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觀課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觀課教學反思(原創2016.10.20)
我觀看了許超老師的《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選擇了“教師語言”的維度進行了觀課,具體觀課情況如下:
一、觀課維度說明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講授、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師生之間間的情感交流等,都通過良好的數學語言來反饋。正是在此觀念指導下,我通過教師的語言這一維度進行了觀課。
二、觀課分析
1.總體評價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學主要讓學生動手操作,想像猜測,使學生知道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總體來說,教師首先通過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任選兩個地點來選擇合適路線來猜測哪一條路線最近;然后教師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擺一擺、的方法進行了探究活動,從而得出結論: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最后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行了鞏固拓展提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許老師通過順暢的過渡語、富有表現力的體態語、真實自然的評價語,在知識的傳遞、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預定的教學目標。
2.主要優點
(1)教學語言自然、簡潔,富有指向性。在課始,教師直奔主題,“大家知道,許多數學問題都來源于生活,今天我們就到生活中尋找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這樣樸實、真實、自然的過渡語直接為下面的問題做好了鋪墊。接著教師通過一個指向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比如“小明要從家到學校,可以怎么走?” 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三條路線就是數學中的三角形的三條邊,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的好奇心和欲望。
(2)教學語言富有啟發性,引領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通過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巧妙進行設疑。比如“為什么同樣是三段小棒,有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瞬間活躍起來。學生通過經歷圍的過程直觀的發現:當兩根小棒長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小棒時,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只有大于第三根小棒時,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從而得出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此時,教師看似一句平淡的提問“這樣的歸納全面嗎?”使學生敏銳地意識到結論的不嚴謹性。接著教師借助體態語言,在黑板上寫出實驗過程中的一種情形讓學生用不等式表示,學生立即頓悟問題出在了“任意三角形”上面,從而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特征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結論探究出來后,教師并沒有止于這一步,而是又拋出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提問學生“我們實驗的結果嚴密嗎?”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動手實踐有時會存在疑點偏差,必須通過理性作圖這一過程來驗證實驗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3.教學建議
(1)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發言,給予適時的評價。
(2)教師的肢體性語言還需進一步提升,更好的輔助知識的學習。
(3)教師語言需要在趣味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準確性上繼續進行磨練。
三、觀課收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通過對許超老師在教學語言維度的觀課,我也深刻感受到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和啟發性、激勵性的語言,能夠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領略別樣的風采。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很好的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溝通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知識,彰顯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讓極具藝術性的教學語言為知識的教學開啟另一扇更加明亮、更加富有內涵的教學之窗。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觀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反思(精選8篇)12-30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案04-25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案04-03
三角形三邊關系》教案設計及課后反思04-25
《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29
三角形邊關系教學反思04-27
三年級數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教學計劃09-14
《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教學反思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