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與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讓學生在觀看國產飛機圖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激情;
3.讓學生學會紙飛機的一些兒常用折法;
教學內容:
1.引題:有人說,理想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老師想問一下,你們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讓學生思考1分鐘,然后讓大家舉手發言,亦可點名發言。總之,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
2.向同學們展示一些兒著名的飛機的`圖片,并對中國的飛機予以重點介紹。
3.在生活中,我們通過網絡、電視等多種途徑見過飛機,但是大家可能沒有親手沒過飛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紙飛機的折法,滿足大家的愿望。(由教師示范幾種折疊紙飛機的方法,讓大家觀摩)
4.讓學生6人一組,運用創造性思維,集思廣益地去學習和創新紙飛機的折法。(可以點名讓每個小組到講臺上展示成果,由大家進行評選。然后,讓大家相互贈送紙飛機,并寫上祝福語)
5.可以向學生簡單講述一下紙飛機的飛行原理,但不要求學生掌握。(紙飛機的飛行原理與實際真飛機的飛行原理是一樣的。即飛機在飛行時,機翼上下的空氣運動速度不一樣,機翼上快,機翼下慢,根據伯努利流體力學方程(流體速度越快,其壓力越。,機翼上下就有壓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將飛機上舉而飛行了)
6.結束:時間過得真快,這節課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今天我學習了紙飛機的不同折法,并欣賞了一些兒著名飛機的圖片。希望大家課后積極思考,創新幾種紙飛機的折法,老師可是會獎勵一朵小紅花的哦!好了,下課!
教學評價:
1.讓學生以5——7人為一組,將小組的紙飛機進行評選,選出最為優秀的一個;
2.將各小組選出的紙飛機統一放到講桌上,讓大家互評,選出較好的三個;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2
。蹖W習目標]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會提問題。
2、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3、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劢虒W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玩具
(老師)發明家的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讀一讀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找出與自己吹泡泡時的相似之處。用簡單的文字記錄下來。
2、教師講述青霉素的發現和濾毒罐的發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問題,進一步理解科學是什么。
4、學生玩玩具。
5、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將玩上升到有意義的科學活動。
。1)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一邊玩玩具,一邊提問題。(要從身邊的事物說起,還要有價值,適合于探究。)
。2)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進行記錄。
。3)在全班說一說,比一比誰的問題提得好。
三、總結
同學們每人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身邊經常遇到的,使我們懂得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養成多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你就會發現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會有科學。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3
[學習目標]
1、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2、意識到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實驗用的大試管、植物油、紗布、水果刀、小燒杯、記錄紙。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蔬菜、水果、雞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筆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朗讀小詩:“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游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
2.學生猜這首詩是贊美誰的?為什么呢?
3.揭示單元主題:“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學習:
1.生命離不開水。
(1)師生討論: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導學生認識動物、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師生討論:哪些地方有水?
(2)認識植物體內有水。
(3)學生想辦法把帶來的植物體內的水擠出來,看看它們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好。比如手擠、刀拍、搗碎、壓汁機等等。
(4)讓學生感受植物體內有水。
(5)讓學生比較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多?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少?
