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教學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抓住“著迷”,讓學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題入手,質疑問難。
這篇課文題目新穎特別,涵義深刻,作為文章的“眼睛”,我認為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板書課題,然后詢問學生:“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并順手在課題上打了個“?”,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熱烈,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裝的僅僅是昆蟲嗎?”還有的問:“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學生思維的機器在一開課就積極運轉起來了,他們興趣盎然,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自覺探求問題的結果。
二、扣住課題,理清脈絡。
文章的層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樣,只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才能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讓學生通讀全文,邊朗讀邊找出文中提到“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語句。學生仔細讀書,很快畫出了這樣幾個句子:“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我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自由討論課文應該怎樣分段。由于學生對課文已有整體的把握,因此很快討論出了結果。有的學生說分三段,有的認為分四段,他們各持己見,理由充分,我沒有簡單地公布“統一”答案,更沒有粗暴的否認一方,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愛思考、勤動腦,對于他們的不同觀點都予以贊同。我認為此時重要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尋求答案的過程,他們積極動腦,勇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多么可貴的學習品質!也是學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養的好習慣。
三、抓住“著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朗讀、討論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學生答案豐富多彩,他們不僅找到有關語句,還說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找到了“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放進蝸牛殼,包上樹葉,裝進衣袋”、“欣賞”、“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詞語。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找到有關語句后,我針對這些重點句子指導朗讀,讀出法布爾對蟲子的喜愛之情,讀出父母責備的語氣,讀出法布爾不情愿地扔掉小蟲子的難過心情。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讀得感情充沛,引人入勝。
四、適當滲透,感悟寫法。
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討論一下文中哪兒寫得好,為什么。我只略作點撥,并不明說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領悟、理解。
比如第一節有幾句是典型環境的描寫,為下文作了鋪墊,也說明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周圍的環境。我故意說文章的第一節環境描寫太多余了,可以刪掉。學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大家各抒己見,在激烈的爭辯中越辯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環境描寫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我引導學生朗讀父母責罵法布爾的話,啟發學生思考:“從責罵聲中你能看出什么?”有的學生說看出父母親很嚴厲,有的說父母親很愛兒子,有的則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從而使學生感悟到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的不同,間接描寫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2
今天完成了領導布置的任務——上一節研討課,現在的感覺一陣輕松,輕松當然不是來自于自我感覺的良好,而是自己從緊張到平常的一個轉變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來自于課堂氣氛的活躍讓我對這些孩子看到了希望吧?!
今天的學生應該說是給足了我面子,課后統計了發言的人數,占班級的一半,這是前所未有的。看來我一開始對他們提的要求開始有效用了:不管是對是錯,一節課至少要發言一次,讓大家知道你在思考。從這一點來說我感覺到:孩子其實是很聽話的,因為這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他們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而我也在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和他們貼近,讓他們覺得上語文課很有趣。今天因為有聽課的老師,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自己的準備充分了,所以我能用自己的'語言、情緒去感染學生,讓他們跟著我走,進入了文本的世界中去。備課是花了心思了,找出了以前的聽課記錄,汲取別人之精華,搜索了網絡上的有關教案,進行參考,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估計精心設計。
今天的課堂沒有用多媒體(呵呵,也就是說沒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但是我從來就不認為沒有電化教育的課堂就不是一堂現代化的好課(是不是有些張狂?當然我不是說我的課好),但是我覺得一堂課要體現一個理念,要有老師自己的理解和特色,在課堂上要認準一個目標,有重點地訓練。
我不記得是哪個特級老師說過的(好象是殷特):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能在一節課上給學生一個知識點,那么這個老師就很了不起(大意好象是這樣的)。你想啊,一個學期有多少的語文課?我們小學六年要上多少的語文課?而我們要讓孩子掌握的知識點或者說學習的方法有多少呢?這樣一比,我們就不難發現我們平時的課堂其實很多時候缺少了一種思考,缺少的是一個目標。課文讀過去就算了,字會寫就行了,那么除了這些,語文還能給孩子一些什么呢?一種思想、一個習慣、一種能力……或許還有更多,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潛移默化地訓練的,或者說是熏陶更恰當一些吧?
