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柴教學反思
1、抓住文章的“眼睛”,顧盼生姿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本課教學品讀句子緊緊抓住了9-11段挑柴部分,這樣一下子就攫住了學生的眼睛和思維,這個問題的明確,對課文的其它方面的理解起到了輻射作用。
2、抓住文章的脈絡,綱舉目張
這篇課文較長,但脈絡清晰,我圍繞“挑柴”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1、欣賞詞語。在品讀詞語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了詞語,節約了時間,而且也為后文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2、品悟重點句子。抓住了挑柴的艱難,“咬”這個字做文章,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感受很深,也成為本堂課課的一個亮點。3感受整體篇章結構的詳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都在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語言形式體驗與訓練。語言形式是學生品讀的難點,非一日之功,但是相信在老師這種趁熱打鐵式的語言形式的訓練中,學生將會慢慢的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3、抓住文章的靈魂,勾魂奪魄
所謂文章的靈魂,就是文章主旨。在記敘文中常常是文中抒情議論的語句,因為這樣的語句常常是作者感情和觀點的表露。或出現在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總起全文;或出現在文章的結尾,篇末點題,總括上文;或出現在文章的行文中,篇中點題,兼顧兩頭。結合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本篇文章的靈魂在篇末,但在上課之前教師的導語中其實就是文章靈魂,它就像一個影子被埋在了孩子們的心里。隨著學生品悟語言的深入,主旨思想也如雨后春筍,被層層剝落,最后露出了廬山的真面目。課堂尾聲,六次朗讀指導,使文章思想內涵的挖掘達到了高潮。
四 抓住文章的細節,小中見大。
怎樣才能抓住文章的細節?我以為,達到這一點,更多的來自于教師的悟性和靈氣,來自于教師對文本的深刻的洞察力,技能技巧之類的.學習雖然管用,但是收效甚微。本課上一名學生說扁擔上好像是長了牙齒是比喻句時,教師當時就糾正了這一錯誤的觀點。雖然,這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沒有這一滴一滴的水,哪來無邊的大海?
“語文教師要眼“高”手“低“,既要著眼于學生明天的生存與發展,又要著手于今天課堂的充分準備”,劉老師正是如此做的。“一節課堂的充分準備”,并非教師在授課時遍地生花,春色滿園,那既不可能實現,也并非我所理想的境界。滿塘鮮活的魚兒,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也試試只抓住那條最大最可愛的,其它的或者讓學生們挽起褲管自己去抓,或者讓其繼續在水中快樂自由的嬉戲。
【挑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木蘭柴,木蘭柴王維,木蘭柴的意思,木蘭柴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木蘭柴,木蘭柴裴迪,木蘭柴的意思,木蘭柴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挑菜節(挑菜節)10-25
丁塊柴(丁塊柴)10-25
挑蔬果的小竅門:西瓜怎么挑?01-18
挑取10-27
挑瓜04-22
柴天佑10-25
鵝掌柴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