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讓語言文字學習的內容得以實踐運用。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積累語言文字,進行人文熏陶。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讀通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學習生字,并且書寫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隨機表揚:
(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贊你!)
(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多整齊啊!我也稱贊你!)
(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老師,我稱贊你們!你們真棒!)
聽了老師的稱贊,你心里感覺怎么樣?
2、 我知道你們都非常的聰明、能干,平時得到的稱贊一定少不了。 請同學們用上“稱贊”一詞來說一句話。
師:(你表現得那么好,的確該得到稱贊;發現了別人的優點,是該好好稱贊一番啊!)真為你們高興,得到了那么多的稱贊! |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以“稱贊”為題目的文章,隨機出示:稱贊(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讓學生問)
4、小朋友問的問題真好,課文會告訴大家答案的。現在,請小朋友們打開書本,在讀課文之前,聽老師提2個要求: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書下面樹葉上的拼音來幫忙;如果遇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聽明白了嗎?那好,自己讀自己的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件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圖,思考課文講了誰稱贊誰?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贊)
學習生字“猬”跟讀正音(注意:詞語連讀時這個字念輕聲)
看圖片:我們對刺猬已經很熟悉了,渾身長滿了刺,圓滾滾的,可愛極了!可對于獾我們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長相吧!看圖片點擊這兩個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類,所以都是反犬旁。
這兩個形聲字的字義都與左邊的反犬旁有關,字音與右邊有關。
2、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讀通每句話,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師:誰來說說這個故事發生在哪?
生:大森林。
師: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
生:小刺猬和小獾。
師:才讀了一遍課文就有了這么多收獲,真了不起!
3、小組內自習生字,游戲“你指我讀”。
三、認讀感知(檢查自讀效果)
1、我能認
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語(多媒體顯示)
刺猬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氣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領讀,齊讀,教師及時正音)
多媒體顯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認讀(開火車讀)
2、我能記
出示生字,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識記方法:熟字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形聲字……)
四、朗讀感悟
你們真厲害,讀了兩遍課文就和課文中的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老師忍不住要稱贊你們:你們真能干!我們課文中的小獾也非常能干,他得到了小刺猬的稱贊。
看誰最能干,快從書中找出小刺猬稱贊小獾的話。
反饋:A”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1、 看看,這就是小獾做的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怎么樣?(出
123下一頁示“粗糙”)讀一讀。你從哪里看出小板凳很粗糙?
2、看到這么粗糙的三個小板凳,小刺猬卻稱贊小獾說(生讀A)。
小獾的板凳做得那么粗糙,小刺猬為什么還要稱贊他?(因為他很認真)
你從課文哪個地方知道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讀一讀。
3、看到這么粗糙的三個小板凳,小刺猬卻稱贊小獾說……(齊讀)(指名讀)
4、換句話,這樣稱贊好不好?出示(你做的小板凳真好!)說一說這種說法怎么不好。
5、所以,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的看了看。他對小獾說:“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個比一個好!”
A仔細看了看,他看到了什么?B、你肯定也對這只大清早學木工的小獾很感動,來,以其發自內心地稱贊他(齊讀)
照樣子積累詞語:瞧了瞧一個比一個好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_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
課后繼續積累這樣的詞語,看看誰積累的最多。
6、小刺猬的一句稱贊給小獾帶來了什么?出示(小獾拉著小刺猬的手,說:“在我有點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
理解“泄氣”,你泄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做一做。
當時泄氣的小獾就是這樣的。
這時候的小獾多么需要別人的鼓勵和稱贊啊!
小刺猬的一句稱贊,讓小獾燃起了信心,最后連難度很高的小椅子都會做了,稱贊的力量真是神奇呀!那么小獾對小刺猬的稱贊又有怎樣神奇的效果呢!
