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反思(通用1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務必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好處,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著深遠的好處。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一樣,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務必掌握必須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小學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力。下方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游戲個性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能夠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務必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狀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光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簡單自如了。這樣,既持續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能夠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忙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后讓學生透過超多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透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五年級的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就應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必須的閱讀潛力。能夠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狀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自我去閱讀教材,然后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后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透過長時光的訓練,學生逐漸會構成自我解決問題的潛力。
如在教學第7課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忙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并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關掉。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務必使用易于學生理解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搞笑、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簡單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潛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2
1.自編教材的趣味性。
執教者依據學生學情及心理特征,針對教材的知識,以學生感興趣的“畫表情”為主題,融美術、語文及思想人文關懷于一體,自創了綜合性較強的內容,設計了這一堂自選圖形學習課,非常具有趣味性。
2.知識運用的綜合性。
本課融入了信息技術學科的綜合技能,美術學科的版面設計知識及語文學科的成語知識。
3.學習方式的自主性。
整堂課的.知識完全是在學生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自主學習環境中自主生成,教師只是在過程中作適時的引導。尤其是自選圖形的發現和基本應用,都是學生自主發現的。
4.情境任務驅動的交融性。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拋出任務時,創設了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情感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本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遺憾,一是時間安排部分合理,前面任意組圖和繪畫表情環節時間太長,還有成語配畫環節成語5個,就用了5分鐘左右,最后一個難點環節──表情故事就不能在課堂上完成了,很可惜;二是小組的合作效率有待提高,分組方式有待探討改進。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3
相信很多教師對“信息素養的培養”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詳,但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構筑不僅取決于文化的承載物(如信息技術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而且取決于文化活動的主體之間的動態性關系。所以,對于課程的建設及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教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
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為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后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局限于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學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升華”,要進一步加工信息技術教材。
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4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與其他中學課程有所不同。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通過學習信息技術學科,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作為一名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信息技術教師,我結合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我校注重學生的發展,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教學宗旨。一切為了學生,我們每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有些學生對計算機還不太熟悉基本操作,因此在講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授內容。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耐心的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真研究教材,實施分層次教學
