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19 11:00:07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錦集7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自然物首尾相連的方法測量長度,理解用不同長度的自然物測量,數據不同但結果相同。

  2、在聽賞故事中引發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材料準備:ppt課件、木夾子、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發測量興趣(價值分析: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提問:知道蛇究竟有多長,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結:測量可以知道物體有多長。

  二、根據故事,嘗試工具測量(價值分析:梳理測量要點)

  (一)、提問:許多相同的夾子,怎么量?(價值分析:通過操作,嘗試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測量)

  小結:很多夾子用一個接一個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二)、提問:一根吸管,怎么量?(價值分析:通過探索,嘗試用做記號的方法測量)

  小結:一根吸管用做記號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三)、提問:沒有材料,怎么量?(價值分析:通過交流,了解身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為測量工具)

  小結:沒有材料時用自己的身體的某個部位也能測量。

  (四)、提問:同樣是蛇,量出的長度為什么不同?(價值分析:通過比較,理解用不同的測量物測量,結果不同)

  小結:不同長度的材料測量,數據不同但長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鞏固測量方法(價值分析:通過到環境中去尋找,進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測量工具)

  我們再去找找其它的測量工具來測測小蛇的身長,看看結果怎樣?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班數大學活動:認識“>”和“<”

  設計思路:

  對中班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活動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

  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

  小于號都有一個開口,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請2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一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6大于4“4小于6。”

  設計思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和“<”設計思路:

  對中班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活動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

  幼兒說出數量,

  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都有一個開口,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請2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一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6大于4“4小于6。”

  對中班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活動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

  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

  ,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都有一個開口,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請2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一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6大于4“4小于6。”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征,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轉動。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師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4.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么要做成球體形狀?

  5.作操作材料,三個圖例中,找找哪個是球體,為什么?

  6.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設計分類標志,嘗試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層級分類。

  2.能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經驗準備】

  1.參觀廢品回收站,獲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經驗。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師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廢舊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廢品的名稱、性質和用途等。

  【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不同的`分類箱、筐,白紙皮、筆等。

  2.親子手冊《科學.分一分,拼一拼》。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志,根據標志進行分類。

  (一)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1.提問:這些廢品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對這些廢品進行分類,可以怎么分?

  2.提問:哪一種分法更快更清楚?啟發幼兒根據材料的性質確定分類標準。

  (二)討論設計分類標志。

  提問:用什么樣的分類標志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啟發幼兒通過繪畫或直接運用材料等方法設計分類標志。

  (三)討論分工合作,并根據標志對廢品進行分類。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分享交流。

  二、根據材料的不同性質分成相應的若干組,分別完成設計標志,并負責該類材料的分類歸放。

  (一)引導幼兒再次討論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志。

  教師:我們已經把廢品進行分類,想一想分好的各種廢品還能再分嗎?可以怎么分?

  (二)啟發幼兒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分工合作,并根據類別標志對廢品進行分類、歸放。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類箱讓幼兒繼續收集廢舊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

  2.完成親子手冊《分一分,拼一拼》。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以2個,5個為單位按群計數。

  2、能根據物品的不同包裝方式,尋找最適宜的計數方法。

  3、體驗為集體做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手工紙、記事本、透明膠帶、糖果、夾子、玩具汽車、橡皮、鉛筆、剪刀等物品若干

  2、物品統計表、大小包裝袋、盤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任務情境,激發興趣,對物品進行有目的地計數

  引導語:“幼兒園為迎新年活動買來了許多的禮物,請小朋友幫助老師為三個大班的小朋友分禮物,要按每個班的人數分出每樣禮物,好嗎?”

  (一)出示任務表,引導幼兒理解任務表的內容

  提問:

  1、“大一班多少人?每樣禮物要數出多少份?”為什么?

  2、“大二班多少人?每樣禮物要數出多少份?” 為什么?

  3、“大三班多少人?每樣禮物要數出多少份?” 為什么?

  4、你想怎么數禮物?

  (二)分組操作,按任務卡的.各種物品的數量分禮物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準確計數,并將自己的計數方法在工作表相應格中以數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二、分享交流計數的方法,找出最簡單、方便、準確的計數法

  (一)提問:

  1、你分的是什么禮物?分了多少個禮物?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用完整簡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計數方法并會用數字記錄計數的方法。

  (二)結合記錄表,討論每樣物品用什么方法計數快又準

  討論性提問:

  1、數橡皮的小朋友用的是什么方法?

  2、為什么要兩個兩個數?還有哪些禮物可以這樣數?

  3、數橡皮的小朋友用的是什么方法?

  4、為什么要五個五個數?還有哪些禮物可以這樣數?

