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學反思500字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學反思7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學反思1
在學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一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根據課標理念,在學習戰爭、戰役等有關軍事斗爭的歷史時,指導學生一定要掌握讀圖、用圖的基本要求。因此這一節課我設計一個探究題“圖說長征,重溫長征路”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動態的長征路線,讓學生自己去“重返長征路”找到工農紅軍經過的省份,越過的山脈、江河,真正體會紅軍經歷萬水千山,行程二萬五千里,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長征。這也是課后“練一練”的內容。我按照教參要求設計了課件,用動態的形式設計了走過的“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四川、西康(現在分屬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甘肅、陜西11個省。課堂效果也比較不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課后,有兩位同學找到了我,說“老師,錯了,通過看圖,我們組討論出是十四個省。在他的激勵下,另一個同學提出了相同的問題,說十一個省就只是從瑞金出發的中央紅軍經過的省,而不是工農紅軍經過的,還有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軍團。
對這突如其來的疑問,我一面用較慢的語速表揚他們能思考和大膽提問,另一面則以飛快的速度思考應付的辦法:與他們討論這個問題,我的教學設計中根本沒想到這一問題,習慣性按照教參的要求,也是以前學習形成的思維定勢。如果用以前慣用的手段——“這個問題是教參的答案”顯然是對學生的“外交辭令”,而繼續堅持原有答案。這樣做,學生學習的熱情、好奇心、學生的創造思維很可能被扼殺了!我當機立斷改變了原有的思維方式。對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們提出的問題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們只要學習一定能弄清所有的問題。下一節歷史課堂我提議重新討論,自已找自己所屬軍隊的長征路線,找出自己所走過的省份,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老師作必要的補充或更正。老師再查一下資料,并與其他歷史老師討論一下,一定會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學生走后,我立刻查閱有關資料,發現“中央紅軍走了11個省,若加上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共走了14個省。11個省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和陜西共11個省。加上紅二十五方面軍經過的河南、湖北兩省和紅二方面軍經過的寧夏。另外,中央紅軍所走過的省份,是不是只有11個?寧夏在圖中顯示的非常明顯。如果加上寧夏,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省份應該是12個。這樣看來,紅軍長征共經歷14省,它們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陜西、湖北、河南和寧夏。”
我又打開了我的課件,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是我錯了,因為本來的設計意圖是按照課本后的的探究題“是數一數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省”而卻出成了“紅軍長征走的省”,所以同學們才有疑問。于是下一節上課時,我首先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又對這一問題重新進行了探究,并對學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與學生再一起討論。就這樣,看起來就那么兩個字,卻出現了這么大的反應,由于少了這兩個字,激發了學生對歷史問題的正確態度,學生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主人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從此以后,我發現這兩同學對老師態度特別親切,很多同學上課積極性也高起來了。“老師,錯了”這句話,使我認識到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對歷史教學的重要性。
(一)轉換教師角色,建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要想使全體學生都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我們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要積極地將過去的“一言堂”模式變更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以下幾個弊端:
1、替代式。教師在教授一個新知識點時,對學生進行提問,沒有等學生回答,教師就替學生先說出來了。
2、自問自答式。教師在教授對話時,對學生進行提問,由于心態比較緊張、慌張、匆忙等,在學生回答之前,給出了答案,而且對同樣的問題進行3—4次的重復。這樣,不僅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而且收效甚少,學生幾乎沒有開口說的訓練機會,嚴重的還會讓學生對此教師產生厭煩的情緒,當然也會厭倦學習了。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它提倡一種開放式交流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保持雙向交往,甚至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強調一種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師此時成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成員在相互交往,相互激發。
(二)設計有效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語言水平,才能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享受到“用中學,學中用”的愉悅。這種課堂活動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的習慣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正確的評價形式是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活動的保障