根據調查研究,我國的計算機正處于普及階段,很多學生家里有計算機,但是也有個別學生從來沒有過多的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給中學的計算機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很容易失去上課的興趣;而有的學生卻因“吃不了”跟不上講授內容而失去了信心。那么如何才讓用最好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本節課的內容呢?首先,我認為應該認真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較容易的知識點可粗略講解,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可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還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如果整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對本節課的講授內容也不能做到及時的應用。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對學習接受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布置不同的任務讓其完成,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布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可讓接受能力好的學生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信息技術課一般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后教師講解、演示或學生自己看書學習,再由教師點撥重點難點。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很好。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總是用同一種教學方法,而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不同接受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告訴學生如何操作不如讓他們自己去學會操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尋找正確的操作步驟,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操作實踐能力。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己未找到的操作步驟印象深刻,而在教師講解過程中將會對其重點認真聽取并加以記憶。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其在今后的各科學習中都大有益處。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處處觀察,多多留意,適當的調整與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思路,讓枯燥乏味的課程生動活躍起來,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5
計算機繪畫具有豐富的表示力和簡易的操作性,使學生情有獨鐘,并成為兒童學電腦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和帶的“畫圖”以其簡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師生的青睞,然而教師也往往對“畫圖”感到頭痛,因為它對于不規則曲線的表示實在是差強人意,它的表示力實在是無法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
任務驅動是目前計算機教學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帶著任務學,能在學的過程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講授畫圖程序的時候,假如簡單役計任務,學會使用畫圖工具。發現學生對于“畫圖”各種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較易掌握。但如我想讓學生畫畫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學生面露難色,覺得用這些工具不夠用,難以畫出真實的物品,其主要原因關鍵在于缺乏發明性的思維。在設計任務時,應盡量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動身,讓學生切實體會計算機可以協助其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的時間還可以增多一些,真正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操作,恐怕僅用5分鐘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設計設計中,我先讓學生看這樣一幅范圖,請同學們考慮一下,誰能用幾秒鐘時間完成。大局部學生從常規思維動身,采用了曲線工具來畫,用兩條曲線圈起來,結果花了不少時間,畫出的“月亮”還不夠理想。可是有些同學卻突發奇想,先畫好兩個大小基本相似的圓,然后移動其中的一個圓,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發明性思維,對于這類同學,我表示了多篇的態度,并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發明性地看等問題,能發表你獨特的觀點。
通過以上的小練習,學生興趣倍增,紛紛躍躍欲試。看到這里我便趁熱打鐵,出示了第二個小練習,并說:“同學們,你能在5秒內完成嗎?”。在這近乎不可能的目標驅使下,學生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思維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學想到了這樣的方法:用紅色畫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圓,并相互交*,然后在下邊畫兩條相交的切線,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紅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學采用了復制翻轉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這個練習中,學生充沛體會到了發明的樂趣和勝利的喜悅。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練習一樣,只要你以發明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使“畫圖”工具真正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畫好它的。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座房子,請同學們來畫。有了以上的經驗,學生很快找到了極具發明性的方法,畫好了房子,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戶、地毯等各種家具,儼然成了一幅“我愛我家”的命題創作畫。當學生的發明思維萌發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點拔和堅持它的熱情,然后就和同學們一起體驗發明的喜悅與快樂吧!
我想,教師教學的發明性首先應該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置上。一般來說,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到的只是思維的結果(即結論),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太主張上計算機課非得帶書不可,應該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打個比如,導演對劇本的處置是一種再發明,同樣,教師并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留聲機”,而應能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藝術的處置,形成可操作的教學思路,這也是一個再發明的過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需從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促進者轉變,其角色行為主要表示為:協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探索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戰略,發展其認知能力。
設計到課堂教學中,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件快樂的事,將操作步驟用課件有條理地向學生交待清楚,對培養學生良好、規范的操作習慣是相當有用的,同時也體現了課件應有的實用價值。
要想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和寬松的課堂氛圍。假如面對著一位整天板著面孔的老師,學生們哪還能有創新的火花呢?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表示的機會,允許小朋友們多想、多問和多說。
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主要應是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在評價自身的作品時可以與以前的作品作比較,評價他人的作品時可以與自身的作品作比較,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6
信息技術課,是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的教學反思。雖然說高考不考這個科目,可也是學校里是的必修科目。
這一周的課程都是在學校里的微機室里面上的課,因為要面臨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所以,上操作課的時候,主要針對的是練習題,目前練習的是Excel操作題。
