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通用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1
第一課時:比長短、高矮?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頁的例題,第5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客廳場景觀察的過程,體會比較長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數學。
2、聯系生活實際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了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較完整、正確地敘述比較的結果。
3、初步運用簡單的推理、判斷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和老師比身高,請學生說一說比的結果。(根據已有經驗說)說明:高和矮是比較的結果,長和短也是比較的結果。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小紅家的客廳參觀,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和高矮,好嗎?揭題。
二、聯系生活比一比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感知長短、高矮。
(1)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從左往右或從上往下觀察主題圖,說說客廳里有些什么東西。
(2)指導學生用畫○和畫√的方法自己比較兩根吸管、兩件衣服的長短,比較飲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較的結果,相互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為全班交流做準備。
(4)交流反饋,說說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方法,重點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比較兩盆花草的高矮,通過學生間的匯報交流,體會比較的方法,感受長短、高矮都是比較的結果。
(5)以吸管為例,引導學生用誰比誰長(高)或誰比誰短(矮)表述兩個物體的比較結果,其余3幅圖請學生在四人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再指名回答。
2、過開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比長短、高矮的方法。
(1)提問:圖中哪些物體之間還可以比一比長短與高矮?
(2)組織小朋友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搜集討論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導交流。
(3)要求小組內推選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較物體,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較的結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
3、組織討論,加深學生對長短、高矮是比較結果的認識。
教師出示一枝鉛筆,組織學生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沒有比較就沒有長短、高矮之分。要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必須再拿一枝鉛筆來比一比才能確定。教師拿出不同長度的鉛筆分別與之比較,使學生明確長短、高矮是相對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綜合運用,發展學生的比較意識
1、想想做做”第1題。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樣高”這種說法你有意見嗎?
(2)引導學生運用今天學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確意見。
(3)適時進行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思想教育。
(4)讀題,指導學生在書本上完成練習。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獨立完成,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進一步體會比較的方法和策略。
3、想想做做”第3題。
(1)讀題,學生自主練習。
(2)巡視,搜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3)學生交流,說明自己的想法。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學生按要求在書上練習。
(3)提問: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學生體會最高、最矮的含義。)
四、課堂延伸
1、拿出兩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讓學生比一比誰長誰短。
怎樣比?(一頂端對另一根繩子的頂端)比較得出誰長誰短。
①我們拿這根繩子和另一根繩子比較,可以說:這根繩子比那根繩子長。如果我們是用那根繩子和這根比較又怎樣說?(那根繩子比這根繩子短)
②我們用一根短繩子和一根長繩子比較(出示兩根繩子),我們說這根繩子短,那根繩子長。如果拿另一根更長的繩子與這根長繩子比,我們就說更長的繩子長,而前面比的長繩子就短了。
提問:所以,單獨一根繩子能不能說它是長還是短呢?只能通過比較才能得出長短。
2、怎樣比較兩個鉛筆的長短呢?(學生說、比)可以怎樣說呢?
3、教室里哪些東西可以比出高矮呢?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提問:今天在學習中,你比較了哪些物體,比的結果怎樣?
(2)學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學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體,比一比他們的長短、高矮。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2
教學內容:
比較長短、高矮。課本第4~5頁。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
2、 初步知道怎樣作長短、高矮的比較,初步懂得直接比較的思維方法。
3、 能準確地應用長短、高矮的基本詞語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
1、 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 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
2、 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了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較。
(2)確定什么和什么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么。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指導看圖P4(投影):圖上有什么?
3、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
(訓練學生說出比較的結果:XX比XX長、XX比XX短、XX和XX同樣長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樣高。)
4、練習P4。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5、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6、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一比,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并說出理由。)
2、請聯系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六、作業。
1、 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2、 預習P6比一比。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
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 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寫并理解其意思;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小組合作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這些實際活動,掌握比較的方法和對結果的流利表達。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同學們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同學們初步的觀察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一)師:大家喜歡《神探柯南》中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能干呢,為什么呢?