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作出正確的評價是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注重教師的評價,還得讓學生都參與到評價中來,進行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真正讓學生由被動受試者變為主動的參與者。不斷幫助學生,激勵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歷史能力不斷地提高。重要的是改變過去的評價機制,老師也是問題探究的參預者,所以教師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并接受學生的評價。鼓勵學生對自己老師作出評價,真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學習時進行積極思維,激活已有的圖式,并能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把課堂變成一種引起學生極大興趣的向知識領域積極探索的活動。
通過這一事例使我認識到:必須改變教學結構,調控教學關系,建立民主課堂,把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把學生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成為我愿學,我喜歡學,我主動學。使學生能發現老師的失誤,并能勇于幫助老師改正錯誤。師生之間這種互相改正錯誤,可以營造一種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發散思維的火花。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學反思2
(一)如何設計教學活動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經常根據教材內容來選擇一定的活動形式來與學生一起學習歷史。本課,利用長征途中的一系列圖片來圖走長征,圖說長征,是我最初教學設計中活動的主體。在不同班級上完本課后,我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有了新的感悟。
(1)第一節課,我是先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來搶答介紹長征中的這些圖片,將圖片作為獎品獎勵給介紹的同學。學生的熱情十分高漲。為了得到所介紹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最后請拿到11張圖片的同學到臺前排列長征的順序。學生參與熱情高漲。但是活動需要時間長,有些同學沒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2)第二節課,分配給每個小組一張圖片,每四人一小組,開展對本小組所領到圖片的研究,最后集中本小組意見,由小組中心發言人來介紹本小組探究成果。最后再來排序。這種方法針對性強,且通過小組探究的形式,確保全員參與,參與面廣。不足之處就是依舊耗時長,且圖片改為分派的形式不如作為獎品提供的形式學生的熱情高。
(3)第三節課,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凸現遵義會議、兩次會師這些重難點,我將教學設計改為,將圖片發放形式改為小組代表抽簽,為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將圖片分為兩種,一種是重點介紹,另外一種是不介紹,只留作排序使用。為降低難度,學生原來對于圖片的介紹也由撰寫紅色旅游景區介紹詞改為長征中圖片上發生的歷史。
上課的過程中,依舊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反思過后,我有了新的認識……
反思一:活動設計與重難點的關系。
遵義會議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不足之處就是我在長征過程上耗費的課堂時間太久。從學生兩個地點排錯來看,過程的掌握也不好。處理方法就是首先讓學生同桌間協作,或獨立在預習卡圖上,找出長征經過的每一個地點,重走長征路,初步了解長征過程途徑每一個地點。然后教師通過地圖、形象的圖片和生動幽默的語言領著學生再次圖走長征,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認知。最后再請一部分同學來排序,提高學生的運用,也第三次加深學生印象。
經過這樣的三次后,學生應該掌握比較好。而且時間也由原來的.二十分鐘節省到十余分鐘。而節省下來的時間,活動的主體放在小組合作,報道遵義會議召開上或者是為遵義會議舊址撰寫紅色旅游介紹詞。每個小組異彩紛呈的報道或介紹,學生一定對于遵義會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來根據關鍵詞進一步把握,學生對于遵義會議會有很大的知識上、能力上、情感上的多重收獲。
反思二:活動的有序、有效。
開展活動固然很好,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要有目標意識,確保活動的效率。不足之處在于很耗時,例如在分發圖片過程中,讓小組代表到臺前抽簽,本是想節省時間,卻因為組織不好,耽擱了時間。處理方法就是在我說清要求后,快速走到每一個小組前,讓學生抽簽,這樣抽完一個,就能快速開始一個小組,不至于全班都在等待。
反思三:要相信學生。
最初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撰寫紅色旅游詞,可在上第一節課時,我降低難度,改為了介紹圖片上發生的歷史。由于自己缺乏自信,更對我們的學生能力缺乏信任,雖然學生介紹得比較清楚,但讓他們失去了個性化的精彩展示。應該與學生一起樹立自信心,對自己、對學生說“行!一定行!”。
(二)課堂語言,要千錘百煉。
通過本節課的設計與實踐,我對于教學語言的組織有了新的體會。課堂上,寶貴的四十分鐘里,一定要讓每句話都實現它的價值。教學機制:我在尊重學生認知特點的前提下,通過言簡意賅的過渡語,引導學生思維步步深入;或者給予學生個性化的,針對性的評價。語言與語境相吻合,而不是與預設相一致。
(三)三維目標,應渾然天成。
三維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三條平行線或者三個不同的組成部分例如本課,通過圖片,重走長征路,了解長征的歷史,培養探究能力,并從中體悟長精精神,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過程中,我并沒有引導學生認識到長征的奉獻與團結,學生只能談出“大無畏、不拍犧牲、不屈不撓”也就沒有什么奇怪的了。而我在某一節課中,和學生一起談到過草地時老紅軍為了挽救年輕紅軍的生命,將唯一的一點食物留給他人而餓死犧牲的故事,學生再談出“無私奉獻,團結一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課前我鼓勵學生,分小組編排歷史劇。課堂上,學生們將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表演的非常逼真形象。而且跨越了組與組之間的界限,聯誼演出,氣勢磅礴,讓大家耳目一新。通過在不同的班級上《紅軍不怕遠征難》一課后,我反思了許多,雖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我相信經歷本身就是一種收獲,我發現的這些問題,是我教學思想的新認識,教學行為的新矯正。
對我來說,這些就是最大的成功與收獲。感謝領導、老師對我的一次次的悉心指導,讓我的教學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教學反思05-02
初中歷史觀摩課《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設計01-25
《紅軍不怕遠征難》讀后感04-25
(原創)《紅軍不怕遠征難》讀后感--團團04-24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05-02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學設計05-01
《馬背上的小紅軍》教學談04-30
不怕,我不怕作文11-19
紅軍的旗幟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