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生為本-《雨后》教學反思
以生為本
豐蔭明德小學耿燕飛
俗話說:“回頭看,金不換。”出門在外,毎換一個地點,回頭一看,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生活又何常不是如此呢?走過一段歲月,閉上雙眼,盡情回望,生命會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思考。
細細想來,上個學期對我啟發最大的,還是那節磨了N次,作為公開課上了三次的《雨后》。特別是在“小學語文低段閱讀教學研討活動”中的那次公開課,我受益匪淺。
說實話,那次上完課我自我感覺還不錯,可結果牛博士卻指出了那么多問題,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下午一放學,我立刻給工作室的幾位老師打電話,可她們一致認為,課的設計沒有問題,是我太緊張了。
真的是我太緊張了嗎?我的自我認知告訴我,不是!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我的頭腦中放電影般拉開帷幕,將我執教的《雨后》版本一一回放,比較、分析、思考……原來將我絆倒的是“以生為本”。雖然這節課的設計理念是“雙軌四步,生本閱讀”,但是在幾個細節上,我沒有做到“以生為本”。
一、一個未做的課前游戲。
課之伊始,我就讓“以生為本”絆了個大跟頭。上課地點在階梯教室,聽課的教師有80多位,課前還有一部分孩子因為沒有穿校服,而被班主任扣掉了小紅花。但是教學環境和學生情緒的變化并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我一看表,評委到場時已經過了上課時間,就直接開始上課,而吝嗇的沒有舍得花5分鐘做個小游戲,讓孩子們緊張的情緒平靜下來。因為沒有做課前游戲,導致上課前10分鐘乃至整節課,學生情緒的冷和教學效果的涼。
二、一個不準確的提問。
復習過舊知,我開始范讀這首兒童詩,目的在于:師生競讀,激發學趣,并讓學生發現我比他們讀得好的地方,為接下來的分享朗誦小妙招做準備。可是,我在設計提問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情,簡單的問學生:“誰來評價老師的朗讀?”結果學生的評價五花八門,浪費了大概5分鐘的教學時間。在共同體活動中上這節課時,我把這個問題設計成:“誰來當小老師,評價老師哪一句讀的最好?為什么好?”教學效果便截然不同。
二、一個不合適的站位。
平時上課,我習慣讓小組成員在講臺上展示。因為這樣既可以讓全班同學都看到,也鍛煉了展示者的膽量。孩子們也愿意上講臺,這對于孩子們來說似乎是一種榮耀。可那天,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教學環境下,我沒有考慮學情,又犯了一個錯誤。在我的要求下,小組成員顫顫巍巍的離開座位,走上“講臺”展示,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個小細節沒有做到“以生為本”,上砸了一節課。其實,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又何常不是這樣呢?
什么是“以生為本”?“以生為本”是:當你看到那個孩子又遲到了,先詢問原因,再批評教育;當你發現這篇作文糟糕透了,先想想他的學習基礎,再提筆評價;當你看見那張小臉又臟兮兮的,先想想他的家庭環境,再曉之以理……
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們教師“以生為本”,可愛的同伴們,讓我們一起努力!
【以生為本-《雨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以學生為本改革音樂教學反思(通用13篇)10-30
雨后教學反思05-07
《雨后》教學反思03-14
《雨后》教學反思04-28
高職英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探討04-28
教學反思:以學生為主05-06
以學生為本的準則04-30
「原創」《雨后》教學反思04-27
以學生為本預設以生活為源教學04-29
北京版《雨后》教學反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