出示:“謝謝你,你的稱贊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7、分角色朗讀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互相稱贊。
五、學一學,夸一夸
讀了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稱贊可以給人信心,會給別人帶來快樂,消除疲勞。)
總結:稱贊能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能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悅,能帶給我們那么多的歡樂,稱贊像一縷多彩的陽光,溫暖我們的心靈,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同學值得稱贊,你想來稱贊誰呢?自己選一個同學,夸夸他的優點。注意選擇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
(最后一環節是對故事的感悟對語言的運用,可能當堂時間不夠可以當成作業,讓學生課后制作成卡片寫上稱贊的話語,送給要稱贊的人,這樣把課堂中的語文因素延伸到課后生活當中,既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板書
18稱贊
小刺猬小 獾
(消除疲勞)(帶來自信)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識字表生字,讀準發音,記清字形。
2、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 規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3、學習抓住典型場面進行描寫以突出主題的寫作手法。
4、感受“鞏乃斯的馬”的可愛,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學習對“馬”的兩個場面描寫。
2.體會“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學方法:
洋思模式
教具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天馬》和兩篇有關寫馬的古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當代散文家周濤寫作的《鞏乃斯的馬》。
二、初讀感悟
1、出示生字詞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你對哪些詞不理解?誰能來解答?你是怎樣解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2]你認為哪個字容易寫錯?怎樣寫漂亮?
2、指名朗讀課文
課文寫了什么?(抓內容)學生速讀課文,明確:夏天雨中群馬奔騰。
夏日雨中群馬奔騰對激情的肯定、對生命的贊賞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你從這段中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句中讀懂的?本段的最后一句起到什么作用?(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
指導朗讀:讀出暴雨來時的'猛烈急促。
2、默讀2、3段栽
思考:[1]畫出這兩段中的比喻句,從這些比喻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邊讀邊記在書的旁邊做批注,可以是自己的感想,可以是自己的疑惑等。
[2]這兩段描寫的什么?(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3、學生朗讀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隨時注意學生間的回答,補充自己批注,參與到他人的討論中來。
4、出示句子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安分的精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式地在這原野上匯聚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場面!爭先恐后,前呼后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的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
你體會到什么?
小結:作者展示了這種生命力的沖動達到極致時酒神式的狂亂奮發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縱橫馳騁,所有的外界的羈絆都不放在它的眼里。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鞏乃斯草原上所見到的最壯闊的馬群奔跑場面
5、出示最后一段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發愣、發癡、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群,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鐘間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你有什么感受?
(——草原上的馬群突遇暴風雨狂奔的場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這淋漓盡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種酣暢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種恢宏壯闊的崇高的場面,使得他“發愣、發癡、發呆”,在幾分鐘內見到的將“終身受用不盡”,因為在人生的瞬間他難得地面對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壯烈。)
四、總結全文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表情地朗讀描寫馬奔的場面。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馬的見解。
二、內容探討
你從課文中體會到鞏乃斯的馬的性格是什么?(馬的生命活力與人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說說作者是怎樣進行描寫的,充分表現馬的生命活力?(描寫抒情)
寫草原上的馬群突遇暴風雨狂奔的場景。
四、小練筆
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抓住動物的一個特點,運用描寫抒情的方法,寫出自己對這種動物的喜愛。
板書設計:
鞏乃斯的馬
夏日雨中
群馬狂奔的場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贊歌。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能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了解歷史背景。
二、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一)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詩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二)匯報。
1、理解前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學生發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師指導朗讀:詩人用哪兩個詞來稱贊項羽?從古至今,還有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是“人杰”“鬼雄”?這兩句應該怎樣讀?
學生自讀后指名讀。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發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教師適時用多媒體出示項羽資料。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茍且偷生(板書不肯),這樣的精神和氣節無愧于七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與項羽比起來,大敵當前,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呢?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有一首詩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館墻壁上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體出示)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師領讀全詩)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
師再次領讀,過渡:此時此刻,詩人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現了她怎樣的情感?(對南宋統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等。)此時,詩人是怎樣的心情?(氣憤、悲傷……)
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李清照,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
2.理解各則語錄;
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4.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初步了解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輝煌成就。
二、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三、教學重點
1.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四、教學難點
1.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宋臣趙普曾經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子書,并分別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朱注四書,后來歷代朝廷都定為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最大。我們課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頁)
(2)、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3)、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4)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①用于學習態度: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厭敏而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②用于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師
④用于思想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六、作業
1、背誦《論語》十則
2、課外收集其他關于學習方法和態度的格言警句。
[創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于“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的做法挑戰: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習慣養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論語學而》
廣東 胡壽棟
問:
《論語·學而》篇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我總覺得沒有什么關聯,后兩句跟學習更無關系。如何整體理解這三句話呢?
