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乘法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乘法教學反思1
作為年輕教師中的一員,在授課過程中對于自己掌握課堂節奏的能力自我感覺較之前有所提升。能夠用一些數學語言對學生進行提問與引導,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本堂課作為本學期乘法部分第二課時內容,應在之前的內容上有所延伸和發展,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應用所學知識。對于習題部分的處理應該提倡學生自己獨立審題,并且完成題目,在共性問題上對于學生進行指導,抓住易錯點,調高課堂效率。
另外,在課堂上應該更加注重語言的錘煉,做到語言少而精,對于學生習慣養成部分更加關注學生學習時的細節,對于視覺盲區內的學生更應給予關注,在課堂上通過改變語速、動作等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精神飽滿的投入課堂。
乘法教學反思2
1.
分數乘法一單元已經學完,我們往往感覺學生學的很好。應用分數乘法的意義去解決問題,也能列出算式。其實不然,當我們學學完第二單元分數除法時,我們就會驚奇的發現,原來事情不是這樣的。學生不知道是列方程還是直接去乘分數。學生往往難于判斷究竟把那個數量作為去乘還是去除以幾分之幾。于是乎,我們的教學就又陷入了癱瘓。富有經驗的老師在多次嘗試失敗以后,在此處,都既無可奈何又順理成章的選擇了五步走的方法。即:一,判斷單位一;二,畫圖;三,寫出數量關系式;四,判斷單位一已知還是未知;五,已知直接乘未知用方程。教參71頁提出現在采用方程解,化難為易,思路比較統一。所以,五步強調方程先入為主。其實不然,學生由于目前接觸到的都事用算術方法比較簡單的,所以方程的優越性不是很明顯,學生還是選擇算數方法的比較多。我沒有過多的統一。而是任其自由選擇。
我重點思考的在于新教材與老教材先比,本部分知識簡化了那么多內容,為什么還是學起來很費勁呢?我想,我們的新課改目的是好的,素質教育是好的但是,我們每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不都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嗎?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認為減少數學知識容量就是素質教育了。反而,正是因為減少了鍛煉的機會和次數,我們學生的某些數學功能正在退化。我們都明白,只有加強鍛煉,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強壯。數學能力也是如此。
2.
現在我寫下這節課的教學反思,目的不是在于從教學內容上去分析。而是從這一個月來我接觸這個班的些許感想,做一梳理。
本班學生差,這在一接班,班主任和上一任數學老師都已經鄭重其事的向我做出了重要說明。我當時蠻有信心,一個多月下來,我才真正感到事情的嚴重性。特別是第三單元考試成績一出來,我都傻了。我班90分以上才三人,一班24人。不及格我班17人,一班3人。平均分相差足足20分
我整整幾天都在思考:為什么差這么多?還能不能趕上?怎樣才能趕上不是一般的差,不是一天兩天的差!這個班從二年級就開始差,一直差到現在。我反思了很長時間,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1.先樹立自信心 越是這種情況,越是因為他們心里沒有自信心。自暴自棄。其實造成現在這種情況,不能全怪孩子。
2 要愛后進生。對后進生,要尤其愛護。這聽起來想冠冕堂皇,其實,真是著這樣。如果你不能做到只一點,最起碼也要做到,不能謾罵和侮辱他們。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也是每個人最難做到的。
3 學習習慣的培養口算心算的習慣,很重要。結果是勤動手勤動腦。腦子越用越靈活。豎式的書寫位置,豎式的保存都做了嚴格的規定。
4 在課堂上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喜歡你,就會喜歡你的課堂。喜歡學數學。
乘法教學反思3
我教學的是《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內容是學習《筆算乘法》的引路課,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表內乘法,學會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計算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的。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很成功的。
我以教材例題為情景情境,讓學生經歷解讀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在解決第1個問題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筆算的必要必性;同時,通過幾個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過對比,將估算、口算、筆算建立聯系。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結論是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萬變不離其中。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鞏固2位數乘1位數的算理與算法。第三個問題的解決,是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讓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算式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綜合練習題目的是鞏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估一估,并連問:你能估算嗎?怎么估?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因為之前剛剛學過,很容易就喚醒學生的已有的知識。估完后,問學生,能口算嗎?既起到了復習的作用,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也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再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筆算乘法的必要性,展開新課。
練習設計有層次:基礎題:一組筆算題。3×223×2223×2之前面設及的都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此組題中有三位數乘一位數,先讓學生說說223×2算理與算法,再讓學生對比三道算式,通過對比得出結論,方法是一樣的,再在223前面添一個2,讓學生感悟。開放題:貫通算法,提升思維。
本課節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面對學生的多種解法,還可以站得更高。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讓學生分類,按解題思路的不同進行分類。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會有所幫助。
二、31×2+33,應該問問學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為有新的解法而解題,是需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三、在開放題處,只局限于不進位,應適當滲透進位。
四、教師的話有些多,重復的太多。
乘法教學反思4
通過這些年的數學教學,使我感受到,計算課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教學,也是比較乏味的教學。課堂中,一味地讓學生除了計算還是計算。而計算又是數學中,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倘若連計算都沒有過關,如何讓學生去解決更難的問題?計算應該說是學數學中基礎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第一課時。從整單元分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整單元的情景圖主要從交通工具入手,要引入到常見數量關系----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關系的教學。本節課的`例題意在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避免單調重復,又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計算教學的學習中?怎么樣解決算法多樣化和最優化的問題呢?
