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1
(一)、情景導入,學讀、寫分數。
課始從本班學生人數入手(48),以增加的一點(4和8之間加上小數點)為突破口,明確新產生的數與以前學的整數的區別,問學生認不認識這樣的數,以喚起學生對小數的感知,讓學生說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小數,以及讀情景圖,不但使學習素材變得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在讀數和寫數的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本著學生已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的原則,順利完成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教學。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盡管學生在此前研究的數學知識中的數據均為整數,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0.5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數時,就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長的紙條為工具,以0.5米的理解為基點和突破口,再去解決0.3米、0.4米等多長,從而使整個探究過程顯得順暢、自然、扎實、有效。
認識一位小數之后,讓學生繼續利用紙條進行實際測量兩根毛線的長度(一根長0.2米,另一根長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來測量課本的寬度(0.17米,用紙條不能直接量出)。這樣做既鞏固了對一位小數的理解和運用,還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又為兩位小數的探究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切實感受探究兩位小數甚至多位小數的必要性。
本環節的'教學注重了實踐操作,學生的手、口、耳、腦、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體驗、探索”過程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里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之所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授課時靈活運用,使學生在思考、討論、觀察、操作、交流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收獲知識。
(三)、實踐應用,鞏固認識
教育學認為,適度的練習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本節課的練習設計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練習,二是突出本節課內容設計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從開始的信息圖引入到結束的進一步理解信息數據的意義),三是通過開放的題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和創造的機會,使其靈活掌握知識。但由于我沒能準確地掌握時間,課堂調控能力差導致開放題沒能得到訓練。
(四)、課外調查,拓展延伸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時間是無限的,本節的學習已經結束,但學生的探究活動并沒有結束,課外調查的布置,將學生的探究領域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從學校延伸到社會,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探究視野,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為下一節課的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學習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學中出現的失誤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教師放的力度還不夠,總是感覺對學生不放心,學生一時間回答不到教師預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總感覺學生說的不如自己敘述的明白就重復解釋,我想這歸根結底的原因還在于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學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預設而忽視生成,為完成預計的教學目標而趕時間。
2、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們經常說: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課堂上要準確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課堂上我就沒有能夠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長的紙條測量0.2米長的那一條毛線的時候,多數同學一開始都估測是0.2米,但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可能是將毛線拉得過緊好多孩子就說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兩位小數,這時我把其中的一個兩位小數寫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轉入對兩位小數的探究,但一時間又沒有想出很好的連接語,這時0.7米的毛線長度還沒有測量,思維地運轉沒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設計進行了下去。只是給學生作出了“在實際測量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誤差”、“毛線不要拉得過緊或過松,因為毛線有彈性,所以測出來的數據可能就不一樣”的解釋。事后我對課堂上出現的這一突發事件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當時有的學生說出0.23米的數據后老師接著問“你是用紙條準確測到的還是估計出來的?”轉而導入“用米尺能不能準確測出?”。這樣就很自然地能導入了對兩位小數的探究,還會節省出測量課本的寬的時間用來做涂一涂,填一填的開放練習題,從而也會使教學目標能夠全面達成。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2
今年三月份參加市骨干教師培訓時,史紅桃老師帶領我們數學班學員開展《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專題研修,先由兩位老師講《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之后老師們互相交流評議。大家都覺得小數概念的引入不夠理想。回來后我也積極進行了探索,覺得以名字引入效果較好。
教學內容:義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P117—118的例1、例2及相關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⒈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小數,體會小數的含義;初步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法。
⒉通過自學嘗試、合作討論的形式展開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⒊注意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具準備:
⒈教具:投影儀、若干明膠片、米尺;
⒉學具:仿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人民幣學具若干,直尺一把。
案例分析:
⒈復習鋪墊,啟發思維。
⑴說一說以下各圖陰影部分用什么分數表示。(出示陰影圖)
⑵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元=()角
評析:復習分數的'知識,為搜集、準備有效的信息,誘發知識間的正遷移,溝通分數與小數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好鋪墊。
⒉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你在家時媽媽怎么喊你?(小名××),在學校大家又怎么喊你呢?那你有幾個名字?(兩個)同學們,在我們的數學王國里也有像×××同學這樣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數學王國里的新“朋友”,板書課題:小數。
評析:聯系學生的實際,由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出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幾乎每一位學生在家中都有小名,因此,引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全體學生都踴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現實感。
3認識小數。
(⒈)教師出示1米長的尺子,問: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用分數表示,應是多少米?(板書1/10米)。在生活中為了便于使用,又把1/10米,寫成0.1米(板書)讀作零點一米。就像×××同學,你在家媽媽叫你××,在學校大家又叫×××一樣,實際上還是同一個你。
評析:由直觀引入小數的概念,讓學生認識到小數產生于生活之中。
(⒉)自學嘗試,分組討論。如果是5分米,你能不能用與上題相同的方法說一說?學生思考后分組討論,各組組長召集小組同學討論,并推選出代表說一說本組的想法,通過全班討論,引導學生學會說“5分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表示是5/10米,用小數表示是0.5米”。
評析:學生的嘗試,不僅僅是對小數的進一步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的一次再創造行為,讓學生主動地探索,類推出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希望大家予以指導!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3
1、與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太重復,教材為什么安排“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數與代數”內容標準中規定,“能認、讀、寫小數”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所以我們本冊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教材在編排這一部分內容時,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為學習小數認識和計算的形象支撐,到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時,再作抽象。
2、在教學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時,在把握教學要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二是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原則上限于一位小數,并且是結合元、角進行計算。
3、例1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如何進行教學?