在上課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直接打開習題,就開始做,而且做得全對。但是,有的學生,講解了一遍之后,還是不會做,感覺不看題目要求是的。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看題目,直接按自己的意圖開始做。這都是課堂當中,學生出現的主要的.問題。至于紀律方面,或許是因為是新老師,沒有過于調皮搗蛋的,不至于一堂課進行不下去。因為這個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們可以輕松地去上這門課,不會留特別難的課外練習題目,對高中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有一定的調節的作用。
每次上課的時候,因為教室很大,我都是轉著圈的給學生講課,講課的聲音有點小,擔心距離的遠的學生聽不到。同時,也可以看看學生的作業完成的情況,相對的來說,學生可以更好的完成課堂練習。對于信息技術課,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期待著上網,看看自己喜歡的東西。高中的學生一般課業負擔還是挺大的,生活的場所基本上就是學校,學生可能更多的向往外邊的世界。可是,還是必須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的,文明上網,懂法守法。現在的一些學生迷戀上網,打游戲,這都是不好的習慣。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提醒學生,上網不僅僅是消遣,也可以學習,現在網上有許許多多的公開課,各門各類的都有,只要你想學習的,都可以找到資源。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們都必需合理的運用。
上課過程中的不足便是,缺少一些威懾力,上課的經驗有些不足。還有就是比較年輕,感覺學生非常活躍,我看到學校里的那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只要他們走進課堂,學生就沒有說話的,眼睛就直直的盯著老師,生怕錯過什么。老師們講課也都非常的精彩,往往一道題,講解好幾種思路,希望學生可以理解。我覺得,這些老師,一進教室,就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威懾力。
以后,我也一定會成為這樣的老師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7
從教幾年來,使我感覺到信息技術課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對一堂初中信息技術課《插入自選圖形》的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是插入自選圖形和圖形的組合,教學難點是圖形的組合。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是老師先演示操作過程,學生再上機操作。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教學效果不是很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著老師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課后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為什么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于是我重新設計了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水平的情況,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時間。除了基本操作的教學外,還應該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審美的`教育。由于學生的操作水平相差較多,所以在做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發揮小組的作用,以點帶面,讓學生更好的完成任務。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自始至終貫穿的教學思想是: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只有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學好用好計算機。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出寬松和諧、合作學習的氛圍。通過對課堂結構的探究,我覺得,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和限制,以使他們能大膽地實踐、充分地聯想,從而引發創造思維。而且在實踐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習、允許他們下座位向掌握較好的同學提問,這樣做學生非常感興趣,而且也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學生探究時,教師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問題時要個別問題個別指導,重難點問題要統一講解。
在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在新授部分,我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出問題,而且利用小老師,去教一些領會稍微慢的學生。在拓展練習部分,學生可在剛才基本任務的基礎上繼續制作其它圖形,可以由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作品創作。充分體現了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變教師“要我做”的外在要求為“我要做”的內在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了“目標驅動”的主人、“內容驅動”的主人和“方法驅動”的主人。
在評價學生作品環節上,老師采用自評、互評、師評,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達到知識構建的目的。通過評價學生作品這一環節,學生不僅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同時也會發掘自己的不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地對作品進行品頭論足的平臺,通過評價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堂課教師力求導得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使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創造想象的全過程,反思這個過程,我認為教學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師要努力做到尊重和賞識每一位學生的價值,賞識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賞識每一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很欣賞他們,以增強自信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適時放開學生,指導學生自己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放飛想象,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有些地方還很膚淺,觀點也不盡正確,就課堂教學而言也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今天拿出來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8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學科,它著重于對小學生進行初步的信息意識、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的培養,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而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信息技術學科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留有課后作業或經常出卷考查,這便決定了信息技術的課堂評價應多方位考慮,使課堂評價更有目的性和實效性。
一、 改變思路,評價要多方位考慮
