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1
本單元是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并且教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圍繞教學時側重點讓學生掌握含有幾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不足之處:
一、運算順序沒掌握好
1、沒有括號的運算,部分學生沒有審題,直接從左往右一次計算,如:190-80÷5+55 變成先算減再算除最后算加。
2、對于有括號的運算,如:6×(60÷10+120)學生第一步先算括號里的除后直接把括號去掉,算6×60+120。
二、問題沒解決好
學生往往會有粗枝大葉的毛病,有兩個問題的題目做成一個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時分步會做,列綜合算式卻做不好。
三、探其原因
本人認為學生之所以出現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問題做不好的情況,可能與教材的編材體系有關。新教材將四則混合運算與解決問題融合在一起,刪掉了一部分例題,僅用了6個例題來編排。而在舊教材這部分知識是分成兩個部分一次循序漸進的,層次清晰,條理清楚,學生較易接受。
四、對策
今后教學應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并且弄清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加強對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的分析,并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將分步列式變成綜合列式。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2
《垂直與平行》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
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擺一擺讓學生在白紙上去畫不同位置的兩條直線,然后從學生的`
作品中選出代表性的畫法進行分類,從而引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再通過讓學生去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最后通過找、擺等環節,在學生進一步認識垂直與平行的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感受數學的意義。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3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教學設計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一是在室外辨認方向,二是在室內辨認方向。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具體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圖上方位與實際方位的聯系區別
在引導學生認識實際方位的基礎上,要求每位學生以教室中的實物為中心,畫一幅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鞏固了實際方位,又引申出了圖上方位,同時學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實物也就不同,所以圖的畫法多種多樣。這樣教師便可以引出圖上方位,并且編成口訣告訴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西南、西北、東南、東北的區別認識
由動物園圖認識全部八個方向后,為了幫助學生區別和認識其他4個方位,可以將八個方位寫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間的一豎區分左邊為西,所以分別是西南、西北。右邊是東南、東北。并且告訴學生由于西和東,北和南相對,所以西北對東南,西南對東北,再以米字一橫劃分,上方是北,即西北、東北;下方是南,即西南、東南。
三、圖上方位要確定標準
在確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時,以某一建筑物為標準,它是一個方位,而以另一個建筑物為標準,它又是另一個方位。以花壇為標準是在花壇的`北面,而以大門為標準,則在大門的東北角上。所以,確定標準是關鍵。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這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么為觀察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四、采用表格式進行路線描述是個好辦法,既清楚又簡潔明了。
總之第一單元雖然內容不多,但要讓學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還需要教師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總之,這節內容開始和最后一個環節,我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教室的有效資源,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為學生提供了包含數學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數學的魅力。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4
第二單元是線與角,屬于圖形與幾何,與前一單元的學習領域不一樣。雖然有了前面一單元的經歷和反思,卻有很多地方在教學形式上無法隨意套用,可以說是又一個全新的挑戰。本單元操作性的知識點較多,所以根本離不開投影儀展示,課件動畫等能體現操作步驟的教學用具。另外,由于學生的親身體驗是掌握知識的必由之路,教學設計上我幾乎課課要留較多時間供學生們自主實踐,這比上一單元的課堂情況就有很大的不同,我想,會不會是這個原因,所以教材這樣安排呢,或者只是巧合——第一單元面臨的是初回課堂的孩子,還很不安分;而第二單元面對的則是有了一定上課狀態的孩子,這時給點操作的活兒是不是意味著給點陽光更燦爛呢?——我越來越覺得學生狀況跟知識授受有微妙的關系。從這點講,我既是主動者也是被動者,我和教材都得順著課堂的“原生態”施以改造。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是我的公開課,整體不理想。唯獨有達到自己想法的只剩利用一根金箍棒解決三種線的認識這一點。為什么這么說?首先我發現自己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語言較匱乏,似乎總言之不盡,不由自主地啰嗦。另外準備的流程不熟練,一旦在生成的時候打亂就抓不到主線。練習來不及,課堂效率低。
第二課時平移與平行,這節課學生學習的結果比較理想,但對于平行的兩條直線有個別學生誤以為是線段,我本人也曾差點認為平行的關系適用于線段,其實不然。后面利用延長來判斷兩直線是否平行來說明了這一點,讓學生和自己走出誤區。