例1是教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及寫法。雖然教材設計了米、分米、厘米這一學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學生只是通過比較直觀的方式初步認識了分數,如果僅從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來思考小數的含義,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一些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來理解。例如,有的教師創設卡通動物(身高1分米)和積木塊(厚1厘米)比高矮的場景,并用米尺進行測量。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支撐,避免了僅從抽象的關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這兩種關系之外,教師還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這種類型;而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反過來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4
備這節課,只要求學生會讀、寫,還要求小數的意義不能脫離現實背景(主要以價格和長度單位)抽象地去學小數,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差不多按照教學書中的過程來進行教學,也談不上什么創意。我把課的重點放在了理解小數的含義上,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分數和小數的含義。
本節課讓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課件選材科學、合理、形象。
二、從生活入手,學生學的順其自然。從學生熟悉的商品價格中的小數入手,使生活素材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初次學習小數并不感覺陌生,將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撐學生對小數的感知過程后,預防思維定勢的產生。教材遵循著用具體可感、可知的形象為支撐的原則,設計了先通過商品價格來認識小數每一位,又通過長度單位間的化聚揭示分數和小數之間的本質聯系,最后再結合自己的身高說明怎樣用小數的三個環節。
課上好后感覺如果我在設計時,增設兩張表格,讓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數先寫成分數,再寫成小數。然后讓孩子觀察表格中的小數,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樣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怎樣的分數可寫成兩位小數,通過表格的對比,到達認識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的目的。表格設計更利于讓孩子們比較、體會。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5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貼近學生給你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現數學回歸生活的思想。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時,我設計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1米長的白紙條測量兩條彩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整節課的知識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 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學生已有了生活經驗,可以重點放在總結小數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上。在教學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應加強學生說的能力和說的過程的訓練,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由整體認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需要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地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決重點、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6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通過借助“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后又做如下反思: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會數學回歸生活,讓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生活的氣息。
2、充分利用學生資源,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出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
在理解生活中的小數的實際含義中,我直接拋出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價格看經驗,運用原有的長度單位的知識基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將學生感覺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自然流暢地幫助學生建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3、教學能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小數王國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7
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現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首先復習分數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十分之幾的含義,為下面學習小數打下基礎。小數在生活中學生經常見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導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2、注重學生的直觀感知、實際操作,認知、感知小數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學生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讓學生體會分米和米之間的關系,老師適時作出點撥,得出幾分米可以寫成十分之幾米,同樣可以寫成小數。又通過讓學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說一說,在實踐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數的含義。
3、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設計試讀小數、找身邊的小數、組數比賽等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
4、巧用生成資源,促進有效教學
這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小數的讀法,。我原先想通過學生試讀把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區別開來,使這兩部分的讀法有了不同,但教學時有兩個學生有錯誤的讀法,我及時讓其他學生去發現,利用這些生成資源使得學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數的讀法。
在整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
1、整合教材,促進有效教學
整節課容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知識點: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中我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有點“趕”教學的感覺。
2、調整板書,運用多種感官,彌補教學不足
板書的目的是為促進更有效的教學,在板書上再進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學時注重教師語言與板書同步進行,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板書,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把重點、難點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處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8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這節課的重點是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和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讓孩子們在熟悉喜歡的情境中認識小數,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理解小數,在積極熱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數,在不甘落后的.競爭中運用小數。整堂課上下來老師教得放松,學生學得輕松。
成功之處:
一、以“元”為切入點
通過讀教材、看教參,發現三下與四下關于“認識小數”最大的區別是三下的認識小數是建立在具體情境中,也就是認識“元、米”等為單位的小數,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抽象地討論小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每天學的內容對他們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識,有些會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做基礎。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于學生,也經常接觸小數,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導入部分就是從超市一角,商品的價格中引出小數,這些小數都是以“元”為單位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認識小數, 教材以米作單位的小數為例,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類小數對學生來說是較抽象讀寫小數。
二、以“米”作平臺
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以1分米=1/10米=0.1米為重點,在突破這個重難點后,學生能利用知識的遷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一位小數的認識,但是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分數也只是一個初步的認識,且很多孩子已經有些忘了,在教學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讓學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過套理論得出用整數表示(1分米),用分數表示(1/10米),這里把重點放在1/10米的含義上,讓學生復習了分數的含義,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數。在學生模仿著寫后又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幾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數零點幾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數的學習經歷,再來認識并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就相對比較輕松。最后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只是由于時間關系這點沒有實施,但是本意確實如此。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9
《認識小數》是人教版人教板三年級下冊P88-89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數,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學會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部分知識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雖然是第一次學習這個內容,但對于學生來說,在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對小數有一定地了解,會認識部分小數,只需要再稍微講解一下。我把課的重點放在了理解小數的含義上,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分數和小數的含義。
一、從生活入手,學生學的順其自然。
超市是學生常去的地方,對于物品所標明的價格,學生也是比較熟悉的。從生活中的數學入手,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從學生熟悉的商品價格中的小數入手,使生活素材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初次學習小數并不感覺陌生,將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解化。
二、在用形象支撐學生對小數的感知過程后,預防思維定勢的產生。
教材遵循著用具體可感、可知的形象為支撐的原則,設計了先通過商品價格來認識小數每一位,又通過長度單位間的.化聚揭示分數和小數之間的本質聯系,最后再結合自己的身高說明怎樣用小數的三個環節。以往教學中,部分學生常常形成只能用小數表示價格和長度的思維定勢,因此在最后的練習中我收集了一些小數的其他用途并展示給學生,有效的防止了部分學生的思維定勢。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05-07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07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11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2
《小數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5-06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24
教學反思: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07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反思范文04-29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4-28
7.1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