生: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二)老師出示課本5-6 頁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上有什么,同時引導學生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等字。
二、探究新知
(一)長短比較
1.完整表達對物體“長短”的比較
①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請學生認真觀察:
師:大家發現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話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呢?(提醒學生先思
考,再舉手,回答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教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尺子
師:請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2.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①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同桌互相說)
②請位小朋友起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他是怎樣比較鉛筆長短的?
③師總結:大家覺得他比得好嗎?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主要應說到:比較的時候,兩支鉛筆的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后。)
3.掌握“一樣長”的概念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兩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發現了什么?( 板書:一樣長)
(二)高矮的比較
1.比一比兩人的高矮。
①師: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小華和小明兩個人,誰高?誰矮?(學生舉手回答,注意學生答語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故意讓其中一個學生踮著腳,再比。學生馬上會叫:“不公平”。師:為什么不公平?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③師總結:比身高應該站在同樣高的地方比。跟長短的比較一樣,在比較的時候,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后。
④老師再往旁邊一站:這時問同學:這時又是誰高,誰矮呢?我們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學生隨意回答)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小組活動。
內容:前后四人一組,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 要求:小組先商量一下,準備怎樣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 (在反饋時,得到 3 種方法。
A、兩兩相比;
B、一個人和 3 個人依次相比;
C、站一排相比。
(三)大小的比較
大小的比較多媒體出示不同大小的2 個皮球。
教師:誰大誰小?有什么辦法可以比出來?老師拿出不同大小的2 個皮球。
教師小結:在桌面上一比,小球沒有大球高,也沒有大球寬。
(四)多少的比較
1.多媒體出示教科書上第6 頁“多少的比較”第一幅圖(蘋果和梨)。什么多?什么少?你是怎么看出蘋果多,梨子少的?
2.花盆的個數和小樹的棵數怎么比的呢?教師強調:一個花盆放一棵樹,剛好放完,所以花盆的個數與小樹的棵數同樣多。
三、課堂練習
1.基礎練習教科書第6 頁“課堂活動”,先思考,再回答。說說比的方法。
2.綜合練習
(1)比一比,哪條線長?哪條線短?
(2)把3 塊同樣的糖分別放入3 個水杯中,溶化后哪杯最甜?
3.開放練習
(1)同桌的兩個同學拿出同樣的文具,比一比它們的長短、大小和多少。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們進行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
(3)比較誰喝的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瓶飲料,我要請二個小朋友來喝,誰想來?
先請大家比較它們的多少,然后讓兩個小朋友背對著大家喝,然后問其中一個小朋友:
1)你認為自己與他相比,誰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組討論:想一想,到底是誰喝得多?為什么?
教師小結:能從剩下的水比較出誰喝得多,真了不起!
四、課堂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
教師作全課總結:我們學習了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知道了比較高矮和長短可以把他們一端對齊,另一端長的就高、長;反之就矮、短。注意比較長短和高矮,要在同一個起點。比較大小可以把幾個物體放在一起觀察看看誰大誰小。多少的比較,我們可以通過數數進行判斷,如果數量小就少,數量大就多。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4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場景觀察的過程,體會比較長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數學。
2.聯系生活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了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結果。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單獨比較誰長誰短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完整地說不能做到,教師要加強滲透和指導。
比較方法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能已經會數,但是卻不一定能數得準確,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數數的方法,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一個地按一定順序數數,不容易遺漏、重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
難點: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長短、高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會跳繩嗎?有兩位小伙伴淘淘和蘭蘭也喜歡跳繩。瞧,他們跳得多好!(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看圖:仔細觀察,淘淘手中的跳繩是什么顏色?蘭蘭的跳繩呢?(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表述)
比一比,這兩個小朋友的繩子哪根長,哪根短?這是豆角先生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
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新知探索
1、比長短
你認為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蘭蘭的長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樣比的?(拿出準備的跳繩)誰來比給大家看。
指名上臺比一比。
學生比的方法不一定準確,引導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比長短的時候,應該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再比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長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引導:下朋友們用手指一指,書中畫的兩根拉直了的跳繩,哪端是對齊了的?(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指一指)
引導:茄子先生還有一個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長的那根繩子后面的方框里畫“√”小朋友們會畫嗎?試一試。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師”:白菜老師。
白菜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準備玩滑梯的兩個小朋友,誰高一些,誰矮一些?
