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的優秀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1
今天的語文課講了朱自清先生的《春》,這是一篇文筆清新,語言優美、生動的散文佳作,在教學中,我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方向,側重于教學難點的講解,圍繞盼春——迎春——頌春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首先,我先把課文范讀一遍,讓學生對本文的情感表達有大致的體會,接著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課文兩遍,找出課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并指出這些句子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同學把運用同一修辭手法的句子歸類。下來,讓同學們根據盼春——迎春——頌春三個部分給文章進行分段,找出每個部分中都描寫了哪些事物,這些事物都有哪些特點,這其中迎春作為本文教學的重點。最后,總結課文中心思想,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語,完成課后的背誦作業。 在上完這堂課后,我感覺學生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對生字的'掌握也較為熟悉,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對于本文的朗讀有些少,感情體驗不夠,教師主導的太多。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把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通過閱讀、觀察、討論、總結來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文中生動,優美的詞語要善于積累,為我所用,并學會舉一反三。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2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闡述,抓住了春的特點,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揣摩、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時,學習和借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調動人體各種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上完第二課時后,聽取了同事的意見,綜合總結了一下。
這節課上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幾個突出了方面:
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設計的問題符合七(5)班的學情,教師語言清晰簡潔。
2、能體現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學,并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
3、是一節有質量的課堂,學生理解課文、品味語言和寫法,同時能夠流暢地背誦。這是極其難得的`。
4、課堂氛圍活躍有序,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這與老師善于鼓勵的課堂語言分不開,夸贊學生有理由,有明確的指示方向,例如朗讀部分,不但夸其讀得好的地方在那里,同時又能明確而婉轉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使學生有了明確的改進動力和方向。
存在的問題:
1、關注的學生群體集中在優等生上,對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對忽視,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有所得。
2、在品讀“春風圖”、“春雨圖”的時候,缺乏強有力的歸納與總結,思緒有些
混亂,使得板書也不是很清晰明了,板書的字體不夠端正有力。
3、在以情帶讀,品味語言這一環節中,時間安排過于倉促。
解決的辦法:
1、旨在有條不紊地把握一堂課,合理地安排時間,使得在教師的穿針引線之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2、教師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材。克服課堂上的緊張情緒,把平時寫字的力度和穩定性發揮出來。
3、關注班級存在差異的各個群體,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4、語文,重在語言的品讀,而誦讀是關鍵,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3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語言清新自然,寫景優美,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不溢言表,汩汩流淌,沁人心田。這是一篇上乘的寫景散文范本。
再次誦讀這篇經典之作,雖然距離第一次教學已隔數年,但是心中的歡喜依然保留。時過境遷,我不想用老套的思路設計教學流程,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具體學情,我開啟了新學期的第一課,也是我踐行閱讀教學“寫什么,怎么寫,為何寫”思路研究的推進課。
我一直告訴學生,無論閱讀還是寫作,它都遵循一個規律,即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為何寫。理清了這三個問題,閱讀或是寫作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初讀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設計這個環節的時候,我出于對課文整體感知的考慮,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寫了哪些春日圖景。細心的同學不難發現,這篇文章思路特別的清晰,首段一句話,開篇引出春天這個話題,通過反復和擬人的修辭,寫出了人們對春天急切的盼望。只要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自然可以領悟。
