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3 09:27:05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一個數的約數的方法,能正確、便捷地找出一個數的約數。

  2、學會找出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能正確地找出一個數的一些倍數。

  教學過程:

  一、準備題

  1、什么是整除?

  2、25和5,誰能被誰整除,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二、教學例118和24的約數各有哪幾個?

  1、首先明確找一個數的約數,就是看這個數能被那些自然數整除?

  找18的約數,就是看18能被哪些自然數整除:18除以()=()

  2、找約數的方法;

  A、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最小的約數找起,一直找到它本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B、用一一對應的試除法來做:也從最小的自然數試除,在能整除的時候,除數和商都是這個數的約數,不成整除的時候,除數和商都不是這個數的約數,一直除到除數比商大為止。

  18/1=18(1和18都是18的約數)

  18/2=9(2和9都是18的約數)

  18/3=6(3和6都是18的約數)

  18/4不能整除

  18/6=3除數已比商大。

  18的約數按順序排列是:1、2、3、6、9、18。

  3、用同樣的方法找24的約數。

  24/1=24(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2=12(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3=8(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4=6(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5不能整除

  24/6=4除數已比商大。

  4、觀察約數的特征:

  18、24的約數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

  思考:根據上面的圖回答

  1、約數中最小的一個是什么數?(1)

  2、約數中最大的.一個是什么數?(本身)

  3、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1、2、3、6、9、18

  1、2、3、4、6、8、12、24

  18的約數24的約數

  5、練一練

  找15和36的約數各有哪幾個?

  三、教學例23和5的倍數各有哪些?

  1、求一個數的倍數,可以把這個數分別乘以1、2、3…..。所以

  3的倍數有3、6、9、12、15、18、21、24、27……

  5的倍數有5、10、15、20……….

  3、6、9、12、15、18……

  2、3、5的倍數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

  5、10、15、20、25、30……

  3的倍數5的倍數

  觀察上圖發現:(1)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是什么數?(本身)

  (2)一個數有沒有最大的倍數?(沒有)

  (3)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2、練一練

  (1)50以內4、9的倍數各有哪幾個?

  四、鞏固練習

  1、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適當的數

  2、在4、8、16、32、40、48、64、80這幾個數中,

  80的約數有(4、8、16、40、80),

  8的倍數有(8、16、32、40、48、64、80)

  3、32能被哪幾個數整除?32有哪幾個約數?32是哪幾個數的倍數?

  32能被1、32;2、16、4、8整除。32的約數有1、32、2、16、4、8。32是1、32、4、8、2、16的倍數。

  五、布置作業

  反思:在教學找一個數的約數和倍數的時候,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應加強:

  1、約數中最大的和最小的約數是什么。

  2、倍數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倍數是什么

  3、強調一個數最大的約數和最小的倍數是一樣大的是它本身,。

  4、如何找出所有的約數,而且確認已全部找出的方法應加強。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統計圖

  教學目的:通過復習已學過的統計圖,加強學生閱讀、分析和繪制簡單統計圖的能力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三塊小黑板,課前分別按照教科書第144145頁畫好某市兩個工廠的產值、人員和銷售情況的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已學過的各種統計圖

  教師:誰能說一說我們已學過哪些統計圖?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我們學過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還學過扇形統計圖。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三個統計圖。它們分別反映了某市兩個工廠的工業產值、 人員和銷售情況。

  1.出示第一塊小黑板(工業產值增長情況統計圖)。

  教師:大家一起來看這張統計圖。這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來看.哪個工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折線統計圖。從這張圖看.一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

  為了使全班學生的認識更加明確,教師還可以繼續問一問學生是怎樣看出來的:

  例如,哪一條折線表示的是一廠的產值增長情況?怎樣看出它的產值增長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塊小黑板(各類人員人數統計圖)。

  教師提問:這一張統計圖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來看,哪個工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工廠的技術人員人數多?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條形統計圖。二廠的工人人數多,一廠的技術人員多。)

  為了使學生更加熟悉條形統計圖。教師還可以再補充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張統計圖中一共表示出幾種人員的情況?兩個廠的管理人員各是多少人?哪個工廠的勤務人員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塊小黑板(產品銷售情況統計圖)。