引導學生用穿綠上衣的高一些,穿紅上衣的矮一些。
怎樣比較高矮?
指名兩人上臺比一比。
一人站講臺上,一人站講臺下。能這樣比嗎?
引導:比高矮時,兩人站的位置應該是同一高度,并且雙腳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饋練習:同桌比一比,看誰高誰矮。
引導學生繼續看圖,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比高矮?
兩棵樹
路燈的桿子和樹比較
桌子和凳子……
3、比輕重。
引出第三位“老師”——茄子老師。
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紅果子和黃果子,哪個重一些,哪個輕一些?(出示教材中的圖片)
引導:玉米老師把這兩個水果放在什么地方讓小朋友來觀察它們的輕重呢?
拿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引導:當天平兩邊一樣高,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時,說明什么?
如果天平一邊高,一邊低,(拿出準備的水果放入盤中)說明什么?
看著天平,你會想起我們玩過的什么游戲?
學生:蹺蹺板
對!重的一邊會下沉,輕的一邊會上翹。
拿出水果,提問:誰來說說老師手中的兩個水果哪個輕,哪個重?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
要求在書上在重的果子下面的方框里畫“√”。
三、自主練習
第5~6頁(投影)
(1)人拿出一支鉛筆,比一比誰的長,誰的短,指名交流時,注意比較的方法。用一句話說出比的結果。
(2)讀題,學生在書上畫“√”。讓學生體會直路近,彎路遠。
(3)讀題,學生在最長的后面畫“√”,最短的后面畫“○”。讓學生知道除了拉直了比一比,也可以數格子比一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除了今天學的比長短、比高矮,你還會比什么?
五、作業布置
1.課后復習本節課的內容(比一比)。
2.完成第5~6頁4、5、6、7題。
六、板書設計
比一比
高、矮、長、短、輕、重
七、教學反思
1.例題首先強調觀察的順序性,過程中關注孩子對于比長短、高矮、輕重的語言表達,讓孩子在活動中加深感受,在感受中體驗生活。練習教學時,要重視讓孩子體驗比較的方法。
2.缺少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意識,天平抽時間還是要讓孩子感受一下。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5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 能力目標: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在引導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將例題交給學生去自學,探究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學生更容易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講述(故事大意)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忽然找到一個大西瓜,他剛要吃,悟空一個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這個西瓜我們分開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師板書:1/2)八戒聽了滿臉不高興,這個西瓜是我發現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師板書1/4)
師:同學們說,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嗎?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們必須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比較一下分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互動解疑
1. 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質疑:
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以下1/2和1/4(指板書)誰大誰小?為了直觀地比較出誰大誰小,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的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 的份數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剛才我們知道了把兩張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分成不同的份數,都取其中1份,這樣的兩個分數誰大誰小,而如果把兩張相同正方形的紙都分成相同的幾份,取不同的份數,這樣的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呢?
2. 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同時板書)你們是怎么想的,用比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 交流匯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左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發言說出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個1/4,所以3/41/4。
3. 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完成。
(1)填分數,比大小。(見課本61頁中間圖)。
(2)給分數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獨立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啟思導疑
(1)分類。
把上述六組分數比大小進行分類。
一類:分母相同的分數比大小。
二類: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
(2)小組交流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發現規律。
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為什么?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多,分數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的分數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四、實踐應用
1. 按分數涂料顏色并比較分數的大小(出示圖形)
(1)學生獨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2. 在下面的圖形中,涂出它們的1/4,(出示圖形)
(1)學生獨立,畫一畫,涂一涂。
(2)小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個別展示。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6
教學目標
1. 理解“比”的概念,能夠用語言描述兩個物體之間的大小、長短、高低等關系。
2. 學會使用“多”、“少”、“一樣”等詞匯進行比較。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1. 準備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物體(如積木、球、書等)。
2. 課件或圖片展示不同物體的比較。
3. 練習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提問引入:老師展示兩個不同大小的物體(如大球和小球),問學生:“這兩個球有什么不同?”