所以,今天我這堂課,我要讓學生學會感悟,要會鉆進文本,要會咬文嚼字,那么我把重點放在了感悟上面,通過字、詞來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自己默讀體會、寫批注、同桌討論,然后交流,內化、朗讀、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當然我還用了自己夸張的表現,用了我自己設計的一些小小的圈套,挖掘課文的空白讓學生進行想象——比如“法布爾聽見父母的喊了嗎?為什么?”孩子說沒有聽見,因為他研究昆蟲聚精會神呢!正確,你很聰明!孩子說聽見了,繼續追問“那為什么不回答呢”?學生一想,因為他怕把蟲子嚇跑了!哎呀,你也很聰明,會想啊!孩子別提有多得意了!(其實,自己看見他們這么投入地鉆我的圈套,我更得意啊!)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會往里面跳,而他們越跳進去越會覺得“哎,語文真有趣,怎么怎么說都對啊,怎么說都可以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他們學會說自己的理解而且自圓其說,這也是一種本領。[
我覺得語文課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要讓學生自己樂于說自己的感受。有文學評論家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把學生當成是一個評論家,我們能夠傾聽他們的聲音和理解,那么我們就更能夠引導他們走進語文的世界。讓他們感覺到語文其實很簡單,語文其實很有趣。那么這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讓他們少寫一些作業也沒有關系了,他們喜歡語文、會用語文就可以了,你上課也會覺得輕松了,如果有一天他們說的滔滔不絕,你只有點頭的份了,那就是你省心了,你成功了。那這樣的課堂是我向往的,也是我所追求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如果說第一堂課是在教給他們方法,那么第二課時我是準備實施演練了,同一課內容,同樣的方法,不同的是,讓學生多說一點,讓自己輕松一點。但在備課的時候我做到一點:如果學生說不上來我怎么說?
我一直都很崇拜于永正老師的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走遍天下。所以我也學著這樣(當然我沒有這樣的功力啊!)。還記得以前上課師傅郭小磊常常批評我的:“備課從來只備條條框框,上課學生答不上來你怎么辦?”所以,現在備課我的大體思路先確定,然后我要準備我的“救場”——如果學生不能反應過來我怎么引導。
所以,隨著自己對教材把握是深入,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對課堂情況的預先估計,冷場的情況逐漸好轉了。但是,因為準備的充分,所以就希望學生能掌握的全面,以至于最后有一個環節因為時間關系倉促了。
當然,小學語文教研組的全體老師都對我的課進行了研討,大家給予了肯定,對我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在磨練中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成熟!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3
預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在閱讀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領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舍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學習描寫昆蟲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與周圍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有關昆蟲的謎語。
2、法布爾圖象的投影片。
3、描寫蝴蝶的一首短詩。
課程實施過程:
課前游戲:
猜幾個關于昆蟲的謎語。
一、導入新課:
1、剛才的游戲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對昆蟲的了解還真不少!在上一堂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來自法國的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就是——法布爾。
2、(投影示法布爾圖)
瞧,這就是法布爾!你覺得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第15課《裝滿昆蟲的衣袋》。
(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
1、打開課本,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到了法布爾的衣袋?
知道這鼓鼓的衣袋里放著的是什么嗎?
從這兒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板書:著迷迷戀癡迷)
2、法布爾是一個癡迷于昆蟲的人,寫人離不開寫事,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幾件事反映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
(1)法布爾終于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
(2)法布爾放鴨子后經常去觀察昆蟲,雖遭父母責罵,依然癡迷于昆蟲。
3、小組學習:
投影學習要求:
a、自由讀2-10自然段,劃出讓你感覺到法布爾對昆蟲癡迷的句子;
b、把你劃出的句子讀給組內同學聽,并說說你劃出它的理由,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價;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體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沒用的玩意兒”指什么?為什么加引號?
5、過渡:法布爾就是這樣一生癡迷于昆蟲的研究,他專心地觀察、探究昆蟲,常常忘了周圍的世界.父母的責罵也絲毫不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憑著這種癡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進了科的殿堂,成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響的昆蟲學家!
齊讀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爾圖,同時出示句式:
看著法布爾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現在請你想想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
7、你從法布爾身上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四、遷移訓練:
1、其實,只要你用心觀察,昆蟲是很可愛的,它們的外形就很有特點。
找出課文中描寫昆蟲的句子,讀一讀。
2、老師學了這篇課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寫了幾句,想看看嗎?
投影:像指揮棒一樣靈活的觸角,
像鮮花一樣斑斕的翅膀,
像晨曦一樣輕盈的體態。
你翩翩飛舞著,
美麗了人們的視線……
能看得出寫的是什么嗎?
3、課外,我們也觀察了昆蟲,也想來寫幾句嗎?