這節課我采用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自學,我堅持自學時發現學生的算法挺多的,思維層次不同,所以在課上我就讓不同的孩子說出自己的不同算法,再通過一組題的實際計算讓學生體會到哪種方法算的又對又快。課后張老師對這個最優化方法的處理提出有點晚了,我也深有同感。如果再教:我會在算法多樣化之后,隨即出示一道題比比看誰算的最快,讓學生意識到雖然方法很多,但最快的算法還是心里列豎式的方法。
另外,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覺得我們要“豁得上”,不要怕實驗失敗,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影響教學任務,我們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在逐漸的摸索中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
乘法教學反思5
口算是數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它為個性化、多樣化比較快速地解決問題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很多學生對口算提不起興趣,覺得枯燥、重復、乏味,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學習中缺少計算情景,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而計算,怎樣去計算。將計算與實際相聯系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口算乘法的數學價值。本課設想在細化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以“數學知識為載體,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努力實現三個維度目標的有機整合”的思想來安排教學的流程,盡力體現“算用結合”的教研主題。不過基本的落腳點依然放在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上,努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口算乘法的算理。在課堂中突出“算”,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計算技能。算是基礎,算都不會,用就無從談起;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用口算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乘法問題。體現算用結合,以用促算,算用相長。具體地說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情景中明算理
提供給學生生動有趣的素材,創設計算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口算乘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覺得數學好玩,樂于參與,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解決中,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意識。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激發學生計算興趣。在此以前,學生所學的乘法都是一位數乘一位數的,這是第一次突破表內乘法。學生憑借生動的現實背景,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清晰思考4×9與4×10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是4×10的思考,充分反映出學生個性化的想法,這得益于創設的問題情景給學生的思維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支架作用。
二、思辨中求深化
本節課的內容是十分簡單的乘法口算。設想在算理的理解中,經歷規律性的探索過程:“看著這一排的算式,猜猜接下來是什么算式?” “口算這樣的乘法有什么規律?” “什么情況下兩個一位數相乘的積會多出1個0?”……拓寬學生思考廣度,提升學生的思維含量。在規律的探索、口算練習比賽、互相評價中,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的美。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努力體現深則淺之,淺則深之。
三、體驗中有拓展
把教材中靜止的、平面敘述的畫面,進行動態的開放處理。以統計表的形式呈現學習材料,提供信息,讓學生根據表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模擬的游樂場景中體驗問題解決的'成功感。明白數學來自生活,又用之生活的道理。不僅如此,還適當延伸到整十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培養學生會舉一反三地運用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努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之目的。
四、保底中不封頂
當學生親身參與活動素材的提供,解決問題的欲望就會更加迫切。但是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數據不可能剛剛是整十或整千,面對真實的數據,讓學生學會尋找解決多樣化的實際問題的解題策略,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乘法教學反思6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筆算乘法的開始,是在學生會做表內乘法,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計算課看似簡單,但是真正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此課前精心設計,課后用心反思,以促進以后計算課的學習。
一、努力之處
1.現實情境,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教學,一直強調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在研究現實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學習和應用數學。為此,我選取學生非常熟悉的繪畫場景為情境,從學生熟知的彩筆這一數學信息引出問題,學生很輕松的就提出了“他們三個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筆?”這個數學問題,簡單而直接的教學情境,既溝通了數學情境,又節約時間,很自如地引發到本節課主要探究的“怎樣計算12× 3”。
2.算法多樣,拓展思維
當學生提出問題后,并且列出豎式12×3后,這時放手讓學生思考,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在小組里交流,學生們比較聰明,對于12×3的計算結果,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算出其結果,他們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筆算的方法,可以用擺實物的方法來求出他們的結果。學生們研究出了這三種方法:
方法1:用加法算:12+12+12=36;
方法2口算:10×3=30 2×3=6 30+6=36
方法3:列豎式
1 2
× 3
3 6
我不斷鼓勵學生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學生會從這多種方法中提煉出最簡便,最容易理解的方法,那就是用豎式進行筆算,筆算的方法在學生的探討中形成了,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越來越活躍,思路會越來越開闊,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喜悅。
