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把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作為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策略。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回顧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注重了這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1、創設情境 激發情感
由于所學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時代,教學中我通過“情境教學法”創設有利于教學的情境;播放反映舊中國中華民族飽受欺凌和壓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課件,通過震撼人心的文字說明和圖片,體會舊中國的屈辱和當時中國人的痛苦,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2、披文入情,引起共鳴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是此文的主線,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中華不振”整體處理文本,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設計讓學生尋找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披文以入情”,用文本中活生生的事實來激發學生對洋人的氣憤,對中國貧窮落后、人民挨打受氣的嘆息,由此激發情感共鳴,與少年周恩來一樣產生同感——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精彩生成,情感體驗
在教學這節課時,我注重了課前預設,設計了多個環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情感,并多次用憤慨的語調創設情境,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中華之不振的悲哀,體會到了少年周恩來為什么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和遠大理想。與此同時,我又非常關注課堂精彩的生成,如拋出“作為新世紀處于信息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的當代少年應有什么理想?并準備采取什么具體行動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這一問題后, 我在課堂教學時能依學定教,順學而導,引導學生多元感悟,讓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和熏陶,從心底里發出了愿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的愿望!課堂上,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為了把學生這種情感引向另一個高度,我出示補充材料,讓孩子直面歷史,讓孩子心海難平,讓孩子心有所向,讓孩子從心底深處喚起民族意識,萌發報國之情。與少年周恩來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直至課的尾聲,讓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練筆:我又是為什么而讀書?孩子們都能暢所欲言,紛紛訴說了自己的遠大志向,說得十分精彩。
3、剖析語言,洞察內心
文本中有一幕是一個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少年時的周恩來在目睹了這件事之后方明白這一點,以至于才有了讓“中華崛起”的志向。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體會中華如何不振的重點,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點,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點。因此,我讓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一次次地剖析詞句。在一遍遍的質問中,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學反思05-06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06-11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教學反思05-0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精選13篇)06-11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精選20篇)08-07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06-07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作文02-1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04-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作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