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1
“找碴兒”這個詞對我們這兒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是有點難度的。課文就是圍繞狼的三次“找碴兒”來敘述的',因此讓學生如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時,我參考教參中片斷教學,覺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里頭的設計去教學。可等到學生做《補充習題》上的一道題目時,還是有孩子不知道怎么解釋“找碴兒”。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參里環環相扣,直指重點的教學設計,學生應該會理解。問題出在哪兒呢?思來想去,我覺得可能是這個詞語孩子們已經在意識里能夠理解了,他們都能知道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找了許多借口。可是,要把這個詞語的解釋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就不知道怎么寫了。最后,只好由我來灌輸給他們一個答案:故意給人挑毛病,編理由找借口。
學完這篇課文,我請孩子們展開想象創編故事的后續情節。我先做了一個示范,結果發現孩子們回去后寫出來的故事,大多數是仿照我講的兩個故事的。不過也有少數幾個孩子自己動了一番腦筋,編出了比較精彩的故事,看得出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故事對他們的創編是很有幫助的。對這些孩子,我大大表揚了一番。希望《狐貍和烏鴉》的創編能有更多孩子愛上動腦筋。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2
今天上課,課前的感覺就有著莫名的不同,很沒譜的樣子。
很匆匆地上完,幾位老師走過來與我分享聽課后的感受。
首先,學課文不只是學習課文本身,還是通過課本學習如何其他文章,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怎么教?就靠老師平時教學時的滲透。
這節課感覺很匆忙,為什么呢?教師講的太多。一節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要注意分寸。如何把握這個分寸呢?老師完全沒必要自己花那么大力氣來一次一次地講找碴兒。老師有時候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孩子,總認為還小,總是要包辦一切。其實根據我們班孩子的能力看,完全可以。
這節課是按照我預先想的流程走下來了,但是感覺上下來,沒有亮點,為什么呢?就是全是老師在引導,在講。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今天根本沒給他們機會,他們沒時間來討論,來自己表演。老師讓孩子根據提示語來讀,反復讀,各種形式讀,但是讀來讀去,都是孩子跟著老師的感覺來走。都是老師的`理解。要孩子更加進入角色,必須讓孩子自己來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解讀角色。
其次,教師在該放開來講的地方沒有展開講。說實話,我是很想展開的,但是課堂不允許。1、反問句。這個地方,我處理得很失敗。我讓學生讀了47頁課后練習上的兩句話,一個是反問句,一個是陳述句。我只說前一句是不需要回答的,是反問句。然后我就問,這兩句是一個意思嗎?(太恐怖了!)學生說意思不一樣。
課后老師與我交流,學生就這么一接觸,當然說不一樣了,因為他沒有了解到這兩句說的是什么。課文里的原話,老師要讓孩子反復讀,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會弄臟還是不會弄臟。
然后再看課后練習,就知道了。
2、生字特別匆忙,是為講生字而講生字。我聽教研員說過一句話,上課滿頭大汗,就是準備不充分的表現。我到哪一天可以從容一點呢?
3、最后的延伸部分。其實這里是有現實意義的問題。遇到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到底應該如何做,如何保護自己。還有一個是關于省略號后的思考。這兩個路我該選擇哪一條呢?如果全部講,是不是內容太多了?
