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這門課的教材、教法研究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很不深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加以應用,將有助于該課程的教學實踐工作。
一、知識教學
具體操作方法
1、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教師采用啟發講解、以舊導新、設疑激情等多種方式創設自主探究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同時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識起承前啟后的作用。
2、呈現問題
教師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并通過點撥、啟發、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培養他們善于發現的問題意識。
3、講解示范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對理論知識進行教授,操作演示基礎技能,使學生少走彎路,節省時間。
講解示范是指導學生學會信息技能的具體過程,一般可以邊講邊操作,使用的語言既要生動形象又要淺顯易懂,示范動作要慢,讓學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講解再示范。講解操作的內容可一步完成,也可以分步完成。
講解示范,要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重點、難點內容要細講細演,最好做成課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復演示,使之由難變易。
學生看完教師的講解示范后,就會產生試一試的欲望,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指導學生開始操作。
4、分層練習、內化知識
練習是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運用鞏固所學知識以外,還起著訓練思維、發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設計練習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及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計、同步、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題,有助于學生運用學法和遷移學法,自主解題并自覺檢驗,鼓勵發散思維;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多變性和獨創性,要特別關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關注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5、深化練習、拓展引伸
以教材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以學生接受性為尺度,挖掘問題的多向性,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分層分類設計具有拓展性、開放性、探究性的練習,為每一層次的學生設計可選擇的空間人人都能參與、人人都有收獲。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愉悅,激勵求異思維,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創造者,發展創新思維。
二、技能教學
在教學方法上,技能的傳授應以“任務驅動”為主,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可以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采集信息一—處理信息——總結歸納——完善創新”等過程來完成“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用中提高,在具體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中進行實踐和鍛煉,增強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任務驅動”中,任務的提出非常重要。任務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大任務,即“創造性”任務,這種任務如制作一張賀卡、設計并制作一份板報、上網查詢資料并整理、打印、制作網頁等等。這種任務往往帶有一定的綜合性,可以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在應用中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相應的技能。另一種任務是小任務,即“試一試”。如“試一試,把文件夾中我們的作業刪掉,可以有幾種方法?”“試一試,要給房子畫一個三角形屋頂,應該在繪圖工具中使用哪個按鈕?”這種任務一般是結合信息技術學習內容而設置的一些探索性的問題和嘗試性的任務,讓學生在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某些知識點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具體應分為如下幾個環節:
1、激趣導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課時,教師應當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課的藝術性具體表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教師要注意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溝通師生感情,使學生愿意學、樂學,主動地去學。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課的形式、內容和語言,甚至導課時的情感動作。如,教學“傳情賀卡”一節,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做用數字1-10組成節日游戲,問學生什么時候送賀卡,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都想制作一幅精美的賀卡送給自己最尊敬的人,這樣導課基本算可以了。
2、展示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采用最多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驅動其為完成目標而努力。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后,展示當堂教學目標,利用興趣和目標雙重驅動令學生去奮發學習。
教學目標應當根據當堂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確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學生失去完成任務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學生“不勞而獲”;不能太多而失去重點,也不能太少而無所事事;應當讓學生跳起來摘到果子,以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為主,把目標確定在學生稍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水平上,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教學目標應以技能學習為主,同時要注意情感教學目標的設立,逐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述目標時用詞要準確規范,語言要簡潔、通俗,使學生易記、易領會、易操作。
教學目標的展示方式,由教學條件和教學目標的多少等情況靈活選擇。條件勻許可用投影儀或多媒體教學演示系統展示,由教師向學生宣讀;也可以邊講解邊投影在大屏上;由教師直接用語言向學生說明等等。
3、信息處理
對于學生要掌握的信息技能的學習可以分成兩種方式,一種學生可以通過看書、討論能夠解決的問題,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法;第二種學生通過第一種方式難以把握的信息技能,可以采用講解示范的教學方法。
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老師都是一個引導,教師平時要多了解學生的情況。在教學中可請些操作技能較好的學生充當小教師的角色,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傳授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實踐操作
信息技術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掌握處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反復操練。實踐操作這一環節,就是要求學生在計算機上將所學技能進行實踐練習。
首先,教師要提出實踐操作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組織好操作練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邊操練邊討論,進行協作式學習、討論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為了便于學生協作學習,可根據學生操作技能搭配分組,小組內學生之間就近落座,以便于切磋協商、互相幫助,互相帶動,共同提高。每組選出小組長負責具體協調,組織幫助“對子”,促使本小組無掉隊學生,全部達標。
再次,教師要在課堂上巡回進行技能練習指導。可以分別指導各個小組的實踐活動,傾聽學生詢問,解答他們的疑難,或者發現典型,使其帶動全組;也可以指導單個學生,特別是不斷地關注后進者。學生課上的實踐操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延伸到課前、課后和家庭中,使學生的上機時間大大超過課時量的70%,讓學生在實踐中熟練技能,提高技能并進行創新學習。
5、課堂檢測評價
學生的操作情況如何,是否熟練掌握了技能,還存在哪些問題,這些都是教學中要關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評價。學習過程中的檢測評價,比形成性評價更為重要。
檢測評價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可以由教師提問學習情況,小組討論、歸納后由組長匯報;可以由組內互相檢測評價,然后推選代表上臺示范操作;可以由教師抽調好、中、差三類學生上臺示范操作,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檢測評價要以正面引導為主,及時表揚、多鼓勵,對演示錯誤的,也應循循善誘、肯定成績,指導學習方法。
檢測評價的目的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摸清達標率,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反饋。所采取的補救措施:從理論上再講解,重點再示范;展開討論,同學幫教;進行自我糾正;進行全員強化訓練等。總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掌握技能,全員達標。
6、拓展延伸
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要樹立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己任的意識,要善于挖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因素,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運用想像和發散思維,啟發、誘導學生勤思、善思、敢想、敢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經過檢測評價環節,絕大部分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基本技能。如果這時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啟發,更有利于達到培養學生智慧和創新精神的目的。在拓展延伸環節結束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或繼續實踐練習、或預覽下一節的內容,環環緊扣的一堂課就此結束。
三、應用教學
1、確定主題
主題的確定可使學生了解學習的任務、目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確定主題時,應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應將學生作為認識、發展的主體,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和主動自我調控能力、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具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信息技術學科和課程整合的特點。
2、分配任務
指導學生分組,小組討論,研究任務主題內容,確定目標、小組分工。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相關文章: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03-12
生物實驗課堂教學模式初探05-02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02-16
淺議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04-28
主體參與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04-28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09-05
信息技術網絡教學模式的探討04-29
“多元智能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03-07
高職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構建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