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德育課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德育課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德育課教案設計1
按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和全面發展”的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主題,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目標,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應當具有正確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扎實、系統的專業應用知識;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必要的專業理論基礎;學生應當在德育、能力、智育、體能、利育、情商、美育方面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潛質,走上職業崗位之后應當具有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圍繞這一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增強教育教學實效性,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為此,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對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評價標準
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還保留著傳統教學的特征,大都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教學過程實行的是“教師—教材—學生”的單向過程,教師以一個人的獨白為主,學生被固定在“理論的世界”、“抽象的世界”、“書本的世界”里,教育者多側重知識結果,忽略能力訓練,使學生的學習側重于記憶和復制,體現的是“知識本位”。
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確立三個新的評價標準:一是突出“能力目標”。高職“就業導向”的教學原則,決定了學生到學校不是泛泛地接受知識、積累知識、鞏固知識,而是來訓練企業需要的、實用的就業能力,這些能力要能在未來的職業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絕大多數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的提問、活動和課外作業都是為了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消化知識、記憶知識、鞏固知識,并沒有考慮過“能力訓練”的問題。所以,突出課程能力目標問題,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二是課程內容以項目、任務為主要載體。學生能力要用“做事”來訓練,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來訓練,首先要做未來職業崗位上的事,最好直接解決未來職業崗位上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能力訓練的載體不是語言文字,而是項目和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有明確的項目和任務,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這些項目、任務和工作,高興地在老師的指導下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練出辦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到相關知識,練出自學的能力,練出競爭和協作的能力,練出創新、創造的能力,練出知識應用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突出能力目標,以項目和任務作為主要載體;三是評價以學生為主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評價要以學生為主體,看學生學習效果好不好,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沒有興趣,課后學生的有關能力有沒有明顯提高,學生必須充分行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自己動手、動腦操練,不冷眼旁觀老師的“表演”。
2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的實施
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評價標準,要把“能力本位”理念落到實處,必須先從課程實施的最小組成部分—單元教學設計進行創新。
(1)單元教學設計的要點。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單元”是在時間上緊密相連的“一次課”,不是內容上的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一個單元大致就是1~4個課時。二是每個單元的結構必須完整,每次課相當于電視連續劇中的一集,每一集都有開頭、展開、高潮、懸念,讓學生特別期待下次課。三是每單元課程的能力目標必須準確敘述,能力目標要根據工作崗位需求確定,不是根據課本內容確定。四是教師盡可能多地設計能力訓練任務,在課內外對能力進行反復訓練。五是設計一體化的`“能力訓練過程”和“系統知識學習過程”,整個訓練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系統知識的學習為目標。
(2)課程實施過程的設計。一是案例引入或情景引入,不是概念或觀點引入;二是任務驅動,不是邏輯驅動;三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不是先講后練、先學后做;四是任務完成之后,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討論、提高、系統化,不是單純做習題;五是實現能力的遷移,對學生能力進行提升訓練,能夠把能力運用到其它任務中去,不是布置一個思考題就結束單元課程教學。
(3)能力本位課程單元教學模式。上課—(案例引出)情景—問題—任務(項目的一部分)—示范—解決—知識歸納—功能擴充—新任務—示范(討論)解決—更復雜的任務—示范(討論、獨立)解決(能力的反復訓練)—課程和知識(應用)總結—作業—下課。這種“能力本位”教學模式要優于“知識本位”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上課—復習上次課的主要內容—引入本次課的新內容—講解相關的知識—講解知識的應用案例—布置作業—下課。
(4)課程教學設計示例。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第五章《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的教學設計思路和方式為例。備課時,教師自己首先要明確本次課程的能力目標,其次根據這個能力目標,設計本課程能力訓練的項目和任務,項目(任務)確定后,教師要設計能力訓練的過程。在確定能力目標時,老師應當問自己:學生學會了這些知識之后,他能做什么?于是找到這次課的能力目標:能用公德素質的20項標準,初步分析自己和別人的公德素質狀況,給出公德素質問題并提出改善的建議,這個目標的重點就是知識的“應用”,而不局限在知識“是什么”本身。