用一段話描寫一種昆蟲的外形。
4、交流。
五、課后作業:
1、繼續觀察昆蟲的生活,完成一篇觀察日記。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昆蟲記》讀一讀。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4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迷戀的故事。文章的敘述非常簡單,通過幾個細小的事例寫出了法布爾,表現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由著迷到癡迷的過程。課文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
在教學中,我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以及他對昆蟲研究的執著,采取了學生自學、共同交流的形式。我指導學生分別朗讀發生在法布爾身上的兩件事情,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句來體會法布爾的情感和品質。在交流中,抓住法布爾的話,“三天、終于”、法布爾在捉住小甲蟲后的一系列動作等,讓學生自讀自悟,并展開一定的想象,更進一步了解他內心的感情。在講解課文的同時,我還注重滲透了習作中的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希望學生能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逐步掌握并熟練運用細節描寫等寫作手法。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5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著迷的故事,而這個課題就突出地顯示了法布爾的與眾不同。課前學生預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本子上對這篇課文提三個問題,其中問得最多的是:“為什么要在衣袋里裝滿昆蟲?” “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為題目?”
的確,看到這個課題便能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現了法布爾對待昆蟲的極其喜愛的態度。說到蟲子,一開始很多學生表示出了“不喜歡”,甚至說“惡心”(特別是毛毛蟲之類的),我這樣說:“可是法布爾卻跟你們不一樣,他非常喜歡小蟲子,課文哪一句話直接告訴我們?”
學生很快找出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這一句。我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兩個比“著迷”還要“著迷”的詞語:“迷戀”、“癡迷”。應該說,“迷”是全文的線索,是通篇的靈魂。因此,教學本文我緊緊扣住“迷”字展開。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講法布爾終于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二是法布爾在放鴨子時捉到了小甲蟲,后來受到父母的責罵,卻依然迷戀于昆蟲。引導學生體會時我抓了兩個方面:一是描寫紡織娘和小甲蟲的語句,從而來體會在法布爾眼里這些蟲子是多么漂亮,很多學生也不由得喜歡上了這兩種昆蟲;二是描寫法布爾如何對待捉到的小蟲子的語句,體會法布爾對小蟲子的珍愛。尤其是課文的用詞非常精確,通過抓關鍵詞、換詞比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甚至是癡迷。
課文中還寫到了法布爾受到了父母的責罵,我讓學生聯系課文談談自己對法布爾的父母的看法。大約一半的學生表示理解法布爾父母的做法,主要是從安全方面考慮(這部分孩子平時屬于“聽話型”的);而另一半的學生表示不支持法布爾父母的做法,理由是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從“眼淚刷刷地往下流”可以看出(這部分孩子是屬于“有主見型”的)。到底是高年級的學生了,說話有理有據的,我在課堂上也沒有說法布爾父母的做法是對是錯,應該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對于法布爾來說,“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已經達到癡迷的地步了。
我想,學生在課文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布爾對待昆蟲的癡迷之后,課前提出的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6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教學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抓住“著迷”,讓學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題入手,質疑問難。
我認為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板書課題,然后詢問學生:“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并順手在課題上打了個“?”,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裝的僅僅是昆蟲嗎?”