2.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強調“大小”這個概念。
二、新授內容
1. 講解“比”的概念:
通過實際物體,解釋“比”的意思,如“這個球比那個球大”。
使用課件展示不同物體的比較,幫助學生形成直觀印象。
2. 詞匯學習:
教授相關詞匯:多、少、一樣。
通過舉例說明,如“這個蘋果多,這個蘋果少”或“這兩本書一樣大”。
3. 互動練習:
請學生分組,利用準備好的物體進行比較,互相描述。
三、鞏固練習
1. 練習題:
發放練習紙,題目包括:
看圖比較:給出兩幅圖,讓學生用“多”、“少”、“一樣”描述。
實際比較:讓學生選擇兩種物體,寫下比較結果。
2. 小組討論:
學生在小組內分享他們的'比較結果,鼓勵使用新學的詞匯。
四、課堂總結
1. 回顧今天所學:總結“比”的概念和相關詞匯。
2. 提問:問學生:“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如何用‘比’來描述物體?”
五、布置作業
1. 回家找兩個物體進行比較,寫下描述,并畫出這兩個物體。
教學反思
觀察學生在比較活動中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注意學生對新詞匯的掌握情況,適時進行復習。
通過本節課,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并運用“比”的概念,增強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7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認識“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初步理解比較的基本方法。
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3.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認識“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表達能力。
2. 難點
理解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并能用語言準確表達比較的結果。
能在不同情境中靈活運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踐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教師播放一段動物樂園的視頻,視頻中展示有小兔子在吃草,小猴子在玩耍,小鳥在天空飛翔等場景。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在視頻里看到了什么呀?誰能來說一說?
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如看到了小兔子、小猴子、小鳥等。
2. 教師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動物樂園里比一比,看看這些小動物們都有什么不一樣。(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探究新知
1. 學習“同樣多”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 4 只小兔子的圖片,然后問學生:小兔子們在做什么呢?它們是不是都在吃草呀?那我們來看看有幾只小兔子呢?(引導學生數一數,得出有 4 只小兔子)
接著,教師拿出 4 根胡蘿卜的圖片,邊貼邊說:小兔子們最喜歡吃胡蘿卜了,我們給它們準備了胡蘿卜,那現在有幾根胡蘿卜呢?(讓學生數一數,知道有 4 根胡蘿卜)
教師將胡蘿卜和小兔子一一對應擺放,讓學生觀察并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小兔子和胡蘿卜的數量怎么樣呢?
引導學生說出:小兔子和胡蘿卜的數量是一樣多的。(板書:同樣多)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同樣多”,鼓勵學生多表達。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樣多”,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讓學生們在小組內用鉛筆和橡皮擺一擺,擺出同樣多的情況,然后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擺的。
2. 學習“多”和“少”
教師在黑板上再貼出 3 只小猴子的圖片,問學生:現在又有小猴子來了,那有幾只小猴子呢?(學生數一數,回答有 3 只小猴子)
教師將小猴子和剛才的`胡蘿卜進行比較,提問:小猴子和胡蘿卜比,數量一樣多嗎?誰多誰少呢?
