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西飛四小迎賓校區 胡曉梅
《分米和毫米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對于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學生通過使用直尺,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有所傾向。
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情操的陶冶,身心發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基于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這個知識目標外,重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存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反思本節課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一、有效復習,引發沖突,為分米的認識作好鋪墊。
在導入部分,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大家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嗎?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長度嗎?一般情況下,我們什么時候用米作單位?什么時候用厘米作單位?”,這樣一來就喚起了學生對長度單位的體驗,激活了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也為下面學習分米、毫米作好了知識準備。
產生學習的需要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分米概念的引出是在復習厘米和米的知識時巧妙引出的:“文具盒長2( )”,讓學生填適當的單位,這時候學生的答案就有了分歧,有說厘米,有說米,還有說分米,問題的出現為新單位的學習埋下了伏筆,讓學生為需要而學習,這樣的復習是有效的。本環節的設計巧妙之處就是將知識簡單化,讓學生在量的過程中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語言精練,使學生明白10厘米,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表述方法。
二、重視認知過程,有效建立分米、毫米的長度模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本節課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讓學生在尺子上快速找出1分米,在老師的演示下,學生能很快的找出從0刻度到10厘米處,就是1分米;這時候教師并沒有得到滿足,而是繼續追問,你能從不同的地方找出1分米嗎?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了,答案多種多樣。讓學生試畫1分米長的線段,同樣也是如此,教師的思維靈活成就了學生的思維靈活,真正的讓學生思維活了起來。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緊緊圍繞本節課的重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數一數、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模型。
在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對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進率關系,沒有硬性灌輸,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出發對教師所講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釋,重新建構起新的認知結構。在比較、分析、推理之后,學生形成了新的知識體系,也就是不同單位的長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從而真正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
在認識毫米時,先讓同學測量數學書的厚度,測量的結果是數學書1厘米不到一點,學生發現問題:如果想知道精確的長度該怎么辦?因此,需要引進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然后讓學生來數一數,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師繼續問:“那么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舉例說明:5角硬幣、銀行卡、大約1毫米。
巧妙的引導會防止學生覺得知識傳授過程的做作。教師學生用已學長度單位量的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不足1厘米時,為了測量的精確,我們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在實際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毫米的概念。
低年級的學生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教師在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之后,分別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再畫出1分米和1毫米長的線段,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讓學生的認知更加真實,更加清晰。聯系生活,深化表象。在學生感知了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后,就設計這樣的問題:“說說在我們周圍,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在我們周圍有哪些事物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豐富加深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同時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會數學與周圍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注重細節處理,深化分米、毫米的認識。
“注意細節”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把握了教學中每個細小的環節。“大約”一帶而過,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長度單位,也培養學生 對數學的嚴謹意識。
整個教學流程重點突出,層次清晰。教師通過量一量、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了知識,參與面廣,活動量大,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且課堂氣氛融洽,學生聯系生活,深化概念,過程不做作也體現了數學美、符號化,對于學生的后階段的學習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整節課自始至終都是教師在引領學生觀察、測量、研究、發現。學生在認識了分米后,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學習策略,這樣學生在認識毫米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效仿分米認識的方法合作完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教案與反思04-25
《毫米、分米的認識》的教案04-25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1-18
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04-16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案02-28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15篇03-28
《毫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4-16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