第三課時相交與垂直,是學生最有生活感知的一節課,但是學生時不時容易忘記直角標記來表示垂直,不能靈活發現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所形成的每個交角都是直角。個別學生不能很好地表達垂直關系,尤其是寫出來。(線段有垂直關系,)
第四課時旋轉與角,第五課時角的度量以及第六課時畫角,都通過投影及PPT展現更多一點,這幾課授課過程中,最為困難的是學生對于量角器的認識及應用,特別是“點對點,邊對邊”,有小部分的同學總是做不到而使得結果有偏差,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應該因為他們還只是四年級的孩子而放低要求。
另外,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有一個學生,到黑板量角度的時候,把60度的角量成了70度,我原本以為他不會量角,后來一問,并不是這種情況。他的量角器上一條刻度線的兩旁出現了兩個刻度,60跟70,他隨意地選了其中一個數。這是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我以為會量了,就會看,沒想量角器還分這么多種版本的。我盡力用語言說明怎么看刻度,但發現學生都沒辦法理解,所幸我想到用投影儀說明,這才解決了問題。
這個單元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諸多不足,不光是知識上的,還有語言教態方面的,但最讓我吃驚的是我不能再以為自己讀完了數學專業而漸漸淡卻了對知識本身的嚴謹,就是小學的知識也是不容我掉以輕心的。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5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課程分析:《大數的認識》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時。本單元是小學生整數認識的最后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建立了良好的數概念認知基礎。本單元要認識萬以上的數,這是認數范圍的又一次擴展,對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大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是很廣泛的,但在小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比較抽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教學設計分析:通過第一組信息,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準備。通過比較兩組信息中的數,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還大的數,而且這樣的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體會學習大數的必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撥數,引導學生思考“萬位滿十怎么辦”,使學生自主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并體會10個一萬是十萬。
通過小正方體的累加過程,幫助學生感受十萬的大小,培養數感。利用類比遷移規律,在認識了計數單位“十萬”后,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并把它們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歸納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在整理數位順序表的過程中,認識數位、數級,并結合現實情境,體會相同的數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義。做一做第1題,通過數數,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計數規律,第2題通過讓學生自己嘗試制作,加深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和數級劃分的認識。教材第8頁的兩道練習,鞏固學生對數位、計數單位和數級的認識。與十萬相比,一億是個很大的數,學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以赤道為例,告訴學生1億個小學生手拉手可以繞赤道3圈半,引導學生感受一億的大小。教學反思:上完這堂課后,總體感覺學生對大數的認識,掌握較好,由于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大數的認識和學習。在備課時,應做到備學生,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得關注老師采用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學生應該采用什么方式在學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的不夠扎實。個別學生不能準確記住每一個數位的位置,數位與計數單位分不清楚。最后一點:“以赤道為例,告訴學生1億個小學生手拉手可以繞赤道3圈半”后來有學生問我,什么是赤道。這里如果能改成“1000個小學生能站滿我們的操場,那1億個小學生能站滿多少個操場?”這樣在學生就能清楚的認識到1億的大小,對大數也能有個清晰的估計。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駕馭教材,做好學生求知的引導者、點撥者。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6
這一周的教學任務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效果明顯的不好,錯題的類型很多。我仔細地分析了學生的`錯題,發現,這個知識點的學習負遷移的干擾比較大。
1、商的位置寫錯,因為,試商的時候是將80除以20看成8除以2來看的,所以就將商寫在十位上了。這是試商帶來的.負影響。
2、除的時候不該落下的零就落下了,主要出現在商是兩位數的時候,最高位上商的時候,除數的個位上本來不需要落下來,也就錯誤的落下了,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以前學了末尾有零的乘法的影響。
3、基礎問題也是運算錯誤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些同學不會退位減法,尤其是連續退位減法;乘法口訣也不熟練。
4、還有部分同學,計算豎式完全正確,但在橫式后寫結果的時候,抄寫錯誤,大多數學生沒有良好的驗算習慣,完全是任務觀點。計算錯誤,驗算卻是正確的。