(6)我們在吃食物時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還補充了大量的維生素等等營養。
(7)注意事項:注意安全。小刀不要傷著手、損壞桌子等。
3.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課后作業:
課后觀察比較哪些動植物體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讓家長幫忙)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4
教學目標:
1.認識到工程師所做的工作和科學家所做的工作還是有區別的,科學家側重研究、發現,而工程師側重設計、發明、制造,學生通過讀圖應有一個淺顯的認識。
2.利用身邊簡單易得的材料,經歷工程師那樣的設計制造過程,體驗工程實踐。
課前準備:
一枝很短的鉛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工程師
1.觀察教材圖片,說說這些工程師正在做什么。
出示一些工程師工作的場景圖。
交流在你周邊認識的'人當中有沒有工程師,他們是怎么工作的。
3.討論工程師的工作和科學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樣。
1.說說圖片中展示了工程師的哪些杰作。
2.交流還知道哪些是工程師的杰作。
工程師的杰作不僅體現在高科技的宇宙飛船、高鐵、電腦上,建筑、橋梁、園林設計也是工程師的杰作,連洗衣機、電飯鍋也是工程師發明的
3.結合活動手冊,辨認哪些是工程師的杰作。
4.交流你們有沒有做過工程師的經歷,討論小孩子的玩的搭積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裝模型、測試賽車等活動其實就是小小工程師做的事情。
1.出示一個短的鉛筆,不好寫了,怎么辦。
2.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個性化的鉛筆加長器,不要求全班統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紙質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個小組里盡量要有不同的設計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嘗試寫一寫,然后再和同伴交換寫一寫,比較小組內哪些同學做得比較好。
4.使用買來的鉛筆加長器,說說商店買來的有什么獨特的設計,對自己有什么啟發。
在比較鉛筆加長器時,買來的鉛筆加長器漂亮、結實、實用,但是自己做的環保、節約、經濟,比較時也不是一味地買來的好,那樣就失去了設計制作的意義了。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提煉“統一標準”的思想方法。
2、能設計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并實施。
3、動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優點。
4、尊重證據,用證據來說話。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能積極思考。
教學重點: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教學難點:
提煉“同一標準”的思想方法,并能想辦法利用標準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2號材料袋和3號材料袋。
教師準備材料:兩個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兩個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兩杯水(直徑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徑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紅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第一組:出示兩瓶水(水位不一樣,瓶子相同)比誰多。第二組:再出示兩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樣)比誰多。
第三組:再出示兩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樣)比誰多。并說出理由。(逐步引發思維沖突。表面上是結果的.沖突,其實質是學生比較思維中標準不統一的沖突,這就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動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樣證明我們的猜想?你有什么好辦法么?
2、口頭設計實驗,進行交流。
3、學生進行實驗。
4、分組匯報。(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比較方法雖然很多,但都是有一個比較標準的。)
5、比較的方法雖然不同,但用這些方法比較時有什么相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那就是都確定了一個標準來進行對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煉 ——就是“統一標準”。)
三、活動2自制刻度杯
1、我們比較出來這兩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裝水,看看各能裝滿幾小杯,最后再來比多少。
3、過渡: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時,麻煩費時,且容易將水灑出來。如果要比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們可以制作一個刻度杯。(出示老師做好的刻度杯,引導學生思考“刻度杯”的制作關鍵:裝滿一小杯水倒進大杯里,在水面處做記號。)
5、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優點?
8、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板書設計:
2、比較水的多少
統一標準比較 自制刻度杯
3、小水輪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6
教學目標
1、能從兩塊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現象中,歸納出關于磁極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規律的假設。
2、能設計實驗驗證關于兩塊磁鐵的磁極靠近時,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規律的假設。
教學重點
1、將自己制作小磁針的方法告訴別人;同時,能學習別人的方法。
2、能說出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1、用自己的話描述兩塊磁鐵相互靠近時,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用自己的話解釋在地球上磁鐵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準備:
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玩具小汽車、縫衣針、大頭針、曲別針、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你能使縫衣針吸起曲別針嗎?
二、活動:磁極的相互作用
1、確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學生判斷磁鐵的S極與N極的指向。
3、提出問題:把兩個磁鐵的兩極相互靠近,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討論、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項:實驗時,周圍不能有其它磁鐵的干擾。
4、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小組實驗:把兩個條形磁鐵分別放在兩個玩具小汽車上,多次變換磁極相對的方向
。1)觀察發生什么現象?
。2)討論: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5、嘗試用其他方法驗證剛才得出的結論(水浮法、懸掛法)。
6、全班交流,匯報實驗結果,
7、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指導填寫實驗記錄。
8、組織學習“科學在線”。
板書設計:
磁鐵的正負極 磁極的相互作用 出現的現象
作業:
總結觀察現象
課后反思:
通過磁極小游戲,吸引孩子們觀察磁鐵正負極原理,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探究,在課堂上通過動手實驗,課堂氣氛活躍。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7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常見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學探究
1、能在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
3、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
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5、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度
1、能對植物外部形態表現出深厚的探索興趣。
2、能實事求是,客觀描述對常見植物的觀察和發現。
3、交流過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對常見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仙人掌、白蘿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銀杏葉,牽;ǎ,洋蔥、橘子,蔥,芹菜、月季。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教師出示教材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是否認識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問題“這些植物有什么特點?”