從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的課堂評價狀況看,只是機械地理解了新課程的評價要求,只學會了新課程評價觀的“形”,而沒有領會其“神”。在這樣的課堂評價中,我常思考:教師到底要給予學生的是什么,而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又得到了什么呢?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進行的,而大部分問題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機械性問題。有時也會受到某些思想的影響,在課堂上出現評價泛濫,這使教師的課堂評價很難真正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造成課堂評價的無效和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來表示對學生表現的不贊同或者贊同,很少出現具體的描述性評價語言。這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這種評價反饋還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培養。
二、 細化分類,使評價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機實踐操作的方式開始,再結合理論和實際,邊教邊練的方法為主。所以在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總結出應圍繞學生的回答語言、學生的練習操作以及學生的作品完成情況等三方面進行。
1、對學生語言的評價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但又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有效的評價。如當學生正確地回答了問題時,得到的便是一些簡單評價語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則經常會被教師打斷,最后索性由教師來回答了正確的答案。這樣做看似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來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們能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角度出發,正確評價學生回答的語言,或許能讓他們受益匪淺。
例如當學生的回答有明顯的錯誤時,遇到這種情況,我是這樣做的:我告訴他:“你可能沒有聽清老師的問題,請再思考一下,聽一聽別人的答案。”這樣,學生就會明白他的回答是錯誤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問題的勇氣。
又如當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語言支離破碎、表達不清的時候,我不急著幫他解釋,或者請其他學生補充。有時這樣處理:“你剛才說得不錯,再試一試,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說一遍,讓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這樣,既能讓這個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訓練,也可以讓下一個學生的回答更規范。
2、對學生操作的評價
在信息技術課堂評價中,針對學生的操作評價比較多,特別是針對學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常常起到引導性作用。
例如在畫圖教學《復制與粘貼》一課中的'片段:
活動要求:教師先讓學生看書,自學如何在畫圖軟件中復制粘貼相同的盆花。
教師提問:2分鐘后,教師請了一位學生演示操作。
學生演示:學生很快就學會操作步驟并進行演示。
教師評價:“你做得非常好,剛才看書一定非常認真!”“那么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復制與粘貼完整的操作過程……”
以上課堂環節,在信息技術課中非常常見。從教師對學生操作的評價來看,該教師比較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評價。但教師在此過程中還缺少對學生操作的引導。可以在學生演示操作時,教師適當地給予提醒:“請你把每一個操作步驟告訴大家,做得慢一點,讓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給予鼓勵:“某某同學的演示已經有點小老師的風范了,大家要向他學習!”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幫助教學,而不是成為課堂中的“擺設”。
3、對學生作品的評價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很多課程都是圍繞某個軟件開展教學,而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評價學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評價一幅作品的好與不好?什么程度屬于好?什么程度又屬于不好?每個人的標準是不同的。評價學生作品應該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入手,重視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特長。教師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立性,不要用一種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我們可以把評價的重心放在軟件的使用程度上,或從美學的角度給予少許的建議,點到為止。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9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各學科中越來越起著重要的作用,成為現代教學的一個十分必要的教學手段。信息時代的到來,孕育著教學手段改革更新,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然而,在我們為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教學工具的不斷更新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運用的另一面。在歷史教學中,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在我們運用這一先進教學手段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歷史科的學科特點,從學生、學校、課文的實際出發,防止走向教學的誤區。
一、注意主次分明
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學生的心理——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生是否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為此,我們在做課件時,必須顧及到這一點。有教師認為在課件中多些圖片、視頻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于是乎,竭盡所能搜索大量圖片和視頻資料,把課件做得“花枝招展”,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或幾個課件上。固然,必要的視頻和圖片、聲音,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過分強調這些則起到了畫蛇添足的負面效果,尤其是那些毫不相干的資料,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反而導致學生只顧新奇而分散注意力,導致教學中主次不分,喧賓奪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決不是課件的花俏所能帶來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正確引導,教學內容內在的深刻性和啟發性以及問題的編排、情景的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等等。只有把課件中的情景畫面通過剎時的興奮轉化為思維的轉化,知識的升華時,才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課件和一節成功的課。
二、注意創新課堂
提高教學反饋信息,實現教學信息的互動是作好教學工作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翻新教學方法是取得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做好教學反饋則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運用科學的提問方式去反饋學生信息,也是提高教學軟件質量的關鍵。我們更需要把教學看成是與學生交流思想的一個過程,更應該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門藝術,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Yes”,或“No”。反觀現在在許多教學軟件中的存在的問題,不是沒有教學反饋的一言堂.就是教學反饋信息太死扳,千篇一律。如現在許多教學軟件設計的.教學反饋一股是“答得不錯,你真聰明!”或“不對,你再加油想想”,而教師可能說:“嗯,他的回答某一部分有點意思,但在另一方面似乎還想得不全,能否再接著想下去?”他也許給出一些提示然后讓學生繼續想,還可能就學生的回答提出反問或者就學生的回答給一個反例。對學生正確的回答,除了及時給出恰如其分的表揚之外,還可能追問為什么?能否把這個結果加以引申?這些都是簡單的“Yes”或“NO”達不到的。對于課本中的重要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學生閱讀書本之后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把握能力,也可以通過把重要知識點以問題方式寫出,由學生來完成方式來反饋效果。