答:
初看這三句話確是沒有關系。但反復研讀,就能發現這位祖師爺在教育他的弟子時,是何等的`刻骨銘心。
先看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里他在告知弟子學習方法的同時很明確地表達了他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面上是說與朋友交往的態度,其實,還是講了學習的問題。古代求學方式有自學與從師而學,在從師方面,有請固定的老師指導,也有游學從師。元代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就有記載:"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元且如此,何況先秦。游既是求學,也有探討,彼此通過交談,可以從對方那里學到很多知識與道理。孔子對朋友的到來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感到非常的快樂,故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人既然如此好學,其才學肯定淵博,但也不能居高自傲。須知孔子為實現其政治理想,曾率領一批弟子周游齊、衛、宋、陳、蔡、楚等國,終不見用。這里他告誡弟子,當人家不了解你的時候卻不怨恨,才是君子的風范。所以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關于個人修養問題。由此觀之,從學習方法,談到學習態度,再到學習的成果,這三句話的聯系是多么嚴密。
其次,此文遣詞造句也很講究。"說"(悅)與"樂"似乎是同義詞,但聯系上下文來看,還是有細微的差別:"說"是心里感到喜悅、高興,可見孔子教育弟子對待學習要從內心感到高興,要很愉快地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好。而"樂"是快樂、歡喜之意,有形之于色的意思,對待朋友的到來應現出歡樂的表情以示歡迎。孔子在遣用此二字時,可謂是恰如其分,頗具匠心。
三句都使用了反問句式,表明了孔子對自己所闡述的觀點是堅定不移的,強調弟子們要實現它的意義。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復的誦讀中領會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指導學生欣賞美的景物,體會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語言。本文的生字詞較多,語句拗口,這是本文學習的難點,要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詞語意思,在反復的朗讀中把握文章的內容。
【教法學法】
運用板塊式教學:五讀、五說——全課由“讀”與“說”兩個板塊系列相互交*構成。
課前準備: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登山活動。指導學生走進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有關徐霞客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初讀課文。
1.學生介紹我所知道的徐霞客,教師補充。
徐霞客,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生活于明末官僚政治極其腐敗、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為人清廉剛正。不愿在污濁的官場中生活,因而毅然拋開功名利祿,以在祖國壯麗的山川中尋幽攬勝為畢生樂事。他游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同時還以日記的形式,把各地的地質、水源、物產、民情及山川景勝都一一詳記下來。
《徐霞客游記》是他三十多年旅行勘察的記錄,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一部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在地理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也被作為文學珍品流傳于世,清代人推崇“當為古今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2.學生讀課文,老師檢查預習情況,解決字音的認讀與字義的'理解問題。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發現。
1.發現能夠根據語境理解意思的詞。
2.發現可以用添字變雙音節詞的辦法進行解釋的詞。
3.發現古今異義的詞。
4.發現沿用至今的詞。
5.發現一詞多義現象。
6.發現詞類活用現象。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譯文。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順暢。
2.學生自讀白譯。
3.翻譯接龍(按號數一人譯一句)。
4.老師讀課文,學生說譯文。
第二課時
(一)第三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內容。
1.學生再讀課文,要讀出語調的輕重。
2.教師指導學生概括每段的段意,要求學生發言。
(1)略寫登山的時間和天氣。
(2)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景物、地名。
(3)寫登頂后遠眺所見之景。
(4)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3.學生根據第2第3段說說作者上山時經過的地方及山頂所見的景物。
上山經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在山頂上看見北山“崩崖亂墜,雜樹密翳”,還看見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兩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這些山都是相互連接的。
4.學生以導游的身份。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向游客介紹恒山。