總之:《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效果不好,原因很多,總覺得學生在低年級學得很不扎實。也許是訓練不到位;也許是本來計算就枯燥,且有一定難度,學生學起來興趣不濃;一些家長也不重視孩子的學習,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師的教學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7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小學空間與圖形學習的核心目標,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本單元是在學生二年級已學過的“從三個方面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二年級學習時以觀察簡單的實物為主,而本冊教材是以觀察較為抽象的立體圖形為主,并要用語言表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教材設計了“搭一搭”的兩個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來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并學習用上、下、左、右等語言表述物體的位置。活動一是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要求發出指令者認真觀察用正確語言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搭立者充分領會指令的意思,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去搭要求的圖形。
活動二是先搭好一個立體圖形,然后通過提問來判斷并搭出同樣的.立體圖形。
這一活動要求學生充分發揮空間想象力,然后根據需要盡可能的少提問,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教學時讓學生親自操作,建立空間觀念。
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了知識。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在交流中鍛煉學生言語交際的能力,在操作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在練習中對所學的知識得以進一步深化,按計劃基本完成了預訂的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絕大多數學生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教學效果良好。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8
今天為止結束了第二單元《認識圖形》的學習,本單元主要通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直觀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些常見的平面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結束后總體感覺是要密切聯系孩子的.心理認知特點,教學僅局限于對圖形的'直觀認識,至于圖形的特點則不作為重點,孩子略知一二則可。
在學習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時。我充分提供孩子動手操作,親自感知的機會,自己尋求方法解決將長方體上的一個面大小不變的移下來,通過動手實踐,我們總共找到了以下幾種方法:
1、將自己喜歡的一個面放在紙上沿著它的邊線畫下來。
2、用剪子按長方體的面大小不變的剪下來。
3、將長方體的一個面放在紙上,在紙上將四個頂點畫在紙上,然后用尺子將四點連接起來。
4、將自己喜歡的一個面涂上顏色,映在紙上。想了這么多的方法,不由得為孩子的精彩發現叫好。
第二課時認識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則與第一課時有所不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折正方形紙,發現既可以對折成兩個正方形,也可以對折成兩個今天我們所要認識的新圖形:三角形。然后通過圖形平移,又將兩個三角形平移成平行四邊形,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氣氛相當濃厚。但是我發現在處理課后練習時有部分學生,對圖形的拼接,圖形的轉換缺乏大膽形象,需要老師去不停鼓勵。
總的來說兩課的教學方法迥異,多是老師引導學生動手,如果學生的自控能力好一點,將會更好。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9
在講“小數乘法”時感覺,乘法多了一個小數點會有許多麻煩,批改作業時,感覺學生的思維已成定性,經常會有些孩子忘記點上小數點或點的位數不對。面多學生出現的遺漏想過很多方法,好不容易有些安慰,沒想和同事的一次聊天,又讓自己心里沉甸甸……同事說:小數除法更難。從此心里就壓上了這塊石頭,不敢放松,擔心稍有疏忽就帶來更多的麻煩。“小數除法”這一單元無論對于學生還是于我來說都感到陌生,因此對這一單元的教學我一點不敢懈怠。先讀了一遍這節教材,再對著教材把教參認認真真讀了一遍,用不同的符號標注出了自己在教學時應該注意的地方,以便在教學中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小數除法的知識要點。隨后,還好好分析這單元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認真比較了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相似性,以及我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真到上課了,我也不敢有一點大意,課堂上注重喚醒學生對整數除法計算方法的積極回憶,加強整數除法和小數除法的比較;注重聯系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創設一些現實情境,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對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將學生的練習拿來分析,發現學生中錯得較多的題主要就是被除數添“0”再除的情況,原來都是“0”惹的禍。仔細思考這些由0引起的煩,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學生整數除法的基礎打得不牢,練習的比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學有疏忽的地方。
二、是課堂上有對算理的理解,但是強調不夠,應該抽更多的學生來交流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而且對算理的理解只在第一節課做得較好,在后面的若干節課中都把它弱化了,造成學生不求甚解的情況。
三、是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做題老是丟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數點,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
四是訓練的量少了,教材在編排時相應的練習較少,課后補充的題也較少,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強。
認識到這些后,我對這部分的教學想了一點點計策:
首先就是把這幾種有“0”的類型的題進行了比較,歸納總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分出每種類型中的0的意義的不同,在學生的腦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義的印象。
