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哨》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麥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哨》教學反思 篇1
《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以麥哨為線索,前后呼應,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田園風光的美好,重點感受孩子們純樸、歡快的童年生活。這里需要重點落實的是感受孩子們純樸、歡快的童年生活。
這節課上完后,我細細的回味了整節課的設計和教學過程,有如下感受:
1、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村生活的美好,鄉村孩子的純樸可愛。
2、知識點的教學比較扎實。學生在自讀自悟,做批注,在師生、生生的對話中提升了感悟能力,能抓住幾個排比句、比喻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通過讀將孩子們比喻成月季花,感受到了孩子們活潑、可愛的.形象;品讀描寫孩子們游戲情景,從游戲內容上感受他們的活潑與頑皮;用具體情境中與自身生活經驗進行比較,體會了鄉村孩子不一樣的率真與自然。點點滴滴的細節中,無不滲透著孩子們的歡快!這份歡快不僅是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更離不開所處的生活環境,進而引導學生進入美好的田園風光中去。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3、課件的使用還是很有收獲的。我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制作成課件,縮短了學生實際與文本生活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
我原本是想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讀書解決問題,欣賞感悟語言,但是,自己在課堂中有一些環節處理的不好,因此使得課堂容量太大,個別環節又沒有落實到位:
1、時間的控制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捉泥鰍》的歌曲、畫面,啟發學生談話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占用了后面學生讀中感悟,匯報交流的時間。其實讀了課文,看了圖片,學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達的,但由于時間關系,這一重點內容只抓住了一些重點句段。如果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充分的想,放開說,美美的讀,我想學習目標中的感悟積累語言就更有實效性了。
2、教學環節有重復、不精練的現象。在讓學生初讀把握了課文主要內容、感悟了課文最后一段的基礎上,我應順著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品讀其他段落中優美的句子,不應該再出示閱讀思考題,禁錮了學生思維,也為夯實這一教學內容贏得足夠的時間。同時,學生在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后,也會對“麥哨”由開始粗淺的認識到是大自然風吹麥浪發出的一種美妙的聲音的深入認識。
3、如果課后再能拓展一篇和課文內容相似的小短文讓學生閱讀,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我想這會深化本課課文內容,也增大了學生的閱讀量,為本單元習作也打下了基礎。長時間這樣堅持,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有很大提高。(我在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方面的訓練)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感到了自己在閱讀課文教學中還有很大的欠缺,還沒有把學生放開,角色的定位和把握、教學環節的精妙設計等都還需細細鉆研和揣摩,這將是我以后教學努力的一個方向。
《麥哨》教學反思 篇2
《麥哨》是新課程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選學課文,文章一共有8個自然段段。課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采用前后呼應的形式,寫了孩子們歡快、柔美的麥哨聲。課文中間的4個自然段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4幅鄉村孩子快樂生活的場面。我被那一幅幅溫馨和諧的農村生活場景感動著,被那一句句詩一般的語言感染著。
本文內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多讀是品位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
“麥哨”的聲音是課文的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其后,讓學生聯系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嗚卟嗚卟”的麥哨聲展開想象,能有效把握學習語言的本質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麥哨聲在課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風,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田園之中。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讀悟,能有效地延續第一層面對“麥哨”的解讀,把握課文的主旨,尋找到解讀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個有效的學習空間。在學習中抓重點詞句品詞想象,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語言所流淌著的濃濃的情趣。
《麥哨》教學反思 篇3
《麥哨》是一篇關于農村孩子生活的文章,既寫出鄉村田園的美麗、自然,也勾畫出了農村孩子的純樸、可愛的性格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麥哨》中的農村孩子的生活,與今天農村孩子的生活是十分相似的'。但在教學中,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引起了我的深思。
深思一:提問:農村孩子生活得怎樣?學生答不出?再問文中農村孩子生活是怎樣的?學生立刻舉起了手。這立刻讓我反思到自己教學的失敗。我原以為,我所教的都是農村孩子,他們對這類文章應該是很有體會的,但是我錯了。孩子們注重了對文章的閱讀、分析,缺乏將自己的親身生活與與課文結合起來學習的能力,學生對學習囿于書本,缺乏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不明白自己其實就是文中的孩子。
深思二:我馬上改變了教學方法,對割草、翻跟頭都文段的描寫,讓學生聯系自己平常放牛、割豬草、玩耍的情景體會,果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這堂課又讓我有了一個想法,應該把學生帶到田野里去上課,對鄉村田園的審美,對農村孩子生活的體驗,其效果都會不言而喻。同時也讓我明白了,閱讀教學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一線老師更多的尋找、實踐、探求、提煉。
《麥哨》教學反思 篇4
《麥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過優美的語言文字,創設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詩意。
一、創設美的情境
在作家陳益先生的筆下,這是一方沃土,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孕育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可是我們的孩子們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見過,也未必見過五彩繽紛的田野,更不用說產生如此豐富、喜愛的情感。沒有生活體驗,單純靠純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入情入境。
所以課始揭題時,我選用了一組鄉村田園景色的圖片,配上《茶園春色》的音樂播放,這樣純美的田園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們眼前一亮,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激發他們的情感。