(二)第四個教學板塊:讀課文、品句子。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景。
2.請學生用“……描寫得好,寫出了……”這個句式寫出自己對某些詞句的感受。
如:“風翳凈盡,澄碧如洗”這個句子描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恒山那天的天氣是無風無云的好天氣。
又如:“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恒山的艱辛,表現徐霞客不畏艱難,勇于攀登的進取精神。
(三)第五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感受。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2.學生就“感受”進行發言準備。(可以是讀了《游恒山記》的感受,也可以說自己登山的感受。)
3.學生發言,師生相互評點。
4.課堂小結:《游恒山記》是地理學家的踏勘記錄,也是文學家的游記。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于踏勘實踐的精神。文章一步一景,移步換形,各種景物以及地名、距離都記錄得極為準確、細致,表現了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同時,在寫景之中寄托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后作業:做一張《游恒山記》的讀書摘錄卡。
內容:1.作者簡介
2.詞語積累
參考資料
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游恒山記〉一文以游蹤為線索,一步一景,描寫生動,是一篇不可不讀的游記美文。
思路條理化。此游記涉及的景點、地理位置較為復雜,但全文貫穿著一條線索,那就是游蹤,亦即作者足跡、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景觀,逐一描寫。再寫登頂的艱難。然后是登頂后遠眺四周的景色,把整個山系都清晰地展現出來。最后寫下山情形。
詳略得當化。全文有詳有略,處理得恰到好處。略寫出發時間和天氣情況,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間的情形都寫得極為詳盡,又以登頂的經過寫得最詳,把過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寫了出來。下山的過程詳寫了尋找下山之路一節,其余的下山過程就一筆帶過了。
觀察細致化。作為一個以勘察地貌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處對一些細節觀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細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顏色等,寫到每個景點,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勢、周圍環境等。
景物形象化。記敘中注重實際,如實記錄所見之景,而且觀察細致,為地理學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學的嚴謹性。同時,景物描寫也各有特色,生動形象,如“松影篩陰”、“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都將景物的形象活現于筆下,讀后歷歷在目,頗具文學的形象性。
語文教案 篇6
一、設計簡述
縱觀小學一到六年級的課文的文體,詩歌只占了極為少數的一部分,而在詩歌中古詩的學習又占了多數。兒童詩作為一種專門為兒童所創作或是兒童自己創作的詩歌,它對兒童語言、情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文的學習絕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考慮到兒童詩的重要性,有必要引進課外的內容來豐富學生的語言體系。
所教的學生處于二年級的學習階段。學生到了二年級,隨著字詞的積累,閱讀量的增加,想象力的發,、情感的豐富,學生有想通過書面方式來表達自己情感的欲望。兒童詩因其簡短、自由、充滿想象的特點,可以讓其成為兒童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想要能夠運用,學生對其特點、寫法等方面的粗淺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詩、實物感知、填補詩歌等方式,體會兒童詩中運用擬人修辭方法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帶動作誦讀、使用電子白板交互功能等方式,感受兒童詩有趣的格式。
(3)通過微課學習、模仿、合作創作等方式,激發興趣,嘗試用兒童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奇思妙想。
3.教學環節
(1)課前誦讀 引出主題;(2)汽水先生 領生入門;(3)玩轉童詩 趣味樂讀;(4)創意雨點 趣味分享;(5)小結詩趣 推薦閱讀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 引出主題
1、課前誦讀古詩。
2、引出課堂主題。你們特別厲害,能夠背誦這么多古詩啦!其實,詩歌中除了古詩,還有一些專門為小朋友寫或者小朋友自己寫的詩呢!它叫——兒童詩。如果要你在兒童詩的前面加一個形容詞的話,你會用什么呢?瞧!傅老師覺得兒童詩是——好玩的。想不想我們一起去玩一玩?
【評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拖拽和及時書寫的效果,及時記錄學生的發言,增強課堂的互動性,體現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兒童詩的距離,為接下去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汽水先生 領生入門
1、自讀猜測,反饋結果。出示兒童詩,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猜。全班交流時和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并且說明是從哪里知道的。揭示謎底:原來,這位先生就是像雪碧、可樂之類的“汽水”呀,我們來和它打個招呼吧!