引導學生觀察并發現胡蘿卜比小猴子多,小猴子比胡蘿卜少。(板書:多、少)
教師讓學生用手指一指,說一說哪部分是多出來的,哪部分是少的。
教師再次組織學生小組活動:讓學生們在小組內用自己的學具(如小棒、積木等)擺出“多”和“少”的情況,然后互相說一說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3. 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師再次強調剛才比較小兔子和胡蘿卜、小猴子和胡蘿卜時所用的方法,就是一一對應。
教師拿出 5 個蘋果和 4 個橙子的圖片,問學生:現在我們有蘋果和橙子,你們能想一想怎么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多少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蘋果對應一個橙子,這樣一一對應地擺。
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然后觀察并說一說比較的結果。
教師總結:通過一一對應,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誰多誰少。當最后一個物體沒有對應的時候,多出來的那部分就是數量多的;有剩余的那一組就多,沒有剩余的那一組就少。
(三)鞏固練習
1. 基礎練習
教師出示課本上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什么和什么同樣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例如:圖中有 3 個蘋果和 3 個梨,蘋果和梨同樣多;有 5 朵紅花和 4 朵黃花,紅花比黃花多,黃花比紅花少。
讓學生在課本上圈一圈,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答案。
2. 動手操作練習
教師讓學生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如鉛筆和橡皮、小棒和圓片等,自己動手擺一擺,然后同桌之間互相比較,說一說誰多誰少,并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展示給對方看。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和表達。
3. 游戲練習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比一比誰多誰少”的游戲。
游戲規則: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輪流從盒子里抽取學具(如卡片上畫有不同數量的圖形),然后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與其他組的同學比較,說出自己抽取的學具數量比對方多還是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說對的小組得一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
(四)課堂小結
1.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在動物樂園里學習了比一比,你們都學到了什么呀?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如認識了“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學會了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等。
2.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學的知識。
學生可能會回答:比如比較家里的人數和椅子的數量,比較書包里鉛筆和橡皮的數量等等。
3.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評價,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比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
(五)布置作業(2 分鐘)
1. 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比較家里的物品,如鞋子的數量、杯子的數量等,并用今天學的方法說一說誰多誰少。
2. 完成課本上相關的練習題。
五、教學資源
1. 多媒體課件,包含動物樂園的視頻、相關圖片等。
2. 實物教具,如小兔子、小猴子、胡蘿卜、蘋果、橙子等的圖片,鉛筆、橡皮、小棒、圓片等學具。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們對“同樣多”“多”“少”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基本掌握了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動物樂園場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比較、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個別學生在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時還存在一定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個別指導。另外,在小組活動中,部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不夠強,需要進一步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8
教學目標:
1. 理解“比”的概念,能夠用“多”、“少”、“一樣”來比較物體的數量。
2. 學會使用比較符號(>、<、=)進行簡單的數量比較。
3. 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 課件或黑板
2. 各種物體(如蘋果、鉛筆、書本等)若干
3. 比較符號卡片(>、<、=)
4. 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提問引導:老師展示兩組物體(例如:3個蘋果和5個蘋果),問學生:“哪一組的蘋果多?哪一組的蘋果少?”
2.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說出“多”、“少”的`概念。
二、新授
1. 講解比較概念:
講解“多”、“少”、“一樣”的定義。
通過實際物體演示,展示不同數量的物體。
2. 引入比較符號:
介紹比較符號(>、<、=)的含義。
舉例說明:
3 < 5(3少于5)
5 > 3(5大于3)
4 = 4(4等于4)
3. 示范比較:
在黑板上寫下幾個簡單的數字比較,帶領學生一起讀出并使用符號表示。
三、練習
1. 小組活動:
將學生分成小組,給每組提供不同數量的物體(如:2個球、4個球)。
讓學生在小組內比較并用符號表示結果。
2. 全班分享:
每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們的比較結果,并解釋理由。
四、鞏固
1. 練習紙:
發放練習紙,上面有幾個比較題目(如:3個星星和2個星星,5個書和5個書)。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回指導。
2. 檢查答案:
讓學生舉手回答,老師進行糾正和總結。
五、總結
1. 回顧今天學習的內容:
請學生總結“比”的概念和比較符號的用法。
2. 布置作業:
讓學生回家找出家里不同數量的物品進行比較,并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
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和理解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注意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給予更多幫助和支持。
通過本節課,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數量比較的概念,并學會使用比較符號進行簡單的數學表達,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9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認識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輕重。