  教師:這一張圖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中可以看到這兩個工廠都有 內銷產品和外銷產品。內銷是指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外銷是指在向國外銷售的產品。

  誰能說一說,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是百分之幾?為什么?指名學生回答。(這是兩幅扇形統計圖。在每一幅圖中,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都是百分之百。因為工廠的產品不是銷往國外就是銷往國內。合起來就是工廠的全部產品,百分之百。)

  誰能再說一說,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個工廠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指名學生回答。(一廠的大。)

  4.對以上幾幅統計圖進行綜合分析。

  教師:根據剛才看過的三幅統計圖,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個工廠的生產搞得好一些?誰能試著說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學生回答。

  可以多請幾名學生分析,教師幫助綜合與整理。例如,從第一幅圖(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一廠生產產值的折線上升得快,說明一廠的生產搞得好;從第二幅圖(條形統計圖)中又可以看出。一廠的技術人員多一些,工人人數少一些,說明這個廠

  比較重視技術開發,所以工作效率高,生產搞得好;另外,從第三幅圖(扇形統計圖)中還可以看出,一廠的外銷量占產品總數的百分比比二廠的高。也說明一廠的產品質量比較好。

  二、比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通過以上的復習,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的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在表示數量時各有什么優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幫助概括和整理。

  學生綜合整理統計圖的特點以后,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看第146頁上的表。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4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可適當提示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如何留好畫橫軸和縱軸的位置。

  2.做教科書第146頁做做的第2題。

  先讓學生仔細審題,還可以分小組討論。然后,教師指名請幾個學生給全班說一說。(毛衣的銷售量從七月份起里上升趨勢。到十一月銷售量最大:而襯衫的銷售量從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直呈下降趨勢:)

  四、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610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課本第64頁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 能夠動手制作正方體的模型。

  3. 培養探究能力、歸納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生活中的實物(長方體和正方體),小正方體若干塊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一)復習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基本特點

  1. 分類:媒體演示

  2. 初步認識:頂點、棱、面

  生操作:頂點,手指點一點

  棱,手指畫一畫

  面,手掌摸一摸

  (二)比較中引入

  1. 辨析: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異同點

  出示表格,填一填

  2. 小結并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都有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

  二、探究正方體的面和棱的特點

  1. 導入:長方體和正方體也有各自的特點,填表。

  2. 探究

  師:我們下面來重點研究正方體的頂點、棱和面的特點。

  (1)猜想:搭一個正方體需要幾個小球,幾根小棒?

  (2)思考:同桌互相說說準備怎樣搭?

  (3)驗證:動手操作

  (4)交流

  口答要求

  ①我選用了()根小棒,()個小球來搭。

  ②這些小棒是()。

  ③我先搭(),再搭()。

  (5)媒體演示:搭正方體的過程。

  (6)小結并板書:我們可以用8個小球,12條一樣長短的小棒搭一個正方體。

  想一想:8個小球就相當于這個正方體的什么?小棒相當于正方體的'什么呢?

  3. 提高

  (1)出示:要搭成正方體,還缺幾個小球?幾根小棒?

  (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出示完整的模型和殘缺的模型比一比)

  (2)出示:1個小正方體

  ①猜想:至少用這樣的幾塊小正方體可以搭成一個大正方體?

  ②小組合作搭一搭。

  想一想:這個圖形是正方體嗎?為什么?

  ③交流:用()塊小正方體搭成了一個較大的正方體?

  (3)描一描:把正方體的每個面在白紙上描一描,看看是什么圖形?有什么關系?

  三、練習提高

  1. 填空

  (1)正方體有()個面,每一個面都是()。每個面都有()個直角。

  (2)用小棒和小球搭一個正方體,一共需要()根同樣長的小棒,()個小球。

  2. 下面哪些圖形是正方體?

  說說:為什么(2)、(3)號圖都不是正方體?

  3. 下圖中,要想搭一個正方體還需要多少個小球?多少根小棒?

  師:試一試把這兩個正方體補畫完整。

  4. 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96-98頁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3、培養初步的邏輯能力

  4、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1、知道周長的含義

  2、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軟尺、細線、直尺、茶杯、釘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課時

  一、初步認識圖形的周長

  1、導入:同學們。從本單元起,我們又進入了新的內容的學習

  2、看圖,說說鑲的花邊應該有多長?(應該是桌布一周的長度)

  3、引導學生認識到桌布一周的長度就是桌布的周長,這節課我們要學的就是認識到周長.