接下來的2—8自然段,作者分別從草、花、風、雨、迎春幾個方面細致描寫春天,抓住景物的不同特點,綜合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從多個角度描寫,調動人的各種感覺器官,讀罷之后,總感覺春天的景物觸手可及,春天的美妙余音繞梁。
在最后三個自然段,我們看到了整齊的格式,一樣的修辭,不同的是這三段從三個角度贊美春天,并且這三句按照春天生長的特點組織安排,順敘不可調換。新、美、力的特點,躍然紙上,生機盎然。
課堂上,學生讀出了結構,清晰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其實,也就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對于這篇文章,僅僅理清思路,不過是隔靴撓癢,要想真正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需要走進課文,親近每一個字詞,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發展思維,積累語言,提高語文能力。
二、精讀研究,品析詞句
這一環節,我采用了五個板塊,設計教學。這五個板塊,也是作者細致描寫春天的五幅圖,即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這五個部分結構相似,所以我采用“邊教邊放”的方法,讓學生和作者對話,和編者對話,挖掘每一個文字背后的內涵。
五幅圖,各有側重,訓練點不同。
在朗讀“春草圖”時,著力引導學生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草?讓學生大聲讀文字,當學生讀到“偷偷”“鉆”兩個詞的時候,我就追問學生,為什么要“偷”,既然是“偷”,那么它應該是什么狀態呢?大家可以模仿草的樣子想象。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然可以概說,這是寫草的“情態”;接下來的“嫩嫩”“綠綠”“一大片滿是的”這些語句,就很好理解,它們分別是從“質感”“顏色”“長勢”這些角度寫草的。
這一節的訓練點,除了概說內容,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作用,也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本節共三句話,一三兩句分別是正面寫草的,二句則是描寫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們。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的?學生通過品讀側面描寫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的畫面,領悟了春天孩子的快樂,這些都是為了烘托草的柔軟。
“春花圖”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景順敘的高低變化,無疑讓春花錦上添花,美不勝收。
“春風圖”調動了人的各種感覺器官,觸覺、嗅覺、聽覺、視覺全部襲來,讓你全身都沉浸在柔柔的風里,邁不開步,閉不了嘴,整個人都是屬于春風的。
“春雨圖”迷蒙靜謐,不論是雨,樹葉,草,燈光,草屋,還是雨中的人們,一切都靜默在雨中,讓你不忍打破這份安靜和祥和。
“迎春圖”讓畫面靈動起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大大小小,都在積極赴春天的一場約。
春天是一幅畫,是一首詩,是一曲靈動的歌。
學生只有讀進去,發現其中的美,才可以走出來。七年級的孩子語文素養談不上,更沒有基礎的語言感受能力。這需要我們老師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引導,你是什么,語文就是什么。你有多美,語文就有多美。
通過研讀《春》這篇文章,學生感受到老師在努力傳達一種思維的方法,讀文章,寫作之前,都要問問自己:“文章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如此反復,便有了整體思路,也不至于考試出現大的偏差。
當然,教學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只要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一切都不是問題。這需要時間,需要方法,更是一種上課的技巧。相信,只要努力解讀教材,研究學生,我的語文課一定姓語。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4
這是一篇充滿智慧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對學生來講較為深奧的文章。
在這堂課上,我的教學目標是依次是:
A、從文字中感受泗水春景,體會“絮語”的表達效果,領會作者在這里使用的修辭手法。
B、體悟孔子關于水的論述,讀懂句子,生發感受,悟懂水的“真君子”形象,以及這段話中孔子眾多的寄托。體會先分后總的敘述方法。
C、感受孔子的智慧。這樣的設計,對教材的取舍較大,易于突出文章重點難點,而且訓練的點也都得到了體現。
針對目標的實施過程,我談談具體的體會。
在第一個目標中,我抓住“陽光普照、桃紅柳綠、草色青青、習習春風”讓學生結合畫面想像春天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營造出了泗水河畔濃濃的春意,為下文體會大自然母親打下了基礎。接著又設計了說春天成語的小練習,除了積累,我的.主要目標是給同學們一個心理暗示,這堂課沒有想像中的那么難。果然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了。
在第二個目標中,通過試上,我發現同學們對這段文字有畏難情緒,首先是不知道抓什么寫體會?其次是該怎么寫體會?然后是寫之后心理沒底,不敢交流。造成這一環節冷冷清清,師生都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師的引導在這里尤其重要。我首先采用配圖配樂范讀,給予學生直觀的水的種種形態,從教師的朗讀中感受水的種種品格。讓學生體會時首先分清水的四點特性,寫體會時強調抓一點寫。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寫時,我一個個下去看,提醒個別的學生圍繞一點寫,對大多數學生寫的給予輕聲的鼓勵,給他們交流的信心。結果證明,這班學生大多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交流的同學也說得較為精彩。順著這氣氛,讓學生說說水的`其他特點,學生也較粗淺地說出了一點聯想,為體會“君子”前的“真”提供了依據。
