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常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已有的經驗,樂意與人分享。
2.了解芝麻的營養價值以及其芝麻的各種吃法。
活動準備:
1.芝麻制品的圖片。
2.脆餅每人一小袋。
活動延伸:
(1)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剛從田里收了一些芝麻,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呀?
(2)認識芝麻,討論芝麻的營養價值。
師:小朋友們,你們來猜一猜芝麻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黑芝麻作為食療品,有益肝、補腎、養血、潤燥、烏發、美容作用,是極佳的保健美容食品,它還有養血的功效,可以治療皮膚干枯、粗糙、令皮膚細膩光滑、紅潤光澤。
(3) 吃芝麻
師:哇,我們小朋友聽了一定很想吃咯,可是這么多的芝麻,我們應該怎么吃呢?
——芝麻油、芝麻餅、芝麻糊、芝麻蜜糕、芝麻粥、蘸糖葫蘆、涼拌菜和油炸食品的佐料、芝麻醬等等
(4)欣賞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芝麻做成的.美味食品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品嘗美味
老師今天還帶來了芝麻做的脆餅呢,我們一起來嘗一嘗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知道兩面鏡子隨著旋轉角度的不同會反射出不同個數的像。
3、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卡通動物紙片若干,30面鏡子,水筆
【活動過程】
1、發現我自己:小朋友們,上課開始前先讓你們猜個謎語:“我看著你,你盯著我,沒我就沒你,沒你卻有我。”教師出示鏡子,讓幼兒觀察其特征。
提問:大家來觀察下,鏡子時怎么樣的。
(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并幼兒學說金屬漆)
提問:為什么能看到自己的樣子。
(引出“反射”這個詞,因為光把我們的樣子反射在了鏡子上,鏡子又把上面的圖像反射到了我們的眼睛里)。請幼兒上來按照圖片進行講述。
2、背后的秘密。
提問:小朋友都能看到自己的臉,那能不能想辦法看到自己的后腦勺呢?提供每個幼兒一面鏡子自己操作。
提問:一面鏡子是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腦勺啊,那下面我請兩個小朋友合作,看看用兩面鏡子能不能看到。之后教師分別請幼兒上來面向幼兒,在其后腦貼上任一圖片讓他用兩面鏡子看到背后的圖片。
3、數一數。
教師先將兩面鏡子同方向擺好,請幼兒上來數鏡子里面的筆有幾支。然后旋轉一面鏡子,使其呈現2個像、3個像、4個像······無數個,并請幼兒上來觀察。
提問:你們還記得剛剛老師是怎么做的嗎,你們發現了什么。簡單介紹原因(鏡子與鏡子之間的重復反射)。分組探究。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觀察的是平面鏡子,生活中還有很多種鏡子,像放大鏡、望遠鏡等,小朋友下次可以在區角活動里去探索他們的“秘密”。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班上放著一把紙做的小傘,幾個好奇的孩子站在桌子旁看桌上的那把小傘,就傘的作用和材質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看孩子對傘興趣這么高,我班進行了一節與傘的材質有關的課程。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記錄的方法。
2、了解傘的質地與防水性。
3、了解傘的不同作用及其生活中對人類的作用。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1、傘在遇到水的時候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2、能夠清楚不同的傘有不同的作用。
3、學會填寫記錄表。
活動準備
1、各種材質的傘(布,塑料,紙,油紙)
2、制作傘面的材料(普通紙,玻璃紙,塑料布,蠟紙)
3、傘的記錄觀察表,一盆水。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一個實驗:“傘面會不會濕?”
——出示塑料傘,紙傘,布傘,油紙傘。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不同材質的傘并且用手去感覺不同材質的傘面布。
——在記錄表上找出相對名稱的傘欄,并且能夠在怕水的傘欄打鉤。
——請幼兒猜猜:將水直接灑在傘面上,傘面會不會濕?水到傘面之后不同材質的傘會有傘面樣的反應?