  4、看第二圖,說說樹樁一周的長度是多少?63厘米

  5、對學生的匯報給予表揚和鼓勵,并讓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z引導學生說出樹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樹樁面的周長

  6、你們知道樹樁面的周長是多少嗎?

  二、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

  1、讓學生用手指在課本上摸一摸索課本封面的周長,注意摸索時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補充。讓學生感觸周圍其他物體的周長并讓學生一邊摸一邊說給其他同學聽。

  3、指導學生直接說出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如廣告,操場的周長等

  4、結合例1和例2,引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進行總結

  三、進行課堂活動和課堂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內容,要求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

  2、讓各組學生代表匯報本組判斷的結果及理由。引導學生比較后得出正確的答案

  3、布置學生動手操作完成練習十七第一題第二題,給學生經必要的指導和提示。

  4、帶領學生集體評議剛才的練習活動。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讓學生拿出課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們的周長,并要邊摸邊說。在學生動手摸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糾正部分學生的錯誤。

  2、設疑引導: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周長,但是怎樣才能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3、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表揚告訴學生這節課就學習測量周長的方法。

  二、測量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茶杯,讓學生先說出這個茶杯的周長。

  2、轉折設問:我們怎樣才能把它的周長給商量出來呢?先說一說用什么東西商量,怎樣測量?

  3、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組合作進行測量。

  4、讓幾個組的學生在講臺上淙自己測量的過程。讓其它同學認真觀看。臺上的同學淙完畢后,問其他的同學:你們看清楚他們測量的過程了嗎?發現有什么問題了嗎?

  5、帶領學生對這些同學挑出的問題進行集體評議。

  6、讓學生再想一想怎么測量一張長方形紙的周長。提示學生可以先用軟尺或細線試一下,看看能發現什么問題。

  7、表揚這位同學的想法。讓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進行測量。

  8、引導學生對測量周長的方法進行簡單的總結。

  9、你們能總結出周長的定義嗎?讓學生討論交流。

  10、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給出周長的定義: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三、進行課堂活動和課堂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的內容。要求學生先確定測量方法,再準備測量的工具。

  2、布置學生完成練習十七的第3題,讓學生思考練習十七的第4題。給學生必要的指導。

  教學探討與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圓柱表面積的,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圓柱的展開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學生說出圓柱的特征。

  2、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計算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2.5周長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4、提問:圓柱的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的面積就圓柱的'什么?(表面積)

  二、教學表面積。

  那么,圓柱的表面積是什么?明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1、教學例2。

  出示例2的題目: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圓柱的表面積,應該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2)我們可以根據已知條件畫出這個圓柱。隨后教師出示圓柱模型,將數

  據標在圖上。現在我們把這個圓柱展開。出示展開圖,如下:

  2、小結:計算表面積時,一定要分步計算。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提問)

  3、出示試一試: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徑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這個水桶是沒有蓋的,說明了什么?如果把做這個水桶的鐵皮展開,會有哪幾部分?

  (2)要計算做這個水桶需要多少鐵皮,應該分哪幾步?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是否計算正確。

  (3)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三、課堂小結。

  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4題。

  五、《作業本》第2頁。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正確地口算幾千幾百減幾千幾百的不退位減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技能。

  4、培養良好的檢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組3道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上面兩題是下面這道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過程。

  二、引入

  1、根據下面有聯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題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兩位數減兩位數轉化成口算過程

  86-30=56

  56-4=

  3、試一試

  8600-3400=

  想:869個百-349個百

  = 個百

  =

  4、小結

  三、課堂練習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談談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計算

  4、找朋友

  5、綜合練習

  四、課堂作業

  見課堂作業本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5頁主題圖、96頁例3、第9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猜想、操作等數學活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能進一步體會利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多樣化,體會轉化的思想。