二、扣住課題,理清脈絡。
文章的層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樣,只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才能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讓學生通讀全文,根據時間的變化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生掌握了方法,很快把課文分成了四部分,并且一邊朗讀,一邊邊找出文中提到“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語句。有了全身心的投入,學生很快畫出了這樣幾個句子:“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
三、抓住“著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朗讀、討論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學生答案豐富多彩,他們不僅找到有關語句,還說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找到了“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詞語。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四、適當滲透,感悟寫法。
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討論一下文中哪兒寫得好,為什么。我只略作點撥,并不明說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領悟、理解。比如第一節有幾句是典型環境的描寫,為下文作了鋪墊,也說明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周圍的環境。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7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著迷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講法布爾終于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二是法布爾在放鴨子時捉到了小甲蟲,后來受到父母的責罵,卻依然迷戀于昆蟲。引導學生體會時我抓了兩個方面:一是描寫紡織娘和小甲蟲的語句,從而來體會在法布爾眼里這些蟲子是多么漂亮,很多學生也不由得喜歡上了這兩種昆蟲;二是描寫法布爾如何對待捉到的小蟲子的語句,體會法布爾對小蟲子的.珍愛。尤其是課文的用詞非常精確,通過抓關鍵詞、換詞比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甚至是癡迷。
師父在聽完我的課后,點評如下:
整節課有亮點,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大的一個亮點是設計在學習第2—3自然段后的一個“想象情境,練習說話”:你能想象嗎?當小法布爾的父母找到他,發現他是在捉紡織娘的時候,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小法布爾又會怎么說,怎么想呢?在這個環節,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思維得到了發散,更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了小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全文的主線可以更突出,抓住三個詞“著迷”、“迷戀”、“癡迷”,并出示含有這三個詞的句子來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這樣全文的脈絡會更清晰。
2、在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五到九自然段時,可以把握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三個方面,讓學生學習這種寫作方式。
3、最后介紹并交流《昆蟲記》讀后感的時候,可以設計讓學生找找最吸引自己的某處描寫,還可以一起來看看視頻,豐富學生的感受,激起閱讀興趣。
這節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8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因此,教學這一課時,我緊緊抓住“著迷”展開教學。如:文章通過幾件事情來寫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你是從哪些語句中具體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學生通過自學后與小組同學的交流很快會找到:一是講法布爾終于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二是法布爾在放鴨子時捉到了小甲蟲,后來受到父母的責罵,卻依然迷戀于昆蟲。當學生概括出這兩件事情后,我又引導學生從“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放進蝸牛殼,包上樹葉,裝進衣袋”、“欣賞”、“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詞語以及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深入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本節課教下來后我感到: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美中不足的一點是:應指導學生分角色入情入境地多讀讀課文。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9
一、抓住課題
板書課題時,故意漏掉“昆蟲”兩字,與學生交流,你的衣袋里一般會裝什么東西?卡片、零食、小玩意、錢、學習用品等等,對于“昆蟲”這些會爬、會跳、會飛的不安分的東西,喜歡的男同學也有好幾個,但他們說一般裝在瓶子或者塑料袋里,于是學生的頭腦里就存著疑問了。打開課本,找出課文中三處描寫“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鼓”的,從而帶出課題中“裝滿”這個題眼。接著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反復誦讀課題,有的重讀“裝滿”,有的重讀“昆蟲”,很有情趣。
二、抓住事情
學習文中兩件事,目的是為了說明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但這兩件事又有不同:1.觀察昆蟲之不同:“靜靜地觀察”是法布爾完全沉浸在他的昆蟲世界里了,他的觀察已經是有意識的主動的行為,不再是如抓紡織娘般的無意識行為。這說明在這兩三年中,法布爾已經學會了如何觀察?2.紡織娘相對于小甲蟲來說,個兒大、會叫而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抓起來也就輕松多了;但抓小甲蟲可就不那么輕松了。課文中描寫前者需要“三天”的時間,而后者“敏捷”地捉住了,可見法布爾對昆蟲已經相當熟悉了。從這一個側面,更能體現他對昆蟲的著迷。文中還有一系列他抓住小甲蟲后的動作描寫,“放”“包”“裝”,細細品讀,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溢于言表。學生讀得很投入。
三、抓住“蟲迷”