最后,我有個新想法。整理一下教案和自己的心情,下周再找個班上一次《狼和小羊》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3
《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結構明朗,通過狼的三次找碴和小羊的兩次爭辯,告訴我們存心要干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這個道理。
第一課時的教學一直被老師們匆匆帶過,因為示范太少,能找到的參考資源也不多。但這一篇課文中有一教學目標是和同學們一起表演這個故事,我認為表演在一部分程度上依賴于天賦和性格,并且在公開課上學生難免拘謹,要表演到位是比較難把握。恰巧網絡上有《小動物過冬》的課堂實錄,并且還獲得過重大教學比賽的特等獎,因此我決定參考這一教學視頻來琢磨《狼和小羊》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挑戰一下自己。
第一課時的重點一般有:1、學習生字詞;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說說很簡單,但是如何開展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是需要很多的思考。但就學習生字詞來說,簡單的全盤出示很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就更難了。因此,我使用了“隨文識字”的方式,在朗讀中遇到生字時就立刻出示生字卡片,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出示生字卡片后,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識記,通過第一印象就讓學生記住字形和字音。
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中,我先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帶學生走進故事情境,再通過課文中的三次找碴兒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并安排了同桌練習,師生練習等方式充分朗讀課文,既不讓學生感到枯燥也能達到目的。
在理解課文上我抓住課后練習“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狼是在故意找碴兒?”來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了解課文內容。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4
有專家將語文味界定為“在語文教育過程中,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系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位等手段,讓學生體驗到的一種使之陶醉的審美快感。”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缺一不可。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干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制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是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并從學生實際出發,確立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
1、理解“找碴兒”的意思,知道反問句表達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讀出狼和小羊不同的語氣變化。現在重新審視我的教學設計,其中不乏成功之處,當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語文課很簡單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是基礎,是內化的過程,怎樣引發學生內在的閱讀動機,讓學生滿懷激情和思考到課文中去神游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孩子們讀出語言的形象,讀出語言的情味,讀出豐富細膩的語感,讀出對語文的興趣。
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詞表現了狼看見小羊時的心態,我讓學生通過給“很“換一個詞來體會這種心態,從而為后面對小羊的找碴兒作了情感鋪墊。在指導讀第一次找碴兒時小羊反駁的話時,我抓住了兩個表示小羊神態的詞語“吃了一驚”、“溫和”,來讓學生讀好小羊的話。可喜的是孩子們不僅體會到了小羊說話時語氣很溫和,而且還很有禮貌。他們一下子就從小羊的話中找到了“親愛的狼先生”、“您”等詞,跟我的意圖不謀而合。
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必須建立在學生能正確理解詞語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當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受到感染,課文中抽象的文字彩繪變得富有感情的色彩。而低年級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及應用能力是比較差的。在課堂上,這就必須得從引導學生從正確理解詞語開始,這樣才會逐漸地使學生的朗讀水平有所提高。
二、學法指導,自主學習。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文講了狼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兒。在學習第一次找碴兒(課文第2、3自然段)時,我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而且指導得比較詳細。先投影出示狼說的話:“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我讓學生注意一下標點符號,第一句用的是——(!)第2句是一個問號,那應該怎么讀?自己想想練練,自由試讀。學生能從標點符號中體會出狼兇的語氣。在理解完小羊說的話后,提問:“面對狼的胡攪蠻纏,小羊有沒有生氣?哪個詞看出來的?”學生馬上找出“溫和”一詞,我立即讓女學生溫和地來讀一讀小羊的話。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對對話朗讀的方法已有所了解。于是,在學習第二此找碴兒(課文4、5自然段)時,我又對剛才的學法進行了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文中的標點符號、提示語來體會狼和小羊的對話,讀得很不錯。對話朗讀就要這樣體會。下面就請小朋友繼續用這種方法自己學習4、5自然段。怕有學生不懂,我又解釋了“提示語”,在說之前的一些詞語,比如剛才的“溫和”一詞就叫提示語。學生們若有所悟地讀起來。當請學生來朗讀狼說的話時,他們抓住了第一句話后的“!”和“氣沖沖”一詞讀出了狼比第一次找碴兒時更兇的語氣。而小羊的話則是從“可憐、喊道、啊、呀!“等詞中逐漸體會出害怕、驚慌的表情和語氣。
三、突破難點,貴在無痕