歷史教學決不是簡單的填鴨式教學,不斷創新課堂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制勝法寶,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方式吸引學生,通過各種游戲來達到在游戲中學會知識,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我在教學中同樣引用多媒體教學,但是在教學中就穿插了大量學生的互動活動,比如在講到曹操時,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曹操的故事,讓學生分組辯論對曹操的看法和評論。當我在講到唐太宗時,我會要求學生扮演唐太宗時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在表演中去展示自己才能,通過多媒體展示對唐太宗了解情況的知識競賽等等。如何把歷史課上活,上好,明晰課本知識點,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是歷史課成功與否的重中之重。
三、注意教學技能更新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十分便捷的手段,然而,我們發現許多老師往往把計算機當成書本再現的替代品。把舊式的“照本宣科”再次重演。這種搬運工式的教學不考慮創設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情景,不考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注意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在有些課件中,老師們把書本知識只是簡單地投影到屏幕上,計算機完全成了課本搬家的電子書,無非是把課本上的內容照原樣搬到計算機屏幕上,再讓學生把屏幕上的內容抄到筆記本上。在教學中也只是按照課件中的內容簡單讀一遍,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對于教學,這樣的軟件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不僅費電還刺激學生的眼睛。學生原來不懂的看了軟件還是不懂,還不如看看教科書,問問老師。看教科書,使用方便,還可圈可點,在上面作標注眉批。問老師,總可以和老師進行對話,不懂再問,直到問明白為止。因此,將多媒體計算機作為黑板、投影,甚至課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會造成“現代化教育”的假象。
對于這樣的教學,令學生十分反感,也是我們教師一大敗筆。曾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對于這樣的教學總是充滿了怨恨,將心比心,我相信我們的學生一樣對這樣的教學“恨之入骨”。所以更新教學技能,錘煉書本知識這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們需要把書本中沒有的故事、視頻、圖片搬上屏幕,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我們更需要把書本中的重點知識錘煉出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我們創設的情景中去感受所要學的知識,并能牢牢記在腦海中。變照本宣科為情景體驗、知識錘煉是歷史計算機輔助教學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四、注意避免“題海戰術”
歷史教學過程是對歷史事件的一個再現和反思的過程,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強調學生從情感上、思想覺悟上對歷史知識的把握,這就要求我們決不能以“以成績論英雄”的舊觀念來作為看待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情況的判斷標準。部分老師則忽視了重點,把側重點放在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再現和題目的把握上,故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大量的知識點背下來,把大量歷史題打在屏幕上,一節課就是學生背書,做練習,這種教學方法可能在提高學生成績發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會隨之煙消云散。首先,在許多學生陷入題海苦不堪言,已經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的情況下,這樣的教學固然運用到了計算機展示題目的優勢的一面,但是對學生是沒有吸引力的,把本來就該是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變成枯燥機械的解題訓練,窒息了學生的思維,這與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目標是相悖的。相反,現在需要引導學生講究解題質量,獨立思考,善于反思,養成自己歸納總結的習慣。所以只給一個簡單答案,沒有分析的提示,沒有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的題庫,實際上是一堆“現代化垃圾”。
所以,我認為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通過計算機提供的圖片、視頻、故事讓學生去反思,去領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決不能只是為了考試而教學,把一大堆題搬上屏幕,嚴重制約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注意教學思維的優化
現代教學更強調對學生的引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更突出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媒體之間進行的信息交換與傳遞的過程,是上述諸方面共同組成的一個動態系統。在教學之前教師的備課活動十分重要,對書本知識重難點的把握,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掌握,對相關資料的編排,都顯得尤為重要。一堂成功的計算機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編制適合學生實際和有特色的教學軟件,選準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講究實效,緊緊把握歷史教學的一條主線——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讓學生去感悟歷史,提高覺悟。所以優化課件十分重要,哪些知識點必須突出,哪些歷史事件通過哪些精練的資料去陳述、鋪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該用時就不用,該少用時不多用,使制作出來的教學軟件能激發學生的無限遐想和創新思維,為學生營造一個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空間。
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總會發現,部分教師總喜歡把一大堆相關史實不分青紅皂白一股腦搬上屏幕,書本上有的也不例外,看起來一堂課容量十分充足,實際上效果卻并不理想。比如有個老師在上《三國鼎立》時,首先把有關曹操、劉備、周喻等介紹打出來,再介紹了三國中3個相關的典故,還有各種視頻涉及3個,書本上的地圖也全部放在課件里,書本的內容幾乎原本搬上,還有蘇軾的《赤壁懷古》等詞,林林總總加起來課件達四十多頁,整堂課簡直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速度奇快,另學生無法跟上思路。試想,如此一堂課,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是否能真正掌握呢?所以,教學思維的優化必須貫徹在歷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在教學信息化日趨普及的今天,我們在運用現代花手段進行教學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如何去用活我們手中的機器——計算機,一定要走出新教材老教法,新工具舊路子的怪圈,相信我們未來的歷史教學必將柳暗花明又一村。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0
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但是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游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鐘,而對于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么課,并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么課,掌握這門課呢?
