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一、教材解讀必須尊重文本特質,如體裁、題材等;教學策略的選擇必須尊重學生的特點,做到真正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戲劇本是排演、演出的依據”,對它的解讀必須尊重其劇本特性,緊扣其通過“戲劇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和“通過個性化、動作化的人物語言展開劇情塑造形象”的特點。對于小學生而言,戲劇沖突帶有故事性,較容易掌握,可以較多地借鑒以前的學習經驗,而個性化、動作化的人物語言的理解感到新鮮,但解讀經驗確實較少,是教師尤其要關注的。
《負荊請罪》一文,是用劇本的形式寫的,應遵循其文本提供給我們不可多得的資源——整個小學階段也沒有幾個劇本,學生平時接觸也極少,它既是學生的難點又是知識能力的生長點。我想采用解讀文本和組織表演的整合策略,開放教學過程,大膽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可以把難點轉化為解讀劇本和培養語文素養的一個抓手。
二、教學過程不應該是封閉的,而應是開放的、靈活的、動態生成的。
任何一種有目的的教學活動,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和獲得理想的效果,必須進行“預設”。
但是,傳統教學過于強調“預設,上課就是一心演繹教案。如:“負荊請罪”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如何?結果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藺相如、廉頗各是什么樣的人?等等。在這樣的演繹活動中,教案是無形之手,教師成了主角,學生是配角,有些學生甚至成了“看客”。這樣的教學是僵化的,封閉的,學生主體性喪失,有時簡直是心靈上的折磨。
其實,課堂教學絕不是一種理想狀態,不出“差錯”的課是不存在的,否則就是不真實的。新的課程理論昭示我們,課堂應該是開放而靈活的,是動態生成的,一定要樹立以“人”(學生)為本的觀念。
三、新的學習方式是掃蕩這些傳統流弊的利器。
在展示的課例中,一開頭,教師引導學生由總結策略性的學法,而導入自主學習,既創設了情景,又提示了學習的方向,毫無思維上的限制,是開放靈活的。
課例中的合作學習要求很具體,但也都是策略性的。如,規定了時間(10分鐘)和空間(合理利用教室),合理選擇道具,發揮想象等,導向性和操作性強,強制性預設較弱,思維創造空間極其廣闊。合作是更是開放學習的需要,小學生之間缺乏權威,人人都有發言權,學生對文本的不同解讀都能生存下來,不一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強。在全班交流表演中,教師根據反饋,及時點撥、指導,把探究引向深入,促使學生對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和內心作了細心入微的感悟;在教師指導下的合作表演更是“體驗式的表達”。這才是真正地自主地動態式生成,尊重了主體,張揚了個性。
當然,新理念下的教學情景是多變的,隨時都有認知沖突,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嚴峻挑戰。如果沒有相當的教學機智,把握不好,課堂教學“形”和“神”俱散,形成“放牧式”課堂,教學將無效率可言!教師必須錘煉教學技藝,適應多變的教學情景,熟練地運用新的學習方式,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及時優化教學流程,調整教學策略,做學生心靈的呵護者,讓學生的語言和精神同建構,共生成,讓課堂充滿創造的活力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負荊請罪》教學實錄12-18
負荊請罪作文08-22
[優秀]負荊請罪作文11-01
負荊請罪的故事作文06-05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1
負荊請罪課本劇05-01
《負荊請罪》讀書體會09-21
守株待兔反思教學反思10-01
負荊請罪續寫作文03-01
負荊請罪作文(常用15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