在第三個目標中,原本是想引導學生從孔子論水中體會孔子的智慧,結果學生還聯系“水”說到了孔子的君子形象。我認為,雖然超出了設計意圖,但學生結合上下文,把孔子與水聯系了起來,這也是本課一個好的學習效果啊,因此我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能在這里,過渡到下一環節“從弟子的志向中體會孔子的教育智慧”顯得不夠自然,但應該是值得的。
從上下來的結果看,還是有點遺憾,覺得還是因為公開課的緣故,雖然是三課時第二課時的設計,考慮要體現的東西多了一點,有點“趕”的味道,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大了一點,訓練的扎實性還不是很夠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5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這節課,我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自己找問題,自己來解決。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他認真讀書了,找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創造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同時,師生通過對問題的.共同討論,心靈得以溝通,教與學得以相長,當然,整個教學過程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老師要備好課,就得深入鉆研課文,做到吃透、吃準,胸有成竹;同時還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對學生的問題或進行深入的引導,或盡快、準確的予以回答。
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
一、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于急功近利,過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調整、細化則更好,學生所得則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組,每組自由選寫草、花、風、雨、人的圖景來進行品讀活動效果更好。
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于課堂練習的進行。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細心。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6
這首詩歌描寫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詩人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給大自然的景色賦予了純真的生命:讓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靈動的色彩,讓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們親密的小伙伴。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濃濃愛意。
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設計:
第一,通過讀文,讓學生充分感受春的美麗!不僅讓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朗讀、說話訓練上去體會美麗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孩子們從視覺上也能走進春天,從而試著讓學生用心去感受如詩如畫的春天。
第二,讓學生大膽展現自己的朗讀,通過引導,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讀、敢讀、樂讀,讀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讓詩歌的課堂在學生的瑯瑯讀書聲中,更加絢麗多彩。
第三,學生尋春的腳步不會因為下課鈴聲的響起而停止,讓學生通過課后當當小詩人,小畫家,小歌手,小收藏員……讓課堂無限延伸,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快樂的尋找春天。
在本節課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聯系自身的知識經驗發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7
《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蘊優美的詩歌。讀著這首詩,仿佛陶醉于一種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來了,她用那纖纖細手觸摸著樹的枝頭、雛菊的綠苞,觸摸著小鳥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觸摸著我們粉紅的面頰、跳躍的脈搏……課文以優美的語言、流暢的音韻將“景”與“情”緊密結合,讓我們讀著課文,仿佛真的來到了春天的.田野,心靈與自然便融為一體了。
又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我想在布置學生做好預習的基礎上,把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作為重點。并根據對詩歌的感悟,欣賞春的美景圖片,再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眼中的春天。本以為是一節流暢的、充滿朝氣和美感的課堂,可是事與愿違!下面就本節課不如人意處做一細細反思:
1、別太高估學生。
本來以為,就課文里那幾個生字,學生完全可以憑著預習掌握牢固,我只要以檢查預習的方式讓他們讀幾遍,少數不會的孩子自然也就跟上了。誰知,生字的掌握錯誤百出,單是這一塊,就占去了課堂的十五分鐘!這就給我敲響了警鐘:孩子們的預習做得不到位,或者說孩子們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以后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2、自己的課堂機智不夠。
對于自己的課堂環節,心中不是沒數,而是在教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樣順理成章的走下來,我就亂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無論學生跑到哪里,我們都應該能及時正確的引導,最終回到我們的重點上來。但是,我缺少的是課堂上的應變能力,也跟自己沒有充分的備好課,備好學生有很大關系。