課程的引入:列舉20個公德素質問題的案例,每個代表一種公德素質問題,由此引出20個方面公德素質標準。
然后學生根據上述案例,歸納出公德素質的20項標準: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
這種設計是將現成的“結論知識”,設計成一個“認知過程”,讓學生在生動的案例中認知,自己得出抽象的結論。
教師介紹上述20個指標的觀察點,然后發給每個學生一張表,自己填寫。該表是運用公德素質標準的觀察點,設計出的一張簡明公德素質測試表,適合于上課填寫完成。
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課本內容,對測試表進行分析處理,找出自己公德素質存在的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一邊學習課本上公德素質提升要求,一邊尋找符合每個人自己特點的素質提升方案。教師將課本知識整理,補充大量生動精彩的新案例,進行歸納、總結、系統化講解。
師生共同對重點知識進行課上強化,用游戲方式強化對20項公德素質標準的記憶。
布置作業。另外一張詳細的公德素質測試表,學生課外填寫,對自己的公德素質修養狀態進行準確測試,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自己的公德素質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的素質提升方案,這樣的能力,對學生未來一生都有重要意義。
這種課程教學設計有明確的能力目標,由20個直觀的公德素質問題實例引入,以“個人的公德素質狀態分析與提升”任務為載體,以公德素質的20項標準(測試表)為工具,帶領學生進行實際的分析和練習,學生是課程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有課上的能力訓練過程,課程有知識的歸納總結。知識的引入是由“公德素質分析訓練”的實際需要引出,不是由知識體系引出。公德素質標準不是由課本知識體系引出,而是由學生“看到”的公德素質問題案例引出。可以看出,這樣創新后的課,信息量和可操作性都大幅增加。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3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創新思路與途徑
在一個創新的時代,教學設計的創新已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和生命力的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的創新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創新理念,實施“能力本位”的課程教學改革。
(1)樹立先進的教學設計理念。首先必須克服教師中“先學后用”、“沒有理論知識不能操作”的誤區,確立“要教課,不要教書”、“要進行教學設計,不要照本宣科”、“要應用,不要單純知識”、“要能力,不要單純理論”、“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應付”的教學設計觀念。
(2)創新課程教學設計思路。從“知識理論導向”轉變為職業活動導向、工作過程導向。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三個階段,即擇業教育階段、樂業教育階段、就業創業教育階段。擇業教育階段,學生初步樹立專業思想,初步訓練職業核心能力,初步養成職業意識,正確認識職業的需要與自己的特長、不足,適當調整并確定自己的專業選擇。樂業教育階段,對行業、企業、職業工作過程進行深入體驗,通過課程項目訓練,學生學會做事和做人,喜愛自己的專業、行業和職業。就業創業教育階段,讓學生了解專業、企業、職業、行業市場的真實需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改變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邊做邊學,在項目任務的操作中訓練能力,體驗效果之后學習系統知識,直接經驗與間接知識緊密結合,在學會做事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在完整的、有實際意義的工作中學,不是先練枯燥的基本功,然后才開始真正工作。
總之,為了適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思路,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中生德育課教案設計2
一、“學案導學”在德育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學案導學”教學方式有其明顯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究其原因,在于“學案導學” 理念在學生的校園學習中及步入社會后的工作中都發揮著非常實際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推廣嶄新的教育理念,顯著發揮德育學科的應有功能
當學生畢業后邁入工作崗位后,必須需要健康優質的職業道德來面對工作,積極參與工作。可見,傳統的德育教育理念在嶄新的教育背景下顯得尤為滯后,阻礙了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通過”學案導學”教學方式的推廣,能夠有效培養并實現較大幅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師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德育學科的功能自然會得以展現。
(二)有利于實現良好的辦學質量,促進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
德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需要通過課程的設置,學校的管理及教師的授課等環節實現。”學案導學”能夠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指明正確的方向,并能夠為德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接觸者,因此,當學校德育教育真正實現理念創新,學校德育教學的質量就有了保證,高校德育教學目標自然就會實現。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健全學生的人格和心理
通過”學案導學”,能夠使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周密的思維,使他們具備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從而進一步完善他們的品德,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德育觀。如果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會將這些因素轉化為綜合素質,必然為自己的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