二是強化對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題都讓學生來說說每一步計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幾個幾除以幾,或是幾個十分之幾除以幾…。
三是讓學生盡量能驗算,以便更好的檢查自己計算中的.錯誤。
四是加大計算的練習量,在課堂上補充了一些計算題給學生比賽算,既達到了訓練計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五是發揮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組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競爭,同時也可以相互學習解疑,這樣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也讓我明白,教學中我們教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從而忽視一些細節問題,應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靈活應對,采取相應措施去補救。我想,這才真正詮釋好了新課程倡導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師角色內涵。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10
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角的度量和畫角。讓學生能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確實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于用量角器度量一個角的度數時,很容易出現拿不準到底是選擇量角器內圈的度數還是外圈的度數來量角或畫角的現象。如要畫一個60度的角,有的學生會因畫成120度而錯;本來是一個125度的角,有的學生量出來卻是55度。以往的學生都會有這種現象出現。為了讓學生掌握量角器量角與畫角的.技巧,我覺得關鍵是讓他們懂得以下操作的要領: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2)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3)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4)注意:與零刻度線重合的一條邊指向哪個圈的0°,就讀那個圈的刻度。
以前的教材比較重視概念的教學,有現成的總結性概念,而現在的新教材卻給省略了。上面的要領,我覺得還是幫助學生總結一下比較好。
再說,開學以來很不巧,我們班電教設備的線路有問題,上課時電腦,課件,投影什么都用不了。我只好利用以前的教學掛圖,圖上的量角器放得很大,角很清晰(這些掛圖都是以前人家丟掉準備當廢品賣了的,是我舍不得撿回來收藏的),講完課后就貼在教室比較顯眼的地方,讓學生課后再多看看,邊看邊想,加深認識和理解,效果還不錯。因此,我覺得并不是沒有電腦就上不好課,以前沒有電腦出現時,那么多人材也不是這樣教出來的嗎當然,時代在進步,教學設備也在更新換代,這是好事,但我們也不能全依賴它,有個什么意外,多做幾手準備還是好的。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11
作者實行“提出設想《驗證設想》得出結論”的這種從開始導入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來明確指導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本課很好的體現了這一觀點并提出幾個改進建議。
從開始的導入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提出設想《驗證設想》得出結論”來明確指導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能有條理的進行研究。數學廣角的教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這點在我的.課上應該是體現了。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選擇最優化方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2、烙餅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從實踐操作到探索結果,從直觀的實驗到抽象的.思維,再到深入探索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過程。
3、立足于教材,但又發展了教材。
需要改進的方面:
1、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交流時,要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發言同學的觀點產生的原因。
2、發現規律的過程還可以花更長的時間,讓學生再多烙餅,更清楚的明白單數的餅和雙數的餅的不同烙法。
3、教師的語言還可以簡練些。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12
學生對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較好,可運用這兩個定律對一步加法和乘法進行驗算。基本能夠靈活運用。
然而對于加法、乘法結合律則運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則更為糟糕。細想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學生現在只是能夠認識,弄明白這三個運算定律,還不明白這幾個運算定律的作用和意義。(除了少部分思維敏捷的學生之外)第二,學生能正確的分析算式,并正確的運用運算定律,對學生的已有基礎提出了不少的考驗,如42X25,運用運算定律計算這個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為20和5,這樣即使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這個重要的因素造成的。這里簡單的.描述為數學“數感”吧,還有125和8得1000一樣。第三,有的'學生甚至運用運算定律折騰了一番又回到了原來的算式。
綜上所述,解決辦法只能是多講多練,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在不斷的重復練習過程中,體會應該如何運用運算定律。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第一單元整體識字教學反思10-29
第一單元 有理數教學反思11-26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02-13
英語單元教學反思04-20
單元復習教學反思05-05
四年級單元教學反思09-30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07-28
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01-03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