒有尾巴的牛”叫做“告字頭”;用“一箭穿心”的字謎學習“必”字。學生在看動畫猜謎語的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會了這兩個字,我相信他們會記憶猶新的。
二、以讀為本,以思為核心
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課堂上,我注重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采取激勵讀、賞讀、賽讀、讀后互評、自評等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語言,使學生自悟自得。如有個孩子讀獵人的話時,邊讀邊拍胸脯做保證,已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身于獵人的角色中了。
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適時地、正確地給予評價,評價語言生動、豐富,學生從評價中感受到讀的樂趣,如“你的朗讀仿佛使我聽見了獵人的呼救聲”“好像你也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害怕極了”“我覺得你這只九色鹿是慢慢走出森林的,不是很急切地想去救起獵人”……
在朗讀的基礎上,我多次設計讓學生想象練說的環節,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以達到在讀中悟,在悟中思的目的。如讓孩子們想象獵人當時的真心保證;想象九色鹿的內心憤恨與失望;想象國王聽了九色鹿的話會如何懲罰獵人等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與文本進行“零距離”的心靈對話,從而更好地感悟課文。
此外,在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時,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為學生初步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搭建了一個平臺,最后讓學生研讀揣摩,深化認識,最終達到與文本、與人物合一,并高于文本,高于人物的一種境界。學生并能由此聯想到我校近期開展的古詩誦讀比賽中背的孔子的話:“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孩子們能夠靈活地運用,證明課文讀懂了,孔子的話讀懂了,并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積累、運用的目的。
三、走進生活,人文教育
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把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同文本結合起來,讓文本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文本,從而構建一個人文化的和諧大語文觀。
當獵人被九色鹿救起后做保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九色鹿的救命之恩,獵人可能會做怎樣的`保證?”這時學生的頭腦中就會浮現出生活中人們通常發誓的場景。
當國王發出布告用重金捉捕九色鹿時,我試問孩子們:“如果九色鹿曾經奮不顧身地救過你,你看見這樣的布告,你會怎樣做呢?”引導學生做一個守信的人,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獵人在金錢的利誘下,背棄了自己的誓言,反而帶著國王的隊去圍捕九色鹿。這時,我提出“面對這樣一個忘恩負義的獵人,你此時心情怎樣?”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言行、心境等感悟獵人利益熏心、忘恩負義。
教學最后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課堂是孩子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孩子在課堂上盡情釋放自己的率真與天性,盡情徜徉自己的思想與激情,這是個性的課堂,更是生命的課堂。
《九色鹿》教學反思2
《九色鹿》是一篇精彩的民間故事。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理解民間故事所反映的主題思想:頌揚真善美,斥責假惡丑。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活潑而真實的畫面,使課堂充滿吸引力,學生樂學,樂思,樂于接受。在圖文并茂的渲染下,尋找到了最佳契合點,學生情感產生共鳴。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堂課中,學生們不僅得到了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接受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一、加強語言學習,讓學生深刻感受
在教學時,我采用以讀為本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圖景,揣摩劇情,人物的語言,動作與神情。回顧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學得扎實、生動。扎實體現在每個板塊的活動都以語言的學習為主線,無論是根據詞語復述情節,還守注人物語言、動作進行感情朗讀,或者以國王的口吻寫一段斥責調達的話,都是在實實在在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的,重要的是這樣的板塊活動是綜合的,學生能從中獲得除語言能力之外的發展,特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生動體現在每項語文活動饒有情趣,特別是體會人物說話時的情態、口吻進行表演朗讀,扮演國王的角色進行情境對話等,符合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的心理需要,課堂呈現出輕松愉快而有和諧有效的.氛圍。
二、板書完整清晰帶動學生深入思考
板書在一節課中同樣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一個好的板書,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1、板書要講究完整性,所以我既然寫上了調達這個人物,那么在調達的人物下也應該相應寫上反映他品質的詞。這樣一來,不僅完整了板書,也幫孩子積累了詞語。
2、在這節課中,九色鹿是主要人物,調達的“惡”完全是來反襯九色鹿的“善”。那么,在板書中,通過對比,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看出九色鹿的“善”。
3、從學生角度出發,我們的孩子生活著的社會是現實的,我們不能只讓孩子看到善的一面而完全忽視惡的一面。
