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雪》教學反思范文參考
初讀《雪》這篇文章只覺得一個字“美”!江南“滋潤美艷”的雪給我了無盡的遐思,我不禁陶醉在那片由“血紅”“深黃”“冷綠”點綴的雪野中。但當讀到文章的后半部分,感覺陡然發生變化,朔方的雪給了我迥然不同的感受,它是冷酷而倔強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引起了我的深思。細想來,這滿天飛舞的雪花都是作者激情和深刻思索的結晶,有人說:景由心生。“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熾烈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育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精神。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貫穿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作者語言比較隱諱,深刻的思想內涵的對學生的理解來說有些困難。該如何基于學生的生命體驗與可接受程度去實施教學呢?我想,在教學程序上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深文淺教,由淺入深,讓學生走進文本,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自然內化作者的寫作情感。
我想教師的問題應但成為本節課堂的主線,對學生啟發引導。對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組織、引導、啟發,將眾多衍生的新問題準確判斷,迅速納入且與主線絲絲入扣,推動主線問題緩解深入進行,使課堂主線分明、張弛有度。
在課堂教學中,我提出了這些問題:
第一個環節中有兩個問題:
⑴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⑵朔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這里的每個問題都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尊重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文本主體,尤其是后面的這個問題“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完全要求或指向我們的學生,要獲得認識必須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尋找去探究。“滋潤美艷”、“活潑”、“生機”、“熱鬧”、“干燥”、“升騰”、“奮進”等等,諸如此類的詞語句子,在學生完全沉入文本后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在第二個環節,師生共同分析了兩種雪的特征之后,用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追問了一句“魯迅筆下的雪僅僅是雪嗎?”再次促使我們的學生一頭扎進文本,從雪的表象里思考抽象出內在的東西。這里的雪不僅僅是雪,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它應該是一種情感的流露,一種內心的含蓄表白。江南:雪和蜜蜂、山茶、梅花、人──人、雪、物共融的美好畫面,而朔方:雪和曠野、天宇──孤獨,孤獨中紛飛。此時此地的雪,其實就是魯迅自己的內心思想的寫照。雖然孤獨,但朔方的雪是否寂靜、停留?不,它仍然旋轉、升騰,旋轉、升騰。在這個旋轉升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雪的精魂,魯迅的精魂。
三個問題,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所以學生的“走進雪”“走近魯迅”,自然順利,并沒有很大的障礙,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雪》教學反思參考】相關文章:
雪教學反思04-21
看雪教學反思04-03
《看雪》教學反思04-02
《雪孩子》教學反思04-02
魯迅雪教學反思12-15
教學反思 武雪04-29
教學反思 劉雪玲04-30
《沁園春·雪》的教學反思(精選9篇)09-05
《雪孩子》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12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