  考點分析

  會用梯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學生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做到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變課堂教學為課堂生活,就必須把握教學規律、用活教材。故而,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并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本課采用主導-主 體 相 結 合為 特 征 的 探 究 性 教 學 模 式 ,讓 學生 在 觀 察 、猜 想 、驗 證 、歸 納 、交 流 中 獲得新知并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認識梯形特征,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 對 前 面 所學 的長方 形 、正方 形 、平 行 四 邊 形 和 三角 形 面 積 知 識 的 發 展 、鞏固和應用,梯形的面積是小學階段的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為后面的組合圖形的求積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做好鋪墊。學習梯形的面積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培養學生的思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在動手剪拼中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初步掌握了研究問題的基本思路,體會到了轉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學習過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學生對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已學過的圖形的計算方法已初步掌握,這為本課學習求梯形面積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礎,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放手指導學生根據舊知識自己發現規律,在掌握運用規律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

  專家建議

  五年級的學生已對圖形有力基本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經驗及已有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的抽象能力與歸納理解能力都是在實物的表象層次上,所以講授時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本章節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方法

  游戲引入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課件、多組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的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在圖中發現了什么?

  教師:車窗玻璃的形狀是梯形。怎樣求出它的面積呢?

  通過舊知遷移引出新課。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怎么求嗎?

  指名能說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及三角形面積公式。并能簡要說出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及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教師揭示轉化方法:拼合法、割補法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新課,梯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師: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就能找到求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梯形面積,可以怎樣轉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實踐操作一下吧。

  請同學們打開學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點?

  生:各種梯形,每種兩個,每種梯形顏色一樣。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1.口算除法

  (分成了兩個課時上完)

  教學內容: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除法(被除數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同學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教學例1

  1. 出示60個小木棍。

  觀察:這里有幾個小木棍?(同學數,并口答。)

  2.假如要把這些小木塊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學實踐操作,得出結論。)

  3.分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身分的方法合解雇。

  4.假如不分小木塊棍,我們又怎樣口算60÷3能?

  結合同學匯報,教師板書:

  這樣算 6÷3=2

  60÷3=20

  6. 試一試.(同學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果。

  (2)說說口算方法。

  二. 教學例1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考慮,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同學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 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二. 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

  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考慮,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同學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 24÷3=8 240÷3=80

  一、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課堂小結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17頁1.2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較熟練的計算10以內的加減及連加,鞏固10以內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觀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學的情境化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身上標有數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學習用具并標有價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單;算式題若干;每個幼兒身上掛有1—9的數字,椅子上也類同。

  三、活動過程:

  (一)、“找坐位”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前一次的時候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參觀了小學,再過幾個月,小朋友們也要去讀小學一年級了。在讀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好各種本領,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有關小學里的事情,比一比誰最聰明,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2、“找坐位”游戲——復習10以內的組成。

  師:看一看,我們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數字)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小學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請個別幼兒示范。師:你應該坐在幾號位子?為什么?

  集體找“座位” ,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10)

  3、“換座位”游戲——復習9以內的組成。

  師:為了保護我們的視力,隔一段時間就要換新座位。接下去請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體操作找座位,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9)

  集體講評。

  (二)、幼兒操作,加以鞏固。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學會了找座位的本領。但是,踏入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會更多的本領,要越多越好。

  2、教師向幼兒講述操作要求:

  第一層:超市買文具

  師: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要為自己準備許多文具,文具就是我們讀書寫字用的東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鉛筆、橡皮、尺、卷筆刀。。。。。。。)

  師:看一看,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師:買文具要看著單子去買,每張單子買兩樣文具,這張單子加起來是9元的應該買哪幾樣?為什么?還可以買哪兩樣?

  師:買好文具后我們還要將文具放進書包里,看一看應該放在幾號書包中?

  第二層:算式接龍

  師:在讀小學之前,我們要學會做很多算式題,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師:接龍的時候要2張2張卡片接起來的,看一看,這兩張卡片為什么能接起來?

  師小結:原來,找卡片接龍的時候要找最前面的數字。

  教師講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誰的龍接的對接的長。

  第三層:對號入座

  師: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讀小學,他們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幫他們找一找坐位。

  師:找座位是要3個小朋友坐一塊的,看一看,他們3個小朋友為什么能坐一塊?(5+4+1=10)

  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集體交流(檢驗)

  (三)、活動總結:

  師:下次我們再去區角里玩一玩今天沒玩過的東西,好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鉆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