3.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當列出豎式后,我指著豎式問學生: 6怎么來的?為什么寫在個位上?表示什么?十位上的3怎么來?表示什么?有這么多種算法,它們之間肯定是有聯系的。這時出示:
○○○○○○○○○○ ○○
○○○○○○○○○○ ○○
○○○○○○○○○○ ○○
學生在圖中把它圈出來,這樣通過數形結合,學生真正理解算理,做到了算理和算法相結合,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改進之處
1.應精簡教學語言
學生已經對本節課的筆算乘法的方法掌握住了,而且多請幾個學生說了方法之后,我就可以不要一味地反復強調這一算理問題,應精簡教學語言,提出新的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2.可增加比賽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計算教學的算理、算法很重要,但是學習起來略顯枯燥無味,所以在教學上可以開動腦筋多設計一些激發學生挑戰的形式,比如:可以開展口算比賽,比哪個小組算得多且算得準等,這樣補充設計后,教學內容就會充實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濃厚些,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活躍些。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讓孩子們能每天都在快樂中學習數學,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目標,我會不斷努力的!
乘法教學反思7
一、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理解:
在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中,“探索”是一個關鍵詞——“結合具體的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這是由數學目標中“數學過程”“問題解決”兩個維度決定的;同時“探索”的過程也是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活動,要根據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達到是活動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單元的分數乘法(1)中,由于學生有比較堅實的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所以對于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探索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而在分數乘法(3)中,由于學生剛剛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并且用圖形表征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較妥當了。具體的講就是:教師通過簡單的具體事例進行集體引導,這便是“扶一扶”。再通過具體的探索要求幫助學生嘗試著探索比較復雜的實例,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顧學生所做作業,出現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點:
1、分數乘法的計算中,學生的約分錯誤較高,尤其是有公因數13、17、19的,好多學生都不能發現。
2、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單位“1”的理解、根據分數意義來分析題意,重視單位化聚的計算方法的復習,以及兩步計算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重點評講,但是部分學困生對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分之幾理解還是不透。
三、采取應對措施:
1、分數的約分進行強化訓練。
2、復習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根據分數乘法的數學模型,說出問題也就是求什么,寫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教學中要注意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強化分率與數量的一一對應關系,這有利于學生弄清以誰為標準,以及分率和數量之間的關系。
問題可以引發思考,思考促進改變方法,得法扭轉教學局面。說明教師教學不怕有問題,有了問題想辦法解決就會使教學損失減少到最小。在課堂上多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后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態,根據實際情況來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當然,教學前的準備細致周到,教學失誤的可能性就會更小。
乘法教學反思8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復習積變化的規律,透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明白當成整數計算,然后點上小數點,但對于為什么要這么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于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應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么這么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后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決定小數的位數,在決定小數的位數后選取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用心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發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后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的狀況也是很好的,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是否好些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后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就行了,計算沒有什么多大意思。
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樣喜歡被動的理解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乘法教學反思9
整式的乘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等知識之后安排的有關整式的運算學習。冪的有關運算法則的學習主要是冪的意義的基礎之上來學習的,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法則依據是乘法的交換律及結合律,知識點相對較少且難度不大,在這節課的學習中通常教學模式來安排每一節課的學習。
第一環節:自學質疑
讓學生自學課本相關內容,并提出相關問題:
(1 )認真學習課本中探究,并對探究中問題認真填空,且要說明道理;
(2 )領會問題中作題依據;
(3)歸納出你自學中體現出的乘法法則并會用字母表示。
(4)記下你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在法則中的不解之處,以備討論。
第二環節:合作釋疑
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討論,對于每個組員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解除疑惑,組內不能解決的,組長作好記錄,以進行全班討論。
而對于討論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要作好班內講解。
