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別合唱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別合唱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送別合唱教案1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設計著力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給學生創造多元化、開放式的課堂環境,以情景設置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引導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同時突出音樂學科藝術性的特點,堅持以審美為核心,通過歌曲的學習將知、情、意統一起來,努力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在遵循音樂學習規律和教學規律的同時及時突破、創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 在教學的同時,始終貫穿聆聽——實踐——思考——總結的.方法,旨在教會學生既會感受也會思考。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熟悉一拍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具體演唱。 了解李叔同的生平及對近代音樂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感受、體驗歌曲的情感。 了解音樂對影視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探究、交流和藝術實踐等活動,使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對情緒的影響。
在學習中體會和養成珍惜友情的美好傳統,進而起到傳承中華文明的作用。
設計思路
以學生學過的古詩為切入點,通過課堂情境的營造,把學生帶入“送別”的意境中,自愿地、有激情地學習作者及歌曲的相關知識,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體會歌曲中古人對友情的珍惜和依依不舍之情,并通過實踐探究表演出來。從而獲得知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宗旨在于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歌曲《送別》,并了解音樂對電影的重要作用,了解“學堂樂歌”的產生和發展。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感受中華禮儀之邦,珍重友情的美好傳統。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李叔同,學會演唱歌曲《送別》。
教學難點
自編情景劇
教學內容
1、知識概念
a、李叔同簡介
b、學堂樂歌簡介
2、歌曲學習 《送別》的學習
3、藝術實踐
自編“送別”情景劇表演
4、總結與拓展
借曲填詞
學情分析
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音樂聽賞法、實踐參與法、提問分析法
學習方法
感受體驗發、視聽法、藝術實踐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音響系統、碟片,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問題:找出所有類似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古詩詞。(上節布置的預習)
羅列出:“渭城朝雨浥輕塵,”“桃花潭水深千尺,”“昔時人已沒,”“悲涼千里道,”“欲尋芳草去,”“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等。
總結出都是描寫與友人分別的情景。已編成歌曲的有《陽關三疊》和《送別》。《陽關三疊》已經學過,引出新歌《送別》。
(二)概念性知識探究
1、李叔同簡介: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1942)祖籍浙江,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在音樂、書法、繪畫和戲劇方面,都頗有造詣。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
2、一拍休止符“0” 探究“0”的作用及唱法。
總結:“0”為四分休止符,時值為一拍,表示休止一拍時值。
(三)學習歌曲《送別》
1、總體唱譜,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唱法。
2、分句聽旋律填詞,有錯誤及時糾正。
3、分兩段串唱,熟悉后可全曲聯唱。
(四)音樂對影視的作用
1、渲染背景氣氛
2、刻畫人物心理
3、深化主題思想
送別合唱教案2
一、教學內容:
1、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合唱隊?
2、了解聲部的劃分。避免學生覺得低聲部是唱得不好或聲音條件不好的學生加入的。
3、按照上一課的理論要求進行發聲練習。
4、粗排二聲部合唱《送別》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讓學生了解合唱團的相關情況,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知道各個聲部在合唱隊中的`重要作用,確立聲部平等的地位。
3、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指導學生正確發聲。
4、分聲部粗排《送別》
三、教學步驟和方法:
(一)介紹什么是合唱團
1、什么是合唱團? 不是任何一個集體歌唱的組織都可視為合唱團,偶然或驟發性的集體歌唱只能叫做群眾歌詠活動,二者的區別不僅體現在演唱水平的差異上,更重要的是歌唱目的不同。前者的歌唱行為表現為藝術追求,后者的歌唱行為則是以集體歌唱為特定表達手段的社會活動。 合唱團是那樣一個集體,它充分掌握那些必不可缺的合唱技巧和藝術表現手段、以表達作品中所蘊藏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思想內容。合唱團是按聲部來建構合唱組織系統,聲部則是依據嗓音個性特征即音域的寬廣來劃分的。
2、聲部的劃分:高聲部、低聲部
(二)粗排《送別》
1、分聲部教唱樂譜。 2、學唱歌詞。
【送別合唱教案】相關文章:
《長亭送別》教案11-08
《長亭送別》教案12-17
送別詩教案12-17
《長亭送別》 優秀教案12-17
送別詩鑒賞教案12-16
長亭送別教案12-16
《長亭送別》教案15篇11-08
幸存的老教案:長亭送別12-16
合唱隊訓練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