一、重視問題設計
課堂教學中,在導入新課、學習新知等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狀態是不同的,提問要注意時機,引導學生去積極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同一個問題,應善于從不同角度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條件的增設變化及結論的延伸和條件與結論的互換,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方法設計出新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三、讓學生有成就感
課堂中多展示學生作品,利用成功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堂上多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表揚鼓勵,會使學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從而對計算機學習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在伴隨著老師和同學們的贊美,這些同學都會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之中。堂中我讓每個同學都把作品上傳到局域網中,這樣,只要進入網上鄰居的同學都能看到,當看到有同學欣賞
自己的作品時,他們會充滿成就感。用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方式,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松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1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秘感,渴望更深層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于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后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于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十五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于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
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并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獲,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2
此刻學生在信息的學習上,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并且我們不能以他的學號來劃分他們的優差。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現他們掌握程度,從而對他們的教學采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而不去反省自我的教學行為如何來吸引學生。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有很多的課程能夠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如游戲、FLASH動畫演示、采取學生制作網上評比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中去,與教師實現互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當經常反思自我怎樣用學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們自我去學習,如何去掌握。那么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我們就不會出現上課不認真聽,冷場之類的'情景。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理解新知識的本事不一樣,如何讓不一樣的學生都能得到必須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布置任務,也能夠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教師,讓他們嘗試主角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一樣的層次上都能得到必須的發展。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3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但可能有部分教師的處理可能和我一樣,這樣就有意或無意傷害了學生。如有的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就批評他,或就直接讓他坐下,而不進行分析他錯的原因。久而久之,這個學生肯定不會再在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這樣就出現一堂課上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這樣教學氣氛就比較差,影響我們的教學活力,同時我們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績大部分是不夢想的,我們就要說他成績怎樣考得這么差,拖班級后腿而不注重他的提高(如總是錯的題會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更加產生厭學,導致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的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提議》里說過: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期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我的行為對學生有無傷害。
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當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后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語言說話不當,或教學資料處理不妥,教師課后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那至少我們能夠聽到一些優秀的課例,我們也能夠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之自我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當在每一堂課后都要進反思自我的成功與失敗之處,舍棄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取其精華用之以后的教學中,從而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4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計算機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都參差不齊。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也對計算機有不同的認識,學習興趣也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了,還有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么,老師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15分鐘老師教學,剩下時間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前設計的圍繞教學內容的課堂練習及任務,老師巡回指導并做點評。完成所有任務的同學可以獲得自由上機的獎勵。
二、采用“兵教兵”互助的形式
即基礎好的同學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務,那么他的第二個任務就是當小老師教會一個不會的同學完成任務(老師監督,不準代勞)。完成所有任務后才可以獲得自由上機的機會。
通過以上2個環節,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認真聽課快速完成任務就能獲得更多的自由上機時間;另一方面協調好基礎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基礎好的可以從教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提升);再者認真聽課出色完成任務的同學獲得自由上機時間可以自學、自由發揮特長(杜絕玩游戲現象)。
三、優選教法,提高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而不繁雜,教學過程緊張但不忙亂。
2、操作示范,有效指導
老師示范后,可以找表現突出的同學到講臺操作演示,其他學生觀察并找出問題,最后老師點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使學生在查錯糾錯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運用比喻,使知識形象化,簡單化
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詞術語很難被學生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四、強調紀律,保證課堂秩序井然
由于我校學生的特殊性,狠抓課堂紀律是重中之重。我根據學生喜歡微機課的特點,制定了停課制度。每節課由班長負責記錄表現差的同學,輕者停課一節,重者停課一個月(被停課學生報給班主任,微機課時必須在教室學習)。該制度實施兩周以來,效果顯著,課堂紀律明顯好轉。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5
回顧五年來,新課改引領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與成長,感受頗多。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但這種喜歡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愿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的體驗,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1、興趣引領、化難為易