《九色鹿》教學反思3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于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課堂上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課問中的重點詞句,從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在課堂上,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我還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到位,今后還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同時我還有兩點體會:
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后“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為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在教學中,老師還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語言,如:看著畫面想一想,當時調達會怎樣向九色鹿起誓,會怎樣說,怎樣做?這樣,讓學生與文本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才能更好感悟課文。
《九色鹿》教學反思4
《九色鹿》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
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民間故事”大背景:本篇課文是民間故事,學生對這一類型的課文很感興趣,以此為基點,首先帶領孩子走進這一文化寶庫。介紹民間古故事。同時重點介紹了《九色鹿》與敦煌石窟的關系。《九色鹿》原出自《佛經》。該故事繪畫與敦煌石窟257窟的西壁上,畫面從兩頭開始,中間結束。層次清晰,中心突出,構圖嚴謹,是北魏的經典作品之一。這些知識呈現給孩子時,學生是大開眼界,興趣就一下高漲起來。
二、“讀”是語文學習第一位。對于這樣人物個性鮮明的文章,孩子特別的喜歡去讀,同時,讀是吟誦品味,讀是鑒賞領略,讀是情感的共鳴。課文的味道都會在讀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去走近這些主人公,充分的展示了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才是真的體會,深的投入。在讀中體會不同的.語氣,領悟不同人物的個性特點,這樣就可以告訴我,孩子是真的領會到了人物的性情。
三、推敲重點詞句,體會詞句的感彩和表達效果。語文的最基礎能力的培養,是我在教學時一直所堅持的。從文字中去發現語文的魅力和奧妙。
《九色鹿》教學反思5
這兩天一直在看“四月的紀念”的隨筆,深受啟發。看到他在教學《九色鹿》中遇到的困惑:“學生關于《九色鹿》中爭論‘調達有沒有錯’”。我也在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期終試卷上的一填空也在我的腦中閃現:“本學期,我們認識了不少的人物,其中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因為。有不少學生填:調達,因為他是個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的小人。”當時并未留意,現在想想,我不禁問自己,學生怎么會對調達如此印象深刻?我們的教材是要我們突出這個人物?還是利用他來反襯九色鹿?再讀教材,答案無疑是后者。那我們在教學時注意了這一點了嗎?
認真讀教材,再仔細思考,我發現我們在教學時顛倒了主次。我們有意無意地強調了調達這一形象,忽視了課文真正要表達的形象——九色鹿。
看課題:九色鹿。課題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并學習九色鹿的美麗與善良。即他才是課文的“主角”,而調達只是一個用來烘托主角的.“配角”。
課文第一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自然風景圖。由環境美來突出人物(九色鹿)美,教學時,我們以此為重點,幫助學生品讀、理解了嗎?也許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九色鹿奮身救起調達不求回報體現了他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他的語言、神情、心理我們讓學生去揣摩了嗎?而調達呢?也許是更容易讓學生來表演體會。于是我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后者。再談“皇榜”,我們和學生共同研究調達的心理變化,于是調達在學生心中活了,而九色鹿則成了一個蒼白的“美麗、善良”的化身。
再看結尾,九色鹿義正嚴詞地痛斥調達,這語言是何等有力。在教學時,我們像演繹調達一樣去引導學生體會的嗎?我沒有,因為按教學的規律,前面已經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在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了。不過顯然兩者的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
這樣想想,學生出現上面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就是孩子,是粉點在他們心中是模糊的,我們做老師的應盡可能多地從正面去引導、影響他們。
《九色鹿》教學反思6
《九色鹿》是一篇擬人體的民間故事,贊揚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課文蘊涵著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啟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文的語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讀中才能領受體悟。九色鹿的美麗在課文第一、五自然段描寫得比較美,怎樣通過學生的朗讀傳遞一種美的感受呢?抓住“潔白如雪”、 “九種鮮艷的`毛色”等詞進行指導朗讀。在教學九色鹿痛斥調達的那段話時,好多學生讀不出未,無法體會九色鹿的切齒之恨,因此我就設計了一些導語:“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何況是救命之恩呀!那調達回報她的究竟是什么呢?”學生很快答到:“他不但沒有回報他,竟然還出賣了九色鹿!”孩子們情緒一下子激昂起來,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來。
除了重視學生的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多次讓學生進行想象練說: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后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
【《九色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九色鹿》教學反思范文10-05
《九色鹿》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10-09
四年級《九色鹿》教學反思10-02
《九色鹿》教學設計09-30
關于二年級《九色鹿》的教學反思10-02
九色鹿教案教學設計08-26
湘教版九色鹿教學計劃12-13
九色鹿09-30
《九色鹿》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