2、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植物的特點!
二、探究與發現
活動一、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
我們先來觀察植物的.葉子、花的顏色和形狀。把觀察到的特點記錄在活動手冊第七頁。觀察完全班交流。
活動二、聞氣味辨植物。
游戲規則: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聞,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學不能提示。
小組活動,其中三個成員用手幫著拿植物,一名同學用鼻子聞,組內成員輪流進行活動。
三、應用與拓展
1、出示不同實物。
2、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比較花生、葡萄、國槐的不同特征。老師適時提示。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8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1、能說出金魚的特征:需要食物、會呼吸、能運動。
2、能說出金魚是怎樣吃食、呼吸和運動的。
二、科學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金魚的特征。
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果。
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度
1、能對金魚的觀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能如實地講述觀察到的現象。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并講述自己的觀點。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在認識動物、利用動物資源時,一定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資源,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看視頻,魚缸、金魚。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這節課給你們帶來了哪位動物朋友?看魚缸中的金魚。你們喜歡他們嗎?它們有什么特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金魚吧。
二、探究與發現。
1、作出假設:“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你覺得金魚有這方面的特點嗎?”思考
2、制訂計劃。你需要觀察什么?怎么觀察,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3、搜集證據。學生觀察金魚,找出證據。
喂魚,不要多喂?匆曨l。金魚會呼吸。觀察時要保持安靜,不要打擾金魚。
4、處理信息。把觀察到的金魚特點及時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畫一畫,只要像就給予肯定。
5、表達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觀察到什么,你認為金魚需要食物嗎?能運動嗎?會呼吸嗎?
6、得出結論:金魚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
三、應用與拓展
課下親自養金魚,有魚的就要多觀察,魚除了吃飯,呼吸,動物外還會做什么?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云的形狀和顏色判斷哪種云會下雨。
2、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常見的幾種云,知道哪種云可能會下雨。
2、知道制作簡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樣使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親近,體驗大自然的感覺。
。劢虒W準備]
學生自帶大的塑料瓶、膠帶、蠟筆、剪刀。教師準備噴壺、白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從觀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學。通過觀察云朵,思考:什么樣的云會下雨?討論:什么樣的云會下大雨,什么樣的云會下小雨,什么樣的云不會下雨?指導學生了解積云、卷云、高層云一般不會下雨;積雨云、云層云有可能會下雨。
2、怎樣才能知道一場雨下得有多大。學生根據經驗或者感受,也許不能準確描述一場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學生知道雨量器是測量雨量大小的科學儀器。
。1)討論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勵學生說出他們是日常生活經驗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積水等。
(2)介紹用小尺、刻度來測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講解雨量器是用來測量雨的一種工具。
。3)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方法和制作過程;教師演示如何將膠帶貼在塑料杯上。
。4)討論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經先倒進一些水。
。5)學生把刻度貼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學生帶到選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擬雨云用噴壺向雨量器里“降雨”。
(7)指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當學生帶著他們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時候,提醒他們走路時要小心,免得濺出“雨水”。學生應該把他們的雨量器放在一個平坦桌面上,在與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
。8)指導學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測出下一次下雨時的雨量。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發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
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
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F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現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板書 搜集樹葉生命特征
作業 尋找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陰、晴、雨、雪、風、霧等天氣現象的主要特征和相應的天氣符號。
。2)科學探究
1、能夠辨別陰、晴、雨、雪、風、霧等天氣現象。
2、有目的、有計劃地經歷較長時間地觀察,記錄天氣現象的過程。
。3)科學態度
1、樹立長期觀察、如實記錄的意識。
2、激發學生關注天氣的興趣。
3、愿意傾聽他人訴說的觀點,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
(4)STSE
正確獲取天氣信息能為生活帶來方便。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引課用的玩偶、關于本課的'課件(天氣的圖片、天氣符號)
學生準備:便簽紙(畫天所符號)、活動手冊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故事導入:有一天,小羊蘇希遇見了小兔瑞貝卡,于是他倆在樹林里愉快地玩耍起來。不一會天上下起了雨,他倆趕忙躲進了一個山洞里。在山洞里他倆還商量著第二天仍在這里一起玩。小羊蘇希說:可是如果第二天還會不會下雨呢?