例如,學生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我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當學生玩游戲覺得有困難的時候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就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現在高一年級學生的英文速度都在50個/每分鐘以上,大部分達到100個左右/每分鐘,個別同學達到200多個/每分鐘,同學們基本上個個學會了盲打。
2、精心導入,激發學趣。
在講授基礎知識時,利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進行重難點的講解、示范演示。我在課前精心制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3、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艦形象具體,然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例如,在學習鍵盤一課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而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橡皮擦的功能,這樣由淺入深、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對其印象深刻,利于記憶。
4、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高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勸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閱讀
教材,然后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后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PHOTOSHOP教學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及工具欄中的各工具的功能。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矗
5、欣賞個體、激勵全體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欣賞學生是老師必做的功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異,在這個時候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看到他們的閃光之處,然后加以贊賞的同時指出不足;注重發揮小老師的作用,并及時鼓勵同學們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電腦高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盡量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這樣不但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鉆研教材,分層教學
處于少年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充滿自信但缺乏耐心。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么,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試想,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學生動手,他們的注意力何以集中?因此,精講多練、合理安排時間,難易結合的任務驅動,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布置附加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的分層讓能力強的學生可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
7、教法多樣,教無定法
信息技術課一般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后教師講解、演示。我認為應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讓孩子上臺面向全體同學操作不僅能鍛練自己的水平,而且也提供了一個讓學生和學生交流的平臺。這是我在學習新課標之后思考的問題,多一種方法,多一些嘗試可以多幾個方位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我在講授“圖形的變化”這一內容時,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首先打開“photoshop”程序,每個同學導入一條魚的GIF圖片,接著,我開始"變魔術",演示"魚媽媽"的水平翻轉變化,然后同學們探究"魚媽媽"的其他魔術變法。"魚媽媽"如何"長大"或"縮小"、"魚媽媽"怎樣"轉彎"......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認真地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的快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得以體現。
最后,我請學生幫助“魚媽媽”找到一群“魚孩子”創作作品。學生練習時,我要求"越有創意越好"。
學生展示作品以后,組織學生自己品評。如何評價作品、如何面對別人的評價都是老師需要引導和關注的。
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也深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請學生到教師機上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致盎然,涌現出很多有創意的作品。
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藝術,整節課看來,任務密度偏大,個別同學只完成了導入和變形。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盡量避免留下遺憾。
8、充實提高,轉變觀念
我認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為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并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角色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為,信息技術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并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其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然后,教學不能局限于一節課,局限于一時,必須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6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潛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構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取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簡單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用心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我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理解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制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透過布置一個任務(制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光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透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制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后,從學生制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我介紹演示,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并透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到達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7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在初級階段,學生處于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于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征,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游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為主要內容。這樣做,符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于接受老師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游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通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一定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制成幻燈片并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師機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并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的世界。