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人性化數學課堂,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活動中感悟、再創造中理解、研究中解決實際問題 。使學生經歷、感受、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現思維過程,讓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天地,讓學生在和諧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一課之所以是教學的難點,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脫離,學生不熟悉,不感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導入新課環節就緊緊抓住學生的生活實際:從我們班的人數這個準確數到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人,引入新課。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不應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教材”,而應該是“用教材去教”。我認為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就要努力從學生身邊挖掘、選取教學的素材,讓數學走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所學的知識來源于他們的生活,學生必定倍感親切,也就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了。生活中的許多數量是用近似數表示的,你留心了嗎?你在哪見過或聽過?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意識到以下幾點:1、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并最終服務于生活。這堂課通過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數據,例如:班級人數、學校總學生數、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些信息,引入準確數,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并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來判斷近似數的。從學生找出“大約、達、近”等一些詞可以看出:學生不僅體驗到了這些數的近似數,而且明白了為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入“近似數”和“≈”,順理成章,學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讓學生在比較中體驗。比較是常用的一種數學思考方法。通過比較事物之間的相同來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01-17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12-14
近似數教學反思04-07
《商的近似數》教學反思04-06
商的近似數教學反思04-19
近似數教學反思(精選19篇)09-17
《近似數》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11篇)10-18
用列舉法求概率教學反思(通用5篇)12-13
《求平均數》教學反思04-15
四年級數學《近似數》教學反思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