  5、每一種物品的包裝不同,哪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教師請個別幼兒演示計數方法,并重點引導幼兒結合每樣物品的包裝方式,找出最適合的數數方法。

  教師小結:每樣物品的包裝方式不同,有兩個一組的,有五個一組的,還有十個一組的,我們在數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包裝方式選擇不同的數法。

  (三)運用最佳方法,幼兒間互相檢驗禮物數量,進行二次數數。

  三、操作活動:“包裝糖果”,鞏固按群計數

  教師引導幼兒將散糖按兩個為一袋,五個為一袋進行包裝,然后以兩個兩個,五個五個數的方法,數出自己包裝的糖的總數。

  延伸活動:

  將分裝好的禮物送到各中、小班。

  附表:O為任務卡:卡內有物品名和應查數的數量

  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計數單位

  35人 32人 30人

  橡皮 O O O

  鉛筆 O O O

  剪刀 O O O

  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計數單位

  35人 32人 30人

  手工紙 O O O

  小汽車 O O O

  膠 條 O O O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橫坐標是統計的物品種類、縱坐標是統計的物品數量。

  2、能根據前后統計圖的對比,明白條形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并能獨立制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3、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齒輪積木8個、雪花積木5個、子彈積木7個、圓圈3個、聰明棒6個。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空白條形統計圖。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你們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積木啊?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積木?他們有多少個呢?

  小結:哦,像這種先把要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統計。

  (1)幼兒按要求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物品的數量。

  師:在統計的時候呢,一桌5個小朋友,擔會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統計一下你們桌上的東西并把統計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統計圖上。在統計的時候可要細心一點,別統計錯了。

  (2)交流統計結果,鞏固、復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老師把他的統計結果記錄在大的統計表里)

  小結:從這張圖上你們能看出統計了哪些東西?他有多少嗎?(一起看圖說一說)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里也有一張統計圖,你能看懂這張圖嗎?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點引導孩子從橫縱坐標上看出物品的數量)

  (2)比較前后兩張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和剛才我們畫的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用條形來制作統計表呢?(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種物品數量多,哪種數量少)小結: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那像這種有橫坐標、縱坐標,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圖,我們就叫他條形統計圖。在條形統計圖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數量的多少。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嗎?老師幫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該怎么記錄呢?在記錄統計物品的數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記錄呢?(要看縱坐標上的`數字)

  (2)幼兒根據原來統計圖上的數據,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請小朋友拿出剛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上的統計結果,把他們制作成一張條形統計圖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你能從你的統計圖上一下子就看出來什么積木最多?什么積木最少嗎?誰也想來說一說?

  5、活動延伸。

  欣賞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條形統計圖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來的?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結束: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下課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下棋活動,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2、幼兒理解并能用語言描述下棋規則,能夠按照規則要求下棋。

  3、幼兒喜歡棋類活動,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活動重點:

  通過下棋活動,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活動難點:

  讓幼兒理解并能用語言描述下棋規則,能夠按照規則要求下棋。

  活動準備:

  1、演示板一套。

  2、思維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教師插放律動音樂,幼兒有序取思維學具入座。

  一、情景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正方形,讓幼兒說出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引入本課主題:今天我們用思維學具來學習一種棋類游戲,名字叫"方線棋"。

  二、操作探索。

  游戲一:背棋類兒歌,了解棋規。

  1、教師帶領幼兒朗讀棋規兒歌《課堂用書》p232、教師講解下棋規則。

  (1)棋盤:是一個四線四路組成的正方形;(教師展示穿好的`棋盤)

  (2)棋子:每人有6枚棋子。

  (3)下棋分為兩個過程:布放棋子階段和走子的階段,即先布子,棋子全部放完后走子。布子階段,雙方輪流在空位上一次布放一枚棋子;走子階段,一次沿線走動一枚棋子,走到相鄰的空棋位上。

  (4)有效棋形,主要有兩類:四枚棋子形成直線或者四枚棋子形成正方形;(教師展示各種方線棋的有效棋形和各種線形的有效棋盤,具體見《課堂用書》p23(5)誰最先成有效棋形或者把對方逼得沒有辦法走子,誰就獲勝。

  游戲二:穿棋盤。

  并認識線路棋位坐標教師引導幼兒在自己的思維板上快速傳出方線棋的棋盤,并讓幼兒快速說出棋位路線坐標。

  讓幼兒熟悉線路棋位坐標,并能夠根據線路棋位坐標來描述棋子運行路線。一枚棋子從一個棋位(如一路2)走到另一個棋位(如二路2),可以"一路 2到二路2"。

  游戲三:下棋。

  教師先請兩名幼兒到前面來表演下棋,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方線棋的下棋規則,然后進行集體的對局,教師請每組幼兒對弈,贏者得到一分,最后看誰得到的分數最多。教師在此過程中讓幼兒注意記錄。

  三、遷移運用。

  1、幼兒玩棋熟練后,讓幼兒在下棋過程中口述說棋。

  2、教師組織幼兒有序送思維學具。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給家長講述下棋規則,與家長一起玩棋。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大班數學教案通用09-08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01-02

大班數學教案加減01-02

《圖形》大班數學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