通過這次講課,我深切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之中,我會像那采百家粉的蜜蜂,博采眾長,也會回到自己的“蜂窩”里釀造屬于自己獨特個性的蜂蜜!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8
在李清照的筆下,有很多不同的愁,少女的愁,閨怨之愁,相思之愁,以及中年的鄉愁、國愁,每一種愁跟她的`生活經歷以及生活背景十分相關,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不時插入與作品有關的資料。
讀到“日晚倦梳頭”時,插入“翻書賭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這是一對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并曾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此時最愛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離開了自己,再怎么梳妝打扮也已無人欣賞,自然是“倦梳頭”了。在讀到“只恐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時,插入作者的身世經歷;北宋敗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這時她已經53歲了。試問,一個垂垂暮年的孤獨、柔弱靈魂如何能承受得起這許多愁。這些資料對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詞意主題起著很大的作用。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9
《春》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在執教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主要采取了洋思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了東廬中學的講學稿進行教學。在執教這篇課文的時候,從備課到上課我以講學稿為主線,力爭突出洋思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理念。
《春》這篇課文需要反復的朗讀,才能品味情感,所以學習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學自悟,而我只是個組織者。課前,我給每名學生發了講學稿,讓其按著講學稿的學法指導來學習,通過查資料后小組合作完成一些預習題,然后整理歸納。
一、導入
我的導入形式是直接點題。這樣,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做到老師少說話,節省時間留給學生學習用。這正遵循了現代教育理論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這一教育理念。
二、關于學習目標的`展示
要求引導學生默看學習目標,僅限于一分鐘,這樣節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去學習。這一點我嘗試著做了。但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我想長時間訓練應該能達到的。
三、關于自學指導及學生自學
這是“先學后教”中“先學”這一環節,是一節課的重頭戲。例如《春》一課出示了這樣一個自學指導題:根據春花圖學習下面幾幅圖(草、風、雨、迎春)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第三、五、六、七段然后回答問題:
①你最喜歡朱自清先生的哪一幅畫?或喜歡那些句子?并歸納每幅圖畫的特點。與大家分享,同時說明理由。(品味語言)參考格式:我們小組喜歡圖畫,因為句子或詞語寫出了春天景物,用了修辭(或從感官角度來寫了特點)表達了情感。
②通過朗讀表達你的情感(讀中悟情)(五分鐘后期待你們的精彩回答)
出示自學指導題后,學生進行5分鐘自學。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老師盡可能不干預。教師只是巡視、督促,關注全體學生,尤其關注學困生,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說點“悄悄話”,幫助他集中注意力。這也是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學指導題具體明晰,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自學指導題的表述上用“比一比”的形式,時刻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勝利的快樂,定出非常具體的自學時間,這樣就加大了課堂密度,讓學生緊張起來,這也體現了洋思的“讓學生每節課都像在考試”的課堂特點。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10
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為人師者都已熟知的觀點,可是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不少教師感到困惑。從《碧螺春》一課的教學中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教學中,不難發現,詞語的理解由過去的教師簡單的說教,轉變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習慣和已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存在的問題,他們或有所疑惑,或躍躍欲試,或踴躍發言,或各抒己見。學生不再是等待教師注入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老師所給予的.東西,而是自己自主地學習,主動地探究。整個教學環節,學生學得是那么的充分,那么的投入,學習主人的地位得以凸顯。