二、德育課“學案導學”的主要設計原則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德育課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學案導學”的設計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鞏固,這樣,才能是“學案”發揮預期的'作用,提升德育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德育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教學呈現層次性原則
每個學生在感知能力、接受能力、領悟能力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并且很多時候這種差異非常明顯,所以,教師在教學“學案”設計時,尤其是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基本能力素質。這樣,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次教學,才能使設計出來的“學案”發揮出應有作用,使每個學生都受益,從而促進德育課教學的開展,并鞏固進行效果。
(三)注重教學實踐原則
每一項課程的設置,每一項學習都是為實踐服務的。因此,在進行“學案”設計時,應當根據德育教學的教材內容,合理的將其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實際生活走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而,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運用所學的德育知識去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德育問題與現象,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質量。
三、提升德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讓學生懂得德育課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校德育課教師在進行德育授課時,首先應當讓學生認識到德育課的重要性,明確品德教育在他們未來學習工作中的作用,這樣學生才會對德育課有一個全新的思想認識。
(二)充分發揮“學案”作用,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在教學德育課授課前,教師可以先將“學案”下發給學生,使學生以“學案”為根據,預先溫習將要學習的內容;在教學課上,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看他們是否有問題,進而根據學生的反饋,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這樣,學生就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獨立思考問題,找準自身的學習方向,并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積累合理適當的教學方法,打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提升學校德育教育水平和質量,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也要對教師隊伍進行全面的思索。新時代的德育課教師應當努力適應教育改革形勢,轉變思想,打破原有滯后的教育理念,積累一些合理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校德育教育感染更多的學生。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在網上下載具備典型性的課件供教學所用,使學生通過對課件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懂得德育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使學生為提升自身道德水平樹立信心。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視頻資料,使學生們看清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行為舉止,以便從自身尋找不足,并通過教師的到位講解,彌補不足,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目標。
(四)合作學習應注重合理搭配,實現好生與差生的能力平衡
德育課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因此,也就應當注重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處理好組內好生與差生的學習關系。首先,教師應當對差生給予鼓勵,增強其信心,使其以放松的心態去融入學習小組,讓他們踴躍發言,摒棄畏懼心理;其次,教師可以安排差生先行發言,差生說出的可能是最簡單的解決思路,但教師仍應給予鼓勵,使他們體會成功的快樂;第三,在好生發言時,可以要求差生認真傾聽,尋找自身的不足,吸取教訓,積累經驗;第四,教師進行指導時,要重點關注差生的學習進度,了解他們的思維狀況,做到心中有數,這也是教師對學生個體充分尊重的體現;第五,應當繼續關注好生的發展,開發他們更深層次的潛力,并強調他們平等的對待差生,增進好生與差生的思想交流。
(五)教師注重將自身經歷融入教學中,帶動學生德育學校的積極性
首先,學生總是心存一種好奇心理。因此,一旦接觸德育課,就會聯系到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使怎么做的,這種好奇心理在本質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德育課學習興趣。當然,這種好奇心理能夠通過老師主動融入自身經歷來滿足。因此,老師在平時授課時可以將自身的經歷或身邊其他人的經歷有機的融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例讓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四、結語
“學案導學”教學方式在學生德育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其解決了學生需要“學什么”和 “怎么學”的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在德育科教學活動中實現對生活的熱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品德及人格和諧發展。
高中生德育課教案設計3
一、引言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主要依托各類型、各層次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培訓基地為“雙師型”教師素質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訓基地設計培訓方案時,主要依據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管理辦法》(簡稱《項目管理辦法》)。
20xx年9月,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簡稱《專業標準》),提出《專業標準》作為教師培養培訓的主要依據。本文依據《專業標準》,調研部級培訓基地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培訓方案,力求了解培訓方案的特點、現狀及存在問題,以期為培訓基地“十三五”期間優化設計培訓方案提供建議。
二、研究對象與內容