出示: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氣
請你脫脫帽
你就生氣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還
神不神氣
2、感受事物,讀出好玩。
(1)冒氣。通過搖晃汽水,學生觀察變化,讀好詩歌一、二兩行。
(2)生氣。請學生仔細傾聽汽水經過搖晃后打開蓋子所發出的聲音,理解汽水先生“生氣”的樣子。讀好詩歌三、四兩行。
(3)干干脆脆。呦,這汽水先生的火氣還挺大,不過我們的小作者才不怕它。你瞧,他是怎么做的.?(指導朗讀:干干脆脆)
3、感受兒童詩的有趣。加上動作讀好整首兒童詩。教師總結:我們都讀得很開心,是呀,兒童詩就是這么好玩,可以寫一寫我們熟悉的東西,而且在寫的時候,你還可以像這位小朋友一樣把它當作人來寫呢!這就叫——擬人。
【評析】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漸變功能,隱藏謎底——汽水。教師講到相應內容時,隨即點擊,增加神秘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在這種神秘感中感受到了兒童詩的趣味性,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三)玩轉童詩 趣味樂讀
1、自讀猜測,填充兒童詩。哎呦,這位淘氣的汽水先生,竟然一不小心把桌上的墨汁打翻了,好多都看不清了,我們只能來猜一猜了。當學生在猜測中遇到困難,可讓學生傾聽鼓聲。
出示:
怕打的小孩
是一個怕打的小孩,
當你輕輕地打他,
他就 地叫:
疼!疼!疼!
當你 地打他,
他就高聲喊:
2、填充詩歌。你能試著填一填這些臟的地方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書寫。師生合作朗讀完整的詩歌。
3、感受兒童詩樂趣。兒童詩就是這么自由,這么充滿想象力,我們想寫什么就可以寫什么。
4、感受兒童詩格式趣味。汽水先生帶著他的這位好朋友,要坐火車去旅行啦!
出示:
火 火 火 快 快 快 氣 氣 氣 到 到 下
嘟 嘟 嘟
車 車 車 跑 跑 跑 強 強 強 了 了 車
猜一猜:這首兒童詩應該怎么讀呢?自由讀。教師畫出火車頭的樣子,請學生畫完整。師生合作表演朗讀。兒童詩有趣嗎?總結:是呀,在創作的時候還可以用一些好玩的格式呢!
(四)創意雨點 趣味分享
1、聽音識物。汽水先生和他的朋友坐在火車上,忽然,他們聽到了一陣熟悉的聲音(播放雨聲)。你聽到了什么?閉上眼,傾聽教師配樂朗誦。
師配樂朗讀:
雨點
雨點落進池塘里
在池塘里睡覺
雨點落進小溪里
在小溪里散步
雨點落進江河里
在江河里奔跑
雨點落進海洋里
在海洋里跳躍
現在請你睜開眼睛,各位小雨點,你們剛才去了那么多地方,最喜歡的是哪兒呀?請說的小朋友帶讀,配樂齊讀。
2、回憶生活,想象雨點。你們觀察過嗎?小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他們又在這些地方干什么呢?我們試著說說
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里,
在_________里___________。
3、小組合作,分享成果。播放微課,學習寫法。學生學習寫法后,自主創作。在展示環節分兩種情況:(1)請打上五角星的小朋友讀一讀自己的作品(學生評),教師總結:原來兒童詩還可以大家一起來創作呀!(2)請個人完整創作一首詩歌的學生朗讀(配樂讀)交流好后,請你們將作品貼在你們小組的作品單上。你們小組如果完成了,你可以有禮貌地去看看別的小組的作品單(教師拍攝學生作品,導入白板)
(五)小結詩趣 推薦閱讀
1、小結詩趣。看著這滿滿的作品單,你們感覺怎么樣?是呀,這兒童詩其實一點也不難,還特別好玩呢!
2、推薦閱讀。推薦詩集:《閣樓上的光》、《月亮唱的歌》、《一個孩子的詩園》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園地教案12-16
語文教案12-16
語文環保教案12-16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