——鼓勵幼兒在觀察表上記錄下自己的猜測。
二、請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做做這個實驗,并且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幼兒分成四組進行試驗。
——請幼兒將水直接淋到塑料傘,紙傘,布傘,油紙傘的傘面上,甩一甩傘,摸摸看傘面有沒有濕。
——實驗后,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傘會滲水,哪些傘不會滲水。水灑到不同材質的傘面上的時候,傘面都有什么不同的變化。——把傘撐在教師的一個角落,觀察哪把傘容易干,哪把傘不會干,需要多久才會干?要求幼兒學會等待并且認真觀察記錄。
——在觀察記錄表上記下實驗結果。
三、讓幼兒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得出怕水的傘分類結果。
——與實驗前的記錄進行比較,說說到底哪些傘會滲水,哪些傘布會滲水。
——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有些傘會滲水,而有些傘不會。
——通過比較使幼兒更加明確不同的傘有不同的用途。
——教師帶領幼兒對試驗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不用的傘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幼兒自由討論哪些傘怕水,哪些傘不怕水,仔細觀察。
教學反思
1、幼兒通過實驗和觀察,感知到不同的傘對吸水性的不同。
2、幼兒在實驗中,體會到傘是用不同的材質制作成的。
3、在活動中應該多準備幼兒可以實驗的材料,使每個幼兒在課程中都能參與,從而更好的了解結果。
4、記錄表應該用不同材質的傘面為標頭。
5、幼兒在記錄的時候,應該注重孩子記錄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探究活動,發現紙的下落速度與紙的厚薄、形態與操作方法之間的關系。
2.能積極表達、交流、記錄探索的結果。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知影響紙下落速度的各種因素。
難點:記錄操作結果,探索如何讓紙下落的速度快一點。
活動準備:
1.物質材料準備:
(1)大小一樣,厚薄不同的正方形紙若干。
(2)同樣厚薄的正方形紙若干(4倍人數以上)
(3)人手一份記錄表
2.知識經驗準備:有過折紙活動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紙,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紙,在比較中交流發現。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看看這兩張紙有什么不同?
師:那我請個小朋友來摸一摸,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小結:哦,原來一張紙厚,一張紙薄。
二、感知大小一樣厚薄不同的兩張紙,下落的速度不同。
1.提出疑問:我們讓這兩張紙來比賽,讓它們在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來,你們猜猜哪張紙會先落到地上?(幼兒猜測)
幼:厚的紙落得快
幼:薄的紙落得快
師:那到底會怎么樣呢?我們來試一試吧。
2.集體試驗:比比誰下落的速度快
提出要求:一定要在同一高度,同時放手。
3.集中交流:誰來說說哪張紙落得快?(個別幼兒交流)這時老師也可以做一個實驗,讓幼兒更清楚地看到答案。)
幼:厚的紙落得快
4.小結:原來同樣大小的兩張紙,在同樣的高度,同時放手,厚的紙重下落的速度快,薄的紙輕下落的速度慢。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觀察比較,引發幼兒探索厚薄不同的兩張紙片下落速度的不同,由此引發孩子進行下一環節的探索。也是整個活動的一個引線,讓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三、探索讓紙下落變快的方法。
1.設疑
師:那有什么辦法讓下落速度慢的紙下落的速度快起來呢?
幼兒兩兩談論并進行交流:誰來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
幼1:用橡皮泥粘在紙上
幼2:用夾子夾在紙上
幼3:貼上一些東西
師:哦,你們想的辦法都是利用輔助材料,改變了紙的'重量,讓紙快些落下來。
2.再次設疑
師:如果不用輔助材料,想想又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紙快些落下來呢?
幼1:折一折,折成飛機。
幼2:揉一揉,揉成紙團
幼3:折成長條形
那你們的辦法是否真的有用呢?要試試才知道。
3.提出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同樣大小、同樣厚薄的紙,請你們想辦法去改變它的形狀,把變好形狀的紙和原來的紙一起試一試,看看結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我們先看看記錄表,你把紙變成了什么?結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
4.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是否是同樣高度同時放下?變成什么形狀?如何記錄?