常常很欽佩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指導朗讀,還是理解難點,都是那么的不露痕跡,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本課中的`“找碴兒”一詞對學生來說理解有困難,我也效仿了一把,自覺頗為成功。“找碴兒”一詞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就已經出現了,但我沒有直接問學生它的意思,也沒有急于把詞的意思(找借口)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一步步的學習中逐漸得出。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說的話時,學生們已經明白它是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的,理由是: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于是,我趁勢提出:“所以小羊怎么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臟呢?明顯狼是在沒事找事,用書上的一個詞兒就是——?(找碴兒)”并出示這個詞語再次讓學生朗讀,此時已無需多說,學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我又追問:“找碴兒就是找——?”(借口)有學生回答出了。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出了它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明確本課是狼不斷地在找碴兒,當學完4、5兩個自然段時,我又再次提及:“(因為去年小羊還沒有出生呢,怎么可能說他的壞話)狼這樣沒有道理地捏造瞎編,就叫——(找碴兒)。”這樣,再次讓學生鞏固了詞的含義,也更讓學生加深了印象。
四、閱讀感悟,培養能力。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而,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解。在本課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如小羊說的那句:“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當我問學生這句的后面是問號,那小羊是在問狼嗎?學生不理解,有的說是,于是我讓學生自己朗讀,在數遍后問小羊的意思是——學生明白過來: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其次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如:自由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當學生自學完4、5自然段后,我采用了這樣的問法:“小朋友,從他的朗讀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并引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做到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說”。既培養了閱讀的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給學生讀書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尤其是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另外,學生們對文章的結尾很感興趣,一個……讓他們猜測不已,他們很想知道最后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由于教案中沒有設計,故而繞開了這個話題,學生有些失望。對于全文的分角色朗讀,可讓學生帶著表情加上動作來讀,可能更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效果也會更好。
理解決定設計,設計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的確,要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中得到深刻的感情體驗。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5
《狼和小羊》是一個傳統故事,我們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講過,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也講過,現在我們給孩子們講這個故事,孩子們還是非常喜歡。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變,我們對這個故事的教學采用了新的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內心充滿想象,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虛擬、夸張等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征。當幼兒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想象,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說出正確的答案。
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故事的結尾省略了,而是讓孩子來猜想后來怎么樣了?就因為沒有了一個完整的結尾,它留給幼兒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許多幼兒在聽完故事后,紛紛主動的展開想象,給故事編一個完整的結尾。有的說:當狼要吃掉小羊時,獵人出現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說:小羊的朋友們來了,用石頭打跑了大灰狼;還有的說:小羊從地上抓起沙子揚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更有趣的是班里的康寧小朋友說:大灰狼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能隨便打死,我們應該讓大灰狼和小羊做好朋友,大家團結友愛在一起。故事給幼兒無限的想象空間,只要教師把握好時機,幼兒就能在故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編出更精彩的故事來。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6
在我以往的教學中,如果要求學生背誦,尤其是離學生很“遙遠”的文字,孩子們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畏難情緒,背誦的效率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前一段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使用“激將法”來激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師:學完了課文,老師有一種強烈的愿望,那就是把它背會,裝在自己的腦子里,細細品味。可是文章比較長,我擔心背不會,畢竟我不比你們,你們這“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誰來幫幫我,怎樣才能快速地把它背會。
生:可以一段一段地背。
生:要邊背邊想。
生:如果背到哪個地方忘了,可以打開書多讀幾遍,加深印象。
……(他們竟然把平時我教給他們的方法一一反饋給我了!)
師:同學們給我提了很多好主意,在這兒謝謝大家了。不過,我聽別人說,如果背書的時候和別人進行比賽,可以加快背誦的速度。你們愿和我比著背嗎?我想這么長的文章,一定有同學被嚇怕了,要打退堂鼓的吧。(今天我故意耍了一招,瞧他們中計了吧?——)
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沒有一個愿意服輸的`!