2、孩子們,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呢?(預設:看看第二天的天氣怎么樣?看看天氣預報)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出示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大家說得對嗎?這節課,我們要開始學習有關天氣的科學。
。ǘ┬抡n學習
認識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1)這是什么天氣?依次出示晴、陰、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圖片
。2)找晴天和陰天的特征
、俪鍪静煌攸c的晴天圖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
②出示不同地點的陰天圖片,找陰天的主要特征。
。3)用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首先同時出示同一地點的晴天和陰天圖片兩張。提問:用圖形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怎么畫才好區分呢?最后出示晴天和陰天的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4)用符號表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依次出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多個圖片。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相應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5)看符號認天氣:出示不同的天氣符號,學生認天氣。
指導學生說一說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
。ㄈ┱n后延伸:觀察記錄一周天氣現象
指導學生觀察一天的天氣: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學校,每天9點、12點、下午3點)不同地點,同一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不同區域的兩家住地,每天7點)小結觀察一周的注意事項。課后觀察,堅持。及時記錄和交流。讓學生說說第二天的天氣如何。根據圖片說說是什么天氣?(預設:太陽沒有被云遮住)(預設:太陽被云遮住了)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找出每種天氣的主要特征。學生試畫,然后交流。
學生認一認,說一說。
(1)親自觀察、測量。
(2)電視、廣播中播放的天氣預報。
(3)其他有天氣信息的設備或人員。(預設:不同)(預設:不同)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考查學生觀察的能力,提升歸納總結能力。考查學生心里想的與畫的是否一樣。調取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回答中獲得成就感。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養成長期觀察、記錄的習慣。
板書:
《天氣的影響》四維目標達成情況分析表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12
教學目標:
1、能用各種感覺器官觀察水的物理性質,認識到水是無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無固定形狀的液體。
2、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方式表達和描述實驗結果。
3、初步認識水占據空間。
4、在活動中能夠細心觀察;能夠合作互助;能用證據說明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水、辨別水,認識水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水無固定形狀。
教學準備:
學生材料: 1號材料袋
演示材料: 1個透明塑料桶、石頭、小石頭、細沙、水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觀察水
1、老師口渴了,帶了一杯純凈水。水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就來觀察水、認識水。
2、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來觀察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
3、教師指導:
●用眼睛看發現水有什么特點?(無色、透明的)●“聞”有種科學的聞的方法——扇聞法。大家用這種科學的方法聞一聞,發現水有什么特點?(無氣味)
●“嘗”,對于不明的物質我們千萬不能隨便嘗,今天我準備的是純凈水,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嘗。嘗也有方法,我們用吸管蘸取一點放舌頭上嘗嘗。大家用嘗的觀察方法又發現水有什么特點?(無味道)
4、小結過渡:我們通過看、聞、嘗,發現了水的哪些特點?(是無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的`)我們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形狀,西瓜是球形,粉筆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狀嗎?我們把水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
5、在這幾個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狀?你還能制造不同形狀的水嗎?如何制造呢?(氣球裝水,可以變各種形狀,材料袋里配有氣球,可課后試試)
6、完成活動手冊第一課涂色題。把水放入以下幾個容器,水是什么形狀的?用你喜歡的顏色畫出水的形狀。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狀嗎?
8、看板書,總結水的特點。
9、像水這樣能夠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的物質叫做液體。(板書液體)像水這樣能夠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的液體還有哪些?
二、活動二:辨水識水
活動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讓我們利用這個知識來解 決生活中的一個小問題吧。
1、提出任務:
(牛奶、醋、水、食用油、鹽水)
師:每個小組桌上有五杯物質,分別標明了1、2、3、4、5號,其中就有純凈水,我們試著找找純凈水。大家在找的過程中覺得可能是純凈水的放桌面,覺得肯定不是純凈水的交上來。
2、分組活動:
。1)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匯報說說方法和理由。
。3)回顧剛才的活動,你們剛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這杯純凈水的?首先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寫記錄單。
(引導學生分析辨識的順序,什么樣的順序更合理、安全、快捷。最后能得出人們辨識時一般遵循一看二聞三品嘗的原則。)
三、活動三:水占空間
1、觀察魔術: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塑料盒,(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下面,我要表演一個魔術。我先往里面裝幾個大石頭,裝滿了,還能裝這樣的大石頭嗎?再裝一些 小石頭,不能裝小石頭了。還能再裝一些細沙嗎?細沙也裝進去了,又裝滿了。還能裝嗎?裝什么?為什么還能裝水?