2. 經歷比較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認識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掌握比較物體長短、高矮、輕重的方法。
會用正確的語言描述比較的結果,如“誰比誰長”“誰比誰矮”“誰比誰重”等。
2. 難點
在比較物體長短、高矮、輕重時,能正確選擇比較的標準和方法,并理解比較的相對性。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清晰地表述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三、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通過展示實物、圖片、動畫等直觀教具,讓學生直接觀察物體的長短、高矮、輕重,建立感性認識。
2. 操作實踐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輕重,在實踐中體驗比較的方法和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 游戲教學法: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如“比一比誰最快”“找朋友”等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4. 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創設情境
教師播放一段動物運動會的視頻,視頻中展示了小兔子、小猴子、小松鼠等動物參加跑步、跳高、舉重等比賽項目的場景。
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在參加什么比賽?你們覺得誰跑得最快?誰跳得最高?誰舉得最重?”引導學生觀察視頻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 引出課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選取其中一個比較的內容,如“誰跑得最快”,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比一比”。
教師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探究新知
1. 比長短
教師出示兩根不同長度的鉛筆,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兩根鉛筆,哪根長?哪根短?”引導學生觀察鉛筆的長度,并用眼睛直觀地比較出長短。
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臺,拿起兩根鉛筆,向其他同學展示比較的方法,并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教師再出示兩根長度相近的繩子,問學生:“這兩根繩子,你們能直接看出哪根長,哪根短嗎?”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比較的方法。
教師示范將兩根繩子一端對齊,然后拉直,讓學生觀察另一端的位置,從而比較出繩子的長短。
教師讓學生同桌兩人一組,拿出自己準備的學習用品,如鉛筆、尺子、紙條等,互相比較它們的長短,并說一說比較的方法和結果。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比較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進行比較。
2. 比高矮
教師請兩位身高不同的學生上臺,站在講臺前,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兩位同學,誰高?誰矮?”引導學生觀察兩位同學的身高,用眼睛直觀地比較出高矮。
教師再請一位學生上臺,與其中一位同學站在一起,比較他們的高矮,并說一說比較的結果。
教師問學生:“如果要比較三個人的高矮,應該怎么比呢?”引導學生思考比較多人高矮的方法。
教師示范讓三位同學站成一排,從矮到高依次排列,讓學生觀察他們的身高順序,從而比較出三個人的高矮。
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在小組內互相比較身高,并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教師巡視各小組,指導學生正確比較身高,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在比較身高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引導學生總結比較高矮的注意事項,如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要站直等。
3. 比輕重
教師出示一個蘋果和一個橘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一個蘋果和一個橘子,哪個重?哪個輕?”引導學生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臺,拿起蘋果和橘子,感受它們的重量,并說一說哪個重,哪個輕。
教師再出示一個鉛球和一個皮球,問學生:“這兩個球,你們覺得哪個重?哪個輕?”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比較輕重的方法。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一稱的方法比較鉛球和皮球的輕重,讓學生觀察天平的平衡情況,從而比較出兩個球的輕重。
教師讓學生同桌兩人一組,拿出自己準備的物品,如書本、鉛筆盒、橡皮擦等,用手掂一掂或用天平稱一稱的方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并說一說比較的結果。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比較輕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天平。
(三)鞏固練習
1. 基礎練習
教師出示一些長短、高矮、輕重不同的物體圖片,如鉛筆、筷子、樹木、房子、大象、小狗等,讓學生觀察圖片,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輕重,并說一說比較的結果。
教師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如“在長的后面畫√”“在高的下面畫○”“在重的旁邊畫△”等,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集體訂正答案。
2. 拓展練習
教師設計一些綜合性的比較題目,如“把下面的物品從長到短排列”“把下面的動物從高到矮排列”“把下面的水果從輕到重排列”等,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進行長短、高矮、輕重的比較,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比較的。鼓勵學生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3. 游戲練習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比一比誰最快”的'游戲。游戲規則:教師隨機出示一些長短、高矮、輕重不同的物體圖片或實物,學生迅速判斷并舉手搶答,說出比較的結果。比一比誰的反應最快,答對最多的學生獲勝。
教師進行“找朋友”的游戲。游戲規則:教師準備一些卡片,上面分別寫著長短、高矮、輕重不同的物體名稱,如“長鉛筆”“短尺子”“高房子”“矮樹木”“重鉛球”“輕皮球”等。然后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拿著卡片,另一組學生拿著相應的物體圖片。教師播放音樂,拿著卡片的學生開始尋找拿著相應物體圖片的學生,找到后兩人站在一起,向大家展示并說出“我是[卡片上的內容],我找到了我的朋友[物體圖片上的內容]”。音樂停止后,游戲結束,檢查學生是否找對朋友。通過游戲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高矮、輕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四)課堂小結
1. 回顧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比,認識了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學會了比較物體長短、高矮、輕重的方法。我們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比較,也可以用一端對齊、拉直的方法比較長短;可以用站在一起比較的方法比較高矮;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天平稱一稱的方法比較輕重。在比較的時候,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比較標準和方法,還要注意物體的擺放位置等。”