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于20xx年才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師資培訓項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其中有10個基地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培訓項目。根據公開披露的國培方案及剔除數據不全的樣本,調查研究以8個部級培訓基地的13份會計電算化專業培訓方案為研究對象,培訓方案時間跨度從20xx年至20xx年。研究將培訓基地分為財經類學校、師范類學校和工科類學校等三類別。調研內容包括培訓方案的培訓模式、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訓內容分析依據《專業標準》,調研13份培訓方案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三、培訓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內涵缺提煉
《項目管理辦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為主要培訓模式”。只有3個國培基地在培訓方案中明確提出培訓模式,如某財經類學校采用“課室―校園內企業―企業”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某師范類學校探索“分段培訓,工學交替”的培訓模式;某工科類學校提出“理論互動教學、實訓項目驅動、實踐‘師傅+學習小組’”的培訓模式。其他培訓基地的培訓模塊都體現出校企合作的特點,但未能提煉基地培訓模式特點。
目前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在學術和實踐層面不斷探索改革培訓模式。同濟大學培訓基地創造以“理實一體、雙師導向、三元協同”的培訓模式。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探索出“上崗+學習+上崗”、“走出去、請進來”等內容的校企合作培訓模式。提煉基地培訓模式是提高師資培訓質量和促進基地內涵建設的必要條件。
四、培訓內容:重視專業知識,忽視專業能力和專業理論與師德
《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包括“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3個維度。“專業理念與師德”要求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個人素養;“專業知識”要求教師必須掌握的教育教學知識和職業背景知識;“專業能力”要求應具備的'教育教學和職業指導能力。表1統計數據顯示,三類培訓基地課程設計普遍重視“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理論與師德”比例偏低。
依據《專業標準》的3個基本內容的15個領域,統計國培方案的具體課程設計。
(一)“專業理論與師德”內容:“職業理解和個人修養”課程有余,缺少“對學生、對教學的態度與行為”課程
“專業理論與師德”維度對教師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職業、對待學生、對待教學以及對待自己。體現“師德為先、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表2統計數據說明,培訓基地的課程設計較多關注“職業理解和認識”和“個人修養與行為”。而“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和“教育教學態度與行為”維度的課程設計較少,特別是“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相關課程比例僅有1.03%。
“職業理解與認識”維度要求教師貫徹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規,理解職業教育工作意義和根本任務,認同中職教師的專業性以及注重團隊合作交流4個細化條目。三類培訓學校都開設相關課程,如“國內外職業教育理論與政策”“十二五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教師的特性及職業化”等。
“個人修養與行為”維度要求教師富有愛心和責任心,堅持身體力行,善于自我調節,樂觀向上以及舉止文明禮貌等5個細化條目。三類培訓學校開設相關課程有:“中國傳統價值追求”“道德經與師德修養”“中職教師情緒及工作壓力應對策略”等。
“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維度要求教師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等3個細化條目。唯有師范類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如“問題學生的正確認識與教育策略”“教育教學態度與行為”維度,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等。如某培訓學校開設的“職業形象、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課程。
(二)“專業知識”內容:“職業背景和課程教學知識”課程豐富,缺乏“教育知識和通識知識”課程
“專業知識”是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基石,教師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專業標準》從廣義角度界定教師專業知識,體現了“學生為本、終身學習”的理念。從表3統計數據來看,培訓學校的課程設計普遍關注“職業背景知識”和“課程教學知識”,而“教育知識”和“通識知識”的課程比例較低。
“職業背景知識”維度要求教師了解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相關行業現狀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專業與職業的關系,掌握所教專業的職業資格及其標準,了解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和崗位職責,掌握所教專業知識體系和基本規律,如工科類學校開設的“會計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分析”“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分析及無紙化考證演練”課程。大部分培訓學校都開設了會計電算化專業相關背景課程,如“會計準則最新變化”“新稅制改革”“財務會計”等。
“課程教學知識”維度要求教師熟悉所教課程在人才培養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課程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掌握學生專業學習和技術技能形成的特點,掌握所教課程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統計數據顯示,基地培訓課程較多側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理論學習、實訓操作以及課程教學方法的運用,如“會計電算化理論專題”“‘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中的應用”“會計信息系統操作與演練(財務鏈和供應鏈)”“用友T3財務軟件應用能力訓練”“行動導向教學法”等課程。
