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花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養花》教學反思范文精選
篇一:養花教學反思
沭水 劉曉芳
《養花》是老舍寫的關于自己的養花實踐和切身體會的一篇散文,全文沒有一個華麗辭藻,也找不到所謂的妙語佳句,但讀來親切質樸,于樸素中顯現真情。完全的口語化是老舍語言的風格,這種口語化是那種覺察不到的經過高度藝術凝練的口語。然而,文字的通俗易懂和口語化并不一定能調起學生的興趣。尋找文本、作者和學生感情的鏈接點,引導學生從這些親切自然的語言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養花的樂趣,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當然,我也把它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本節課我先引導學生整體上感知文本,直奔樂趣,找出了文章的總起句和總括句,然后和學生一起研讀了第四段,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悟情,然后讓學生仿照第四段的學習方法按組分段學習交流,2、3、5、6段。最后再總結歸納這樣的順序,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并獲得人生感悟。
學生與文本對話既要讀懂語言文字寫什么,又要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作者豐富的生活感受。于是采用什么方式讓學生領悟與表達就很重要。在匯報交流中,學生感受和領悟養花的“勞動之樂”是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品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評、悟的過程中關注語言文字,從而領悟作者養花中的勞動之樂。而體會養花的“成果分享之樂”則讓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燭夜游,欣賞曇花是一種什么感覺。學生想象說話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動用已有經驗與文本對話,闡述閱讀感受的過程。至于對養花中傷心事的體會,主要采用思辯的方式,促動學生深入思考:傷心事也能稱得上樂趣嗎?這樣的思辯,既是與作者的交流與碰撞,更是學生與自我與內心的對話。
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胺e累”是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課的最后推薦閱讀老舍的《勞動最有滋味》和《勞動的開端》,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課是按照原定預想順利上下來了,但細細反思,有很多遺憾。
首先,這篇文章散文的體裁結構、口語化的語言形式、平淡中顯真情的敘述風格很難吊起學生的胃口,因此學生的熱情并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深入研讀教材,努力尋找文本、作者和學生感情的鏈接點,還要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方面多做文章。
其次,在課上,雖然極力落實“生本”的理念,但卻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在品讀研讀時,大多學生提出想讀4和3自然段,應該及時調整教案,這節課只學3、4自然段,這樣,可以節省時間,讓學生讀充分,悟透徹。可是,我卻不顧學情,仍按照原定教案,拽著學生按組分段閱讀。致使讀后面的段落沒有由于時間不夠,學生沒有充分悟讀。
再次,在上課中,有力求整體的意識,致使課堂容量大而不深,如果這節課,在檢查預習后,只研讀第四段,最后與教材第一單元連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談感悟啟發。其余段落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講完《養花》這節課,我深切感受到:教學如養花,誠如老舍所說:“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就是真理,鉆研一篇教材,打磨一篇教案,激起一番思考,提升一重認識??如此循環,這也是勞動,作為教師也要在這種勞動中體會教學的苦與樂。
篇二:《養花》教學反思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尋著新的教學模式,并力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獨具一格。在《養花》教學時,我在第二課時采用了別開生面的教學形式,即聘請三位同學做老舍的代理人,而后請下面的同學就課文內容及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向“老舍”發問。但是獨領風騷的外在形式,并沒有使內在的內容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展露。相反,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顯得有點零亂無章,而我聲情并茂的解析和總結也沒起到力挽狂瀾的成效。
新課改滋潤著我的課堂教學,并使之充滿生機和活力。但由于我過于注重其外在的表現形式,而使《養花》這篇膾炙人口、耐人尋味的文章并沒有得到合理的、預期的教學效果。思來想去,這篇文章樸實無華、于平淡中蘊涵著深刻的意味和道理,在教學中,更應側重于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還應相機抓住文中一些重點句子適時引導、點撥,反復朗讀,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讓簡單而深刻的道理銘刻于學生的心中。
繁文縟節,新穎的外殼并不是新課改的精髓所趨,教學的最終目的還在于通過一些精心設計的、別出心裁的教學思維來為教學內容服務。畢竟,內容主宰著一切外在形式。
我認為,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語文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語文課堂首先要讀好書,做好“保底工程”。著名教育專家張慶、高萬同老師常說,閱讀教學要“強化初讀,延遲開講”;還說,“課文不讀熟不開講”。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基礎,是“保底工程”。因此,在教學的設計上,花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練讀課文,與書本的語言文字進行對話。課堂上學生在練讀時,我著意在一些讀課文有困難的學生身邊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而那些本身有著較好學習基礎的學生在多次讀課文的過程中讀懂了文章、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地深入,而第二課時的教學實際也證明花在第一課上充分的讀書時間是值得的。
二、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讓學生充分的展現自己,多提出質疑發現,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我就負責 準確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課堂評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進學習者的發展和提高。而在過去,我們的教學中經常存在著老師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腦中想的只是下一個教學環節,對孩子的發言并沒有認真傾聽、仔細地思考,因而產生了對學生發言進行盲目地鼓勵,不加辨析地進行肯定的現象。我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著意留心了這一問題,對學生的朗讀、發言進行了適當的鼓勵,對學生有時不準確的發言進行了及時地糾正,對一些分散性的發言進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在課堂上的導向性作用。如,在開課之初,我和學生交流時,問了這樣的兩個問題:“你愛養花嗎?為什么?”有的孩子回答喜歡養花是因為花開得香,我說“原來你看到了養花的成果,感到快樂”;又有的孩子回答自己喜歡養夜來香,我順勢問他為什么叫“夜來香”,當學生回答因為這種花是夜里才開花的,我表揚他“你從養花里還增長了不少知識,真了不起!”看似不經意的談話,卻將孩子們自己從養花中得到了的樂趣與老舍先生的感受相靠攏,讓孩子與作者產生共鳴,既激發了學生往下讀課文的興趣,又幫助學生梳理了思緒、理清思路,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不過,要想使在課堂上的評價語準確而得體,生動而有效,決非一日之功,它雖產生于即興,卻根植于深厚的教學積淀和文化底蘊。因此,要想使學生獲得求知路上的“別有洞天”,只有對自己的課堂語言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才行。
三、鉆研教材,一條無限延伸的教學之路。通過這一課,我還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對于課文的鉆研仍然很膚淺,往往總停留于語言文字的表面,沒有深入地去思考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因此在駕馭教材的時候,仍不能達到“讀透紙背”的功力。