接下來的比賽中,我們分段進行背誦比賽,有時我先背,孩子們幫著檢查,有時孩子們先背,我來檢查。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背誦的速度真的很快。當然,檢查我背誦時,他們尤其認真(有點和我故意過不去,有意找碴的樣子)。不過,學習的效果真的是我沒有意料到的,不到一節課的時間,這篇文章他們竟真的全背了下來。要知道,這可是我的第一課時呀。
一個小小的“花招”,竟能激發起學生如此的學習熱情,看來,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比教給他們具體的學習方法可能更有效,何況很多時候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可能他們早已知曉。我們不妨多動腦筋,不斷“花招翻新”,那我的語文課堂豈不更像一個“樂園”。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7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詞窮的狼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以對話為主,狼和小羊的形象在對話和神態描寫中刻畫得非常鮮明,一問一答中揭示了狼蠻不講理的兇殘本性,告訴我們對狼這種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課堂上,我以朗讀為主,引導學生感悟故事寓意。
一、以“找碴兒”為線索,理解故事寓意
“找碴兒”是本課學生詞語理解的一個難點,也是理清故事情節的一個重要線索,文中涉及了狼三次對小羊找碴兒了,找到這三次找碴兒,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清楚了。在教學中,我沒有直接為“找碴兒”定義,而是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感受到狼的無理和變本加厲,狼為了吃小羊是在故意找借口找小羊的麻煩,從而理解“找碴兒”。在狼第一次找碴兒時,我通過圖示狼和小羊的位置,幫助學生理解“上游”“下游”和“倒流”的意思,感受到狼的無理,而小羊的有禮辯駁,使得狼更加變本加厲“氣沖沖”地小羊,小羊的無辜說理在存心要吃它的狼面前是那么的無力,狼的惱羞成怒“不再爭辯”,更加無理取鬧地羊爸爸和直接動手,都說明跟像狼一樣存心想干壞事的人說理是行不通的。學生在看到狼的一而再地找碴兒和小羊一次又一次的'說理中,能很自然地感受到狼的兇惡和小羊的善良,悟出故事的寓意。
二、以朗讀為主,關注文本語言的表達
朗讀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始終以朗讀為主。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在第一課時時就有很多同學能讀好狼的兇狠和小羊的溫和,尤其是班上的男同學在朗讀狼的語言時表達得非常到位。因此,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主要通過分析文本語言的表達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課堂上我抓住“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等語句中的標點符號和反問句的應用,以及角色對話前的提示語進行朗讀。在課堂上,也嘗試了讓女同學朗讀狼的話,部分女同學也能很好地朗讀出狼的兇狠。當然,正如聽課的老師們提的建議,如果能在朗讀時提示學生注意表情方面也做到“兇惡”“溫和”,相信學生會更容易融入角色。
三、演一演、編一編相結合,延伸文本、內化語言
在學生充分朗讀后,我設計了演一演的環節,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學生能內化文本語言,帶上自己的理解演繹文本對話。但由于自己的指導和示范不夠到位,學生在演繹狼羊相遇時對話內容不明確,有學生直接將旁白都讀了出來,也沒有很好地表現出狼的兇惡、無理和羊的溫和、可憐。有老師建議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讀環節就開始指導,我想也是,這樣肯定會比朗讀結束后之間就演一演更自然、順利。
課堂上,因為設計的環節和內容較多,在時間的把握和分配上把握得不好,續編故事環節直接有我一語帶過了。課后,我在寫話指導課上和同學一起展開想象,編一編小羊的結局。班上大部分學生都為小羊設計了一個狼口脫險的美好結局,有小羊用自己的智慧自救脫險的,也有被救脫險的。個別學生設計了小羊難逃厄運的結局,經過指導沒話可說的學生也開始展開想象,小羊垂死掙扎,最后還是被狼吃掉。通過這樣的演一演和編一編相結合,學生對文本內容、寓意和語言表達的認識更清晰了。
本次教學中,還是留下了很多的遺憾,比如反問句沒有很好地教學,課堂中引導過多,留給學生自己感悟的太少等,都需要今后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全面考量。
關于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準備
1、生字和詞語卡片。
2、掛圖。狼和小羊的圖片。
3、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貼狼圖)認識它嗎?認識生字“狼”,讀一讀。它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貼羊圖)誰能告訴老師,羊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呢?一只兇惡的狼和一只溫順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么事呢?(板書:和)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學習課文
1、課件演示,范讀全文
要求學生認真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初步熟悉課文的內容。說說你在看錄像和聽老師范讀課文的基礎上,懂得了什么?
2、自讀課文,標出小節號,目視雙行,讀誰字音。碰到不理解的詞句畫上記號。
3、出示生字詞。
弄臟吃驚溫和倒流經常爭辯撲去親愛
可憐壞蛋找碴兒背地里氣沖沖罵
你覺得哪些詞語難讀,或容易讀錯,提醒大家。
指名讀,跟讀,齊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
4、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不好讀?