課文出現了三個詞語:著迷、迷戀、癡迷,所有教這篇課文的老師都會注意到以此為主線,引導學生理解并區分它們的`細微區別。學習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學生對于“著迷”這個詞語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戀”的意思,可放在捉小甲蟲后再理解。面對父母的不理解和責罵,法布爾絲毫沒有動搖自己的愛好,仍然沉迷在昆蟲世界里!這就是“迷戀”,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已經無法分開了!而“癡迷”呢,則含義更深,從“癡”的偏旁出發,已經著魔了無法自拔了才叫癡迷;而課文中主要是指時間之長,從童年到壯年直至白發斑斑的老人,這里還適當補充法布爾年老時候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執著精神,使法布爾由“蟲迷”而成為了“科學家”!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0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教學重點肯定不在這里,但筆者認為,這決不是節外生枝,決不是無意義的生成,更不是為了生成而生成。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東西是十分清楚的,那是讓學生認識這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認識他那種癡迷的精神,具體學習作者介紹那法布爾癡迷的場景,還有一些美麗的詞與句子,這一切我也做了。我為什么在課堂上還要與學生進行著這般對話?這與我的思考有關。因為這一階段我的頭腦中時刻想著父母教育問題,但對課文中的這件事有著不理解的地方,我與身邊的老師探討這件事,慢慢地才理清思路。當然,我也有一種預感,學生在課堂上肯定不會放過這一點,所以就有了上面的對話。也許我的理解有偏差,也許我們之間的對話不是特別的自然,特別的精彩,也許把學生引到用“真實”來習作有些牽強,但從學生的反映看,他們是有一些理解,從每位學生的對話投入來看,這種理解顯得尤為珍貴,這就是我與學生應該共同感謝這篇文章給予的另外一種收獲。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1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教學時,我以課題為突破口,以問題引出下文:誰的口袋里裝滿昆蟲?為什么要裝滿昆蟲?裝滿昆蟲做什么?他們興趣盎然,主動從課文中尋找答案,自覺探求問題的結果。
我讓學生通讀全文,邊朗讀邊找出表現法布爾迷戀昆蟲的句子,學生仔細讀書,很快畫出了好幾個句子。我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說出合情合理的原因。學生們從“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放進蝸牛殼,包上樹葉,裝進衣袋”、“欣賞”、“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詞語感受到了他對昆蟲的迷戀。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再通過有感情朗讀,更細化感受。
學到最后,我讓學生填空:法布爾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裝滿的不僅僅是_____, 還裝滿了______,還裝滿了____。讓學生填寫說話,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2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侯對昆蟲迷戀的故事。課文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所以我以法布爾對昆蟲著迷為主線設計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情境中迷戀昆蟲的樣子。
一、設置情境
摸一摸你的衣袋里裝了些什么?如果一個人的衣袋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蟲子會怎么樣?大家感到“驚奇”“不可思議”,于是學生頭腦就存在著疑問了。打開課本找出文中描寫“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鼓的`”從而帶出課題中“裝滿”這個題眼。
二、 兩件事比較
學習兩件事目的是為了說明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但兩件事又有不同。一是抓紡織娘用了三天時間,捉甲蟲卻很“敏捷”地捉住了,可見法布爾對昆蟲已相當熟悉了。而捉甲蟲“靜靜的觀察”說明法布爾已完全沉浸在昆蟲世界中,從側面更能體會他對昆蟲的著迷。
三、對“著迷”的理解
文中出現了“著迷”、“迷戀”、“癡迷”三個詞語,文章以此為主線。再經過捉紡織娘和捉甲蟲這兩件事,大家對“著迷”已有所理解。“迷戀”比“著迷”程度更深,有“依依不舍”的意思。在捉甲蟲后,面對父母的責罵,法布爾仍舍不得丟掉,說明他已沉迷與昆蟲世界。而“癡迷”含義更深,已經著魔了無法自拔了才叫癡迷。法布爾終生致力于對昆蟲的研究,從不放棄。才使他踏入科學的殿堂成為一名昆蟲學家。
四、再析題目
文章最后提到了人們為了紀念他,給他的雕塑上做了個高高鼓起的口袋,口袋里裝的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昆蟲”“小動物”,再次回到題目,為什么以裝滿昆蟲的衣袋為題,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因為他熱愛昆蟲,熱愛大自然,并且全身心的投入,才使的他做的有滋有味,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3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迷戀的故事。文章的敘述非常簡單,通過幾個細小的事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由著迷到癡迷的過程。
教學本課時,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成功之處:引導感悟癡迷。
“迷”是這篇課文的靈魂。問文中有“著迷”“迷戀”“癡迷”這三個詞,意思差不多,但是程度卻越來越深。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理解這三個詞,想想能不能調換它們的位置?為什么呢?討論之后在去學習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課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法布爾抓住紡織娘;二是法布爾捉“小甲蟲”。對作者重點描寫的'捉“小甲蟲”的情況。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這一自然段,從人物的心情、動作等方面,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程度。其一,引導學生從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寫人物心情的詞句。你看,捉到了昆蟲,“高興極了”,“滿載而歸”,“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垃圾堆”,眼淚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爾的心中,昆蟲的確是“心愛的小寶貝”。其二,應該引導學生抓住相關動詞,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一個“放”字的處理,我采用了詞語比較的方法來體會語言文字的情感。一個垃圾只要“扔”或“丟”,這里為何不是“扔”、“丟”,而是“放”呢?這樣看來,“放進”一詞看似樸實,但用得準確傳神,讓學生體會其用得精妙恰當。其三,還應當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父母的責罵。在一般情況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許捉昆蟲,孩子便自動放棄了,而法布爾在如此情況下,仍然“興致勃勃地挑揀”,“躲起來偷偷地玩”,其癡迷程度便顯而易見了。這時候,再將“著迷”“迷戀”“癡迷”這三個詞提出來比較,學生就更能體會正是因為法布爾對昆蟲的這種癡迷與執著才會有今天的成就的。
不足之處:
課上由于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所欠缺,回答問題比較瑣碎,浪費的時間也比較多,感悟的不夠深入。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請你再來讀一讀課題,思考一下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為題目哪?