可以說,我由這一節課所想到還有許多,絕不僅僅只是以上簡單的幾點,不過,我想,反思最重要的還是落實到今后的教學實踐當中去。希望我在這節課中所學習到的,所悟到的能幫助我將以后的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篇三:《養花》教學反思
《養花》是小學課本的傳統篇目之一,作為名家名篇,研究這課的老師自然不少。大多數教學設計總是以?感受養花之樂?作為中心話題,以?找樂趣——談樂趣——讀樂趣?為教學思路,這種教學的不足是:首先,忽視了對老舍先生的愛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為老舍先生愛花情深,才有了養花之事和養花之樂,脫離了愛花之情來談養花之樂,恰似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次,就樂趣談樂趣,學生的思考呈開放性,但流于瑣碎、零散,缺乏整體感和層次性。第三,如何理解?憂和淚也是一種樂趣?成為難點。
在反復閱讀中,我漸漸感受到作者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養花之樂,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的愛花之情,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相應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些豐富的情感——?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這也是一種樂趣呀!同時,在字里行間,還蘊含著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等等。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們明確了學習思路:體會愛花之情——理解養花之趣——體驗育花之理。?愛花之情?是?養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礎;?育花之理?是?愛花之情?和?養花之趣?的提高與發展。
㈠捕捉時機
如在理解?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一句時,一位學生談到?從‘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可以感受到老舍的院子里到處都是花花草草,他家的花草很多,可以感受到他很愛花。?教師及時點撥?你能抓重點詞,感受到老舍家花很多,非常好。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貓》,老舍愛貓,家里卻沒有它們的運動場,你又感受到什么了??由此,學生感悟到?我從‘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只好上房去玩’這個地方看出老舍愛花。我們學過老舍的《貓》,這篇文章表達了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墒沁@些貓在夏天只能上房去玩,這說明老舍愛花勝于愛貓,非常喜歡養花。老舍愛花勝于愛貓。?教師再次點評:?你聯系了老舍的另一篇文章來談,對比思考,深切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的愛花之情,很好。你能讀好嗎??
㈡順學而導
在教學?結合課文談對‘這多么有意思呀!’這句話的理解,體會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這一教學環節時,當學生感悟到勞動有意思時,我用反詰法進行導學,如:?搶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這么累,怎么能說有意思呢?我不同意。
教師的質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通過深入的對話交流,學生不再簡單地、模糊地認為勞動就是樂趣,而是清晰地認識到老舍先生通過自己的勞動,使所養的花草免受風雨之災,并開花結果,這才是養花的樂趣。這一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結構的重新構建的過程。教師的順學而導,解決了這節課的教學難點,使學生在認識上從不正確到正確,由模糊到清晰。
篇四:養花教學反思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尋著讓閱讀教學最大功效的服務于學生的寫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力求使課堂教學別具特色。在《養花》一人一課教學時,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形式:
1、抓住中心問題,統領全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先讓他們談談自己養花的感受,從而引入課文。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兩次“這多么有意思呀”展開教學。讓學生仔細讀文,找出兩次“這多么有意思呀”分別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帶著這個問題,學生認真的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中找到答案:第一次是因為作者摸著了養花的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讓作者覺得有意思。第二次是因為養花可以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有益身心,勝于吃藥,所以作者覺得有意思。這也正是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所在。
2、找方法,突破難點。文章中有一處是學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課文的第6自然段,寫花死了,作者很傷心。既然傷心,怎么還能說是養花的樂趣呢?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提出疑問,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聯系上下文,有的學生能夠聯系以往讀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學生能夠聯系作者的人生經歷及生活態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養花就要經歷這些,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樂觀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聽了學生的回答,我知道他們是真正讀懂了課文。
3、在課堂上,我也用了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人生態度的教育!拔恼虏皇菬o情物”,本文就是通過寫養花中的喜怒哀樂,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一邊講授內容,一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要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使學生們對生活都能充滿信心。
4、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養花的情趣,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首先,我問他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由此學生的思想開始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愛好。我又問他們,你為什么喜歡你所做的事情?你從中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學生談出各自喜歡做的事的原因。他們通過自己身上的事的認識和感悟,再走進文章,老舍先生為什么喜歡養花?他從中獲得了哪些樂趣?
通過這種對比和遷移的教學手法,一方面使學生通過自己對生活的認識來了解作者的生活體驗,能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一方面也引發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真正地參與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學們能把自己的生活樂趣同
老舍先生的養花生活進行對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寫成文章,并從小時當中感悟到了一個人生的道理。一是達到了理解課文的目的,另一方面讓他們學會了從小事中總結經驗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養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養花教學反思(精選11篇)12-01
浙教:《養花》教學設計04-25
養花04-30
養花05-02
養花的日記08-30
養花的作文12-15
《養花》課文04-19
養花的日記11-03
養花門診04-28
養花的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