。ɡ锩孢有空間,水因為可以流動,還可以裝進去,水可以占據里面剩余的空間。)
2、歸納概念:
師:適時板書,水占據空間。看來大家對水的認識又進一步了,有了新的發現。
師:反過來,假如:先裝滿水,還能裝石頭嗎?
四、拓展:說說大自然哪里有水
1、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水,自然界中到處都有水。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 水?這些水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利用PPT出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自然水域。圖片或資料中,可有隱含水的形態變化的內容,如教材展現的有晶螢剔透的露珠,也可以展示雪山上覆蓋的冰層,以此拓寬學生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氣泡圖形式板書水的特點
2、比較水的多少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不同材質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種塑料袋、瓶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聯。認識塑料瓶底的安全標識。
。2)科學探究
經歷觀察、比較對不同的塑料的過程,訓練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3)科學態度,STSE 能意識到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樹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識。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鏡學生自帶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種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材料。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塑料。
(二)新課學習
1.比較不同的塑料
。1)比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種不同的塑料袋。
接著提問: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韌性、軟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適合干什么?
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計劃,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開對比觀察活動。最后進行實驗匯報和總結。
。2)比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種不同的塑料瓶(分別與指南車信箱中的3種安全標識相對應)。
接著提問: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適合干什么?
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計劃,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開對比觀察活動。
最后進行實驗匯報和總結。
。3)認識塑料瓶安全標識
出示與指南車信箱中的3種安全標識相對應的塑料瓶圖片講述安全標識的用意
2.調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確調查目的
。2)選用恰當的調查方法
。3)做好調查記錄
(4)分析,得出調查結論。
。5)做好安全宣傳。
。ㄈ┱聿牧希抡n。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 14
單元目標:
1.能夠像科學家與工程師那樣去嘗試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動或是工程實踐。
2.制定科學課的規則并自覺在活動中遵守。
3.了解科學家與工程師的一些工作場景。
4.意識到科學家的研究與工程師的制造對于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5.愿意去主動搜集科學家與工程師的故事,并與同伴交流。
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搜集科學家的故事,練習講一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說說科學家的故事
1.觀察教材圖片,說說這些科學家正在做什么。
2. 學生講一講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學家工作的場景圖讓學生進行交流。
交流小結:科學家的研究要經歷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如觀察、實驗、收集記錄數據、得到發現等。
1.學生說說在他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滾小球的經歷。
2.實驗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在哪個位置的球會滾得遠一些。
3.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做科學實驗,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鋪一塊有刻度標記的絨布,將斜坡架在絨布的一端,將小球先從斜坡上標有綠色標記的地方滾下,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再將小球從斜坡上標有紅色標記的的地方滾下,也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比較它們的遠近。
4.如果課堂時間充分還可以將斜坡的坡度變大,同樣是從一點往下滾,記下小球滾動的.距離,進行比較。
5.實驗過后反思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像科學家那樣經歷觀察、實驗、記錄、發現的過程。
6.閱讀大科學家伽利略做的滾小球實驗資料,觀看動畫視頻,將自己做的實驗與大科學家做的實驗進行比較,發現小孩子也和大科學家一樣,也能進行科學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學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長的斜面上做過這樣的滾球時間,用自制的水漏計時,他發現:小球越滾越快”。
5.一起討論,你覺得這些問題以后會找到答案嗎。
四、小結。
【小學一年級科技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技教案03-12
科技小學作文09-17
科技與生活小學作文05-07
小學生科技作文02-07
小學作文未來的綠色科技05-06
小學生科技作文05-07
科技展覽小學作文02-19
一年級小學體育教案12-03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