換一個題目,例如,愛昆蟲的法布爾,法布爾的故事,可不可以?學生的回答還是比較精彩的:如,生動形象地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癡迷。他時時刻刻都在鉆研著昆蟲。
這個時候我想趁熱大跌,便問:法布爾高高鼓起的衣袋里不僅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還塞滿了__________。沒想到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還有蟲子、貝殼、樹葉等等。這是我沒有預設到的,也不知道該如何來應付,直接將答案引出來了:是啊,多少迷戀,多少眼淚,多少夢想,多少執著!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有更多預設。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4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迷戀的故事。文章的敘述非常簡單,通過幾個細小的事例寫出了法布爾,表現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由著迷到癡迷的過程。課文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所以我以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為主線設計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詞句的朗讀,去感受想象法布爾在具體的情境中迷戀昆蟲的樣子,讓學生去自主結構文本,填充文本的空白和盲點。
一、抓住“著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朗讀、討論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學生答案豐富多彩,他們不僅找到有關語句,還說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找到了“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放進蝸牛殼,包上樹葉,裝進衣袋”、“欣賞”、“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詞語。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找到有關語句后,我針對這些重點句子指導朗讀,讀出法布爾對蟲子的喜愛之情,讀出父母責備的語氣,讀出法布爾不情愿地扔掉小蟲子的難過心情。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讀得感情充沛,引人入勝。
二、對于“蟲迷”的理解
課文出現了三個詞語:著迷、迷戀、癡迷,所有教這篇課文的老師都會注意到以此為主線,引導學生理解并區分它們的細微區別。學習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學生對于“著迷”這個詞語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戀”的意思,可放在捉小甲蟲后再理解。面對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止,法布爾絲毫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仍然沉迷在昆蟲的世界里!這就是“迷戀”,已經“戀戀不舍”了,深深地愛上了,已經無法分開了!而“癡迷”呢,則含義更深,從“癡”的偏旁出發,已經著磨了無法自拔了才叫癡迷;而課文中主要是指時間之長,從童年到壯年直至白發斑斑的老人,法布爾始終沉浸在對昆蟲的研究中,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執著精神,使法布爾由“蟲迷”而成為了“科學家”!
三、“口袋”里裝的是什么
人們為了紀念法布爾,在他的.雕塑上做了個高高鼓起的衣袋,為什么?這個口袋里裝的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得很精彩,有“知識”、“興趣”、“眼淚”、“歡笑”和“汗水”,更重要的是裝了他堅持不懈一生追求的這種可貴的精神。正如法布爾自己所說的“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5
《裝滿昆蟲的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為了捉到紡織娘,他鍥而不舍地尋找了三天;爸爸叫他去放鴨子,他卻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憑著這種濃厚的興趣,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讀著讀著,我們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孩子吸引。
在教學時,我努力想把一個真實的法布爾全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本課,我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我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并與實際生活結合,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在教學設計我做了兩點:
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與實際生活結合,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在教學捉紡織娘時,我從紡織娘入手,因為農村的孩子對紡織娘比較熟悉,我讓他們描述了自己聽到的紡織娘的聲音和樣子,孩子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覺得紡織娘的聲音很煩人,渾身綠色比較難捉,而且也都表明到處可見,對那小昆蟲沒多大興趣,接著我馬上問學生法布爾呢,是怎么做的,通過讀文章學生找到他覺得紡織娘是“歌唱家”,并用了三天時間去捉它,兩者一對比,學生馬上體會到了他對昆蟲的癡迷。在教學放鴨子片段時,指導了學生從“放進”、“包上”、“裝進”、“打算”和“欣賞”這些動詞中想象出法布爾的不同動作,也讓他們想象自己什么時候會有這些動作,體會出了對昆蟲的'喜愛和癡迷。再現法布爾捉小甲蟲時的有趣畫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
第二,充分利用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把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既有小時侯觀察昆蟲的癡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對昆蟲的迷戀;既驚嘆于他對科學的執著,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后,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0-18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05-02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教學反思05-02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范文05-04
裝滿昆蟲的衣袋05-01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3篇04-27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05-01
語文課《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05-04
15《裝滿昆蟲的衣袋》05-01
《裝滿昆蟲的衣袋》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