第三環節:展示評價
以小組為單位派一個中下等水平的學生進行展示。可口頭也可黑板上板演,然后組與組間交換進行評價,查找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全班糾正。
第四環節:鞏固深化
由學生分組板演課后相關練習,并進行組間互評。若學生掌握較好,則適時給出一些較復雜的問題如把和差與乘法的結合的計算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練習,從而提高其運算能力,然后布置難易兩組作業,一組必作,一組選作。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冪的定義、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整式的加減、冪的有關運算法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承前是繼整式的加減之后而學習,啟后是它是學習整式的除法、分式的運算、函數、二次方程的解法學習以及進行整式的加、減、乘、除綜合運算的基礎。整式的乘法這一部分內容主要分成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單項式乘單項式,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要注意運算的法則依據是乘法的交換律,分成三步計算:一是各個單項式的系數相乘,二是同底數冪相乘,三是單獨的字母照抄。這部分的計算中往往會混合了積的乘方,要注意運算的順序,有乘方的要先算乘方,后算乘法,積的乘方應注意復習鞏固。
第二部分是單項式乘多項式,這一部分內容是第一部分的延伸,其依據是乘法分配律,要注意有乘方運算時的運算順序以及符號的確定,還要注意分配律的復習。
第三部分內容是多項式乘多項式,注意帶符號運算以及不要漏乘。混合運算是一個難點,在混合運算中注意括號運算,不要漏括號。
在這幾部分的學習中,從學生課堂表現與作業完成情況看,效果還不錯,學生整體對法則的掌握較好,但在處理一些涉及符號以及乘除與加減同時出現的一些問題時,出現的錯誤較多,另外合并同類項與冪的運算法則在運用中也出現混淆的現象。
在整個這一部分的內容教學中,難點與易錯點主要是:一、符號不能正確的判斷,其中主要是沒有注意帶符號運算或者沒有注意整體思想,漏掉括號或者去括號錯誤。
同時注意整體思想的滲透,作為整體的相反數的的變形,根據指數的奇偶性來判斷符號。混合運算中符號及各種運算法則混淆不清,運用還不夠熟練。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除了加強基本法則運用之外,還應對于綜合題目多加練習,以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乘法教學反思10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我原本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在三、四年級學過了整數乘法,并已經有了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很輕松的,可事實真的是讓我出乎意料。可能是自己對學生期望太高了,但畢竟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
每次在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很理想,全班學生幾乎只有幾個學生可以全部做對,之后我總結出學生出錯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計算方法的錯誤:不會對位,有學生把小數乘法的對位和小數加減的對位相混淆,在列小數乘法豎式時,有的學生是按照小數加減法時對齊了兩個因數的小數點,也有的學生是把兩個因數最前面的數字對齊。
2、計算中確定小數點位置和關于0的問題:有的學生在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弄不清楚補上幾個0,在前面補還是在后面補,有的學生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有0 時,先劃掉0再點小數點,還有的學生在遇到因數都是純小數時或者因數中間有0的,還要將0乘一遍。
3、計算過程中出錯:乘法口訣不熟,比如說有的學生三六十八,他還能算成三六二十四,還有的學生把加法算成乘法,減法。
4、計算時粗心:把小數看成整數算好之后,忘記給積點小數點,或者是數錯因數中一共幾個小數而點錯小數點。
5、做完豎式,橫式不寫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導致自己看錯數字或丟三落四現象。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些錯誤情況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教案,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學生會出現第一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首先,我舉例對比了小數乘法和加法的計算方法,強調小數乘法是末位對齊,而小數加法是相同數位對齊。對于像24+0.24"這樣的題目,我則讓后進生利用小數基本性質先把整數轉化成小數,小數位數同另一個小數加數位數相同,及把24轉化成24.00再與0.24相加。小數減法也使用同樣的方法。不要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對于那些后進生,這樣做是十分有必要的`。
2、學生會出現第二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沒能及時提醒學生注意:要數清楚兩個因數中小數的位數,弄清楚位數不夠時應該在前面補0,確定小數點位置時,應先點上小數點,再把小數點末尾的0劃掉,還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因數數中有0的根本算法,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小數乘法和確定小數點位置屬于計算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在計算因數中間有零的這一位時往往容易沒有錯位或者再把0乘一遍。因此,要加強學生計算的能力培養,多做一些題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得以充分運用。
3、學生會出現第三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4、學生會出現第四、五種出錯情況的真正原因是"馬虎",在做練習的時候,還有個別同學在做完把小數看成整數乘完以后,數小數點時把進位時的1看成了小數點。因此,還要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改掉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它體現在我們平日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發現自己也存在了不少的缺點,自己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 ,我將會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力爭好成績。相信這次反思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1-18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03-13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5-06
乘法公式教學反思05-07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10-19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04-28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5-01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04-29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5-01
《乘法公式》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