5.展示記錄表,驗證方法是否有效。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把紙變成了什么?實驗是否成功?
集中交流:誰來說說你用什么辦法讓紙下落的速度變快啦?
那他的辦法是否可行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6.小結:原來一樣大小的紙,改變了紙的重量和形狀,紙下落的速度比原先快了一些。
(評析:這一環節通過老師的層層設疑孩子的積極回應和具體操作,讓孩子感受到改變紙的重量和形狀,都能讓紙改變下落的速度。采用記錄表,能夠更加清晰展示孩子學習探索的經過。結合記錄表進行驗證和小結也能讓得出的結論更具科學性、客觀性,同時也更加有說服力。)
四、探索不改變紙的形狀,讓紙的下落速度不同
1.設疑
師:哎!我現在又有一個新的想法,如果我不改變紙的重量、形狀,同樣厚薄、同樣大小的紙,也要讓它們的下落速度不同,你有什么好辦法呢?
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1:一張放得高,一張放得低,不行,我要同樣的高度
幼2:我一個先放一個慢放,不行,我要同時放手。
2.師進一步引導:那你有沒有好辦法呢?對,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哦!那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吧!記住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
3.集中交流:你們剛才成功了嗎?(有的話,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集體一起觀察他的操作過程。
(如果沒有成功。)
繼續引導:那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們來看看是否成功?左手將紙平拿,右手將紙豎著拿,同樣高度同時放下,看看是不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樣?
老師實驗,幼兒觀察。
師:哦!成功啦!這個主意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全體幼兒共同實驗。
5.小結:哦,相同的紙不同的拿法,在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下落的速度也會不一樣。
(評析:不改變紙的形狀,讓紙的下落速度不同,這一探索活動更具有挑戰性,既不改變形狀又維持第一次的實驗條件:同樣高度同時落下,著實給孩子“當頭一棒”,但是老師還是給孩子充分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在思考中進行實驗。考慮到了科學活動中各種變量的存在,老師預設了兩種情況并采用相應的積極方式回應孩子的表現。充分體現教學設計的嚴密性和應對科學實驗的靈活性。)
五、延伸活動
1.師:今天我們和正方形紙一起玩游戲,發現了很多的秘密:知道同樣大小的紙,厚薄不一樣、紙的形狀不一樣、紙的拿法不一樣,紙的下落速度也會不一樣。(評析:活動總結是對整堂活動的一個綜合評價,使孩子們實驗中發現的零碎的經驗,在老師梳理總結中得到提升。)
2.師:玩紙游戲中其實還有很多的秘密,如果相同的紙我們改變它的大小,那紙的下落速度又會怎么樣?我們下課后可以去試試,把你的發現和同伴們說一說。(評析:主要是讓活動的內容得以拓展,使探索有新的方向,讓學習能夠象鏈子一樣環環相扣,不斷引向新的深度、廣度。)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為了讓幼兒了解秋天的特點,我請家長在自然角投放了一些秋天的農作物,象花生、黃豆、綠豆、米等。許多家長為了方便就用各種各樣漂亮的瓶子裝著過來。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自然角進行觀察時,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著搖晃,發出各種響聲,看著孩子的舉動,本來想發火的我及時的調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平時都是我在引導孩子觀察自然角的,今天,我想看看孩子自己的觀察和發現。果不其然,在這過程中,葉梓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最大,而湘湘的卻因為瓶子里裝滿了花生發不出聲音。湘湘急著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了解豆子在瓶中沒有裝滿時能發出聲音;裝滿了卻不能。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于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里,為什么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后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了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②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發現瓶子里的豆子如果裝滿了就沒有聲音了。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里,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小結:豆子在沒有裝滿時,能發出聲音;裝滿時不能。(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活動延伸:
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6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0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