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通過復制、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文件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余興未盡,圍著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愿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后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語言說話不當,或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教師課后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那至少我們可以聽到一些優秀的課例,我們也可以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之自己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該在每一堂課后都要進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之處,舍棄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取其精華用之以后的教學中,從而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8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發展迅速的新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現孩子們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初步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和創造力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喜悅。
一、整理教材,激發興趣。
在中、低年級,學生處于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始狀態,對有趣的知識更加敏感。因此,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點,計算機課程以指法練習為主,應用輔助教學軟件和教育游戲為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這樣既符合兒童的認知結構,又便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生處于愉快的學習狀態,便于理解老師教的新事物,便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為此,我向前面的教授提到了教科書中最簡單的材料計算機繪圖。除了新的教學,我還教學生玩教育教學游戲,如“掃雷”和“卡片”,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計算機操作課上,我通過學校的多媒體顯示系統,制作了學生電腦作品的幻燈片,這些作品必須以計算機為基礎,并在教學樓一樓的電視屏幕上播放優美的音樂。學生們立刻沸騰起來,舉手提問。我回答了他們所有的問題,并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習就會成功。于是他開始耐心地與他們手牽手講解繪畫的相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計算機不再陌生。我把它們帶進了窗戶的“畫圖”。在圖紙上繪制點、線和圖形。經過操作培訓,學生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經過復制、剪切、粘貼和移動,我學會了畫一些簡單美麗的作品,并相互欣賞。直到下課,學生們仍然玩得很開心,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問老師這件事和那件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工作完成后,我如何輸入漢字來命名我的畫或在畫上寫下我的名字?這時,我讓學生們認識了鍵盤,并用鍵盤練習卡反復練習。學生最終可以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將丟失。我引導學生構思新作品,給自己的畫命名,并寫下自己的名字。看著五顏六色的圖畫,學生們非常高興。對自主創新有新的認識。我發現了自己,增強了自信。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
二、把復雜變成簡單。
給中學生上計算機課很難。學生只知道鍵盤上的字母,但他們并不熟練,更不用說讓他們記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了。這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通過實踐,我發現一些更恰當、更能引起學生興趣、更容易理解為隱喻的東西,效果更好。
三、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活躍,但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只是計算機知識的口語教學是無聊的,學生會就不感興趣了,課堂效果肯定不是夢。必須采取特殊的方法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解釋,而是著重于繪制各種有趣的圖形。這種靜態變化的教學方法直觀、生動、清晰。很容易控制進度和關鍵點。該方法能反復演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感官,使他們專心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達到了夢幻般的教學效果,消除了心理障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當我上了電腦,我給了學生們探索的主動權,給了他們更多的求知欲,更多的學習興趣,更多的表演機會,更多的成功經驗和達到成功另一面的力量。由于我的新觀念和新意識,學生們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與日俱增。
四、說話要仔細,多練習以加深印象。
精練的口語和更多的練習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操作電腦。俗話說,熟能生巧,勤奮彌補弱點。通過更多的實踐,學生將無意識地掌握他們想要學習的知識。在做“文本修改”練習時,我使用了各種文本修改練習軟件的功能比較,讓學生對Word2000感到新鮮和好奇。為了提高課堂效果,在教學中,首先要熟悉word工具,然后再熟悉軟件。在那之后,他們將有一個文本輸入比賽,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游戲中練習并從練習中學習。我還及時總結了他們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夠準確和快速,不能盲目地打敗。進入全面指法練習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許多學生理解這一挑戰,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
在每節課開始時,我會讓學生談談他們的學習經驗和操作技能。逐步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為其他學生學習計算機樹立良好榜樣。對于那些不夢想手術的人,我的解決方案因人而異。有時我給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給指導,有時讓他看其他學生的精彩表演。他們有點進步。當他們聽到老師鼓勵和表揚的話時,他們的臉上終于露出了幸福的微笑。通過實踐,這些學生取得了必要的進步,有的還提出參加計算機興趣小組,進一步提高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計算機知識不斷更新。僅僅從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可能教好學生的。學生們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發展,一些新軟件和一些網絡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在上課前花3-5分鐘與大家分享一些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和信息趨勢。或者讓學生談談他們的學習經歷。告訴學生單純的興趣是不夠的。他們應該有一種意志力,將所學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理解這些原因,學生在學習時有目標和動機。
以上只是我平時的教學經驗。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新課程,其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探索。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會總結出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計算機教育將沿著良性的軌道前進。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9-28
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反思04-05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2-21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范文09-26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04-04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1-18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05-15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1-30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5篇)12-23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通用12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