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通用6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力求通過學生在課下自習,并完成學案,在課上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討論教師有力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使生物課堂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主動、自由和充分發展的目的。
一、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認真閱讀教材解決問題
由于本節課涉及到微生物技術方面的概念與操作,學生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因此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來總結出特點及操作方法。以彌補部分學生預習時走馬觀花,應用時模模糊糊的現象。如,在學生做學案前,我們給了同學2分鐘的'時間閱讀了教材。根據教學目標畫出重難點,并把不懂得在課本做好標記。這樣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培養了學生在學習中依托教材,尋找問題答案的好習慣。
二、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能將有效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興趣,為學習者與知識間架起有效的橋梁。如,在導入新課時,我用身邊的實例,在夏天經常看到饅頭長了一些“毛”,這是真菌中的霉菌,另外,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那么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怎樣存在的呢?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領悟到細菌和多數真菌較“小”“分布廣”的特征。再比如,學生對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只有從書上簡短的幾行文字中有個大致印象,而后面探究活動中學生要具體應用這些方法步驟。我認為學生平時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因此在教學中上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時教師加以指導,教師既為后面學生的探究學習掃清障礙,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由于時間有些緊張,這節課中設計方案展示環節討論的不夠充分,只展示了兩個小組。并且組間評價展開的也不充分。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時間的合理安排。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 篇2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這節課,我的整體思路是:首先讓學生能夠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我認為準備實物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所以我就準備了發霉的西紅柿、洋蔥、饅頭等發霉的食物,西紅柿和洋蔥的好處是雖然發霉,但很硬實,不至于讓學生反感,菌絲體也很清楚。饅頭的好處是它的菌落豐富,各種顏色的菌落都很明顯,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區分細菌和真菌。第二,培養基的制作,這個環節很簡單,但對探究《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這一環節也是以往教學最容易忽視的環節,原因是瓊脂一般實驗室沒有,而且制作培養基感覺也很麻煩,但通過親身實驗配置,沒有想象的那么難,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第三,探究實驗的操作,有了培養基這個探究實驗就很容易操作了,遺憾的這個實驗不能在本節課上看到實驗結果,所以我利用培養好的細菌和真菌展示結果,來提升實驗的可信度,如果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實驗結果,效果會更好。我認為這個實驗對學生灌輸探究實驗的方法更重要,以往探究實驗學生很難想到對照實驗,所以這節課對強化對照實驗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應該把握好,所以沒有探究前我就通過習題,為幼兒園老師想辦法,教育小朋友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強化學生設置對照實驗。這樣探究實驗中的對照實驗能夠深深滲入學生頭腦中。我認為這個探究實驗更大的'作用是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使情感、態度、價值觀滲入學生心中。
本節課的不足是教學過程中語言功底薄弱,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講的比較多,引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揮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在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區別時,每個小組都能提供培養基培養的細菌和真菌,教學效果會更好。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 篇3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班額過大一直是困擾教學實踐的難題。課堂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混水摸魚;課堂展示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示所有學生的設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這次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的時候,我就采取了競爭答辯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先書寫完成完整的探究計劃的4個小組可以參與競爭答辯;然后要求全班同學從在參與競爭的4個小組中,投票選擇2個設計科學、創意新穎的方案。這三個小組將獲得教師提供的培養基。這樣,小組為了盡快完成設計方案必須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同學們為了參與評選必須專心傾聽。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大家的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最有創意的方案,大家開動腦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設計方案的品質。無須擔心沒有獲勝的其他小組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大家可以輪流參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簡單材料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對于自己進行實驗的同學,可在記分等方面給以各種形式的表揚。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在實驗結果展示過程中,以辯論的形式預測實驗結果,是課堂的一個高潮。這個亮點不是我事先設計的,而是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發生的。"學校的中心花園和馬路邊"這個課題也是學生提出來的。這個課題選擇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覺認為馬路邊很"臟",但通過闡述理由,很多同學認識到花園的條件更適宜細菌和真菌的存活。這種通過自己的知識預測事件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而通過辯論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樂于參與,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有幾個地方我覺得處理得比較好:
1、講到菌類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時,我把課本的示意圖轉化為表格,學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記憶。
2、講菌類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時候,先布置學生課前查閱相關的內容,課上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學生可以拓展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3、講共生的'時候,學生會舉很多課外的例子,學習氣氛一下被激發,通過這些例子,學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義。
不足之處:
課前布置查閱資料的任務,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覺完成,大部分同學還是沒有重視。雖然已經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還是無法激發大多數同學的主動性。這個與生物學科的地位有一定的關系。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了解生態系統及細菌和真菌知識的基礎之上,而進行的一節生物教學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沒有細菌和真菌將會是什么狀況?”等問題,讓學生帶著饒有興趣的問題去思考、探討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實踐著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然后讓學生舉出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邊的細菌和真菌使人和動物患病的例子。使學生明白細菌和真菌對人類和動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積極探討如何防治這些疾病。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教學中,更注重讓學生借助實物、圖片及文字介紹,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探討根瘤等共生現象的形成機理及意義,并進一步討論了發生在動物和人體內的共生現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礎之上,通過課后材料“以菌治蟲”,讓學生知道細菌和真菌還有有利的一面。使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在“評價實驗方案”的技能訓練中,特別注重學生對實驗設計的科學性進行反思,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三個實驗方案的評價、分析,明白了各個實驗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在活動中完成的教學活動,以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首先從學生已經知道的細菌和真菌的種類入手:你知道的哪些細菌和真菌是對人體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學們想到的往往是害處,然后鋒頭一轉,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還是有好處的,本節課的引入簡潔明快,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由于我們是農村的學校,饅頭的制作在家都見過父母操作的過程,所以比較積極、活躍,上起來較輕松。課前讓學生準備了一些包裝袋,先從準備的包裝袋入手,有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在學生介紹其它保存食品的方法時,如冷凍、冷藏、紫外線、防腐劑,可以讓學生討論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不利于人類的健康,還可充分利用學生所帶的包裝袋,看看包裝袋上的配料里,是不是含有常見的防腐劑,并提醒學生盡量少吃含有防腐劑的.食品,達到關愛人類健康的情感目標。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達到了,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也較密切,學生的參與面較廣,也注意了對學生評價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有些教學設計在細節方面還要再完善一下,盡量避免出現小失誤。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03-09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的教學反思12-13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11-21
《細菌》教學反思07-29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02-25
六上校園生物分布圖教學反思01-03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04-21
電流和電路的教學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