“教育知識”維度要求教師熟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掌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學生不同教育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了解學生集體活動特點和組織管理方式等四個細化條目。唯有了解教學對象,才能真正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如某師范類學校開設“職業教育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分析”課程,某工科類學校開設“教學中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程。
“通識知識”維度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了解中國經濟、社會及教育發展,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和具有適應教育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如師范類學校開設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文學欣賞”“重慶重點產業信息化發展動態”課程。財經類學校開設的 “計算網絡技術”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
(三)“專業能力”內容:“教學實施和科學研究”課程充足,“實訓實習組織、班級管理、教育教學評價和溝通合作”課程匱乏
《專業標準》的“專業能力”是指教師在具備專業理論、職業實踐能力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實施教育教學和職業指導的能力,體現“能力為重”的基本理念。表4統計數據說明,國培課程設計較多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施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而對教師的組織指導學生實訓實習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的課程設計偏少。
“教學設計”維度要求教師能科學設計專業教學計劃和課堂教學設計,能引導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并能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師范類學校開設“專業課程資源開發與實踐”“中職教學計劃”等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職業教育項目課程教學設計及項目教材開發”“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等課程。
“教學實施”維度要求教師能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學習興趣,能運用理念與實踐結合的方法,有效實施教學;能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技術技能訓練;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施教學。財經類學校開設“教學公開課比賽”課程;師范類學校開設的“說課技巧與訓練”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的“會計示范課教學”和“現代信息化手段在職業教育的應用”等課程。
針對學生實訓實習組織松散,學生權益屢受侵害的現象,《專業標準》提出“實訓實習組織”維度,明確教師須掌握組織校內外實習實訓的方法,具有和實訓實習單位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關法律規章,保護學生人身安全和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如某師范類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會計實訓課教學法研討”。
“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維度要求教師能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能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能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以及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如某師范類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班主任工作經驗談”。
“教育教學評價”維度要求教師能運用多元評價方法,結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發展;能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能開展自我評價,及時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如某師范類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教學質量監控和探索”。
“溝通與合作”維度要求教師能平等和學生溝通交流,與同事合作交流,與家長溝通合作,與企業、社區合作互助等。如某師范類學校開設的“中職教師心性完善與高品質溝通”課程。
“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維度要求教師能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并進行教學探索研究;能通過多途徑,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如財經類學校開設的“職業學校專業建設與改革”和“專業教師能力建設問題探討”等課程。師范類學校開設的“職教教改探討”和“中職教師科研若干問題”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研討”等課程。
五、培訓形式: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多元培訓方式,缺少培訓后期跟蹤指導
教師專業成長需要創設平等交流、互動合作、共享成果的開放式學習形式。表5數據說明基地的培訓方案體現了學習者為中心的多元培訓方式,適應職教師資培訓需求。20xx年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文件明確提出“積極探索網絡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相結合”,13份培訓方案的培訓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訓,幾乎沒有提及遠程培訓的內容及形式。
【高中生德育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德育課教案03-26
小學德育課教案03-07
德育課的教案(精選10篇)04-28
中職德育課程工作計劃02-02
小學德育課題實施方案(精選12篇)09-22
文化傳承與德育課題實施方案(精選13篇)03-11
德育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通用17篇)09-09
德育課堂心得體會(通用10篇)08-29
德育課程體系實施方案范文(精選9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