二、營造美的氛圍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著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創造了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教學中在游戲中吹響麥哨,讓學生在歡快的學習中懂得鄉村孩子的麥哨聲歡快、柔美、你呼我應,此起彼落,悠遠,綿長。并引領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為了讓學生體會吹麥哨的歡快,柔美,我和孩子們一起吹響“嗚卟,嗚卟,嗚……”
并拓展吹響以下三支麥哨:
麥哨1:“嗚——卟,嗚——卟……”
麥哨2:“嗚卟——,嗚卟——……”
麥哨3:“嗚——卟——,嗚——卟——……”
孩子們在歡快的吹響聲音里體驗到吹麥哨的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歡快,柔美,你呼我應,此起彼落的感覺和效果。
三、品味美的語言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設計了三個層次感悟,一是感悟田野的色彩美,先是通過圈畫表示顏色的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想象畫面,田野就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二是感悟田野豐收美,找出表現豐收的語句,如:“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結出了秘密的嫰莢”“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讓學生懂得田野奏響了一曲歡慶豐收的贊歌。三是感悟語言美,描寫田園的部分語言生動優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布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涵的好文章。最后讓學生懂得作者描寫的這幾種作物生長都是有順序的,寫作的順序不能顛倒,體會到一切作物都是在自然生長中,和諧有序。
四、讀出美的境界
在這堂課中,孩子們讀得很多,形式也很豐富,有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引讀等,孩子們情感十分充沛,通過朗讀表達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表現出對鄉村孩子生活的自由自在、幸福快樂充滿了向往。整節課,孩子們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孩子的情感已經豐富,我稍做一些潤物無聲的技巧點撥,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使朗讀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統一,同時這也是我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五、存在問題
在整堂課中,我帶領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間的游戲生活。鄉下孩子們的游戲跟城里的孩子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戲。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伙伴們摔次跤,翻個跟頭,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問到:你最喜歡哪個部分時,全部孩子中喜歡吹麥哨這部分的寥寥無幾,問及原因是沒見過麥哨。看來在備教材、備教法的同時,備學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具體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只有事先“備好了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麥哨》教學反思 篇5
《麥哨》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鏈接語中提示的問題是這樣的:“讀讀課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再對同學說說喜歡的理由。”我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自學、交流,學生學得很好。
可是,就在我準備結課時,一名學生站起來問:“老師,麥哨是什么?”“麥哨是什么,課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細讀課文,尋找答案。”我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說實話,麥哨到底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這時,有學生說:“麥哨可能是用麥秸管做的`哨子。”馬上有學生反對:“不對吧,為什么圖上沒有畫一個小朋友吹麥哨呢?”“會從插圖中找信息,了不起。”我及時鼓勵。又有學生說:“麥哨可能是風吹麥田發出的呼呼聲。”“從哪兒看出呢?”我這一問,馬上有學生恍然大悟,急著讀課文最后一句:“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我給以肯定。又有學生說:“其實,麥哨到底指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歡快的麥哨聲襯托了鄉村孩子們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這一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拓寬了閱讀方法,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麥哨》教學反思 篇6
這篇略讀課文,我們師生是在一種很輕松、很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
上課伊始,為了讓學生覺得跟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對學生們說:“事先我也沒看過這篇文章,我們一起同時開始學習,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讀文心得。”此后是二十分鐘的安靜默讀。不時有學生在書上劃著、標記著,在空白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我也在劃著、標記著。
交流開始了。學生搶著發言,有學生說:“我喜歡第三自然段,因為這一段描寫了割草孩子的外貌,用了比喻句。”我插話:“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他答:“把臉蛋比作月季花;把細汗比作露珠。”我:“其余同學都同意他說的嗎?”“同意。”“那么喜歡這一段的同學可以自由站起來跟他一起讀讀這一段。”另一個學生又說:“我喜歡第四自然段,因為它用排比手法給我們介紹了金色的油菜花、黑白相間的蠶豆花、雪白的蘿卜花,顏色很豐富、很美。后面還說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這是擬人手法。還有‘麥芒像線條,麥穗像音符’連用了兩個比喻。”“你說得很準確。愿意讀讀嗎?”“愿意。”由于我沒有說要站起來,幾乎全班學生都坐在位子上跟著他一起讀起來,我沒有任何反對,只是站在一邊仔細傾聽著。讀完,又有學生說:“第五自然段寫的內容讓我很羨慕,平時我們根本不能像農村孩子那樣自由玩耍。”“他們都玩了些什么?”“翻跟頭、豎蜻蜓、摔跤。”“你會豎蜻蜓嗎?”“不會。怎么豎?”“我也不會。不過我想應該是頭朝下、腳朝上、兩手撐地。”我的回答引來了幾個附和聲“是的是的!你看課文里的插圖就是你說的那樣。”我們大家這才注意到課文插圖。果然,淡藍色清澈的湖水邊是一望無際金色的麥田,旁邊綠茵茵的'草地上孩子們正在玩耍,“繡花兜肚”在摔跤;“白布衫”在豎蜻蜓;其余孩子或吶喊助威,或拍手叫好。書包和草帽扔在地上,一籃子打滿的青草也擱在一邊,看樣子他們是放學以后割完草才玩的。我近乎自言自語的描述學生們聽得非常專心,都沉浸在畫里。突然一個聲音傳來“畫里怎么不畫‘茅茅針’呀?老師你吃過嗎?”“我小時候吸過,是清甜清甜的。”“多好,不花錢的天然飲料。”他坐在座位上嘟囔著。看樣子是被第六自然段里描寫的茅茅針吸引了,我真佩服他的聯想力。
“1、2段和7、8段有人喜歡嗎?”老師,留給你喜歡吧。”“你們勸我喜歡有什么理由嗎?”“有哇!它們一頭一尾這是首尾呼應呀。”大家都笑起來。我想知道,這沒有引申、沒有拓展、沒有咬文嚼字的細細品味、在課文中自然而然感受、產生的愉悅是否是一堂正宗的語文課?
【《麥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麥哨》教學反思01-31
麥哨教學反思04-03
《麥哨》的教案及反思04-25
《麥哨》的教學教案08-25
麥哨04-30
課文《麥哨》教學反思(通用16篇)12-07
《麥哨》教案01-12
麥哨教案范文08-09
(二次教案)24、《麥哨》教學設計04-25
四年級下:《麥哨》教學設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