2. 評價鼓勵
教師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認真思考、勇于發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同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出和糾正,希望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不斷改進。
3. 拓展延伸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和家長一起比較家里的一些物品的長短、高矮、輕重,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比較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較的知識,下節課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五)板書設計
比一比
1. 比長短
方法:直接觀察、一端對齊
2. 比高矮
方法:站在一起比較
注意事項:同一水平面、站直
3. 比輕重
方法:手掂一掂、天平稱一稱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長短、高矮、輕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基本掌握了比較物體長短、高矮、輕重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親身體驗比較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操作實踐法、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比較物體長短、高矮、輕重時,個別學生對比較的標準和方法理解不夠透徹,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有待進一步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針對這些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充分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 10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認識“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能夠用語言準確地描述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關系,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比較活動,體驗比較的方法,積累比較的經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和分享比較的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有趣的比較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的學習習慣,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比較物體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方法,能夠正確比較物體之間的長短、高矮和輕重關系。
學會用語言清晰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和過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 難點
在比較物體長短、高矮和輕重時,能夠理解并運用“一端對齊”或“借助工具”等比較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在不同情境中,選擇合適的比較方法和標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通過展示實物、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具,讓學生直接觀察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感性認識。
2. 操作實踐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在實踐中體驗比較的方法和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
3. 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交流和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4. 游戲教學法: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如“比一比誰最長”“比一比誰最高”“比一比誰最重”等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一段動物運動會的視頻,視頻中展示了各種動物參加比賽的場景,如小兔子和小猴子比跳遠、大象和長頸鹿比身高、小熊和小猴子比舉重等。
觀看視頻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在干什么?你們覺得誰跳得遠?誰長得高?誰舉得重呢?”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 引出課題,明確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比一比”,并板書課題。
教師向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認識“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方法,能夠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和過程。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長短
教師拿出兩根不同長度的鉛筆,一支長鉛筆和一支短鉛筆,讓學生觀察并比較它們的長短。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看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直接比較出鉛筆的長短,并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比較方法,如“這支鉛筆長,那支鉛筆短,我是看出來的”。
教師再次拿出兩根長度相近的鉛筆,讓學生比較它們的長短。
教師提問:“這兩支鉛筆看起來差不多長,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比較出它們的長短嗎?”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比較方法,如將兩支鉛筆一端對齊,然后看另一端的長短。教師示范這種比較方法,并讓學生親自操作,體驗一端對齊比較長短的方法。
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習用品,如鉛筆、尺子、橡皮等,同桌兩人合作,互相比較這些學習用品的長短,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比較的。
2. 認識高矮
教師請兩位身高不同的學生站到講臺前,讓其他學生觀察并比較他們的高矮。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看這兩位同學,誰高?誰矮?你們是怎么判斷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直接比較出同學的高矮,并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比較方法,如“這位同學高,那位同學矮,我是看出來的”。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兩棵不同高度的樹,讓學生比較它們的高矮。
