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文言文復習教學反思
文言文知識點在高中語文知識結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分值來看,它在150分的總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語文復習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文言文試題的訓練似乎很費時且見效慢或效果不明顯,而且多數學生都不喜歡學習文言文,覺得枯燥無趣。那么該如何做有效的復習和訓練呢?作為一個初上高三的青年老師來說,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只有通過學習他人的教學思路、方法和自己的思考、探索,來慢慢摸索、實踐、反思、積累。
本文主要就自己在高三一年中對文言文這個專題復習時所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探索式的方法來談談個人的感想。
一、系統梳理、歸納總結
結合高考復習資料,按小專題的形式對考點逐個復習。
我安排的小專題順序是這樣的:
(1)18個虛詞
(2)詞類活用
(3)文言句式
(4)翻譯的方法準則
這個環節我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主要時間花在18個虛詞上,每節課講1——2個虛詞,課后再加以配套的習題,對虛詞的.復習自認為很扎實。但是,從整體的時間布局來看,我覺得這個環節的時間可以再縮減一點,以便為之后的文言文綜合實題訓練留出更多的時間。
這個環節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的考點有一個清楚的框架,知道高考考什么,有哪些知識點,該復習什么,即有了個目標和方向,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后面的復習就有了針對性和側重點。
二、緊貼教材、回歸文本
學生對知識點有了一個系統的宏觀上的掌握后再回歸教材,把理論性的知識點揉進實實在在的文本里。
第一輪復習一定要慢,要踏踏實實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識點過一遍。其實高考對文言文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大綱要求考察120個實詞、18個虛詞,從數量來看并不多,關鍵在于如何靈活有效地記住,我認為還是得通過課文,通過實實在在的語境、句子,有機整體的去記憶,而非獨立、機械地記憶。
但是,由于時間關系不可能再把文章從頭到尾翻譯一遍,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我按教
材編寫的順序,從第一冊復習起,我以一個單元的內容為“點”,以每一冊的內容為“線”,以實題演練為“軸”,建立起立體的復習坐標,講練結合,整散相濟。
具體操作如下:
用大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先自主復習1—2篇文言文(視文章長短而定),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以前的筆記把文章內容回憶起來,再思考本文有哪些重要的或是你認為比較難記的實詞,勾畫出來并記在筆記本上。找出本文出現了哪些虛詞,特別注意那些在文中所處的句子不同,意思也不同的虛詞。找出本文出現了哪些特殊文言句式,勾畫出來。
總之,思考四個問題:第一、本文講了一個什么內容?第二、本文有哪些重要的實詞極其含義?第三、本文有哪些虛詞及其含義和用法?第四、找出本文的特殊文言句式,并判斷它是何種句式。在學生做好這些自主復習工作之后,老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的分析講解。這樣做的好處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靜下來走進教材里面去,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比老師滿堂灌似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然后再配以緊密結合教材的練習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方法復習完全六冊。
三、試題演練、注意要點
走進教材后,再從教材里走出來,若進去時是頭腦空空,那么出來時腦袋里應該要裝有東西了。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試題演練,來運用消化所學知識。最好是在課堂上進行定時訓練。老師自己打印一篇文言文,為什么是自己在電腦上輸入試題而非選擇現成的試題呢?因為我要在文言文上“做文章”。即把重要的實詞、虛詞打上點,并當作習題寫在后面,告知學生這些是本文需要識記的重要知識點。
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忘性非常大,有些詞的含義講過多遍也記不住,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重復!記憶需要理解加重復,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我以為,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
課堂限時做文言文練習(1至兩篇),做完后馬上評講,解決練習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等知識點。學生做了至少4篇文言文后,老師再把這篇文言文中考查過的知識點整理成一張卷子,再次考查。
題目內容設置為:
1.實詞解釋(多個解釋的也要寫出來)。如:
比:①②
竟:①②③④
2.虛詞辨析(可以用填空的題型,也可用選擇題的題型。)
3.翻譯(包括“白譯文”“文譯白”兩種題型)
“白譯文”:即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這也是高考翻譯題采用的翻譯方式。
“文譯白”就是用文言文翻譯現代漢語
例如對《燭之武退秦師》的考查:
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
原句:
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譯,仍以這句為例:
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
原句:吾還也!
高考考的是“白譯文”即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子,為什么還要練習“文譯白”呢?我認為有以下作用:
(1)、熟記文言語句,增強語感。
通過考查的方式,給學生稍稍施加壓力,讓他們更加注重對文言文原句的記憶,積累語感。相當于是背文言文,由于背整篇難度太大(當然,教材中經典篇目還是要一絲不茍全文背誦的),于是我選取其中重要的句子讓學生記憶,日積月累,文言語感則可增強。
(2)、培養學生的“文白對應”意識。
通過每次考試學生的翻譯情況來看,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這種意識。
比如,2012級5月份第一次強化訓練,有一道翻譯題是這樣的:
原句:華皎之反也,遣使招誘靈洗,靈洗斬皎使,以狀聞。(5分)
譯句應是:華皎反叛,派使者招引誘惑程靈洗,程靈洗斬殺華皎的使者,并且把這件事報告給朝廷。(重點詞是“反”“招誘”“以狀”“聞”)
有個學生這樣做答:華皎反過來被靈洗招誘,靈洗斬了華皎的使者,以表忠心。
這個學生就沒有“文白對應”的意識。“以表忠心”對應原文中的哪句?“以狀聞”嗎?“忠心”對應“聞”嗎?平時有遇到過“聞”表示“忠心”這樣的情況嗎?同樣,“遣使”在譯句中也找不到對應之處。我想,這個學生如果寫完后再仔細讀一讀原句和自己的譯句,再仔細推敲推敲,應該不難發現“別扭”之處。
所以,老師在平時的訓練中就應該指導學生有“文白對應”的意識,寫完后,檢查一下你的譯句中的詞在原句中是否能找到“母詞”,要有“踩點”得分意識。文言文翻譯要盡量遵循“逐字翻譯”原則,而對有些特殊句子的翻譯,因為要遵循“信”“達”“雅”這個大原則,則又需要靈活地“意譯”,“意譯”后的句子雖然不能和原句嚴整地一一對應,但從意思上來看,整體上還是對應的。翻譯完后,學生還應該讀一讀自己的譯句是否是病句,并聯系全文的內容來檢查邏輯上是否有問題,是否跟這篇文章的大意相符合。這點也很重要。
比如,仍是這次考試中的一道翻譯題:
原句:靈洗素為鄉里所畏伏,前后守長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盜。(5分)
譯句應是:程靈洗一向被鄉里人敬畏,前后幾任守長常常派他招募年輕人,驅逐拘捕竊賊強盜。(重點詞:“素”“為……所”“恒”“逐”)
有個學生這樣翻譯:程靈洗一向害怕鄉里人,前后守長恒使他召集少年,抓捕盜賊。
【高三文言文復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三文言文復習的教學反思04-09
高三文言文復習教學反思07-13
高三文言文復習教學反思06-21
高三文言文復習教學反思范文04-09
高三文言文復習的教學反思范文04-12
文言文復習教學反思06-20
高三物理復習教學反思06-19
高三語文復習教學反思01-21
高三物理復習教學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