合作的過程不再流于形式。合作的動力是什么?那就是學生的心中有著自己的疑問,心中迫切希望解決它。什么樣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那就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到了從學習伙伴那里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或自己還不具備的知識、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東西。可以說,離開了這兩個要素談合作,那是空洞的,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流于形式的。在教學中,學生心中有著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他們想從伙伴那里得到幫助,這就有了合作的動力;通過合作,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這也就證明了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有效的。
學習的過程是充滿激情的。衡量學生學習的質量,就看學生是否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文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自己或同學提出的不理解的詞語展開討論。這時的學生有著一種強烈的渴望,那就是把面前的詞語全部搞懂。美國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除了探究,知識沒有別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是積極主動的,當他們從中獲取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識時,他們的心中有著一種無以倫比的高興和滿足,這種心態下的學習,是洋溢著激情的。
靜心思考《碧螺春》一課的教學,我對合作學習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 11
春的消息是一首兒童詩,用活潑樸實的語言描繪出了一群天真的孩子走向田野擁抱春天、尋找春天的畫面。教完這首詩歌,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關于教師語言及教學環節的“干凈”。
在整理自己的課堂實錄時,我需要將56分鐘的一堂課剪輯成40分鐘。這16分鐘從哪里來,除了剪掉學生練讀的幾分鐘,余下的都是我一分一秒摳掉的。摳掉的這些時間主要來源于:同一問題,可以少問一個的時候多問了一兩次;無效的問題與此問題牽引出的無效的答案;與課堂氣氛不協調的組織教學;失敗的學生展示。
一點一滴摳時間的過程引發我的思考:這些被摳掉的環節,有些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如學生的失敗的嘗試及對問題的探討求證,它是需要時間的需要爭鳴的,老師不能吝嗇。真正行云流水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師生功底及配合都已爐火純青,所有的探討都是“呼之欲出”的狀態,第二種可能就是“做”出來的課。我從來不欣賞“做”,我喜歡鮮活的學生鮮活的課堂,哪怕課堂不如理想中的高潮迭出,沉靜中有思考,死水里有微瀾。
以上不能省的時間,我們不能強求。但有些時間我們是能省的,課堂上那些啰嗦的表述、對學生發言的重復、同一問題意義不大的反復點名作答、無明確目的的齊讀等。這些能省的時間堅決要省出來,教師在省時間的.錘煉中鍛造自己語言的簡練,不斷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效率,這對老師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老師成長了,學生才可能成長。
二、關于教師課堂用語的藝術。
雖然平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教學評價,堅持正向的、有鼓勵性的、過程性的.及學習品質方面的評價,但意識有了不等于有了藝術。在整理實錄時發現,我的教學評價語還是過于單調,“真棒”“很好”“謝謝”這類評價語很常見,有的引導語也顯得有些干澀無鼓舞性啟發性。如“這一段還有誰覺得可能比他讀得更好一些”這樣的表述,如果換成“誰想嘗試一下?”“誰想挑戰一下?”——不說比前一個更好,這樣學生就沒有壓力,比他差也沒關系。萬一比他好,就更自信了。還有這樣的表述:“下面我再教大家一種形式”,這是明顯的“灌”給學生,換一種方式說也許更易讓學生知道——“還有一種有趣的讀法,你想知道嗎?”學生回答“想知道”就是一種主動的探尋了。當然,這些說話的習慣已根植于我們的內心,像呼吸一樣自然不可察覺,要想使自己的課堂語言干凈、有吸引力,需要經常的訓練,不斷的記錄自己的課堂語言去進行反思性發現。
三、不斷提升教師自身朗讀水平,在專業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朗讀起步。
在嘗試著教《春的消息》這首詩歌的朗讀時,其實我內心也是惶惶然的,因為自己比學生的起點高不了多少,對朗讀朗誦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也太少。由此而深有感觸,要給孩子一碗水,你一桶水都已經不夠了,你最好是海洋。如果教師師資培訓有這方面的專業指導,將是老師和學生的大幸。
在本堂錄像課上,我借用了兩個班的學生,一個是自己班的,一個是別班的。原因有兩個:完全是別班的學生,不熟悉,畢竟是錄像,風險小一點兒好;但如果全是自己班的學生,因為在自己班試教過(雖然教學設計有很大變動),擔心學生缺少新鮮感,課堂會缺少火花。但就是這兩個班的學生放在一起,讓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們讀書的語調有明顯的差異,我們班的學生在處理句尾字時,基本按照字本來的音去讀。而另一個班的學生,句尾字有明顯的變調。最常見的是把第四聲的字變成接近于第一聲,如“你看,春天已經來到”,會處理成“你刊、來刀”這樣的效果。為什么?原因來自于這個班的一個學生,朗讀較好,她的這種娃娃腔很重,就影響了一個班。
還有,在整節課的詩朗讀中,學生的語速普遍偏快,這是因為在讀文章時養成了習慣難以改掉,也因為齊讀這種方式強調整齊劃一,因而束縛了學生的自我發揮。
鑒于以上種種,給自己及所有教低段語文的老師一個目標:首先做一個有較高朗讀能力的人,字正腔圓、感情表達到位。然后在低年級指導學生時也要做到給學生一個目標:字正腔圓、不多字不減字不回讀、落實標點符號表達的停頓、邊讀邊想。
【《春》的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春教學反思04-03
江南春教學反思04-18
《春》教學反思(通用19篇)08-30
春的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1篇)10-24
杜甫《春望》教學反思(精選11篇)12-02
教學反思優秀11-04
燕子教學反思優秀10-24
(優秀)春優秀作文07-17
春優秀作文【優秀】07-28
春優秀作文(優秀)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