教師提問:“這兩棵樹,哪棵高?哪棵矮?我們不能直接站到樹旁邊去比較,那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思考借助其他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如可以用尺子測量樹的高度,或者用自己的身高作為參照來比較樹的高矮。教師示范用自己的身高作為參照比較樹高矮的方法,并讓學生理解這種比較方法的原理。
教師讓學生分組,每組選擇教室里的一些物體,如桌椅、窗戶、門等,互相比較它們的高矮,并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比較的。
3. 認識輕重
教師拿出兩個不同重量的書包,一個裝滿書的書包和一個空書包,讓學生掂一掂并比較它們的輕重。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掂一掂這兩個書包,感覺哪個重?哪個輕?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通過掂一掂的方式直接比較出書包的輕重,并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比較方法,如“這個書包重,那個書包輕,我是掂出來的”。
教師再次拿出兩個重量相近的蘋果,讓學生比較它們的輕重。
教師提問:“這兩個蘋果看起來差不多重,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比較出它們的輕重嗎?”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比較方法,如可以用天平來稱量蘋果的重量,或者找一個標準物來比較蘋果的輕重。教師示范用天平稱量蘋果重量的方法,并讓學生了解天平的使用原理。
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文具或其他物品,同桌兩人合作,互相比較這些物品的輕重,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比較的。
(三)鞏固練習
1. 基礎練習
教師出示一些圖片,圖片上有不同長度的繩子、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不同重量的水果等,讓學生觀察圖片,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并在練習本上寫出比較的'結果。
教師巡視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確保學生掌握正確的比較方法和書寫格式。
2. 游戲練習
游戲一:“比一比誰最長”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準備一些紙條。
教師宣布游戲規則:“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比一比誰最長’的游戲。每個小組的同學將自己手中的紙條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然后用膠水將紙條粘貼在黑板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的紙條排列得又快又準確。”
學生開始游戲,教師在旁邊觀察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戲結束后,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和獎勵。
游戲二:“比一比誰最高”
教師在教室的空地上擺放一些不同高度的物體,如積木、盒子、瓶子等。
教師宣布游戲規則:“同學們,接下來我們玩‘比一比誰最高’的游戲。每個小組的同學輪流站在這些物體旁邊,與物體比身高,看看誰比哪個物體高,誰比哪個物體矮。然后將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最后,我們來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記錄得最準確。”
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和正確的比較方法。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匯報,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鼓勵。
游戲三:“比一比誰最重”
教師準備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如書包、籃球、字典等,并將這些物品放在一個籃子里。
教師宣布游戲規則:“同學們,最后我們來玩一個‘比一比誰最重’的游戲。每個小組的同學輪流到籃子里拿一個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感受物品的重量,并與其他小組的同學比較,看看誰拿的物品最重。最后,我們一起找出最重的物品。”
學生進行游戲,教師在旁邊觀察指導,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比較結果。游戲結束后,教師對最重的物品進行揭曉,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總結。
(四)課堂小結
1. 回顧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們學會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觀察、一端對齊、借助工具等方法來比較物體的長短;可以通過直接觀察、用身高作為參照、借助工具等方法來比較物體的高矮;可以通過掂一掂、用天平稱量、找標準物等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重。在比較物體時,我們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標準,并用準確的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過程。”
2. 評價總結
教師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認真思考問題、勇于回答問題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同時,教師也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為今后的教學改進提供參考。
3. 拓展延伸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同學們,回家后請你們觀察一下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些可以比較長短、高矮和輕重的物體,和爸爸媽媽一起比一比,并把比較的結果告訴他們。另外,你們還可以想一想,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進行比較呢?”通過課后作業,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教學資源
1. 教師準備:長短不同的鉛筆、繩子、紙條;高矮不同的圖片、實物模型;輕重不同的書包、蘋果、天平、砝碼;多媒體課件、黑板、粉筆等。
2. 學生準備:自己的學習用品、文具等。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同時,我也運用了直觀演示法、操作實踐法、游戲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學生在比較物體時,對比較方法的理解和運用還不夠熟練,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個別小組的合作效果不夠理想,需要加強小組建設和合作指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訓練,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相關文章:
《比一比》數學教案01-02
《比一比》中班數學教案02-05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01-02
《比一比》中班數學教案04-27
小班數學教案小手比一比02-02
小班數學教案褲子比一比12-04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7篇)03-21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9篇01-02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精選10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