5、指名分段讀。注意不讀破句。
6讓學生簡單說說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一課(學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你們會認了沒有,讀準了沒有。
二、精讀課文。
1、師范讀,生思考:想想狼到底想干什么?(范讀課文,讀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學生交流。(狼想吃掉小羊)(出示狼和小羊的圖片)
2、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狼想吃小羊,想到什么程度呢?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指名讀)
師:我發現你把“狼很想吃小羊”的“很”讀得重,為什么這么讀啊?狼這么想吃小羊,心里會想些什么?狼心里是這樣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樣呢?(課件演示)狼是個專做壞事、非常殘忍的家伙,他打算怎樣吃掉小羊?他對小羊說了什么?自己讀讀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讀。
師:狼對小羊說了些什么,小羊是怎樣反駁他的?誰來讀讀。(課件出示句子)
師:狼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指導看課件)你能再讀一讀嗎?
誰還想來讀?
師:小羊能把狼喝的水弄臟嗎?為什么?(出示句子)指名讀。
師:(出示反問句)師讀。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呢?這是反問句,它的意思就是說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出示陳述句)齊讀。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敘述句更有力量,這里更加強調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小羊不會把水弄臟的理由是什么呢?
指名讀。
畫簡筆畫,理解“上游、下游、倒流”。
師: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羊絕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可狼偏說羊弄臟了水,這就是書上說的……(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3、學習四、五自然段
師:狼第一次找碴兒被羊駁倒了,他甘心嗎?他的態度變得怎么樣了?他又找了什么理由,對小羊說了什么?小羊又是怎樣反駁的?
同桌互讀,一人扮演狼,一人扮演羊讀。
(出示句子)分組讀。
師:讀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嗎?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文中說“就算這樣吧”說明狼承認小羊說得有道理,這樣是怎樣啊?狼第二次說去年小羊經常在背地里說他的壞話,而去年小羊還沒出生,狼這樣指責小羊,這叫什么?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4、學習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狼兩次找碴兒都被小羊用事實駁了回去,這一次狼又找了什么理由?
師:誣賴小羊不面,狼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硬說罵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這又叫什么?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師:現在誰來說說“找碴兒”是什么意思?
師:對,找碴兒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挑別人的毛病,甚至是毫無根據地找借口,跟別人吵。
質疑。“爭辯”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想再爭辯了?
指導看圖。狼的兇相。指導朗讀。
5、分角色朗讀。先指名讀,再男女生讀。
6、體會寓意。(出示課件)
三、拓展延伸。
狼撲向小羊,小羊有什么反應?小羊被狼吃了嗎?小組討論。
指名反饋。
板書
教后反思:
“找碴兒”這個詞雖不是生字,但課文就是圍繞狼的三次“找碴兒”來敘述的,因此讓學生如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時,我參考教參中片斷教學,覺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里頭的設計去教學。可實際上是課近尾聲時,還有同學質疑什么叫“找碴兒”。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參里環環相扣,直指重點的教學設計,學生應該會理解。問題出在哪兒呢?經展青教師的點撥,恍然大悟。原來,“找碴兒”這個詞對北方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口語中就常用到,教參中的設計適合他們。而對于我們南方的孩子卻陌生得很。如果在教學狼第一次找碴兒時,只要多追問一句:“找碴兒就是我們常說的‘找借口’”并在后面教學時多提幾次,學生自然就明白了。就像隔了一層窗紙,只要教師輕輕一點,就通了。還是經驗惹的禍,也許教學時太注重教案了,死板地按照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去上課。平時常說聯系學生的實際編寫教案,好教案只能參考不能照搬,如何去實施呢?還得細細體會啊!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04-04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05-07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0-10
《狼和小羊》教學設計和反思05-01
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04-22
課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范文05-02
《狼和小羊》教學案例與反思04-27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27
《狼和小羊》教學實錄03-12
《狼和小羊》教學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